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学研究第五讲德国共3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德国汉学的发展

德国汉学的发展
❖《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货币与经济》 (1949年)影响极广。
❖ 1987年发表力作《南宋战争史的研究与文 献》
主要学术贡献在于研究早期的中国和西方的关系。
3、以叶乃度(艾克斯,1891--1958)为首 3.佛尔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 近年来德国汉学 家顾彬教授,可以说是一匹当之无愧的“黑马”。
19世纪汉学关注的几大领域
❖ 《中华帝国全志》1736年法国耶稣会会士杜·哈 德编写是一部多卷本的中国百科全书,概述第一 卷记了中国分省地理概况和历代大事年表;第二 卷记中国政治、经济,介绍四书五经和教育、科 举;第三卷叙述中国宗教、医学和博物;第四卷 介绍满洲和蒙古,兼及朝鲜与西藏。文学作品收 有元曲《赵氏孤儿》、四篇自《古今奇观》的短 篇小说和十几首《诗经》中的诗歌。
❖ 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 ❖ 第一个阶段 “业余爱好者的汉学”。 ❖ 诺曼, 他于1829 年到达广州,1831年他带着
在中国购到的六千多本中文古籍回国, 并将这 些书分赠给柏林,慕尼黑图书馆。 ❖ 库尔兹,完成了《秦始皇》这篇 论文。他1830 年翻译过《太上感应篇》《中经》《刘小官雌雄 兄弟》《古今观止》和《花笺记》等。 ❖ 帕拉特完成了《满族》的第一卷。著有《关于孔 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与学学说》
❖ 这个时期对中国的研究由语言、文学、哲 学和 扩大至社会和文 化等领域。
❖ 汉学刊物方面主要有《中国》、《德国东 方学 学会杂志》 、《东亚杂志》、《柏林 大学东方 1.卫礼贤和法兰克福“中国学社”
❖ 卫礼贤通过中国学社和对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包括文 学作品)的 翻译,使中国文化思想能够在德国得到 广泛传播。
传统的研究联系在一起。 第三个阶段是“学术性汉学”著名的汉学家有如下几位:
编撰出版了一本拉丁文小词典《字汇》,1696 年发表了《古今中国帝王年表》。 六:风格奇特的中国庙宇、桥梁、城墙的建筑式样

海外汉学研究第五讲德国

海外汉学研究第五讲德国

郭士立(K. F. A. Gützlaff,1803-1851)
Geschichte des chinesischen reiches
花之安 (Ernst Faber 1839-1899)

艾德(Ernest John Eitel 1838-1908)
三、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汉学
• 1909年,汉堡大学(当时称为汉堡殖民学院)设 立汉学系,福兰阁为讲座教授;
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
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的《中华帝国全志》
• Description géographique, historique, chronologique, politique, 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 enrichie des cartes générales et particulieres de ces pays, de la carte générale et des cartes particulieres du Thibet, & de la Corée; & ornée d'un grand nombre de figures & de vignettes gravées en tailledouce
慕尼黑 学派
傅海波(Herbert Franke, 1914- )
贾似道
• "Chia Ssu-Tao (1213-1275): A 'Bad Last Minister'?
in Arthur F. Wright and Denis Twitchett, eds.,

德国汉学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德国汉学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历史视角:通过 研究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展现 中国的历史和文 化
文化视角:通过 介绍中国的文学、 艺术、哲学等, 展现中国的文化 魅力
社会视角:通过 描述中国的社会 现象和社会问题, 展现中国的社会 现实
政治视角:通过 分析中国的政治 制度和政治事件, 展现中国的政治 面貌
中国形象的多元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文化逐渐消失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文化观念
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发展:中国 已成为全球第二 大经济体,但面 临经济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的挑 战
社会问题:人口 老龄化、环境污 染、教育医疗等 社会问题日益突 出
THANK YOU
汇报人:abc 汇报时间:20X-XX-XX
京剧: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 式,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 种表演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画:以水墨、线条和色彩为主 要表现手段,强调意境和神韵
剪纸:以剪刀和纸张为主要工具, 通过剪、刻、撕等手法创作出各 种图案和造型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 日,以家庭团聚、拜年、放 鞭炮、贴春联等为主要活动
YOUR LOGO
德国汉学视角下 的中国形象
abc,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abc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德国汉学视角下的中 国文化元素 Nhomakorabea德国汉学的发展历程
德国汉学视角下的中 国社会现象
德国汉学视角下的中 国形象特点

国外汉学研究

国外汉学研究

国外汉学研究国外汉学研究讲稿上编概述对外汉语专业系列教材中没有《国外汉学研究》。

本课程应改为“国外汉语研究”。

⼀、汉学定义汉学(Sinology)或中国学(Chinese Studies)是指外国⼈研究中国⽂化、历史、语⾔、⽂学、社会、宗教、经济、科技等⼈⽂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问。

