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模板

设计说明书

一、道路地理位置图

本次设计xx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红线宽15米,规划为庐阳区内南北向的城市支路。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

二、概述

2.1 编制过程

(1)、2014年5月18日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勘探测量;

(2)、2014年5月22日进行全线踏勘,熟悉建设工程周边情况;

(3)、2014年5月底,我院召开xx路建设工程第一次内部讨论会,以后又不断就一些疑难问题召开专题讨论,如交通组织、交叉口处理、路面结构、路幅分配、地基处理、现状雨水管道等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文本;

(4)、2014年6月5日,在xxx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初步汇报,并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相应调整;

(5)、2014年6月17日,在庐阳区重点局召开了方案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庐阳区重点局、庐阳工业园管委会、合肥市交警队、公交集团等,我院作了详细的方案汇报,随后各家单位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6)、结合方案评审专家意见,我院随后又进行了内部会议讨论,并不断完善设计,最终形成初步设计文本。

2.2 概述

xx路为城市支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xx路的建设对完善庐阳区市政路网,改善现状交通,提高庐阳区内综合竞争力以及周边地块的使用价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规划为城市支路。xx路为新建道路,红线宽度15米,设计速度为30km/h。

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路的路幅按照规划断面布设:

9.5米车行道+2.75米人行道×2=15米。

2.3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

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设计招标文件

3)平面及纵断面测绘资料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

1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三、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 现状评价

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本项目为新建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四里河畔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四里河畔在建小区以南部分为省科委建筑,暂未拆迁。

起点xx路现状为施工便道

道路西侧在建地下室工程现状拆迁施工区

3.2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合肥市庐阳区,道路沿线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面高程一般在18.27~19.47米,最大高差为1.2米。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波状平原,微地貌为凹凸间地。3.3 工程地质

路线区域出露地层为:填土(上部含有砼和三合土,主要以粘性土为主)、第四系全新统(Q4)和更新统(Q3)冲洪积层,主要为褐~褐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态,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2)的一套紫红色泥质砂岩(区域地质资料得到),该层埋深较深,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出露。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室内试验,将线路经过场地公路建设影响范围内的地层叙述如下:

①层填土(Q

4

p d):层厚1.1~2.9m。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碎石,局部地段下部含有少量淤泥。本层广泛分布于路线经过地区。

②层粘土(Q

3

a l+p l):揭露层厚4.0~6.9m,层顶埋深1.1~2.9m,层顶高程15.82~17.69m。褐~黄褐色,稍湿,呈硬塑状,含铁锰氧化物,局部富集,刀切面光滑,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压缩性低等,本层全场分布,该层未揭穿。

各土层容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3.4 地下水条件

地下水类型为埋藏于①层杂填土内的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周边水塘渗入补给。场地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位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初见水位一般为1.5~3.5m,地下水变化幅度在2. 0米左右,水量一般。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塘渗入,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和地下径流。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5~3.1m,地下水位高程约为15.7~17.6m。3.5 土石工程分级

①填土:容许承载力[fao]为80kPa,松散~稍密,含较多杂物,主要成分为粘性土(上部含有植物根茎及碎石,局部地段下不含有淤泥),土质不均匀,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局部埋深较深、厚度较大,不能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

②层粘土:容许承载力[fao]为260kPa,硬塑,局部硬可塑,稍湿,干强度高,韧性好,压缩性中低等,工程特性较好,路基基础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并建议充分利用该层。四、道路工程设计

4.1 项目概况

本此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红线宽15米,全长499.8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本项目为新建道路,道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与格局,在完善交通功能的同时,个性鲜明的道路景观可以使来访者增强对城市的印象。本项目道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对于区域内的沟通联系起重要作用。

4.2 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

xx路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4.3 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4.3.1 设计原则

xx路根据建设方提供路网确定。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纵断面设计应参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做好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避免不适当的组合。道路同时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横断面设计应考虑未来将以汽车交通为主,特别是小汽车进入家庭,该区域车流量不可忽视;设计9.5米宽的车行道,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效地达到改善交通之目的。

4.3.2 平面设计

xx路始于xx路,终于四河路,全长499.8米,中心线根据建设方提供规划条件布设。道路起点位于xx路与xx路交口,向南至规划四河路。

与xx路交口:由于由于受四里河畔小区红线限制,且xx路道路等级较低,本次设计xx路方向不进行扩大处理,将xx路与xx路交叉口设计为“右进右出”形式。

与四河路交口:由于xx路与四河路道路等级均比较低,本次设计xx路与四河路交叉口不进行扩大处理。

本次设计道口的位置及宽度暂按照四里河畔小区设计纸进行预留,远期根据地块开发情况可自行增加。

xx路与xx路交口不采用信号灯控制的右进右出形式的平面交叉,xx路与四河路交口使用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由于两侧用地限制,并考虑相交道路等级较低,沿线各交口均不进行拓宽设计。

