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规范】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常见问题指导建议——三十三问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胰岛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的胰岛素使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胰岛素使用的管理规范,包括胰岛素的存储、注射技巧、剂量调整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胰岛素的存储1. 温度要求:胰岛素应存放在2-8摄氏度的冰箱中,避免冷冻。
冷藏的胰岛素不可放置在冰箱内温度波动较大的位置,如冷冻室门口或冰箱顶部。
2. 光照要求:胰岛素应避免阳光直射,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暴露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
3. 保质期:胰岛素的保质期一般为2年,但一旦开封,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使用期限使用,一般为28天。
4. 冰箱储存:胰岛素可以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但不可放置在冷冻室或冰箱门口的冷冻室。
二、胰岛素注射技巧1. 注射部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应轮换使用,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以免导致局部脂肪萎缩或皮下纤维化。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等。
2. 注射角度:胰岛素的注射角度一般为90度,但对于腹部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可以选择45度角注射。
3. 注射深度:胰岛素应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而不是注射到肌肉中。
注射时应注意避免捏起皮下脂肪,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4. 注射前准备:注射前应将胰岛素瓶轻轻摇匀,避免剂量不均匀。
同时,使用消毒棉球清洁注射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胰岛素剂量调整1. 医嘱指导:胰岛素的剂量调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如果出现血糖波动较大或不稳定的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按医嘱进行调整。
2. 血糖监测:胰岛素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建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记录血糖值和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等信息。
3. 饮食控制: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还需结合合理的饮食控制,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禁食,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四、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1. 过期胰岛素:过期的胰岛素不可使用,过期后的胰岛素可能会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胰岛素注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胰岛素注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长期以来,胰岛素以卓越的降糖疗效,在各种降糖药物中稳坐头把交椅。
然而在实际临床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足1/3,许多患者一提到打胰岛素心里就打退堂鼓。
究其原因,除了认识观念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和误解。
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胰岛素注射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对策,以期扫除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和抵触。
第一道坎:注射疼痛许多病人害怕扎针疼,一看到针头,心里就犯怵。
事实上,如今注射胰岛素用的都是专用注射笔,与之配套的针头也非常纤细,注射时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因此,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当然,如果一次性针头重复使用,针尖出现毛刺、弯曲和倒钩,则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处理对策选择短且纤细的针头,尽量减少针头的重复使用,避免在皮肤有硬结的部位注射。
第二道坎:低血糖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作用。
轻者会引起心慌、出汗、头晕、手抖、瘫软无力;重者会导致意识恍惚、精神反常、行为怪异、昏迷乃至死亡。
其发生与胰岛素用量过大、注射后没及时进餐或吃得太少、运动量增加但没及时加餐等因素有关。
处理对策■ 充分协调好饮食、运动与用药三者的关系,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不随意增大用药剂量■ 要学会识别和处理低血糖,低血糖一旦发生,应立即补充含糖食物或饮料,重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平时身边要常备一些含糖小食品或饮料,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道坎:体重增加一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后体重会有轻度增加,对此,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尿糖流失,并使多余的糖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储存起来,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体重增加,但同时也说明临床治疗有效。
处理对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极配合制饮食及运动治疗;■采取联合用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可以降低体重,将胰岛素与这些药物联用,不仅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抵消后者引起的体重增加;■尽量选择对体重影响小的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诺和平)等。
三基护理面试题解析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

三基护理面试题解析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胰岛素注射的准备工作、注射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进行解析。
一、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材料在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前,确保准备好以下材料:胰岛素药物、注射器、酒精棉球、适用的注射部位的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等)和棉球。
2. 检查药物有效期和规格在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前,仔细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规格。
确保胰岛素药物符合医嘱,并处于有效期内。
3. 要求患者提供医嘱和个人信息在准备执行胰岛素注射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并与患者核实个人信息,确保给予正确的胰岛素剂量。
二、注射操作的步骤1. 清洁双手在注射胰岛素前,护理人员需正确洗手,确保双手干净卫生,以避免交叉感染。
2. 确定注射部位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腹壁、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和臀部。
3. 准备注射部位用消毒剂彻底清洁所选择的注射部位,使用旋转方式进行消毒,确保注射处干燥。
4. 技巧娴熟的注射操作- 抓握注射器使用正确的抓握方式,将注射器握于手中,确保注射器的稳定性。
- 抽取胰岛素药物按照医嘱的剂量要求,从药瓶中抽取胰岛素药物。
注意在每次使用前,摇晃胰岛素瓶,并确保药液的清澈透明。
- 预处理注射器抓住注射器的活塞,轻轻推动活塞,将空气推出注射器,直至胰岛素药物溢出针头。
- 注射胰岛素护理人员需牢记两个原则:一是将注射器垂直插入预准备的注射部位中,并将针头全部插入皮下组织;二是缓慢稳定地将活塞推动,将药物顺利注射进皮下。
- 拔出注射器在注射结束后,缓慢拔出注射器,使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避免药液外溢。
