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Web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Web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维普资讯
环境 保护 科学

第2 8卷
总第 1 9 0期
20 0 2年 2月
环 境评价 ・
基于 We b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Re e r h a d De e o me to n o ma i n Sy t m n E v r n n s a c n v lp n f f r t s e o n io me t o
e vrn n at ses n nomalnsceyi p t ow r hs ae. n i me tmp c assme tn ̄fr t o i u [ ̄ ad i ti p p r o i i o t s n
Ke r s E v r n n y wo d n i me t i a ta s s me t Ma a e n n o ma in s s e o mp c s e , n  ̄ n g me tif r to y t m W e Da a te t n b t r a me t
价 的 工 作 垃 丰 . 文提 出 丁一 种 基 于 W e 本 b的 环 境 影 响评 价信 怎 赴理 方 式 土 中 详 细 静 析 了环 境 影 响 评 许 工作 程序 度 敷 据 的 需 求 与 蛇理 。在 此基 础 上 . 出 了一 套技 术 方章 . 设 计 妾现 了基 于 We 提 井 b的 环 境 群 响评 价馆 惠 琅境 ltd d t . n lzd i hsp p r 0, te b sso h n lss a tc n lgc ls h mei p tfr n ip s lo h ea e aa8 ea ay e n t i a e . 1 h ai ft e a ay i . eh oo ia c e s u o — r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系统的、综合性的、前瞻性的环境管理工具,旨在评价特定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项目实施前就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这些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其选择和应用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专家经验、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等,对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初步评价和快速决策。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采用数学模型、实地调查和监测等手段,对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其优点是科学客观,适用于复杂项目和重大决策。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还包括预测和评价两个环节。

预测是指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主要采用模型模拟和场地调查等方法;评价则是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决策,包括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另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还涉及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在选择和应用技术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和环境的复杂性,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还需要考虑可行性和适用性。

在选择和应用技术方法时,需要考虑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包括技术条件、经济成本、时间周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选择和应用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环境的复杂性,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定性和定量、预测和评价、多学科交叉和可行性适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估特定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通过EIA,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各类工程、开发和规划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和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确定评价范围:评价的范围决定了需要考虑的环境要素和相关影响因素。

2. 收集资料和数据:收集项目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包括项目描述、现场调查和环境基线数据等。

3. 分析与评估: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

4. 制定预防和减轻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

5.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将上述步骤得出的评估结果和措施编制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6. 审批和公众参与: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交审核机构进行审批,并开展相关的公众参与活动。

7. 监测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测和管理环境影响,确保实施符合预期的效果。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包括对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栖息地的影响。

2. 大气环境: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潜在影响,包括排放物的产生和扩散。

3. 水环境:评估项目对水资源和水体质量的潜在影响,包括水污染和水资源利用。

4. 土壤质量:评估项目对土壤质量的潜在影响,包括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变化等。

5. 噪声和振动:评估项目对噪声和振动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6.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计的潜在影响,包括就业、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环境影响评价在各类项目和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项目: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减少负面环境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具体讲,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标准也随之而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即: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等。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两级六类(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地方污染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方法标准、国家环境物质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六类)。

2.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⑴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⑵环境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绳⑶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⑷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3.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⑴制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①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行;②建立在科学试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保证科学性和严肃性;③与其他法律、法规等相协调配套;④保持相对稳定性,及时合理修订;⑤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⑵制定环境标准的程序①组成多学科编制组,制定工作计划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③综合分析,初步拟定分级标准值④进行可行性调查、验证⑤审批和颁布⑶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环境标准颁布后,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县环保局负责对本行政区环境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环保局监测站具体执行。

二、环境标准体系结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国家级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以及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指标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的影响(后果)进⾏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的是⿎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动,可为建设项⽬的⼯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国家和地⽅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体健康、⽣态系统的相关关系。

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

建设项⽬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是指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法和管理⽔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

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的条件:①基本上适⽤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②对各种替代⽅案(包括项⽬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较;③⽣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④包括⼴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政审查程序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4点:1、判断功能:以⼈的需求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实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和影响因素。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1. 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在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范围,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2. 确定评价指标的分类根据生态环境影响的不同方面,将评价指标分为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等。

每个类别下还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子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价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针对不同评价对象选择指标不同的评价对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要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选择相应的指标。

例如,在评价一个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可以选择土地利用指标、水环境指标、空气环境指标等来评价。

4. 设置指标权重评价指标的权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权重可以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确定。

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重要性,给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

5. 建立评价模型在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是指利用数理统计、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将各个评价指标综合起来,得出评价结果的定量方法。

评价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仅是一项理论工作,更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建设项目环评及验收申报系统简介