为了方便残疾人的出行,全线均进行无障碍及盲道设计。无障碍采用单面坡型式的坡道。盲道宽度为50厘米。

4.3.3 纵断面设计

本次按照设计时速30km/h标准设计,为减少工程造价,最大限度降低道路设计高程。并

结合沿线同步设计道路标高,在符合规范的要求下进行适当优化,其设计控制点主要有:

起点处现状xx 路高程; 满足道路排水要求; 沿线道口高程; 四河路设计高程。

xx 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4.3.4 横断面设计 1.交通量发展预测

根据该路的路网位置,规划道路等级等,结合该路的现状交通流量及交通组成,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路的交通量进行了分析,预测该路2015年建成的交通量,以及其后若干年的交通量发展。由历年的统计资料看,影响交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及车辆拥有量,其中国民生产总值与交通量增长的关系最为密切。根据上述各种因素的发展趋势,预测将来交通量的增长情况:2015年至2020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10%,2020年至2025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10%,2025年至2030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2030年以后,交通量年增长率为5%。

本设计根据xx 路在路网中的位置,并考虑道路建成后的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等,预

测该路建成后的交通量及若干年后的交通量发展如下表:

2014年xx 路建成后路段高峰小时预测交通量(辆/小时、双向)

对于多车道城市道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车道数和路幅宽度,通过准确的计算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高峰方向所占的比例,即不均匀系数,一般取0.55。

xx 路为支路,设计年限为10年,则其设计小时交通量为430pcu/h 。 2车道数分析 2.1非机动车道数分析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取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没有分隔设施时,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为900辆/(小时)。现对各条道路非机动车道数分析如下:

xx 路:

非机动车道数n=(400/900)=0.44个(单向)

取整为1个,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不设分隔带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单向不宜小于1.5m 。 2.2路段通行能力

本设计中路段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参考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美国《道路通行能力计算资料》以及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相关成熟研究成果,并结合了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类似工程的经验。城市道路属间断性交通流道路,主线交通受干扰的因素较多。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主要受道路等级、车道数、自行车影响、车道宽度和交叉口控制类型及间距等因素影响,即:

N=n ×g ×k ×δ×η×f 其中:

N :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辆/小时) n :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如下表:

道路可能通行能力表

g :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为0.8; k :车道数折减系数如下表:

道路车道数修正系数表

η:车道宽度影响系数如下表:

道路车道宽度修正系数表

δ:交叉口影响折减系数,主要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以及交叉口间距。根据东南大学以及同济大学的相关研究,交叉口影响系数可用下式计算:

δ=C0(0.0013s+0.73) (s >200)

=C0 (s ≤200)

式中:C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信号交叉口即为绿信比; s ——交叉口间距。

xx 路与相交道路的交叉口均采用信号控制,最小间距为499.8米,可取绿信比为0.48,则交叉口影响折减系数为:

δ=C0(0.0013s+0.73)=0.48×(0.0013×499.8+0.73)=0.662

f :自行车影响的修正系数,机动与非机动车之间无分隔带的支路取f=0.8。

xx 路按支路标准进行,设计时速为30公里/小时。考虑折减后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为: 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1=657pcu/h ; 单向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2=1228pcu/h ;

单向三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3=1707pcu/h ; 单向四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4=2101pcu/h 。

下面将对道路的车道数进行分析,根据规范,道路达到过低服务水平时的设计年限为:

道路设计年限表

根据上表,该路为支路,其饱和状态时交通量设计年限取10年。 则xx 路车道分析为:

2025年主要方向交通量为430<657,故机动车道单向车道数取1个(单向)。 2.3道路服务水平评估 服务水平评价标准:

饱和度 S ≤0.40 自由流

≤0.60 稳定流上段 ≤0.95 稳定流 >0.95 饱和流 下面仅对道路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估:

根据以上的交通量发展预测和路段通行能力,对本次工程的交通服务水平评价如下:

到规范所规定的交通量设计年限,道路的服务水平均为“稳定流”,达到三级服务水平。而到随后的五到十年内,部分道路出现了拥挤或接近拥挤现象。然而这一切均是基于目前的增加率的预测结果。但根据规划,庐阳区内会逐步建成一些主次干路,完善路网,这些道路将会对原有道路进行分流,故上述各路在设计年限内出现拥挤现象的可能性很小。

4.3.4.3.横断面布置

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 路的路幅按规划断面布设:

9.5米车行道+2.75米人行道×2=15米。

该方案特点如下: 9.5米宽的车行道,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满足近远期交通量需求。

4.4 交叉口设计

道路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

(1)合理设置渠化线,达到规范车辆行驶轨迹的作用,对于不规则十字交叉口、畸形交叉口效果更佳;

(2)布设导流线,特别是左转车导流线,引导车辆行驶路线,减少冲突;

(3)利用绿化、分隔栏等隔离设施,将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的通行空间予以分隔,使各股交通流安全、有序的在交叉口区域中通行。

该路全线分别与xx路、四河路相交,xx路为主干路,四河路为规划支路。

根据新区路网规划、现状条件及交通量预测,xx路与xx路交口不采用信号灯控制的右进右出形式的平面交叉,xx路与四河路交口使用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由于两侧用地限制,并考虑相交道路等级较低,沿线各交口均不进行拓宽设计。