德国汉学家傅海波对“汉学”下的定义:“汉学是运⽤语⾔学⽅法,从中⽂史料来研究中国、中国历史和⽂明”。

如果说中国⽂化是源,那么汉学就是流。

汉学是中外⽂化的混⾎⼉,属于跨⽂化研究。

从传统汉学到中国学的转型。

传统的,注重纯⽂字的考证和翻译以及对⼈⽂科学的关怀;现代的,注重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然科学的研究。

“汉学”有宽窄两义。

⼴义上,它可以指“⼀切⾮本⼟的研究中国的学问”。

狭义上,则于以现代⽅法来考释中国古代⽂化特别是经典⽂献的学问。

(刘东《“国学”与“汉学”》,葛兆光主编《清华汉学研究》第三辑,清华⼤学出版社,2000年)“汉学”的另⼀种意义经学史上有汉学和宋学两个阶段,⼀般说来汉学讲求训诂名物、五⾏谶纬,宋学讲求⼼性哲学,着重纲常伦理(范⽂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范⽂澜历史论⽂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汉学研究的意义汉学已经是外国⼈的研究成果,⽽汉学研究则是研究的研究。

汉学是国学的⼀⾯镜⼦,有借鉴意义。

任继愈先⽣说:“西⽅学者接受近现代科学⽅法的训练,⼜由于他们置⾝局外,在庐⼭以外看庐⼭,有些问题国内学者司空见惯,习⽽不察,外国学者往往探骊得珠。

如语⾔学、民俗学、考古学、⼈类学、社会学诸多领域,时时迸发出耀眼的⽕花。

”总的来说是开阔眼界。

汉语是世界的,汉语研究也是世界的。

就汉语研究来说,汉学主要有以下借鉴意义:1、理论背景。

国内的普通语⾔学理论基本上是从西⽅全盘移植的。

理论探索⼀直是国内汉语研究的软肋。

蒋绍愚先⽣、王宁先⽣多次⼤声疾呼加强理论研究。

⾃⼰不动⼿去探究理论,遇到语⾔现象便到外国学者的理论中寻求解释。

由一角藏书看德国汉学研究_德国汉学研究

由一角藏书看德国汉学研究_德国汉学研究

《由一角藏书看德国汉学研究_德国汉学研究》摘要:中国战争诗》(一九一五)、汉・彪姆译的《中国诗歌》(一九二九)、龚・德邦译的《中国诗歌》和《湖上秋光》(一九五四)等,其后有莱・格雷纳和曹平叔的《中国夜晚》(一九一三)、理・威廉的《中国民间童话》(一九一四)、鲁德尔贝格的《中国小说》(两卷,一九一四),黑塞所藏《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的德译本,全都出自库恩之手去年《历史研究》载胡道静同志《谈古籍的普查和情报》一文,提出“需要建立外文译本古籍书库”,这确实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这个书库不妨再扩大一点,把外国人研究我国古籍的论著也包括进去,甚至可收象启蒙运动与中国、莱布尼茨与中国、歌德与中国之类的专论。

文化交流,总是有来有往的,但是,对于我国的思想文化对国外的影响,我们研究得实在太少了。

最近读到一个材料,说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一八八二到一九一○这二十八年间读了三十八部中国书,如果有谁就此写一篇文章,探讨一下这些中国书对托尔斯泰后期的思想与创作有些什么影响,恐怕是会引起大家兴趣的。

这个材料出自一部题为《黑塞与中国》的书。

这个黑塞是本世纪的一位德语作家(一八七七――一九六二),一九四六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研读我国古代的哲学和文学著作,前后达六十年。

他的图书室里有一个“中国之角”,这一角中国古籍德译本,再加上黑塞所写的有关书评,颇能反映出德国的汉学研究的成果。

黑塞所藏中国古籍德译本中,一八三三年版《诗经》出版最早,译者弗・吕克特(一七八八――一八六六)。

吕克特是东方语言教授,又是浪漫派诗人。

奥地利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为他的诗谱过曲,还曾打算把他译的《沙恭达罗》(印度迦梨陀娑的诗剧)谱成歌剧,但只留下若干片断。

德国浪漫派的功绩之一,是研究和介绍印度、波斯、阿拉伯等东方文学。

黑塞说,长期以来被史家所忽视的一点,是浪漫派作家如弗・施莱格尔和格雷斯等辈,都是通过研究印度从而达到更深入地了解中世纪和天主教精神的。

国际汉学研究资料整理

国际汉学研究资料整理

国际汉学研究资料整理第一讲:导论一、汉学的概念Sinology: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

又称中国学。

研究对象:不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涵盖中国的一切学问。

二、汉学的性质(如何看待汉学)1.汉学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2.汉学是一门在国际文化中涉及双边或多变文化关系的近代边缘性学术。

3.汉学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三、汉学的形态Sinology 传统汉学传统汉学以法国为中心Chinese Studies 现代汉学现代汉学兴显于美国传统汉学以文献研究和古典研究为中心,现代汉学则以实用为原则,主要兴趣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生活各层面。

