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及报告编制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编制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编制要求泥石流是一种极其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必须对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演化规律及其危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则是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是根据勘查工作的结果编制而成的,要求准确详尽地描述泥石流灾害潜在危害的特点、规模、频率等信息。
下面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的编制要求。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需要包括区域概况和环境背景的介绍。
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条件、气候特点等。
特别是关于流域范围、地下水位、土壤类型以及植被状况等因素的描述对于评估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机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降水和物质堆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以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此外,还需要对流域内的潜在危险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可能导致泥石流的高风险区域。
然后,泥石流危害规模的评估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历史灾害的研究、泥石流水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和模拟计算,可以估算泥石流的规模、流速、液面高度等参数,为设计合理的防治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另外,泥石流研究还应包括对泥石流危害的评估。
通过对泥石流冲击力、侵蚀力和堆积物扩展范围的研究,评估泥石流对于人类居民、农田、交通道路等的危害程度。
这对于确定防治工程的优先级和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最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还需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制定防治工程的目标和方案。
包括生态工程措施、土体加固改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等,以最大程度地减缓泥石流的发生和减轻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之,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的编制要求包括区域概况和环境背景的介绍、泥石流灾害成因机制的分析、规模和危害评估以及防治措施和建议的提出等。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治理工程方案设计、排危除险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滑坡(崩塌、泥石流)治理工程方案设计编写提纲>—一、刖百包括工程概况,实施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通过情况,治理目标和任务,方案设计编制依据等。
二、地质环境条件包括隐患区交通位置、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及岩浆岩、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
三、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四、防治工程方案设计包括防治原那么,设计工况、参数确实定,防治工程方案设计比选,总体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工程监测方案设计,设计工程量汇总等。
五、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条件、材料选择、施工交通及施工布置、施工机械基本要求、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施工管理与监理等)。
六、投资概算七、保障措施八、预期效益分析(附工程绩效表)附:勘查报告,工程立项论证意见、投资概算书、防治工程平面布置图、相关剖面图及工程设计图等。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排危除险工作报告编写提纲-AXX-.一、刖百包括工程概况、工程由来、组织实施概况二、地质灾害特征及危害含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地质灾害灾险情规模及分布特征,威胁群众生命财产情况,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灾害发生原因及开展趋势分析,危险区划定等。
三、排危除险情况包括临灾处置、勘查设计、排危除险方案、施工组织、监测预警、组织实施等情况,完成的主要工程量,灾后重建等情况。
四、排危除险资金投入主要为灾发地财政先期支付的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警、治理工程预决算情况C五、排危除险效益分析六、申请补助额度及资金使用方向附件:工程决策过程记录及纪要、政府(部门)决议等,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排危除险工程方案设计及专家审查论证意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招投标记录(确属抢险救灾需要来不及招投标的应按程序批准)及有关合同等,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槽记录和有关影像资料,实测竣工图,完成工程量汇总表,资金支付凭证及其汇总表,财务决算报告及审计意见或财政部门批复意见,初步验收意见等,并按2019年修订的《江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程验收细那么》进行资料立卷整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勘查报告编制要点泥石流灾害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准确而详尽的勘查工作至关重要。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勘查报告的编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编制的要点。
一、引言部分在勘查报告的引言部分,需要对所涉及的项目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项目的背景、目的和范围。
对于勘查的背景,应该包括所在地区的概况、地理环境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规模等重要信息。
勘查目的主要是明确为何进行此次勘查工作,而范围是对勘查的具体区域、内容和时间范围进行说明。
二、勘查方法在勘查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使用的勘查方法和技术。
1.野外调查:泥石流灾害的勘查工作首先要进行野外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泥石流沟谷的形态特征、滑坡体的状况以及泥石流岩土材料的类型等。
对于泥石流路径和冲积区的流态特征以及冲积物的特点和分布情况都需要进行详细描述。
2.室内实验:勘查报告还应该对实验室测试和分析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说明。
各种室内实验的结果和数据都必须在报告中有所呈现,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三、勘查结果与评价在勘查报告中,需要对勘查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科学的评价。
1.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必须详细描述泥石流活动区的危险性,包括泥石流的频率、规模、速度和冲击力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对可能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2.工程措施:根据勘查结果,给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措施建议。
