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

合集下载

什么东西补脾胃补气血最好

什么东西补脾胃补气血最好

什么东西补脾胃补气血最好在养生领域中,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而气血则是人体运行的基础。

因此,补充脾胃和气血的食谱和药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的食材和药材中,什么东西补脾胃补气血最好呢?本文将从养生专家的角度,为您介绍6种最有效的食材和药材。

一、黄芪黄芪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健脾益胃的作用。

黄芪可以刺激造血器官的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也能增强肝脏和肾脏的功能,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

黄芪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将黄芪洗净,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与其他有药性的草药一起使用。

二、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也是中医药中的一种药材,具有健脾补气、补血益气的作用。

红枣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制作红枣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红枣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可以加入其他草药一起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煮的时间不宜过长。

三、山药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也是中医药中的一种药材,具有健脾益肺、补益气血的作用。

山药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制作山药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山药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可以加入其他草药一起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煮的时间不宜过长。

四、人参人参是中医药中的一味药材,具有补气益阳、健脾益胃的作用。

人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人参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人参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可以加入其他草药一起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煮的时间不宜过长。

五、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补益肝肾、益气血的作用。

枸杞子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枸杞子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枸杞子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可以加入其他草药一起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煮的时间不宜过长。

六、鸡肉鸡肉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具有健脾补气、补益气血的作用。

补脾胃养气血吃什么中药好得快

补脾胃养气血吃什么中药好得快

补脾胃养气血吃什么中药好得快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脾胃不好、气血不足等问题。

而中药调养脾胃、养气血就成了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下面,我将以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效果好、使用方便的中药调理方法。

一、饮食治疗法1.八珍鸡汤将参、枸杞子、百合、玫瑰花、菟丝子等中药材放入一只鸡胸脯里,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后食用,可滋养身体,调理免疫系统。

使用时要注意配比的问题,以免影响功效。

2. 红枣粥把红枣放入米粥中一起煮熟,这样既解决了脾胃虚弱的问题,又提高了免疫力。

制作时,红枣的多少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血糖升高,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二、草药治疗法1. 当归黄芪鸡汤将当归、黄芪、红枣、芡实、枸杞子、枸杞子放入一只鸡胸脯里,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后食用,可滋养身体,调理免疫系统。

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草药功效的配比,以免影响疗效,同时应该注意不要服用过多,否则可能会有草药过敏的情况。

2. 灵芝茶灵芝具有气血养生、调节免疫力等功效,可以将其泡成茶水饮用。

制作时要注意灵芝的用量以及掌握泡制时间和方法。

三、注意事项1.使用中药调理时一定要注意草药的功效,遵循草药的搭配原则,不可随意混合使用。

2. 中药调理的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应该根据情况来决定使用的时间。

3. 使用中药调理时要掌握好用量,不要过量,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四、养生建议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脾胃调理,适当补充营养物质。

2. 注意饮食清淡,杜绝暴饮暴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熬夜。

3.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养气血,在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调理,我们可以帮助身体更加健康。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自身身体的养护和调理,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补脾胃气血虚的药方大全及功效

补脾胃气血虚的药方大全及功效

补脾胃气血虚的药方大全及功效补脾胃气血虚是常见的身体状况,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良,导致身体机能失调,进而出现脾胃气血虚的情况。

为了帮助这类人群,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补脾胃气血虚的药方,以及它们的功效。

一、养心气、和脾胃药方1、七红汤主要功效:养心气、和脾胃、益气养血。

制作方法:取人参、黄芪各l0g,白术20g,炙甘草10g,大枣5枚,红枣5枚,枸杞子5g,当归5g,加水煮,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煮药时要先将生姜提取汁液后再用水煮汤,这样可减少汤的苦味。

服用时建议早上和晚上分别服用,最好在饭前30分钟服用。

2、人参汤主要功效:健胃、益气、养心气。

制作方法:取人参(鲜)30g、白术15g、桂枝10g,加水煎汤,待温热时分几次服用。

注意事项:需注意人参的品质,以新鲜为佳。

服用时最好在饭前30分钟服用,可增加吸收效果。

二、益气升阳1、四君子汤主要功效:益气升阳、调和脾胃。

制作方法:取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各10克,加水煎去渣,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为了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应在空腹或饭后2小时服用。

