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合集下载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徐志摩诗歌的一些艺术特点:
1. 清新自然:徐志摩的诗歌常常运用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呈
现出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情感真挚: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感性,他善于表
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诗歌充满了情感真挚和感染力。

3. 格式灵活:徐志摩的诗歌格式灵活多样,他有时会在诗歌中
融入散文、民谣等元素,使诗歌更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4. 文学性强: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他的诗歌语
言简练、精准,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诗歌语言的文学魅力。

综合以上特点,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读者喜爱,而且在现在仍然被广泛地传诵和欣赏。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注重艺术技巧,创设意境,善于比喻。

1、意境优美,回味无穷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2、音乐结构完美统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瑕瑜互见,阳春下里相杂。

1、文字灵动,情感纯真沙扬挪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

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

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2、以丑入诗,情感过度渲泄残破一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小巷里奔跑: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二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也不饶恕我的肢体: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徐志摩的诗歌之美

徐志摩的诗歌之美

徐志摩的诗歌之美徐志摩的诗歌之美有着“现代柳永”之称的徐志摩,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

具体的看下文!有着“现代柳永”之称的徐志摩,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

他的诗歌主题多为歌咏爱情与理想,追求光明与自由,抒唱爱与美。

徐志摩的诗歌之所以如此清新优美,一方面是因为他留学在外,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这一人生理想便是他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信仰。

另一方面,他深受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所提出的“诗歌三美主张”的影响。

徐志摩将自己的才华与“诗歌三美”深深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美。

1.从语言上看,徐志摩受了三美主张中“绘画美”的影响闻一多在诗歌三美主张中提出诗歌要讲究绘画的美,这主要是指诗歌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徐志摩的诗歌词藻华美,风格明丽,文词丰富,色彩斑斓。

这些特点尤其表现在他的一些赞美爱情的诗歌中。

如《她是睡着了》一诗中:“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涧泉幽抑制了喧响的琴弦,奢侈的光阴,静,沙沙的尽是闪亮的黄金,醉心的光景,给我披一件彩衣,啜一坛芳醴,舞,在葡萄丛中颠倒,昏迷,静默;休教惊断了梦神的殷勤,神阙,安琪儿的歌,安琪儿的舞,可爱的梨涡……”在这首诗中,徐志摩连续采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琴弦”“粉蝶”等一系列优美的意象,用优美的词语勾勒出优美的意境。

又如,我们所熟悉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那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全诗虽仅四句,但句句传神,仅以水莲这一意象就将日本女郎的容貌姿态等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语言自然,感情细腻动人,读来有清新之感,显示出徐诗特有的柔婉情思。

在徐志摩康桥系列的诗歌中,“绘画美”尤其体现了这部分诗歌明显地带有抒情的神韵,同时又带有众多外国作家的影子,如《泰山日出》有泰戈尔诗歌的冥思闲适,而《海韵》《杜鹃》则与济慈的《无情女郎》《夜莺》神似。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摘要】徐志摩是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展现出多种艺术美。

在音乐美方面,徐志摩运用多种韵律和节奏感,使其诗歌具有优美的音乐性。

在意境美中,他描绘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怀,打动人心。

在语言美方面,徐志摩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

在形象美中,他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形象,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在情感美方面,徐志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感悟,引起读者共鸣。

徐志摩的诗歌通过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方面的展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和心灵。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艺术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结论1. 引言1.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概述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染了无数读者。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其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方面。

通过对他的诗歌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怀,体味到他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精湛技艺。

徐志摩的诗歌音乐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常常带有悠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音乐般的美妙。

他的诗歌意境美则常常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和意境来营造一种虚幻、超脱的美感,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意境之中。

徐志摩的语言美充满文学气息和诗意,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诗歌形象美则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画面感,塑造出令人难忘的形象,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徐志摩的诗歌情感美则是他诗歌的灵魂所在,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的无尽眷恋和深情厚意。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感受到他那种独特的诗人情怀和审美情感。

2. 正文2.1 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音韵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诗句听起来像是在歌唱。

徐志摩擅长运用押韵和平仄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诗歌更具有旋律感和节奏感。

文学毕业论文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文学毕业论文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文学毕业论文: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文学毕业论文: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篇一: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徐志摩善于成功而巧妙地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鲜明跳跃和意境美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互为映衬,共同营造了如山泉般叮咚、俊逸、清新的优美诗歌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意境美包括清新恬静美、情景交融美、空灵美。

徐志摩善于选取富有空灵秀逸之美的自然意象和富有比喻、象征意义的美好意象,来营造情景交融、空灵宁静的意境美,来书写他不懈追求着的理想、爱情和灵性的自由。

一、清新恬静之美徐志摩曾说:“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

”他还说:“要使我的心灵,不但消极的不受外物的拘束与压迫,并且永远继续的自动趋向创作,活泼无碍的境界是我的理想……领受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精神是我们的理想。