三、注意事项1. 注射穿插部位为避免在同一部位频繁注射,护理人员需注射穿插部位。
可以选择不同部位轮换注射,以免引起局部疼痛和感染。
临床医学知识:内科学之胰岛素的使用原则

临床医学知识:内科学之胰岛素的使用原则
内科学是医学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尤其是胰岛素的使用原则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下面把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一、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4.某些继发糖尿病
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
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二、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
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
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
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1.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
其症状视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脉搏加快、瞳孔散大、焦虑、头晕、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甚至惊厥。
必须及时给予食用糖类。
出现低血糖休克时,静注50%葡萄糖溶液50ml.必要时,再静滴5%葡萄糖液。
注意必须将低血糖性昏迷与严重酮体血症相鉴别。
有时在低血糖后可出现反跳性高血糖,即Somogyi反应。
若睡前尿糖阴性,而次晨尿糖强阳性,参考使用胰岛素剂量,应想到夜间可能有低血糖症,此时应试行减少胰岛素剂量,切勿再加大胰岛素剂量。
2.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病人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
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
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可用肾上腺素抢救)。
5.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
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
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
6.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7.注射液中多含有防腐剂,一般不宜用于静注。
静注宜用针剂安瓿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
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
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
为了确保胰岛素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和遵守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一、胰岛素使用管理的目的胰岛素使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糖尿病患者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胰岛素,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胰岛素使用管理也有助于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操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胰岛素使用管理的要求1. 胰岛素的存储和保管胰岛素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开封后的胰岛素应放置于冰箱中保存,但不得冷冻。
过期的胰岛素应及时丢弃,不得使用。
2.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指导进行。
患者应仔细阅读胰岛素的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
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以免引起局部皮肤问题。
3.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饮食情况进行调整。
患者应学会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剂量调整时,应谨慎操作,避免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
4.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过敏反应等。
患者应了解并及时报告这些不良反应,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胰岛素的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皮肤问题、注射部位瘢痕等。
患者应定期检查并咨询医生,以便及时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胰岛素使用记录和随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建立胰岛素使用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等信息。
同时,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胰岛素使用的随访和教育,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三、胰岛素使用管理的效果评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定期对胰岛素使用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一、胰岛素的定义和作用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人体内起着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作用。
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并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胰岛素的使用管理规范旨在确保胰岛素的正确使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的目的1. 确保胰岛素的正确使用,避免使用错误类型或剂量的胰岛素。
2. 提高患者对胰岛素使用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和风险。
3. 保障患者的安全,预防胰岛素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4. 提高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1. 胰岛素的存储和保管a. 胰岛素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远离高温和阳光直射。
b. 胰岛素不得冷冻,也不得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c. 胰岛素的使用期限应遵循生产厂家的说明,过期的胰岛素严禁使用。
2. 胰岛素的选择和使用a.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胰岛素类型(长效、中效、短效、超短效)和给药方式(皮下注射、胰岛素泵等)。
b. 使用胰岛素前应先将胰岛素瓶或笔摇匀,确保药物均匀混合。
c. 使用胰岛素前应检查胰岛素瓶或笔的有效期和外观,如有异常应停止使用。
d.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免引起局部脂肪萎缩或肥大。
3. 胰岛素的剂量和调整a. 胰岛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b. 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应逐渐进行,避免剂量变化过大或过快。
c. 在胰岛素剂量调整过程中,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4. 胰岛素的注射技巧和注意事项a. 注射前应先洗手,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b. 注射前应将胰岛素瓶或笔摇匀,确保药物均匀混合。
c. 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
d. 注射时应将针头完全插入皮下组织,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或静脉中。
2022胰岛素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1)