交叉口设计一览表

4.5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4.5.1 道路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30Mpa。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

本工程路基防护设计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经济、实用和沿线地质水文条件等因素,保证边坡防护安全。全线均考虑设置草皮边坡,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边坡为1:1.5。

根据勘测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综合考虑后确定路基处理方式如下:

根据xx路地质报告,须将①层杂填土给予清除。

清除后:

对于车行道部分:

对于填方>60cm路段,直接采用级配碎石换填至路床顶。

对于填方≤60cm及挖方段,反挖至路床顶下60cm,再用级配碎石换填至路床顶。

对于人行道部分:

清表至路床顶以下60cm,先铺30cm毛渣石,再用级配碎石换填至路床顶。

4.5.2 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原则

路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及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路面综合设计,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有利养护的原则,使设计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优点。

分期修建的路面工程应合理选择路面结构组合,确定设计厚度,使前期工程在后期能充分利用。

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采用不同的结构厚度,结构设计适用不同交通量的要求,做到技术经济综合最优。

路面设计原则以交通量为基础;适应道路服务功能要求;符合当地筑路材料供应状况;适应自然条件要求;技术成熟;性能优良、造价合理;注重对新工艺、新材料的选用。

2、路面类型的确定

结构层选材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包括面层、基层、底基层的厚度,应与路面等级、气候、水文、筑路材料、交通量及其组成等相适应。同时,为了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路面结构层次不宜太多,材料变化不宜太多。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扩散应力的效果、压实机具的功能等因素确定各结构层的厚度。结构层分层厚度不宜太厚,否则造成压实机具压不透,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材料松散无法形成强度,同时分层厚度亦不可太薄,否则将无法形成有效的承载功能。

水泥混凝土使用寿命长,施工工艺简便,材料来源丰富,且道路不必经常养护,从整个使用过程考虑,其修建和养护费用比沥青路面低,但一旦出现损坏,不易修复,不利于道路以后的改建和维修。

沥青混凝土路面无接缝,有行车舒适,震动小,吸噪性能好,无反光,货运运输损耗低,路面防滑性能好,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开放交通早等优点。由于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材料及材料配合、机械作业、质量检验均易于科学管理和控制。沥青路面铺筑速度快,从而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达到较高的质量标准和外观要求。相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早,可以提前发挥道路的使用功能。由于结构设计的需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一般较水泥混凝土路面厚。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较小。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水泥混凝土路面短,其后养护、维修费用较大。

综上此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路面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路面设计荷载采用标准轴载BZZ-100,路面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土路基顶部回弹模量选用30Mpa,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路面结构材料设计参数见下表:

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 1 标准轴载BZZ100 100 1 双轮组 2500

设计年限 10 车道系数 0.6

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10 10 %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2500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8725740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2500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8725740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道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7 (0.01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4 0.51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0.8 0.26

3 水泥稳定碎石 0.5 0.27

4 水泥稳定碎石 0.

5 0.27

5 级配碎石

6 级配碎石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道路等级 : 城市支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6

标准轴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7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7 (c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 1400 2000 0.51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 1000 1200 0.26

3 水泥稳定碎石 17 1500 1500 0.27

4 水泥稳定碎石 17 1500 1500 0.27

5 级配碎石 20 250 250

6 级配碎石 20 250 250

7 土基 30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7 (0.01mm)

H( 4 )= 17 cm LS= 23.1 (0.01mm)

由于设计层厚度 H( 4 )=Hmin时 LS<=LD,

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

H( 4 )= 17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7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7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7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17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17 cm(仅考虑弯沉)

H( 4 )= 17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 c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 cm

---------------------------------------

水泥稳定碎石 17 cm

---------------------------------------

水泥稳定碎石 17 cm

---------------------------------------

级配碎石 20 cm

---------------------------------------

级配碎石 20 cm

---------------------------------------

土基

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道路等级 : 城市支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6

标准轴载 : BZZ-100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 1400 2000 计算应力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 1000 1200 计算应力

3 水泥稳定碎石 17 1510 1510 计算应力

4 水泥稳定碎石 17 1500 1500 计算应力

5 级配碎石 20 250 250 不算应力

6 级配碎石 20 240 240 不算应力

7 土基 30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3.1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5.3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9.4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50.6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09.9 (0.01mm)

第 6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24.1 (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83.1 (0.01mm) ,考虑不利季节因素和路基干湿类型综合影响系数K=1.25,因此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248.4 (0.01mm)。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209 (MPa)

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67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031 (MPa)

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144 (MPa))

通过计算,本次设计路面结构方案:

新建车行道、交叉口、沿线道口路面结构如下:

4厘米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粘层

8厘米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粘层

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粘层

封层(ES-3)

乳化沥青透层PC-2

34厘米3~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40厘米级配碎石

结构层总厚86厘米。

人行道路面结构:

6㎝纽西兰地砖

2㎝1:4 水泥砂浆

15厘米C20混凝土

结构总厚度为23cm。

考虑到岩沥青的抗车辙性比较强,提出比选结构。同时采用整体性更佳的低剂量水稳底基层。

车行道比选路面结构如下:

4cmAC-13(C)细粒式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凝土(不小于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

粘层

8cm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不小于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

粘层

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粘层

封层(ES-3)

乳化沥青透层PC-2

34cm3~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98%,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3.5~4.5MPa)

18cm2~3%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压实度≥97%,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2.5~3.5MPa) 路基夯实(重型压实度≥94%,设计抗压回弹模量≥30MPa)

结构层总厚86cm。

方案特点:

1、岩沥青具有:①耐高温,抗老化;②耐候性;③抗剥落;④可以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推迟路面车辙的产生,降低车辙深度和疲劳剪切裂纹的出现;⑤能够有效地提高沥青的水稳定性。

2、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优点有:①施工快捷,方便,工期短;②施工受天气影响小。

五、交通工程设计

详见交通工程设计说明。

六、排水工程设计

详见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七、照明工程设计

详见照明工程设计说明

八、绿化工程设计

详见绿化工程设计说明。

九、环境保护措施及评价

9.1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我国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道路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适当位置应有环保设施,环保设施应方便行人使用。

9.2环境保护设计

本工程环保设计应着重从道路视觉环境、道路建设对周围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道路对环境的污染、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道路绿化等方面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本工程的环保设计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环境卫生的影响。

(2)道路建设的取土场、采石场的水土保持和绿化等方案设计。

(3)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作好环境保护设计。

(4)合理有效的进行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使道路线形、桥涵和沿线设施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具体体现在一下几点:

(1)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为了道路绿化,考虑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间种植一排行道树。

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10.1概述

本项目为庐阳区内的支路,全段为新建道路,该工程可以采用全封闭施工的方式。因此,应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在施工期间对道路交通进行有序、高效的管理和组织。

此外,工程实施过程中,自身的大量施工机械及原材料运输车辆来往,对附近居民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期间的施工作业车辆的交通组织安排也应成为实施过程中交通组织的重点,应该合理、有序地组织施工单位的交通方案,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

只有切实作好交通疏导和交通组织工作,才能保证各条道路的顺利实施,将施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以配合各有关部门对施工期间进行交通组织和管理,是本工程交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

10.2 交通组织原则

1)从城市整体交通动作的全局观点出发,以安全性、有效性和注重环境影响为目标来组织交通。

2)工程实施期间,地面交通组织做到“自身消化”和“分流疏解”相结合。

3)做好施工前征地拆迁,管线迁移及三通一平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先建路,后占道;先疏通,后施工。”

4)采用施工快捷、方便、施工期间占用道路少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形式。

5)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工作顺序,调控施工材料准备的进出时间,施工材料进出的车辆尽量安排在车辆通行量较少的时间内或较少的交通线上进行;在施工场地内安排材料存放场地,增加材料的存放量,减少进出材料的车次。

6)改善现有可利用道路的行驶条件,以分流交通。

7)做好施工安装监管工作,确保施工期间不至因施工安全问题影响地面交通。

8)与交警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及时引导,疏解交通。

10)合理布置临时交通设施,保证所需交通设施标志、标线及时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10.3 交通组织方案

本项目为庐阳区内的支路,全段为新建道路,该工程可以采用全封闭施工的方式。施工时注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工程进度;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在施工期间对道路交通进行有序、高效的管理和组织,保证相交道路的正常通行,最大可能降低对交通的影响。

十一、工程进度安排

11.1施工方案

本工程道路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该路为新建道路,且位于庐阳区内,周边道路交通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可以进行全封闭施工,以利于工程进度。

另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居民休息时间段进行大规模机械施工。

11.2工程进度

本项目工程计划为12个月。本项目勘测、设计等均在2014年6月底开始,2014年9月底结束,2014年10月底开工,2015年5月底工程全部竣工,保证2015年6月通车。十二、施工注意事项

12.1 管线升降、挪移、加固、予埋与其它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

xx路需要预埋雨水、污水及路灯电缆管线,施工单位应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一道做好上述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及预埋工作,同时施工之前要妥善处理好现有管杆线的迁移问题。

12.2 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施工方法及特殊路段或构造物的做法和要求

xx路设计施工均采用成熟工艺和方法,其施工已有成熟的方法可以借鉴。

12.3 施工时对重要或有危险性的现状地下管线应注意的事项

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施工单位有义务保证地下各类管线的安全、完好、正常运行。采取相应的专项防护措施,确保地下管线的不受损坏。

目录

一、道路地理位置图 (1)

二、概述 (2)

2.1编制过程 (2)

2.2概述 (2)

2.3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 (2)

三、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3.1现状评价 (3)

3.2地形、地貌 (3)

3.3工程地质 (3)

3.4地下水条件 (3)

3.5土石工程分级 (3)

四、道路工程设计 (4)

4.1项目概况 (4)

4.2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 (5)

4.3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 (5)

4.3.1 设计原则 (5)

4.3.2 平面设计 (5)

4.3.3 纵断面设计 (5)