这些措施涵盖了工程设计、土地利用规划和防灾减灾措施等方面,以减少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四、勘查报告的格式要求为了使勘查报告更加规范和易于阅读,需要遵循以下格式要求:1.封面:包括项目名称、勘查单位名称、报告编号、日期等基本信息。
2.目录:对报告中各章节和附录进行编号和总结。
3.主体正文:包括引言、勘查方法、勘查结果与评价等内容的详细阐述。
4.图表:根据需要,插入相关的图表和统计数据以便更好地呈现勘查结果。
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图件编制-

实例 分析
五、泥石流勘查方案图件编制
流域特征分区图:流域面积大(大于5km2)、物源丰富、沟道复杂的泥石 流沟,应单独编制流域特征分区图,需要在1:20000~1:5000地形图上,根 据踏勘和初步调查掌握的泥石流基本认识进行编制。主要编制要求是:地质 界线勾画基本准确,地层时代、成因类型标示正确,物源类型及分布、泥石 流分区总体特征应反映。条件简单的可与勘查工作布置图合并。
滑 坡 工 程 地 质 平 面 图
滑 面 埋 深 等 值 线 图
滑坡区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滑坡边界
ZK11-3
滑坡主滑方向
ZK2-3
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ZK1-3
滑坡变形区分界线 地物位移矢量
(箭头指示方向,箭杆长度示位移距离)
ZK3-5 ZK11-2
ZK6-4
塘
ZK2-2
ZK1-2
ZK4-5 ZK6-3 ZK4-4 ZK5-6 ZK6-2 ZK3-3 ZK3-2
实例 分析
二、滑坡勘查成果图件编制
滑坡工程地质图:将滑坡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探成果详细标示在 1:1000~1:200地形图上,并根据分析结果,标示出滑动分区(块)、分级 及相应的滑动方向。 滑坡工程地质剖面图:根据钻探岩心编录成果表,结合物探成果和工程地质 测绘成果,认真分析滑坡区岩土体空间展布规律和滑坡结构,客观、合理地 反映滑动面形态特征。注意各剖面的滑坡结构对应性。 滑体厚度、滑面、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滑坡较为复杂时,可根据钻探和物 探成果资料,绘制等值线图。注意应与各剖面图相对应。 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根据岩心编录表,结合地质结构综合分析,梳理各岩 土层特征,描述其性状,标注观测水位、取样位置、岩心采取率等。 探槽(井)展示图:详细描述探槽各面的岩土体结构、滑坡要素的空间展布 特征。
勘查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为例

勘查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为例泥石流灾害是山区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威力巨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常会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规划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勘查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为例,介绍勘查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 勘查报告的引言部分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报告中,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泥石流灾害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说明项目的目的和范围,以及编写勘查报告的依据和要求。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工程经验总结在勘查报告中,应当对国内外已有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这包括泥石流成因、发生规律、灾害程度评估方法、防治工程设计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工程洪水特性与设计标准洪水作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泥石流的形成和规模具有重要影响。
在勘查报告中,需要对研究区的洪水灾害特性进行分析,包括洪水流量、洪峰流量、洪水过程、频率曲线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参考国内外的相应设计标准和规范,确定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标准,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
4. 灾害评估与防治方案在勘查报告的阶段,需要对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进行详细评估。
这包括灾害的潜在威胁分析、灾害的危害程度评估、泥石流规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根据灾害的特点和地形条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
这些防治方案应当包括泥石流沟道的治理、抗灾构筑物的建设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5. 工程经济性分析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报告中,还需要对工程的经济性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工程的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经济性分析,可以为项目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6. 勘查报告的技术要求和文件组成勘查报告应当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与报告编制要点说明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与报告编制要点说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三类灾害,对于前期的勘查工作以及后期的报告编制工作,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勘查大纲的要点说明:1.地质背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进行描述,包括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情况,以及历史地震、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情况。
2.灾害现状: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现状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发生位置、规模、形态、扩展趋势等,同时收集现场照片和监测数据,作为后期报告的依据。
3.成因分析:根据现场勘查和相关资料,分析灾害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如雨量、地震等)和人为因素(如采矿、工程活动等)的影响。
4.潜在威胁评估:根据灾害的规模和扩展趋势,评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潜在威胁程度,包括对房屋、道路、河流等基础设施的影响。
5.风险分析与评估:根据潜在威胁程度,评估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监测、采取防护措施、规划合理的区域利用等。
6.报告编制:基于以上勘查成果,编制详细的报告,包括前期调研、现场勘查、数据处理与分析、风险评估等内容,同时提供相关资料的附件。
报告编制要点说明:1.报告摘要:对整个报告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包括灾害类型、发生位置、主要影响区域等。
2.引言:介绍该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对研究区域的背景进行描述,说明灾害发生的因素和扩展趋势。
3.调查与研究方法:描述前期勘查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现场考察、采集样本、实验室测试等。