不宜过量。

2、补中益气汤主要功效:益气补中,养血生发。

制作方法:取人参、黄芪、白术各10g,川芎、当归、炙甘草各5g,枸杞子5g,红枣5枚,大枣5枚,水煎后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煮药时需加开水,以免药物产生毒性。

服用时应遵医嘱,并严格按照剂量服用。

三、益气补血药1、黄芪益母汤主要功效:益气补血、补肺养阴。

制作方法:取黄芪30g,当归30g,熟地黄15g,川芎10g,白芍10g,伸筋草5g,枸杞子5~10g,加水煎汤后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服用,尤其是经血过多者。

服用时尽量在饭后2小时内服用,避免影响饮食。

2、八珍汤主要功效:益气补血、调和脾胃。

制作方法:取人参、黄芪、熟地、川芎、当归、白术、茯苓、枸杞子各10g,红枣10枚,水煎后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用量不要过大。

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

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

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树立养生的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盲从,不要偏激,真正的让大家都能认识到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调养脾胃的根本是合理饮食!可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说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养护脾胃如何好好吃饭,而是天天在讲虚和补——补血补气补肾补心,总之只要说到养生就是一个字“补”。

补字经现在很多专家们的渲染和宣传,令老百姓歪曲和误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

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

比如说你是个先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摄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你的身体不一定就很不好。

而一个身体先天很好,很壮实的人,饮食无度、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给身体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

其实他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气与精气后,他会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

先天的精气神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您只知道支出,而不知道积存,如何能够长久,一但存款花完了,您不是乞讨就是饿死啊大家看看以前的皇帝啊、达官贵人啊,哪个不是天天人参、鹿茸、阿胶当饭吃,结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一个老百姓长寿呢!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

那么怎样补养气血固摄能量呢?先来说说气血从哪里来吧!这个问题很多朋友也说不清楚,认为血从心脏里来,这是片面的了解,心脏只是管理血脉的而非血的源头。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胃经主血。

就是说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我们的后天之本。

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

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

补脾胃和补气血有什么区别

补脾胃和补气血有什么区别

补脾胃和补气血有什么区别补脾胃和补气血是两种常见的养生方法,具有改善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但是这两种方法有着不同的治疗方向和特点,下面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分别介绍它们的区别和相关的食谱或偏方。

一、补脾胃和补气血的区别1、治疗方向不同补脾胃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增强体质,属于改善脾胃功能的养生方法。

而补气血则是为了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提高血液循环,属于调理身体气血的养生方法。

2、适应症不同补脾胃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补气血主要适用于贫血、疲倦乏力、月经不调等症状。

3、食物选择不同补脾胃主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粥类、蔬菜、水果等。

而补气血则需要选择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枸杞、猪肝等。

二、补脾胃和补气血的食谱及偏方1、补脾胃的食谱(1)山药粥材料:山药、糯米、红枣、蜜枣、冰糖。

制作方法:①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和糯米一起加水煮开;②加入红枣、蜜枣和冰糖煮至粥烂。

(2)百合莲子瘦肉汤材料:百合、莲子、瘦肉、姜片。

制作方法:①将百合和莲子提前泡软,瘦肉切块;②将瘦肉放入凉水中烧开去除浮沫,加入百合、莲子和姜片,中火煮2小时。

2、补气血的食谱(1)红枣蛋材料:红枣、土鸡蛋、冰糖。

制作方法:①将红枣洗净切成小块,加入清水煮10分钟,煮成红枣汁;②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红枣汁和冰糖,搅拌均匀,加盖蒸10分钟即可。

(2)红糖姜汤材料:红糖、老姜、红枣。

制作方法:①将老姜洗净切成薄片,红枣洗净备好;②将红糖溶解在清水中,加入老姜和红枣,中火煮20分钟即可。

三、注意事项1、饮食要调节不能过咸、过甜、过麻辣过油腻,以防消化不良或加重贫血等症状。

2、不宜过量补脾胃和补气血的食谱或偏方都不能过量,以防引起身体的不适症状或不良反应。

3、适宜时机补脾胃和补气血的食谱或偏方最好在早餐或午餐时食用,以利于效果的发挥和身体的吸收。

四、养生建议作为高级养生师,我认为最重要的养生建议就是平衡饮食,从而达到补脾胃和补气血的效果。

补脾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药材

补脾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药材

补脾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药材补脾胃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保健和疗法,也是人们日常保健的重点之一,因为脾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它们的健康与否非常关键,关系到人体营养吸收能力、免疫力以及整个身体健康状况。