4.3.4 横断面设计 (6)

4.4交叉口设计 (8)

4.5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8)

4.5.1 道路路基设计 (8)

4.5.2 路面结构设计 (9)

五、交通工程设计 .......................................................................................................................... 12六、排水工程设计 .. (12)

七、照明工程设计 (12)

八、绿化工程设计 (12)

九、环境保护措施及评价 (12)

9.1设计原则 (12)

9.2环境保护设计 (12)

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13)

10.1概述 (13)

10.2交通组织原则 (13)

10.3交通组织方案 (13)

十一、工程进度安排 (14)

11.1施工方案 (14)

11.2工程进度 (14)

十二、施工注意事项 (14)

12.1管线升降、挪移、加固、予埋与其它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 (14)

12.2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施工方法及特殊路段或构造物的做法和要求 (14)

12.3施工时对重要或有危险性的现状地下管线应注意的事项 (14)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竹篙镇16m规划道路-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内容及规模 竹篙镇16m规划道路,位于金堂县竹篙镇,南接既有道路(宽度12m),北接16m规划道路,道路红线宽度16m,全长101.694m; 本阶段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通信管道(土建)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工程)在内。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与标准 2.1设计依据 1、《道路测量资料》金堂县测量队 2013年7月; 2、《竹篙16m规划道路用地(红线)图》金堂县城乡规划规划局; 3、建设方提供的既有污水管道资料; 4、《金堂县竹篙组团总体规划》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 5、《四川省金堂县资水河竹篙镇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6、《金堂县竹篙镇观音巷二期项目1、2号地块方案设计》成都明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7、《关于竹篙观音巷二期16m道路方案的审查意见》金堂县城乡规划规划局; 8、《明辉时代广场(旧城改造)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详勘)》成都北南建设勘察有限公司。 2.2采用的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2); 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范》(JTG D30-2004);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 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1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17、《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2.3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沥青路面); 2、设计车速:20km/h(路线长度限制); 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设计荷载:道路BZZ-100KN; 5、交通等级:轻型交通; 6、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道路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年; 三、道路沿线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3.1气象、水文特征 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川中丘陵西缘,居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部。气温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 3.2区域地质概况 金堂县属于四川省东部地区,跨“成都断陷”、“龙泉山褶皱带”和“川中台拱”三大构造单元。为新华夏系和旋扭构造体系。地层露头除西北平原与河谷地区外,多属中生代中上时期之红色地层。 据勘察单位项目场地钻孔及其它钻孔揭露,勘探深度内场地上覆人工填土(Q4ml)及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冲洪积(Q4al+pl)成因的粉质粘土和中砂,下伏白垩系灌口组(K2g)紫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模板

设计说明书 一、道路地理位置图 本次设计xx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红线宽15米,规划为庐阳区内南北向的城市支路。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

二、概述 2.1 编制过程 (1)、2014年5月18日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勘探测量; (2)、2014年5月22日进行全线踏勘,熟悉建设工程周边情况; (3)、2014年5月底,我院召开xx路建设工程第一次内部讨论会,以后又不断就一些疑难问题召开专题讨论,如交通组织、交叉口处理、路面结构、路幅分配、地基处理、现状雨水管道等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文本; (4)、2014年6月5日,在xxx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初步汇报,并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相应调整; (5)、2014年6月17日,在庐阳区重点局召开了方案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庐阳区重点局、庐阳工业园管委会、合肥市交警队、公交集团等,我院作了详细的方案汇报,随后各家单位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6)、结合方案评审专家意见,我院随后又进行了内部会议讨论,并不断完善设计,最终形成初步设计文本。 2.2 概述 xx路为城市支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xx路的建设对完善庐阳区市政路网,改善现状交通,提高庐阳区内综合竞争力以及周边地块的使用价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规划为城市支路。xx路为新建道路,红线宽度15米,设计速度为30km/h。 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路的路幅按照规划断面布设: 9.5米车行道+2.75米人行道×2=15米。 2.3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 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设计招标文件 3)平面及纵断面测绘资料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 1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 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 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 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 (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 (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 (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5米左右,其中松土占10%,普通土占60%,硬土占30%,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30%,次坚石占40%,坚石占30%,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 3、水文地质评价