4.灾害现状:详细描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现状,包括发生位置、规模、形态、扩展趋势等,并提供现场照片和监测数据支持。
5.成因分析:根据前期勘查工作和相关资料,对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给出详细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6.风险评估与分析:根据灾害的现状和成因分析,对潜在威胁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给出相应的控制和应对措施。
7.结论与建议: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给出对灾害处理和区域规划的建议,包括加强监测、采取防护措施、规划合理的区域利用等。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1、调查目的 • 对暴发泥石流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流域沟谷,针
对泥石流的形成要素和泥石流特征,通过调查与判别,区 分泥石流沟(含潜在泥石流沟)和非泥石流沟,确定易发 程度和危害等级并对泥石流沟、潜在泥石流沟的防治方案 提出建议
主要内容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10) 1 前言
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任务、交通位置、社会经济概况、 以往工作程度 2 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概况 • 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水文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及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影响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3、地质调查 2.3.2 地质构造 查阅区域构造地质图或现场调查流域内断层的 展布与性质、断层破碎带的性质与宽度、褶曲 的分布及岩层产状,统计各种结构面的方位与 频度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3.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从区域地质构造及流域地貌分析新构造运动特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 调查工作内容 2.2 自然地理调查
2.2.1 地形:量测流域形状、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床 比降、流域高差、谷(山)坡坡度、沟谷纵横断面形状、 水系结构和沟谷密度等地形要素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2.2 气象: 主要收集或观测各种降水、气温资料。降水资 料主要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年际变率、年 内降水量分配、年降水日数、降水地区变异系数 和最大降水强度,尤其是与暴发泥石流密切相关 的暴雨日数及其出现频率、典型时段(24h、 60min、10min)的最大降水量及多年平均小时降 雨量
滑坡勘查要求详查编写提纲-16页word资料

滑坡勘查一般要求详查要求及编写提纲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基本要求郭树清2019年5月滑坡勘查的一般要求目录1 基本规定2 调查与工程地质测绘2.6 地形地貌和滑坡活动迹象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2.7 滑坡及其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2.8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2.9 滑坡灾害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3 勘探与测试3.1其主要目的是:3.2 勘探方法3.2.1、勘探线的布置3.2.2、控制性纵勘探线上的勘探点3.3、勘探孔的深度3.4、滑坡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3.5 坑槽探与平硐或竖井勘探应符合下列要求:3.6、地球物理勘探应符合下列要求:3.7、滑坡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4 监测4.2、滑坡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4.2.5、监测资料应包括:5 稳定性验算及评价5.1可采用反分析方法验算滑面抗剪强度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5.2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一下要求:5.3滑坡推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5.4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1、基本规定1.1 滑坡工程地质勘查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勘查、初步设计勘查、施工图设计勘查(详细勘查)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较小的或现有资料表明滑体及其周边地质条件较简单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行性研究勘查、初步设计勘查合并为一个勘查阶段。
1.2 勘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滑坡的成因、类型、规模、范围、稳定状态、滑动面(带)特征、主滑方向及危害性,提出防治方案建议,供设计参考。
1.3 勘查者要充分搜集、分析现有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重视地质测绘、工程勘探、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和报告、图件编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地质资料的准确可靠。
1.4 工程点(勘探点、测试点、监测点)的布设,目的应明确,密度应根据勘查阶段、成图比例、露头情况、地质复杂程度确定。
选点应具有代表性,数量和勘探深度应能控制重要地质界线和说明工程地质条件。
2、调查与工程地质测绘2.1 地质测绘前,应充分收集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图像,气象、水文、地震、降雨资料,前人的滑坡调查和监测资料,以及当地滑坡防治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作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作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①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②不同块径落点的能及能量及弹跳高度5、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6、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1)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GPS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测图要求①平面图:工作范围长﹥500m、宽﹥500m,全域用1﹕1000—1﹕2000比例尺测图;拟设被动防护工程部位用1﹕500比例尺测图;危岩带(危岩体)及拟设主动防护部位用1﹕500—1﹕200比例尺测图;一个项目若有两处及两处以上危岩离得较远的,需用小比例尺图表示整个项目危岩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及威胁对象,然后再分别按要求测图。
②剖面图:表示危岩与威胁对象关系的剖面比例尺与全域平面图比例尺匹配(相同);拟设工程部位及危岩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实测。
③立面图:主要针对危岩及危岩带,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测图。
(3)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对每一个危岩块体(单体)要调查清楚,包括节理裂隙、不同结构面、规模等,并要进行编号、附上相应的照片;调查落石具体位置、运动轨迹、弹跳高度,划分危岩区范围;用测图相应比例尺作底图。