补脾胃的目的就是根据中医理论,调和脾胃气血阴阳的平衡,让人体达到更好的健康状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补脾胃的功效和作用,我们需要对常用的中药材和食材进行认识和探究。

一、什么是补脾胃补脾胃,就是通过特定的药材和食材补充脾胃气血阴阳的不足,提高其功能活力以保护机体健康。

通常会选用具有健脾、补气、养阴、燥湿等功效的中药材和食材进行调理,以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饮食消化能力、预防和治疗脾胃不适的目的。

二、常用的中药材和食材补脾胃的中药材和食材有很多,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和脾胃功能的不同变化,需选择不同的药材和食材进行补脾胃。

以下是常用的中药材和食材:1.茯苓:具有清热利水、健脾益胃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虚水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2.山药:能补气益血、健脾益胃、滋阴养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补益食材。

不仅能养护人体,还能滋润肝、避免肝损伤。

3.黄芪:具有补气、益阳、固表和抗疲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气不足和气虚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等症状。

4.枸杞子:性温味甘,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健脾胃的功效,常用于调养肝肾、眼睛、脾胃等器官功能。

5.山楂:具有健脾益胃、消积化滞、降低血脂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食滞、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6.百合:性甘味苦,具有润肺清热、养阴补血、健脾益胃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肺阴虚、热毒上升、失眠等症状。

7.燕窝:具有滋阴养颜、润燥缓解疲劳、增强食欲、促进消化等功效。

三、补脾胃的食谱或偏方1.山药牛肝汤:山药100g,牛肝100g,白芷3g,陈皮3g,料酒适量。

将牛肝切成小片,山药用温水洗净后去皮切片,将牛肝和山药一起放入滚水中焯水后捞出备用。

再将白芷和陈皮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将牛肝、山药、料酒放入以旺火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炖2小时即可。

补脾胃养气血吃什么中药

补脾胃养气血吃什么中药

补脾胃养气血吃什么中药作为高级养生师,我们知道补脾胃养气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身体的基础。

脾胃不好,就容易导致身体吸收营养不良,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因此,选择一些中药来补脾胃养气血是非常好的方法。

中药方面,有很多对于补脾胃养气血的中药可以选择。

常见的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枸杞等等。

这些药材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所以可以用来制作一些食材,来达到健养脾胃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谱或偏方:1. 面粥:黄芪3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白术30克,洗净煮熟后放入面粥中煮熟即可。

每日饮用。

2. 枸杞薏米粥:薏米100克,枸杞15克,洗净后加入煮粥中。

每日早晚饮用。

3. 山药炖鸡:山药150克,去皮切片,加入去骨鸡肉500克、姜片、盐等炖煮1个小时即可。

4. 枸杞红枣饮:枸杞20克,洗净后加入红枣10个,煮沸后当茶饮用。

以上这些偏方都是很好的补脾胃养气血的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虽然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但也需要适当的用量。

一般来说,每天不宜超过30克,同时应该先和医师咨询过后再进行使用。

以上的各种偏方应该根据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酌情适量选择。

在补脾胃养气血的同时,还需要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是不能暴饮暴食,不要太过于贪食。

其次是不要太多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辣椒和芥末等等,这些食物会导致胃肠受到损伤。

此外,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

总结一下,补脾胃养气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中药、饮食等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在使用前,都需要先咨询医师,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孕妇等体质较为脆弱的人来说,更应该慎重使用。

最后,我想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那就是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和心态平和,因为心情也是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补养脾胃,提高身体免疫力,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有哪些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有哪些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有哪些补脾胃气血是中医养生中最基础的调养方法之一,其旨在通过调理脾胃,增强体内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的功能,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增强身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中药是一种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的补脾胃气血家族,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补益作用,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症,有着各种不同的配方和口味,这里就为大家介绍几款鲜为人知的高效中药方,以及相关的食谱和偏方。