2022胰岛素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1)共501道题1、影响胰岛素制剂稳定性最主要的因素是()(单选题)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振动试题答案:A2、关于All-to-Target研究,下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 甘精胰岛素+谷赖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血糖控制显著改善B. 甘精胰岛素+谷赖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低血糖风险更低C. 甘精胰岛素+谷赖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停药率更低试题答案:A,B,C3、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多选题)A. 体重增加B. 视力模糊C. 低血糖D. 过敏E. 皮下脂肪增生/萎缩试题答案:A,B,C,D,E4、3-2-1方案是指__()(单选题)A. 当FPG大于目标值,每3天增加甘精胰岛素2IUB. 当FPG大于目标值,每1天增加甘精胰岛素1IUC. 当FPG大于目标值,根据2-3天的FPG平均值,每周增加甘精胰岛素2-8IUD. 当FPG大于目标值,根据2-3天的FPG平均值,每周增加甘精胰岛素2-6IU试题答案:A5、关于1+3方案中起始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比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A. 生理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约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一半,约为18~32IU/24hB. 2015AACE指南指出:基础胰岛素剂量应占全天总剂量的50%C.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指出: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每日基础输注量平均为50%D. 欧美研究中,基础胰岛素占总胰岛素剂量平均接近50%,Hollander研究更高达近70%试题答案:A,B,C,D6、糖尿病主要有分类包括()(多选题)A. 1型糖尿病B. 2型糖尿病C. 妊娠糖尿病D. 其他类型试题答案:A,B,C,D7、注射部位规范检查包括哪3要素()(多选题)A. 定期检查患者是否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B. 定期检查患者的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现象C. 定期检查患者是否遵循轮换注射的原则D. 不需要定期检查试题答案:A,B,C8、艾倍得分子结构中B3位门冬酰胺替换为()(单选题)A. 赖氨酸C. 亮氨酸D. 酪氨酸试题答案:A9、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组织增生的临床特征有()(多选题)A. 橡皮样B. 橘皮样C. 疤痕样D. 山丘样试题答案:A,B,C,D10、录播会项目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 至少覆盖两个科室及以上HCPB. 登陆会议平台时间每场可少于20分钟C. 允许设立一位符合公司标准的主席D. 覆盖大于等于5位听众试题答案:A,C,D11、以下哪些为监管机构对于胰岛素注射装置的要求?()(多选题)A. 剂量刻度和清晰度B. 剂量准确性C. 储存D. 注射操作试题答案:A,B,C,D12、胰岛素注射患者运动治疗的原则是()(多选题)A. 降低血糖C. 量力而行D. 维持体重E. 持之以恒试题答案:B,C,E13、使用胰岛素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与规范】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常见问题指导建议——三十三问摘要针对我国临床医生使用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基础胰岛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目前我国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达标率有待提高的现状,特撰写了本版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三十三问,以问答的形式对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的常见问题进行解读,旨在为基础胰岛素的临床规范化使用、提高中国糖尿病治疗的整体血糖达标率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起到指导作用。
胰岛素临床应用近100年以来,其发展经历了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几个阶段,种类包括短效/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长效胰岛素、超长效胰岛素。
其中,长效/超长效和中效胰岛素(或类似物)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短效/速效胰岛素作为餐时胰岛素使用。
以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和(或)早餐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模式最接近胰岛素生理性分泌。
随着胰岛素制剂的发展,以餐前注射速效/超速效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和睡前/早餐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模式可在维持更好的血糖控制前提下,进一步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早期常规治疗是生活方式干预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但是当口服药物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需要起始注射治疗,包括胰岛素或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 RA),其中胰岛素的治疗包括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餐时或预混胰岛素治疗。
无论是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T2DM以及妊娠糖尿病和一些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中,基础胰岛素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我国临床医生使用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基础胰岛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特组织撰写了本版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三十三问,以问答的形式对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的常见问题进行解读,期待能为基础胰岛素的临床规范化使用起到指导作用,提高中国糖尿病治疗的整体血糖达标率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第1问人体中基础胰岛素的概念?在生理非进食状态下,胰岛β细胞持续分泌的胰岛素被称为基础胰岛素,约占胰岛素全天分泌总量的50%。
基础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脏中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而减少肝糖输出,从而稳定基础血糖水平[1]。
第2问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胰岛素有哪几种?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基础胰岛素主要包括中效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NPH)、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protamine zinc insulin,PZI)、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以及超长效胰岛素(德谷胰岛素)(表1)[1, 2, 34]。
第3问什么是中效胰岛素?NPH是人胰岛素锌晶体与鱼精蛋白结合在皮下形成结晶的基础胰岛素,通过补充锌、使用鱼精蛋白预先形成沉淀物,增加胰岛素自缔合,吸收入血后解离缓慢以延长作用时间,峰值时间为5~7 h,作用时间13~16 h[4],皮下注射相同量NPH单位可以递送不同量胰岛素,变异性较大,具有明显峰值,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相对高[5]。
第4问什么是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将人胰岛素A链第21位天冬氨酸置换为甘氨酸,在B链第30位的苏氨酸上添加2个精氨酸而成,在酸性(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在中性液中溶解度低,皮下注射后形成细微沉淀物,其中的多聚体在皮下持续缓慢释放,达到24 h平稳、无显著峰的血药浓度,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低血糖风险[1, 4]。
BEYOND系列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甘精胰岛素(100 U/ml)0.23~0.28 U·kg-1·d-1,以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6.1 mmol/L为目标值,达标率为46.1%[6]。