”他认为只有大自然是最纯真、最自由、最美好的,大自然就是自由的象征,那么大自然所具有的秀逸空灵、清新幽雅的美就是生活中所要追求的真正的美。

而且他还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得自由,生活得纯真。

要实现这些理想,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寻觅。

当然徐志摩擅长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述来抒发思想感情。

徐志摩最喜欢最常用的喻体有花、鸟、明星、水晶等等。

他喜欢选择莲花最为诗歌意象。

例如《她是睡着了》:“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敬的白莲,/她入梦境了,/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

”用“星光下一朵斜敬的白莲”这个意象来表现少女睡态的安宁祥和;用“香炉里袅起的一缕碧螺烟”这个意象来表现少女入梦后的幽静和谐;用“涧泉幽抑了宣响的琴弦”这个意象来比喻少女睡熟时轻柔的鼾声;用“晨曦下在荷盘中颤动的露珠”这一意象来表现处于欢欣梦境中少女酒涡的甜美;用欢快飞舞的彩蝶这个意象写少女入梦后的欢欣愉悦……这里的比喻意象绚丽多姿、摇曳多情、美妙绝伦。

又如:“你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并蒂莲,/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音乐美:徐志摩的诗歌富有“诗感”的音乐美。

他遵从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

2. 意象美:徐志摩的诗歌充满灵性的瞬间意象,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揉入西方的各种思潮。

这种创造性的突破使他的诗歌意境优美,唯美。

3. 意蕴美:徐志摩的诗歌高度浓缩了意蕴,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内涵。

总的来说,徐志摩的诗歌艺术成就体现在他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卓越的创作技巧上,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还表现出了当时中国文学的特征和趋势。

本文将从语言艺术、主题思想、形式特点等方面探讨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特点。

一、语言艺术徐志摩的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不仅善于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意象,还注重从生活中挖掘出诗歌的素材和表现形式。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具有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等多重艺术特点,如《再别康桥》中“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和《长恨歌》中“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等都是徐志摩诗歌语言艺术的代表。

二、主题思想徐志摩的诗歌主题和思想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

他在诗歌中反映了个人情感、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探索,同时也关注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现实。

徐志摩的诗歌主题和思想在当时中国文学中是比较前卫和开放的,如《再别康桥》中表达的爱国情怀、《长恨歌》中反映的女性境遇、《绝句》中体现的人生哲理等都是徐志摩诗歌主题和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形式特点徐志摩的诗歌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歌形式和风格,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

徐志摩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传统形式,也有自由诗、散文诗等新兴形式。

他在诗歌中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了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形式。

综上所述,徐志摩的诗歌艺术具有多重特点和鲜明的个性,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徐志摩的诗歌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欣赏。

举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三美原则

举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三美原则

举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三美原则
(原创版)
目录
1.徐志摩诗歌的"三美"原则
2.徐志摩诗歌中的音乐美
3.徐志摩诗歌中的绘画美
4.徐志摩诗歌中的建筑美
5.徐志摩诗歌的实例分析
正文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主张"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首先,徐志摩诗歌中的音乐美体现在诗歌的音节和押韵上。

他的诗歌节奏鲜明,音节和谐,押韵自然,使读者在阅读诗歌的同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

例如,他的名篇《再别康桥》中,韵脚的变化和音节的起伏,都展现出了诗歌的音乐美。

其次,徐志摩诗歌中的绘画美体现在诗歌的视觉形象上。

他的诗歌中常常充满了各种色彩鲜明的形象,如云彩、金柳、夕阳、波光等,这些形象通过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再别康桥》中,"云彩"和"金柳"等词语,就构建出了一幅美丽的康桥风景画。

再次,徐志摩诗歌中的建筑美体现在诗歌的结构上。

他的诗歌结构严谨,节律整齐,呈现出一种建筑的美感。

例如,在《再别康桥》中,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徐志摩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三美"原则,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而且通过这些美的表现,传递出了他的情感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作的艺术魅力却没有因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逝。

徐志摩生前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他逝世后又由陈梦家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云游》。

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

读他的诗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

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具有了很高的美学价值。

本文就其意境美谈谈拙见。

一、情景交融之美
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

在表现诗歌关于“情景交融”这一文学特征方面,徐志摩做得非常出色。

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景中藏情式
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然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

如《月下雷峰影片》“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彩云,纤纤的波粼--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造一个完全的梦境!”仅短短八句,其浓郁的诗意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构思手法。