建设项目环评及验收申报系统简介

门户网站上的公众服务点击 “ 建设项 目环评及验收申报系统 ”就可登录访
问 。或 者 在 I E 地 址 栏 中输 入 系统 网
图 1 系统登录界面


3 9
建设项 目环评及验 收 申报 系统简介
陈 爱忠 李 飒
为 落 实 国 家 电 子 政 务 的 有 关 要 求 ,方 便 企 业 办 事 ,提 高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影 响 评 审 的工 作 效 率 和 决 策 水 平 ,根 据 《 建 设 项 目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指南 ( 试行 ) 》 , 结合《 环 境 影 响评 价 基 础 数 据 库 建 设 与 应 用 》 以 及 开 展 建 设 项 目环 境 影 响 评 审 的
建设项 目 工 程竣 工环 境保 护 “ 三 同时 ”
验收登 记表 。
文 件 的上 传 , 以 及 有 关 表 单 的 填 写 和 保存 。
用 户 登 录系统 后 ,通 过左 侧 功能
Hale Waihona Puke 上 传 的文 件必 须按 照后 面规 定 的
格式和大小进行上传,在上传时会对
文件 的格式 及大 小进行 验证 。
通 过业 务 申请模块 可进行 建设
项 目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文 件 审 批 和 竣 工 环境保护验收 ( 生 态类 、工业 类 )
主要功能
建 设 项 目环 评 及 验 收 申报 系 统 主 要 用 于 建 设 项 目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文 件 审批 和竣 工环境保 护验 收 ( 生 态 类 、工业 类 )所 需 文件 、表 格 的上 传 和 填 报 。 系 统 主 要 功 能 包 括 系统 登 录、 业 务 申请 、 地理 信 息数 据 的采 集 、 已办 和 在办 事项 的状态 查 询 ,具体 详 细 功 能 如下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1.12.23.3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建立,指标层就是一系列可统计量化的指标,因此从字面上看指标是指帮助人们了解事物变化情况的信息,相关指标包括受规划实施影响的部分经济和社会指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2017-07-28 16:31:26 | #1楼从功能上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为了分析和解释规划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而将各种相关指标按一定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系统。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很多,常见的可分为3大类。

(l)驱动力一压力一状态一影响。

反应(DPSIR)指标体系。

(2)生命周期评价(LCA)指标体系。

(3)基本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使用基本的指标体系对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建立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较大,应尽量选择相对指标,本文考虑到工业园区规划指标体系中重点指标的特点,将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划分为以下层次:(1)目标层目标层为指标体系的最高层次,确定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2)准则层在目标层下可列准则层,将自然环境质量(Bl)、资源与生态(BZ)、社会经济(B3)作为第一准则层,第一准则层下可划分为第二准则层,这一层主要包括Bl中的水环境质量(CI)、大气环境质量(CZ)、声环境质量(C3)和固体废物管理(q)四个子统;B:中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CS)和资源与能源(C6)两个子系统;B3中的工业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指标(C7)和其他指标(CS)两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分别设置反映其特征的综合性指标。

(3)指标层指标层就是一系列可统计、量化的指标。

指标的选择应从区域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出发,围绕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特点,依据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进行。