一、参芪养心汤参芪养心汤是一种效果强大的补脾胃气血剂,通过加强体内气血循环,增加身体内脏器官的代谢运转,改善体质和免疫力。

其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材料:人参6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姜6片,红枣4枚,水适量。

2、放入清水适量,加入以上材料,隔水炖煮1个小时。

3、加入红枣继续炖煮20分钟,煮至浓缩,倒出,饮用。

通常每日可饮用2次,每次200毫升,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饮用量。

该方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气血不和等症状,并不宜长期饮用。

二、四叶参鸡汤四叶参鸡汤是一款主要补肾益气的食疗佳品,其主要成分有四叶参、黄精、枸杞、蜜枣、鸡肉等,它可以补充体内缺失的营养成分,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体质水平。

其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材料:四叶参6克,黄精10克,枸杞10克,蜜枣15克,鸡肉200克,清水适量。

2、将鸡肉切小块,用开水烫过后沥干水份。

3、将四叶参、黄精、枸杞、蜜枣等材料洗净后入锅,加适量清水炖煮2小时,熬成汤汁。

4、最后将鸡块放入锅中,同煮30到4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熬制好。

通常每日可食用一次,食量适度即可。

该方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肝肾不足、体虚乏力等人群。

三、龟鹿补气汤龟鹿补气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食疗汤品,具有很强的补气效果,主要成分是鹿茸、地黄、熟地、女贞子、龟板、枸杞等,能够对补血益气、养颜美容等方面有较好作用。

其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材料:鹿茸6克,地黄12克,熟地12克,女贞子6克,龟板12克,枸杞12克,红枣3枚,蜜适量,水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这几天有很多朋友对我说,希望我能写一篇关于调养脾胃的帖子。

我也非常想就这个话题跟大家再深入的交流一下,因为在每个人的健康方面脾胃所起的作用真的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来生活、工作,也就是说脾胃是健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这篇帖子的中心思想就是:树立养生的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盲从,不要偏激,真正的让大家都能认识到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调养脾胃的根本是合理饮食!可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说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养护脾胃如何好好吃饭,而是天天在讲虚和补——补血补气补肾补心,总之只要说到养生就是一个字“补”。

补字经现在很多专家们的渲染和宣传,令老百姓歪曲和误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

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

比如说你是个先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摄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你的身体不一定就很不好。

而一个身体先天很好,很壮实的人,饮食无度、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给身体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

其实他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气与精气后,他会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

先天的精气神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您只知道支出,而不知道积存,如何能够长久,一但存款花完了,您不是乞讨就是饿死啊!!!大家看看以前的皇帝啊、达官贵人啊,哪个不是天天人参、鹿茸、阿胶当饭吃,结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一个老百姓长寿呢!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

那么怎样补养气血固摄能量呢?先来说说气血从哪里来吧!这个问题很多朋友也说不清楚,认为血从心脏里来,这是片面的了解,心脏只是管理血脉的而非血的源头。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胃经主血。

就是说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我们的后天之本。

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

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

又被称为仓廪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脏的后勤部长,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

脾胃合起来就是气血的来源。

既然脾胃是气血的来源,那么就说明食物是气血的原料而非是药物和补品,因为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吃饭、活下去,而不是为了吃补药吃补品才长出来的。

血的真正来源是脾胃,明白了这一点,您就应该明白吃饭的重要性。

不要再去天天惦记着什么补药补品能养气血了。

养气血就是要好好的吃饭,补血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食物来补。

在中医诊断中对胃气的强弱非常重视,胃气的强弱直接关乎到病情的轻重。

《黄帝内经》在平人气象论中写道: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者曰逆,逆者死!就是说正常人的脉气都来源于胃,所以说胃气就是正常人的脉气。

人的脉象中如果没有胃气,那就叫做“逆”,逆就是会死亡!所以胃气虚弱就可以直接引发多种疾病,因为胃气虚弱直接的结果就是气血不足,而气血不足才会百病缠身。

知道了这些您大概就明白了养护脾胃的重要性了吧!其实补气血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秘方绝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好好吃饭!提到好好吃饭,有人会说我每天吃的好东西很多啊,什么鸡鸭鱼肉、海参燕窝,怎么我还是很虚弱啊?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您,您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补气血,都制作了垃圾了,这些东西不是生了湿就是生了痰,再不就是生了寒、生了热,总之没有生了气血!为什么呢?这就是好好吃饭究竟是该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