由于诗人自我的切入,写景不再成为复制或呈现,写景即写诗人之景——“完全的梦境。

”在切入之时,现实的我抽身离去,自我的情感看不见了,个人的经历、思想看不见了,闪耀于读者眼前的是自然之美的形体和光辉。

整首诗的韵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旋律。

这首诗在写景但更是在写情。

(二)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

《为要寻找一颗明星》是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之一,这首诗歌不是现实世界的誊写,而是感觉领域的探索。

在这首诗里,拐腿的瞎马、骑手、明星、荒野、天空、黑暗,这些具体的意象全不指向实在的生活内容。

凡是这些景物总会在被理解后消失,然后被诗人的某种情感替代,这使得诗歌情中见景,景中有情,使诗歌达到了通常文字难以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独到之处。

(三)情景并茂式
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

《再别康桥》可谓是这一意境类型的力作:“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惜别的深情。

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
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把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二、空灵美
首先,徐志摩善于选择具有空灵色彩的自然现象,无论是在早期还是在后期,他的诗歌中采自大自然的意象比比皆是。

例如:“清风”、“云草”、“雪花”、“明星”、“大海”、“浪涛”、“秋叶”、“青松”、“幽谷”、“田野”、“卷烟”、“云彩”、“橹声”、“黄昏”、“黄叶”、“桂花”、“石榴花香”、“冷清清的庙”……这些充满灵性的自然意象色彩绚丽,空灵剔透,婀娜多姿,使诗散发出独有的芬芳与风韵。

徐志摩说:“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象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


诗人带着宁静的心情去观照大自然,澄静之心映照着现实人生和社会的动静与喧寂。

他在其散文名作《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到:“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秘神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康桥成了他政治理想的象征,徐志摩对大自然的描写与颂赞是与他的政治理想有关的。

他自己就曾说:“要使我的心灵,不但消极的不受外物的拘束与压迫,并且永远继续的自动趋向创作,活泼无碍的境界是我的理想……领受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精神是我们的理想。

”他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得自由,富有纯真的个性。

要实现这些理想,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寻觅,对他来说,大自然就是自由的象征,大自然所具有的空灵、秀逸的美就是生活中所要追求的美。

因此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并不是虚度。

”在他大量的颂赞自然的诗里传达出他的生命的信念:自然可以让我们摆脱外在的一切束缚,压抑的心态,是一种心灵的不羁与解脱。

他在《东山小曲》吟唱:“太阳在山腰里笑/太阳在山坳里叫/游山的你们来吧/这里来望望天,望望田消遣/忘记你的心事,丢掉你的烦恼。

”徐诗的空灵美不仅来自他对大自然的热情吟咏,还在于他擅长营构灵动飞扬的诗境。

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评,徐志摩的诗“是一道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

”诚哉斯言!徐诗空灵飘动的美正是源自于他挟着无尽的激情、力度和活力的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水。

他说:“是人没有不想飞。

这皮囊若是太重,就掷了它。

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他想飞到云端里去,也许那浩瀚天际的云端藏着他的梦想。

徐志摩生性好动,富有飘忽不定的气质,这种动态的心理与思维决定了他擅长描写“瞬间的动态”--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云过处的影子,纷飞的雪花,飞动的草虫,狂欢的晓鸡,奔发的山泉,匆匆的火车,这些跃动的意象巧妙地融入他的诗里,构成一种摇曳不定、空灵飘荡的动态空间。

这种灵动飘逸的美是徐诗的灵魂。

在所有美的元素中,动态的美是真正富于诗意的美。

因为“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所以’动象的表现’是艺术的最后目的”。

除了创造无数跃动的意象之外,诗人还善于在静态的事物中注入流动的血液,使他的诗歌在宁静的画面里逸出灵动的生机。

以《她是睡着了》为例,描写的是少女的睡态,整个画面本来处于宁谧安静的状态。

诗人用他那神秘的摄像头定格在“少女的梨涡”上,然后以荷盘中颤动的露珠作比,从宁静的画面里呈现出
灵动的美感。

让人仿佛感觉到在“在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似的梦境里跃动着一个在“朝阳里”如“水仙”一般的“纤纤的身影”。

再如《落叶小唱》,“她的脚步”在深夜里踏进了我甜蜜的梦乡,划破了梦中寂静的夜空。

而梦醒时分,恼人的“秋声”又粉碎了我“留念”不舍的梦境。

又如《山中》,写诗人在静静的庭院想念山中的恋人,在那花好月圆、松影婆娑的静夜里,诗人“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感情纤细,体贴入微的诗人面对“安眠”的恋人,不忍打扰她,只化作一片碧叶,轻柔地落在她窗前,传递着诗人对她的刻骨思念之情。

在这幅流动的画面里,似乎飘忽着抒情主人公的切切面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