年轻患者、基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或FPG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高剂量的甘精胰岛素[7]。
在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中,无论基线FPG或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如何,以0.3 U·kg-1·d-1起始甘精胰岛素治疗相较于以0.2 U·kg-1·d-1起始,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且达标时间更短[8]。
第5问什么是地特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是一种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是在人胰岛素分子上,只去掉了B链第30位苏氨酸,通过酰化作用,在B29位赖氨酸上连接了1个14碳脂肪二酸侧链而成,皮下注射后形成双六聚体,自我聚集作用增强,这也是地特胰岛素长效作用的主要机制。
同时添加的脂肪酸侧链与白蛋白可逆结合,由于其在血流中与白蛋白高度结合,更加缓慢地分布至外周靶组织,从而可延长药物的吸收和作用时间。
因此,地特胰岛素作用曲线平坦,持续作用时间可达16~24 h,每天1次注射可以有效控制基础血糖,低血糖事件发生风险低,与治疗相关的体重增加少[9, 10, 11]。
在我国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地特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与甘精胰岛素相似,但体重增加少[12]。
第6问什么是德谷胰岛素?德谷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去掉人胰岛素B链第30位的苏氨酸,在B29位的赖氨酸上通过一个L-γ-Glu连接子,与16碳脂肪二酸侧链相连,皮下形成双六聚体长链,在注射部位形成胰岛素储库;随后,六聚体逐渐解离释放出德谷胰岛素单体,进入血液循环后与白蛋白可逆性结合,进一步延缓德谷胰岛素到达靶组织的时间。
德谷胰岛素半衰期延长,作用持续时间>42 h,多次给药,经过几个半衰期后呈现平稳无峰的作用曲线。
多次注射3~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此后胰岛素浓度基本维持不变。
德谷胰岛素血糖控制更平稳,日间变异性低[13, 14, 15]。
相较于人胰岛素,德谷胰岛素通过重组DNA技术而获得,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作用时间延长、平稳提供胰岛素、疗效好、血糖变异性低、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好、给药灵活且不影响血糖控制。
第7问口服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时机是什么?按照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使用1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HbA1c≥7%)的患者,可以考虑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16]。
第8问口服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如何起始基础胰岛素剂量?使用口服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起始剂量可为0.1~0.2 U·kg-1·d-1。
肥胖患者或HbA1c>8.0%时,可考虑0.2~0.3 U·kg-1·d-1起始[8]。
随后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
Beyond Ⅶ研究为高剂量和标准剂量起始甘精胰岛素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超重和肥胖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首次在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验证了高剂量0.3 U·kg-1·d-1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可以直接以0.3 U/kg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
与标准剂量相比,该方案不会明显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而且可缩短达标时间,减少剂量调整次数,有利于血糖的早期控制[8]。
中效胰岛素NPH建议起始剂量为0.1~0.2 U·kg-1·d-1或10.0 U/d[16]。
第9问口服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如何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后,需根据患者的空腹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临床推荐的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17, 18]见表2。
胰岛素剂量应根据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进行调整。
医生也可指导患者进行简便易行的自我胰岛素剂量调整,通常每3天调整一次直至FPG达标,但需注意的是调整频率和调整的剂量均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1)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说明书中的剂量调整说明相似,均强调以下内容:胰岛素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要进行调整,对预期的血糖水平也需个体化设定、本品剂量及给药时间进行个体化确定调整;(2)如果患者体力活动增加、日常饮食改变或者在伴发疾病期间,出现易发低血糖高血糖的情况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第10问口服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剂量有上限吗?当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剂量达到0.5~0.6 U·kg-1·d-1以上时,再继续加大基础胰岛素剂量进一步改善HbA1c和血糖控制的效果不明显。
此时,建议转换成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或预混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4]。
第11问口服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时,哪些降糖药物可以和基础胰岛素联用?双胍类(biguanide,BG)、磺脲类(sulfonylureas,SU)、α糖苷酶抑制剂(alpha glycosidase inhibitor,AGI)、格列奈类(meglitinides,GLN)、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DPP-4i)类、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类药物,均可以和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GLP-1 RA类药物尽管是一种注射类制剂,也可以和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4]。
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优先联用降低体重或者对体重影响少的药物。
第12问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联用效益和注意事项有什么?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肝糖输出,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基础胰岛素作用机制互补,可进一步降低空腹血糖,且发生低血糖风险小,体重增加不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风险和二甲双胍的消化道不良反应[4]。
第13问基础胰岛素联合AGI,联用效益和注意事项是什么?AGI抑制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联合基础胰岛素进一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HbA1c的效果与DPP-4i、TZD和GLP-1 RA联合基础胰岛素之间的降糖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风险和AGI的消化道不良反应[4]。
第14问基础胰岛素联合SU或GLN,联用效益和注意事项有什么?SU或GLN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SU或GLN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进一步降低白天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需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SU或GLN药物的剂量,避免低血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