《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您明白了吧,就是说人生存是依靠饮食水谷为根本。

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制作成气血输布到全身的,所以断绝了水谷,人就要死亡。

“水与谷米”这里没有说肉、蛋、奶、补药……..就是说了粮食,五谷杂粮!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最精华的最有生机的部分,吃下去就会生成血。

粮食,也就是我们每天的主食才是气血的主要原料。

就像人的脸上鼻翼两侧各有一个穴位叫迎香穴,就是说鼻子用来嗅,可以闻到味道,所以叫迎香穴,这个穴名就是它的功能和职责。

在嘴角的两边各有一个穴位叫做迎粮穴,看看这个穴位的名字您该明白了吧,为什么这个穴位不叫迎鱼、迎肉、迎菜、迎果?而是叫“迎粮”?就是说明了粮食的重要性,嘴是要用来吃粮食的!!粮食是人活下去的最主要的能源!看看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的饮食法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就是最好的说明。

五谷是养命之根本,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其它的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自己吃得很好,但是仍然有气无力,而且越来越胖,就是因为现在的人,总是拒绝或减少吃主食,然后大量的吃肉、吃生冷的蔬菜水果,理由是吃了主食发胖,吃这些不会胖!这真的是颠倒是非的说法。

肥胖并非是因为吃多了主食造成的,而是体内脾、肾、肺脏的阴阳失调,多湿邪痰饮,无力完成水液的气化和代谢,致使湿邪痰饮潴留体内,这正是气血不足、阳气不足的表现,而不吃主食只会更加重气血不足,更加无力去推动运化,造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身体的元气与气血就将消耗殆尽。

我希望今天看到帖子各位朋友,从今天起就好好的吃主食,而且是要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豆类,少吃那些精加工再加工的东西。

用小米、江米、大米、黑米、麦仁、玉米仁单独或搭配着,加入些豆类、莲子、薏米、芡实、百合或是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熬粥,或是用打糊机打成米糊来食用,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不过可不要贪多,适量的搭配,一两样米加上一两种豆类或坚果就可以,豆类和坚果不要太多否则油脂太大,肠胃负担也会增大,反而无法吸收。

我有个朋友,听了我的劝,多吃五谷杂粮,打米糊的时候,放了七八种豆和坚果,结果米糊打出了就像喝芝麻酱一样,真的是让我啼笑皆非!各位朋友也要注意这一点,什么东西都要适量,过了就会变宝为害!这就是中道的思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做人也要和养生一样,以中道为准绳,不偏激、不过激,这样才能长久而平和!面粉是全麦粉最好,精华部分都没有散失,吃些全麦粉蒸出来的馒头,或是加入黑豆面,黄豆面、小米面蒸的馒头,或是杂面的面条、面片。

蒸米饭也可以将大米中加入泡发后的黄豆或黑豆,或是搭配些小米、泡过的糙米一起蒸,或是吃的时候撒上些打碎的黑白芝麻…….经常喝些豆浆,吃些豆制品,还有红薯啊、土豆啊、山药啊,总之要杂,这样搭配着吃,才会给脾胃提供充足的原料。

吃素食的朋友可以多吃一些面食,因为稻子在水中生长为寒性,而小麦在土地上生长为温性且补脾力大,所以面食给身体提供的气血能量比同量的米要大。

有了足够的主食后就可以搭配着吃一些应季的,新鲜的,最好是本地生长的蔬菜和水果。

因为应季和本地的蔬菜水果才是最适合您的体质和脾胃的好东西。

因为每个季节生长的植物一定是顺应这个季节气候、温度、五行属性等各方面的需要的,我们在食用之后才能够真正的受益。

而反季节、产地距离您生活的地方非常远的蔬菜水果,都会让您吃过之后不太适应。

因为人体的五行要顺从天地四季的五行,而且地域性的饮食也是为了适合当地人的人体对五行的需求所产生的。

再一个就是要吃的全,什么是“全”呢?就是要把果实、根、茎、叶的蔬菜种类都吃全了,这样才是营养均衡。

不要一味的多吃各种肉类、海鲜,认为这样很补养身体。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告诉了我们:鱼生火、肉生痰。