公路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202省道是安徽省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干线公路,北起宿州市萧县境内,途经淮北市、濉溪县、涡阳县、阜阳市、阜南县等多座城市,至阜南地理城镇南洪河桥入河南境,是沿线城市、乡镇交通出行的重要载体,在省、市、县各级路网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项目是202省道阜阳市颍泉路段,北起与2010年颍泉段大修工程终点相接处(K180+000),南接阜阳市涡阳路(K191+618),是宁洛高速接线和阜阳市重要的出口公路。长期以来,202省道一直是安徽省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线公路,承担着主要的过境交通量,并发挥着集散公路的作用。202省道运营数十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成倍增长,重车、超重车的超常行驶,尽管每年都进行中修养护,各路段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路面断板、破碎、错台、沉陷等病害较为严重,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性能,根据检测报告显示,该路段断板率评定等级为次。目前,由于交通量激增,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混合,道路路面损坏严重等原因,道路服务水平较低,实际通行速度偏低;不能充分发挥公路快速通道的功能。这种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安徽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也不能满足地方人民加快致富的愿望。本项目的实施,为阜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皖北乃至整个安徽省经济建设中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任务依据 202省道颍泉段路面改善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求,由业主(阜阳市公路管理局)组织勘察设计招标,我院中标获得项目勘察设计任务。根据中标通知书、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进行本项目设计。 (二)技术标准 根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意见,本项目建设采用如下标准: 1.公路等级:维持原设计等级(接近一级公路标准)。 2.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3.路基、路面: (1)、K180+000~K182+829段为分离式路基,路面宽10.5m(0.5m左侧路缘带+2×3.75m行车道+2.5m硬路肩),土路肩宽1.5m,路基全宽13.5m。 (2)K182+829~K191+618段为整体式路基,路面宽23m(2×0.5m路缘带+2×2×3.75m行车道+2×2.5m硬路肩+2m中间带),路基宽26m(23m路面+2×1.5m土路肩)。 4.汽车荷载等级:新建桥涵采用公路-I级。 5.技术指标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相关规范执行。 (三)测设经过 1.外业勘测 我院收到中标通知书后,随即开始技术装备、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及参加人员等出发前的全面准备工作,组织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有关资料。编写了《勘测设计大纲》、《勘测设计技术指导书》。随后组织力量,通过对该项目前期工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精心准备,多方收集资料,再通过实地踏勘、调查及工程数量的计算,对路线及桥梁的方案进行了论证,由于本工程属于路面改善工程,且老路线形已能满足一级公路标准,本次初步设计根据老路现状,结合项目沿线的城镇规划布局、对外交通组成状况、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路线方案采用了完全利用老路线形的方案。 2.内业设计 在勘察资料收集齐全,设计方案审定的基础上,按照招标文件的体要求全面开放内业设计,于2011年7月29日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工作。 2011年8月1日,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形成专家组审查意见。我院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 (四)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 本项目设计起点位于202省道K180+000处,与2010年颍泉段大修工程终点相接,终点位于阜阳市临沂商城东门,终点桩号为K191+618,设计路线全长11.618公里,大致走向为由北向南。 中间控制点有京九铁路、茨淮新河大桥、漯阜铁路、抱龙桥、阜阳临沂商城等。 本项目沿线主要乡镇有颍泉区伍明镇、周棚街道办事处、阜阳循环经济园。 路线与K180+600处下穿京九铁路、K185+195处下穿漯阜铁路(复线)、K186+428处与漯阜铁路平交。考虑本项目为路面改善工程,因此本次设计仍维持原交叉方式;考虑远期道路、铁路营运安全,建议K186+428处与漯阜铁路平交改建为立交。 沿线主要河流为茨淮新河、阜涡河、济河。 直接相关公路为202省道、024县道插周路、028县道邵安路。 本项目终点向南15公里即为阜阳飞机场,向南5公里即为阜阳火车站。 (五)批复意见及专家意见执行情况 1、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对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关于S202颍泉段路面改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皖路计【2011】55号)执行情况如下: (1)、批复意见:路线起于S202桩号K180+000处,沿老路经茨淮新河大桥,终于S202与阜阳市区涡阳路相接处(桩号K191+500处),全长11.5公里。 执行情况:本次设计路线起终点及走向严格按照批复执行,由于前期工可阶段为养护桩号,本次设计为实际现场测量桩号,实际测量起点桩号为K180+000,终点桩号为K191+618,实际设计全长为11.618公里,比批复长0.118公里。 (2)、批复意见:原则同意路面类型采用报告中提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议下阶段就沥青路面结构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执行情况:初步设计已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案进行了方案比选。 (3)、批复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全线桥梁涵洞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合理确定是否加以利用。 执行情况:初步设计已对全线桥梁涵洞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了改建及利用方案。 (4)、批复意见:本项目投资估算约1亿元。 执行情况:本次初步设计对工程量进行了细化,重新对材料单价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到总投资概算11499.9213万元。 2、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 2011年8月1日,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形成专家组审查意见。专家具体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