世界汉学概况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

周边国家的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

日本的学术深受中国传统学术的影响。

他们的汉学研究以编纂、译注、训诂、考证、梳理发展史为特色。

1.俄罗斯汉学: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一方面面向西欧,间接获得汉学信息,一方面注重发展本国的汉学研究。

它视野阔大,兼顾东方和西方。

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研究中国,也是它的特色。

2.西方汉学:西方汉学具有浓重的西方学术的色彩,与日韩汉学、俄苏汉学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西方接受中国颇多曲折,汉学研究忠实地记录或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程;(2)西方学术不断求变,代有新学,这也影响到了汉学研究,如撰写中国文学通史、敦煌学研究、中亚交通史研究等等,均早于国内同类研究;(3)西方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极为活跃,它明确反映出“西论中用”是否可行,如何正确操作,可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

四、汉学学科发展简史旅游汉学西方商人、外交使节、探险家等所写的游记、通信等,包含着重要的汉学资源。

传教士汉学耶稣会传教活动,开西学东渐之先河,也推动了中学西传专业汉学传统汉学与现代汉学旅游汉学在公元八九世纪至十六七八世纪期间,许多外国人写的“游记”在汉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海外汉学研究授课讲义汇总

海外汉学研究授课讲义汇总

海外汉学研究授课大纲授课教师:润授课系别:中文系授课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授课年级:大三授课课时:34第一部分绪论(3学时一、汉学研究的相关概念(一何谓“汉学”汉学是Sinology,指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及社会、、经济、科技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问。

1.“国学”与“汉学”的关系2.“汉学”与“中国学”的关系(二何谓“汉学研究”汉学与汉学研究的关系(三何谓“汉学家”二、汉学研究的研究视野(一研究畴(容1.关于中国文化向域外传递的轨迹和方式。

2.关于中国文化在传入对象国之后,于对象国文化语境中的存在状态。

3.关于世界各国(对具体的学者来说,当然是特定的对象国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中国观”。

4.关于在中国文化(以人文学术为主体的各个领域中的世界各国学者的具体的研究成果和他们的方法论。

(二研究立场(三研究方法三、汉学研究的研究状态(一研究机构(二研究人员及结构(三研究困境(四研究成果——冷板凳坐热?四、汉学研究的课程意义(一学术研究价值(二学习意义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结构五、汉学研究的参考文献(一推荐教材《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外语教育,2002年3月出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1.《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林徐典主编,中华书局,1995年。

2.《中西文化交流史》,福伟,人民,1985年。

3.《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学勤主编,教育,1996年。

4.《汉语研究在海外》,石锋主编,语言文化大学,1995年。

5.《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石锋主编,语文,1995年。

(三其他参考文献1.《汉学发达史》,莫东寅,文化,1949年(大象,2006年2.《汉语研究小史》,王立达编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

(四影响较大汉学研究辑刊1.《汉学研究》,阎纯德主编,1996年起。

2.《世界汉学》,梦溪主编,1998年起。

3.《国际汉学》,任继愈主编,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所主办,1996年。

德国汉学研究

德国汉学研究

纪的哲学。
佛尔克译著: 《论衡——王充哲学散文选》、《墨子》; 中国哲学专题论著有《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中国文
化的思想世界》。
佛尔克与福兰阁的不同处:佛尔克的学术兴趣和方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像福兰阁那样放在中国史和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发 展的过程方面,而是放在中国哲学方面。通过佛尔克 对中国思想史的连贯论述和系统的研究,西方人对中 国哲学发展的了解也不断加深。
影响极广。
1987年发表力作《南宋战争史的研究与文献》
3、以艾克斯(1891--1958)为首的莱比锡学派,
主要研究中国先秦文史。
艾克斯在汉学方面的研究重点最初集中在先秦语
言文学方面,在诗经和楚辞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
1950年以后开始注重研究中国历史,并努力用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编写中国通史和撰写论文。
学会杂志》、《东亚杂志》、《柏林大学东方语学 院通讯》和《亚洲通讯》。
二、 汉学:从“业余”到学科建立
库尔茨、帕拉特、威廉· 硕特、嘎伯冷兹以及威廉· 顾
路柏和夏德等,为德国汉学的学科化打下了基础。
库尔茨曾任慕尼黑大学汉语教师。主要历史论文有
《秦始皇》,此外还译有《太上感应篇》、马融的 《今古奇观》。
南地区民间童话》(1941年)、《古代中国地域文化》 (1942年)和《中国边民文化和居住形式》(1942年)。
3.历史与社会制度
中国历史和社会制度构成了这个时期德国汉学研究的
重要研究对象。 中国史研究方面,这个时期的德国汉 学家主要有福兰阁和孔拉迪。
孔拉迪的《中国历史纲要》方法上此论著采用了民族
卫礼贤对中德文化交流的贡献:他在数十年的时
间内彻底改变了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