对于肉类、蛋、奶,这些人们一直认为比粮食、蔬菜水果有营养的观念,现在仍然是需要慢慢来扭转的。

黄帝内经中就直接指出经常大鱼大肉的人,体内的邪气会难以疏泄,产生内热,身上就会长疮疔、湿疹、溃疡、痔疮。

比如现在的很多婴儿都是长一身湿疹,发痒流水,孩子遭罪大人焦心,其实这都是大人们长期大鱼大肉、嗜食辛辣生冷的结果,孩子吃的奶水是母亲的血转化来的,而母亲长期嗜食大鱼大肉、辛辣生冷,生了孩子又大量进补,这样产生的的燥热、湿热也就随着奶水喂给了孩子。

小儿的各个脏腑还都很娇嫩,面对这些,没有办法解毒没有办法代谢,可是身体会自救,为了不让肝胆和脾胃被热毒湿毒给消灭了,所以只有把这些湿热从肌肉皮肤中逼出来。

肉食多吃了还会增强性欲而消耗肾精。

肾精我们先天之本,肾精一但衰微人就急剧衰老直至死亡。

所以肾精尤其需要固摄!可是因为生活好了,经济宽裕了,现在的人很多都把本来该是杂食的自己改造成了肉食动物。

有的还一直认为自己是在用吃肉来补养。

我的朋友刚告诉我一件事,她的邻居是个养生迷,但对中医一窍不通,就是看各种专家说什么补就吃什么。

这两年迷上了马悦凌的思想,她和她的孩子身体都不好,先是加工固元膏,结果两个人吃的上火、便秘,最后大便干结了一个多星期,憋的孩子哭,没办法到医院去灌肠才把大便给解出来。

于是她又看马女士说得吃活泥鳅泻火,就买了一斤活泥鳅来和女儿活剁生吞,家人劝阻会得寄生虫病也阻止不了,让人不得不佩服无知者无畏的勇气。

这样折腾过以后,她又开始服用马女士大力赞扬的好吃又补血的鳝鱼,全家人每天一碗鳝鱼炖猪肉,结果现在女儿身体没变好,不到九岁的女孩倒来了月经。

看了多家医院都说是性早熟,并且排除了是饮用兴奋剂、碳酸饮料、使用含雌激素化妆品的可能,最后认定为鳝鱼汤的功劳。

邻居又根据马女士说补过了就用大蒜贴脚心的办法,给孩子贴,结果贴的孩子脚心都辣起了泡,还是不管用。

朋友是当笑话说给我听的,我却笑不出来,心情很沉重。

多么可悲啊!没有分辨能力,不了解身体的需要,盲目的相信种种专家的思想,这就是迷信和迂腐,那样做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什么时候中医常识才能广泛普及,人人都能正确的取舍,不再无辜受害呢?看着那么多的病人得不到正确的医药救治,看着那么多希望得到健康的人被误入歧途,我是个凡夫有心而无力,怎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我忧心如焚!下面,我来为各位朋友们相信的讲讲如何才能算好好吃饭吧。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如果调养脾胃的关键和具体的方法。

一、每顿饭只吃八分饱:这就是吃够而不吃过!每顿饭都不要吃的过饱,因为胃消化食物也需要消耗气血能量,吃得过饱会加大胃肠负担,而且吃下去的东西也不能够全部吸收。

所以每顿饭都要注意不要过饱,八分饱是最好的状态。

过量的食物只会给脾胃带来负担,给身体带来垃圾的。

二、粥与主食要足量:在一顿饭中,粥与主食的总量要占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主食和粥,一半是菜肴。

这样吃下去的五谷杂粮、豆类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制造气血的原料,也能让体内的阴阳平衡。

早餐和午餐的主食要量大一些,晚餐就以粥、糊为主。

三、细嚼慢咽是关键:说到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做到过。

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吃饭的时候经常都是匆匆忙忙,根本没有把每一口饭菜充分的咀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