1设计说明书 (2) 1.1道路地理位置图 (2) 1.2概述 (3) 1.2.2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 (3) 1.3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4) 1.3.1道路现状评价 (4) 由于道路路基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道路现状地质条件比较好。 (4) 1.3.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4) 1.3.3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4) 2工程地质条件 (4) 3.1工程地点、范围、规模、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6) 3.2规划简况 (6) 3.3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6) 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按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的普通汽车计。普通汽车车种换算系数为1.50,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Nh=Nda*k*δ。Nda为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k为设计高峰 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δ为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根据《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拟定该条道路为双向四车道的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车速为 30km/h,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为一级,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为30年。 (6) 3.4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7) 与滨江大道的交叉路口及渠化处理方式已在其它道路施工图中处理完好,本次设计不再叙述。 与改移道路的交叉路口及渠化处理方式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 (7) 3.6工程设计 (7) 3.6.3.4超高及加宽的设置 (9) 4路基、路面设计 (10) 4.1路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由于路基道路路基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本次设计路基部分仅提供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未尽事宜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办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排水设计 (17) 本次设计范围为K0+000~K3+3700,排水管网设计均按远期设计,新建排水系统的设计结合规划进行,排水体制严格采用雨、污分流体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设计采用的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主要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工程背景及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水文流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桥涵分布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设计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4)桥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5)桥梁安全设施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6)人行道栏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7)采用主要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主要材料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8施工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6.9美观性设计细节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6.10施工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运营及管理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交通工程设计 (27) 9 路线交叉 (29) 9.1、设计原则 (29) 9.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29) 9.3、平面交叉的分布及设置概况 (30) 10 环境影响设计与水土保持 (30) 10.1环境保护设计 (30) 10.1.2、项目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现状 (30) 10.1.3、环境敏感区域分析及与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等的关系 (30) 10.1.4、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30) 10.1.5、主体各专业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 (30) 10.1.6、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 (31) 10.2 水土保持 (31) 11 筑路材料 (31) 11.1、沿线筑路材料种类、质量、储量、供应量、运输条件及运距 (32) 11.2、主要料场分布情况 (32) 11.3、主要材料采、购及运输情况 (32) 12 施工组织设计 (32) 12.1 材料计划 (32) 12.2施工工期计划 (32) 12.3、劳动力计划 (33) 12.4、设备配备计划 (33) 12.5、主要工程数量表 (33) 12.6、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34) 12.7、临时工程安排 (34) 12.8存在问题与建议 (34) 13 设计概算 (35) 14 附件 (35)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1.概述 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 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 (1)主线设计标准 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 12米 其中:行车道宽度: 2×3.75 米 硬路肩: 2×1.5米 土路肩: 2×0.75米 (2)线形要素标准 平曲线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 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 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 纵坡: 最大纵坡: 5% 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 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 900米(坡度为4%时) 700米(坡度为5%时) 500米(坡度为6%时) 竖曲线要素: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 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 1

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 (3)桥涵设计标准 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 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4)路面设计标准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 (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 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1.1.2总体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的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2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一般值:400m,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3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双车道加宽值

600m 时, 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 处,采用 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二、选线与定线 、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 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 (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 (399,1448)。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 ,第 个交点 则: 坐标增量 交点间距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 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改建工程(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辅道工程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道路设计起点接南湾立交,设计终点接珠海大桥东侧桥头。道路左侧辅道设计范围ZK10+750~ZK18+642.085,左侧辅道设计长度7892.085m;右侧辅道设计范围YK10+750~YK18+760.681,右侧辅道设计长度8010.681m。 二、道路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2.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 13. 建设部颁《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3.) 三、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道路设计等级: 主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h 辅道: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40km/h 2. 道路用地红线:140m(含主线) 3. 辅道设计荷载: 道路:BZZ-100kN双轮组单轴,设计基准期内累计标准轴载轴数:15x106(n)桥梁:公路-Ⅰ级汽车荷载 4. 辅道设计基准期: 新建水泥砼路面:30年 桥涵结构:100年 5. 辅道设计纵坡: 道路左幅:0%~2.936% 道路右幅:0%~2.898% 6. 辅道设计横坡:1.5% 四、道路现状综述 道路拟建场地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起点接珠海大道南湾立交,沿线经过南屏工业园、南屏中学、南屏立交、广生村、洪湾涌、广昌村、均昌村,终点至珠海大桥东。项目为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现状主线两侧的辅道,所处路线与现状主线一致,沿主线线路进行,沿线主要地貌为低丘陵地带、山间冲淤平原、河口湾等类型,平原区地势较平坦,微向海倾斜,地面高程-0.39~4.81m左右,地势总体相对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五、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主要为: ①填筑土:褐黄色、灰褐色,在行车道上的钻孔BLK160~BLK166等钻孔,其顶部30~40cm为现状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以下为碎石、细砂、粗砾砂和花岗岩风化土等堆填,松散~经压实。其余在路两侧预留带内的钻孔没有原路面混凝土层,填土成分为碎石、细砂、粗砂和花岗岩坡残积土,未经压实,强度较低,且不均匀 ②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以淤泥为主的软弱土层,具有埋深浅、厚度变化较大,

道路初步设计

金阳玛利亚医院道路工程 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第二部分投资概算 第三部分图纸 编制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