1自然环境2资源与生态3社会经济滨海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7-07-28 16:31:21 | #2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2017-07-28 16:30:37 | #3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1刘艳坡,赵文晋,龙振永2,刘磊1,董德明11112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130012)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130042)E-mail: 摘要:本文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目标和评价内容出发,阐述了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分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特征,提出了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将指标分为重点指标和相关指标两种类型进行了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基本原则,进入管理子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掌握各自的内容指标,根据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2.3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对每个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输出子系统将评价结果告诉用户,最终达到对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分析与了解。
3 工作流程
3.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
同时,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的科学依据。
从而达到用户正确认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实施“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目标。
2 系统实现目标的技术思路
2.1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学习,从用户到用户接口,进入输入子系统,然后进行数据的采集、数据的管理、数据的转换。从整体出发,并保证总体方案的正确性,汇总环境影响的现状,逐层完成系统。
Boolean
物理模型法
C-WLMXF
Rarchar(12)
Not null
类比调查法
C-LBDCF
Varchar(12)
Not null
6.1.3水质环境影响评价数据
表6-3-1零维模型数据
中文名称
代码
字符段类型
备注
水力数据
B-SLST
Boolean
污染源数据
C-WRYSJ
Varchar(12)
Not null
代器计权
F-YQJQ
Float(10.2)
采样间隔
D-CYJG
Datetime
结果输出
D-JGSC
Datetime
调查项目
C-DCXM
Varchar(10)
注意事项
C-ZYSX
Varchar(8)
技术依据
D-JSYJ
Datetime
Not null
6.2数据字典
根据本系统设计的要求,为简化和规范用户输入方便信息的共享,设计了以下一些数据字典。
8.1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实测法。其中:
(1)经验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物的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Q=KW
式中K—单位产品经验排放系数,kg/t;
W—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t/h。
(2)实测法。是通过对某个污染源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然后计算出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d—声源与接收点间的距离
N—菲涅耳数
Λ—波长
7.6 7.7
Lp—声压强P—有效声压
P—声压ρ0—空气密度
P0—基准声压C0—空气中的声速
7.8 7.9
Pi—评价等级判别参数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
Coi—第I类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
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h—含水层厚度
t2—测量终了时的时间
QE—钻孔稳定出水量
Q=CL
式中C—实测的污染算术平均浓度
L—烟气或废水的流量
8.2大气环境污染评价等级判别参数Pi
Pi=(Qi/Coi)×109
Pi—评价等级判别参数m3/h;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Coi—第I类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mg/m3。
Coi—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一小时平均值计算。
如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对原选址厂址给出否定结论时,对新选址厂的评价应重新进行,如需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则应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4.1总功能模块
4.2子功能模块
4.2.1
4.2.2
4.2.3
4.2.4
5 用户界面
系统人机界面数据管理影响预测图形管理环境监测查询系统工具
系统设置(帮助)
6 数据库
I-QHHW
Int
铅化合物
I-THHW
Int
锌化合物
F-XHHW
Float(10.2)
镍化合物
C-NHHW
Varchar(12)
Not null
氟化合物
F-FHHW
Float(10.2)
6.1.2环境影响预测常用方法数据
表6-2-1环境影响预测常用方法数据
中文名称
代码
字符段类型
备注
数学模式法
B-SWMSF
6.2.12计算公式查询字典
6.2.13评价专用术语查询字典
7 计算机流程
7.1 7.2
Adiv—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
r—点声源至各声点的距离
Q—污染物排放量
S—截面积
--垂直方向扩散系数
K—边界层厚度
7.3
7.4 7.5
A—声源与屏障顶端的距离C—实测的污染算术平均浓度
B—接收点与屏障顶端的距离L—烟气或废水的流量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LIS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班级:
设计人员:学号:
学号:
指导教师:肖峰
设计日期:
报告编号:
1系统目标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预测,提出优选方案和解决对策,从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区域环境等综合考虑,协调人们的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
6.2.1分区编码字典
6.2.2污染源查询字典
6.2.3环境影响分类编码字典
6.2.4环境影响现状编码字典
6.2.5水环境质量标准编码字典
6.2.6环境监测数据查询字典
6.2.7环境影响预测方案字典
6.2.8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编码字典
6.2.9噪声分贝统计字典
6.2.10评价用途字典
6.2.11污染系数字典
瞬时释放的单个烟团正态扩散模式是一切正态扩散模式的基础。假定单位容积粒子比较C/Q(m-3)在空间的概率密度为正态分布,则
式中x,y,z,t—预测点的空间坐标和预测时的时间
x1,y1,z1—烟团中心在t—t0期间的迁移距离
Gx,Gy,Gz—x,y,z方向的标准差
8.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8.5.1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计算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8.3核实污染物排放量
8.3.1现场实测
对于有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可根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按下式计算:
Qi=Qn·Ci×10-6
式中Qi—废气中I类污染物的源强,kg/h;
Qn—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3/h;
Ci—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值。
8.3.2物料衡算法
8.4大气扩散模式
8.4.1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
6.1.4环境监测数据库
表6-4-1环境噪声采样监测点原则
T-BDYZ
NText
传声器设备
D-CSQSB
Datetime
监测周期
D-JCZQ
Datetime
监测时间
D-JCST
Datetime
气象条件
S-QXTJ
Tinytnt
适用仪器
C-SYTQ
Varchar(18)
式中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QE—钻孔稳定出水量,m3/d
h—含水层厚度,m;
t1—稳定起始出水时间,S;
t2—测量终了时的时间,S;
St2—t2时刻的水位,m;
St1—t1时刻的水位,m。
8.6恶臭气体的挥发速率估算
6.1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
表6-1-1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数据
中文名称
代码
字符段类型
备注
汞化合物
C-GHHW
Varchar(12)
Not null
镉化合物
I-GHHW
Int
砷化合物
F-SHHW
Float (10.2)
六价铬化合物
F-LIGHHW
Float(10.2)
铅化合物
T1—稳定起始出水时间
7.10
x—污染源强度
y—环境后果
7.11
7.12 7.13
N—分贝k—污染系数
A1—被量度的量f—风向频率
A0—基准量v—平均速度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K—单位产品经验排放系统
W—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
Q—污染物的排放量
7.20
8 详细数据或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