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黄石中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D)A.煤B.石油C.天然气D.乙醇2.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利用太阳能发电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城市垃圾集中焚烧处理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6.(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B )7.(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指湖泊池沼。

“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这里“X气体”是指( B ) A.一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氢气8.(2018·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10.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D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11.(2018·重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同步测试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同步测试试卷及解析

单元质量评价(七)(第七单元)(40分钟100分)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B)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C.禁止带火种D.禁止堆放易燃物【解析】图中所示的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

2.(2022•常州质检)汽车行驶过程中,所用下列能源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较大的是(B)A.氢能源B.汽油C.电能D.水能【解析】氢能源燃烧产物是水,电能、水能对环境无污染;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对环境污染较大。

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解析】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

4.(2022•商洛质检)推动能源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B)A.风能 B.天然气 C.潮汐能 D.太阳能【解析】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能源之一,风能、潮汐能、太阳能都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

5.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B)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解析】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汽油充分燃烧。

6.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

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B)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解析】开辟隔离带的原理是将火势蔓延前方的树木植被清除,火蔓延到这里后由于缺少了可燃物,会自然熄灭,依据的是隔离可燃物的原理。

7.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为落实“绿色环保”理念,“零排放”汽车使用的燃料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汽油D.乙醇汽油2.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

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3.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D.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4.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乘坐高铁不携带易燃易爆品B.发现煤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C.进入加油站禁止吸烟D.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5.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B.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C.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6.在CaO+H2O===Ca(OH)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该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C.在CaO中C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参加反应的CaO和H2O的质量比为2897.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8.某同学用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下列四个成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

不合理的是()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B.“钻木取火” ——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D.“釜底抽薪”——采用清除可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9.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Ca—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基础题】在空气中放置的干柴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没有与氧气接触B.干柴是固体难燃烧C.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D.干柴不是可燃物2.【基础题】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厨房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水扑灭3.【基础题】今年春节,江西实行“禁燃令”。

如图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的是()4.【基础题】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5.【提升题】“世界真奇妙”某同学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如图4),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利用的原理是()A.隔绝了可燃物B.金属线圈内没有了氧气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图4D.金属丝没有可燃性6.【提升题】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提升题】“是真是假”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假的是()A.冬天,某村有一家人关门闭户在家烤火,导致全家煤气中毒B.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和狗等低矮的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C.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8.【拓展题】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2.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 高层住宅着火,如果楼内有电梯,不能乘坐电梯逃生3.每年的月日是“世界环境日”,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 积极治理沙漠、荒山B.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C. 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D. 露天焚烧固体垃圾4.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 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 火柴梗着火点低5.常德市每年常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 冬天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C. 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D. 驾驶员在密闭车库内发动汽车长时间运行车载空调,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B.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7.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化学知识和技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温消毒餐具,使病毒在高温下失去活性B.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因为酒精有可燃性C. 将酒精加工成免洗消毒凝胶,使酒精分子停止运动而不挥发D. 测定新冠病毒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8.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

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B.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D.木材着火,用水扑灭3.下列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B.发现重大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C.图书馆的书籍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家用液化气起火,首先关闭阀门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可燃物和氧气接触,一定会燃烧B.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厨房失火,应移走液化石油气以隔离可燃物D.炒菜的油锅着火,可以用扇子扇风灭火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B.氢气C.氮气D.氧气6.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而不是平方在地面上,这是因为A.使热量散失快B.降低木材的着火点C.使木材和空气接触充分D.更易积聚热量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D.着火点越高的物质越易燃烧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从燃烧条件分析,“火要虚”的实质是A.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加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提高可燃物的热值9.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10.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11.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1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石油是一种化合物C.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13.“碳中和”是指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零排放”。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在合理开发资源或能源时,不提倡大量开发的是 (A)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

下列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是(A)A.液化石油气B.焦炭C.煤气D.甲烷3.下列成语能体现用清除可燃物的原理灭火的是(D)A.抱薪救火B.杯水车薪C.火上浇油D.釜底抽薪4.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A.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B.燃烧一定有气体生成C.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D.凡是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5.下列在工业上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D)A.把煤磨成粉末进行燃烧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6.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

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

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B)A.隔绝氧气B.移走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无法判断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B)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C.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9.(2021·福州期中)下列措施与理由之间的因果关系错误的是(D)A.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D.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0.(2020·长沙中考)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B.煤和石油的形成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D.煤干馏得到焦炭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C. D.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A.C+O22B.Mg+2HCl═MgCl2+H2↑C.CaO+H2O═Ca(OH)2D.CO2+C5、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B.石油是“清洁燃料”C.石油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D.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6、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8、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等B.大力推广并充分利用太阳能C.合理、安全开发利用氢能、核能D.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9、同时进行以下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10、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11、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12、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

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步炭黑的生成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13、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

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A.Zn+H2SO4(稀)=ZnSO4+H2↑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气)2+COC.太阳光分解水:2H2O2↑+O2↑D.电解水:2H2O2↑+O2↑1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不可能只有氢气B.可能是纯净物C.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D.不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2分)15、灭火时常采取A、B、C措施,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标号填在横线上:A.隔绝空气;B.移开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______;(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______;(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______。

16、国家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1)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______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危害健康。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写出禁烟的好处:______。

(3)随意丢弃烟头可能会引发火灾,熄灭烟头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其中踩灭烟头的灭火原理是______;再写出一种利用其它灭火原理熄灭烟头的常用方法:______。

17、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温度达到可燃物的______。

(3)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C.酸化土地(4)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______。

(5)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请写出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

A.H2和COB.H2和C2H2C.C2H2和C2H4D.CO和C2H419、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燃烧。

就此事件请你回答:(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______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

请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3)同寝室的同学在睡眠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C.立即跳楼逃生D.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0、如图是某火力发电厂处理废气的示意图,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处理过程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废气处理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将进入烟囱的洁净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1、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是黑色固体单质,F是氧化物,I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写出A、F的化学式:A______,F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反应③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5)反应②能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22、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可用______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

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______。

23、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______,水中的白磷______,铜片上的白磷______。

(均填“燃烧”或“不燃烧”)(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

得到以下实验事实:A.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B.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C.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D.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填序号)。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

与老师设计的实验相比,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32g甲烷可释放多少克二氧化碳?25、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

现有207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2H5OH+8O22+2CO+9H2O(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______;(2)计算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参考答案1、【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解答】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过程中有新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煤干馏得到焦炭过程中有新物质焦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安全常识。

【解答】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故选项错误;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错误;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

【解答】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D。

4、【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解答】A、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B、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C、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D、反应在高温下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石燃料。

【解答】A、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储存量已越来越少,所以错误;B、石油的成分复杂,含有碳、氢、氧、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不是清洁能源,错误;C、石油是一种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正确;D、石油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例如塑料等制品原材料都来源于石油,错误。

故选C。

6、【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