金阳玛利亚医院道路工程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院长:徐琨(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李合浦(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朱丽萍(高级工程师) 主要参与人员: 房小海(道路高级工程师) 张秋菊(造价高级工程师) 将荣(给排水高级工程师) 江向东(道桥高级工程师)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任务依据 (1) 1.2 设计标准 (1) 1.2.1 道路工程 (1) 1.2.2 排水工程 (1) 1.3 工程概况 (1) 1.3.1 工程地点 (1) 1.3.2 工程范围 (2) 1.3.3 主要控制点 (2) 1.3.4 建设期限 (2) 1.3.5 项目研究过程 (2) 第2章功能定位 (3) 2.1 规划情况 (3) 2.2 交通量预测 (3) 2.2.1 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 (3) 2.2.2 交通预测方法 (4) 2.2.3 交通预测内容及结论 (4) 2.2.4 机动车道数的拟定 (7) 2.2.5 预测结论 (10) 2.3 项目功能定位 (10) 2.4 工程建设意义 (10) 第3章建设条件 (12) 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2) 3.1.1 水文地质 (12) 3.1.2 气象气候 (12) 3.2 建设场区工程地质资料 (13) 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14) 3.3.1 道路现状 (14) 3.3.2 状道路交通及评价 (16) 3.4 沿线环境敏感区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16) 3.5 地质、地震、环保、水保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及对项目的影响 (16) 第4章工程设计 (17) 4.1 设计原则 (17) 4.2 设计依据 (17) 4.3 设计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8) 4.3.1 道路工程 (18) 4.3.2 排水工程 (18) 4.4 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18) 4.4.1 设计原则 (18) 4.4.2 道路平纵设计方案 (19) 4.5 道路横断面设计 (19) 4.6 交叉口设计 (20) 4.7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20) 4.8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22) 4.9 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24) 4.10 道路照明工程 (27) 4.10.1 城市道路照明发展 (27) 4.10.2 照明方式和设计要求 (29) 4.10.3 常用道路照明形式 (33) 4.11 道路绿化工程 (33) 4.12 城市消防 (34) 4.13 环卫设施 (34) 4.14 排水工程 (34) 4.14.1 采用规范 (34) 4.14.2 设计原则 (34) 4.14.3 排水规划概况 (34) 4.14.4 排水工程 (34) 4.15 管线综合 (38) 4.16 沿线环境保护 (39)

道路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主要资料 1)《西峰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2)道路专业提供的条件图 3)庆阳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3)《给水排水标准图集》(2005年合订本) 4)《雨水口》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S518 5)《湿陷性黄土地区室外给排水管道构筑物》04S531-1~5 3、工程范围与内容 1)设计范围 本次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范围为:庆阳市西峰工业园区A3路道路新建工程同期建设的排水管道工程。 2)设计内容 设计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排水管道。 4、设计原则 1)本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2)依据路网规划和排水规划的要求设置管线。坚持依据规划、满足现状、适当超前的原则,在道路相交的规划路口预留管道接口,为以后发展留有余地。 5、设计参数 1)雨水管道设计参数 根据庆阳市总体规划(2006-2020): ①暴雨强度公式: q=766.82(1+0.78lgP)/(t+3)0.63(L/s·ha)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P—设计重现期(1年) t—降雨历时(min) t=t 1+mt 2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t 1 =10分钟 t 2 —管内流行时间(min) m—管道折减系数:m=2.0 ②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qψF(L/s)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取ψ=0.60 F—汇水面积(ha) 本项目雨水汇水面积计算如下:

K0+000~K0+620 F=2.15 ha K0+620~K1+100 F=1.36 ha K1+140~K1+750 F=1.21 ha K1+780~K2+220 F=1.32 ha 2)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设计范围内污水管道均采用重力流,采用圆管非满流形式。 ①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Q=qs·K ·F(L/s) Z 式中:Q—污水设计流量(L/s) qs—面积比流量 K —总变化系数 Z =1.75 qs=1.48(L/s)/hm2 K Z 3)绿化给水管道设计参数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规定绿化用水量为2L/m2·d,本工程道路绿化面积约2.7万m2,用水量为54 m3/d。 ①绿化管道布置 全线绿化给水管道接市政供水。 ②阀门井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78cc8ad4-715d-11ec-8993-7cb59b590d7d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北城路是交通中心周边道路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道路位于规划交通中心北侧, 靠近高速铁路客运站。道路起点为在建北城路西段,终点为北城桥。全长870.73米,红 线宽30米。 现状裴城路为既有道路,既有路面为水泥混凝土结构,本次设计中将破除原有道路结构,按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新建。道路采用城市次干道标准,断面为单块板。 道路周边地块形成于年,道路两侧分布有民用住宅区、教育机构和少量企事业单位。 基本上没有必要拆除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建筑物。 本册设计内容含道路、照明、排水管线及交通工程等,本设计说明为道路部分及总体 设计说明。 二、初步设计批准意见和实施 (一)初步设计批复 1.道路红线宽30m:4.0m人行道+ 2.0m绿化带+18.0m道路+2.0m绿化带+4.0m人行道。 (二)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 1.跟随回答。 三、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 (一)设计依据 (1)我院与建设单位(眉山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021qt-005 补1,2021.08); (2)北城路红线图(市交通中心至永通河)(美建轩[2022]65号); (3)《眉山市东坡大道、裴城路、红星路、环湖路东延段道路路面整治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审定版)》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8月; (4)测量单位提供的实测道路横、纵断面数据;(5)我院相关设计人员现场踏勘 资料;(6)初步设计批准意见和审查会议纪要; (7)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 (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省交通运输厅文件《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省交通运输厅《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省公路局文件《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