⑷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适当布置工作量控制。
⑸其它勘探工作应明确相应的目的、任务。
7、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⑴平面图①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③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④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⑤拟布置的长短剖面及其编号;⑥拟布置的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⑦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⑧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谈)标志。
⑵剖面图①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②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匹配;③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短剖面:a,危岩体块(单体)每块至少一条;b,危岩带(岩体破碎带),视规模大小用多条剖面表示;c,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⑶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应清楚的表示出危岩块体大小,相关位置,角点坐标或中心坐标。
8、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1、资质证书正本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9、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设计书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名称一致。
目录前言一、任务由来二、工作任务三、前人研究程度四、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五、防治工程等级划分第一章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一节位置与交通第二节气象、水文第二章勘查区工程地质环境第一节地形地貌第二节地层岩性第三节地质构造与地震一地质构造三地震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第五节人类工程活动第三章危岩体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危害性第一节危岩体基本形态第二节危岩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步分析一危岩体特征二危岩体变形类型及规模三危岩体形成机制初步分析四危岩破坏后(落石)运动特征五危岩危害性及变形趋势性分析第三节崩塌堆积体特征第四节既有防护工程及施工条件调查一既有防护工程二施工条件第四章勘查工作布置及工作量第一节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第二节工作内容、方法和勘查手段一地形图测量二工程测量三工程地质测绘四勘探工程五室内试验第三节工作量第五章勘查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一节勘查工作方法第二节勘查技术要求一地质测绘技术要求二剖面测量技术要求三地形测量技术要求四点位测量技术要求五槽探技术要求六钻探技术要求第六章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第一节人员组织第二节设备组织第三节工期及进度计划第七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第一节质量保证措施第二节安全保证措施第八章预期成果第九章经费预算第一节经费预算依据第二节经费预算附图:1.(项目名称)勘查工作布置平面图2 (项目名称)勘查工作布置剖面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点一、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除了干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
一般情况下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1、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2、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3 、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4 、顶底宽、高、厚、体积5 、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6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7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8 、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9 、治理措施建议10 、照片、剖面图、立面图、赤平投影图。
每一块危岩形成一张描述评价表格(见附表)。
三、各单体危岩评价完以后应用表格汇总进行综合评价危岩单体稳定性评价结果一览表四、注意控制危岩结构面特征的调查1、位置、产状、延申长度、切割深度、张开度、裂隙间距2 、充填物及胶结状态3 、裂面形态及粗糙度4 、地下水或充水情况以上描述的准确性与计算参数的取值密切相关。
五、注意破坏模式的确定:需在野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破坏模式,其相应的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是不一样的。
六、危岩块体的稳定性计算可参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及“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等规范及要求执行。
七、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应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应与野外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八、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可参照滑坡稳定性评价进行。
九、治理方案与比选部分:首先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理方案,然后进行比选,可把可研报告的方案比选部分内容浓缩到该节中。
十、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
十一、结论与建议:把勘查报告的主要结果简明扼要的理出几条,如危岩规模、稳定性、提供设计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的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等。
㈠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1、平面图⑴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⑵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⑶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⑷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⑸长短剖面及其编号;⑹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⑺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⑻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2、剖面图⑴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⑵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⑶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短剖面:a,危岩体块(单体)每块至少一条;b,危岩带(岩体破碎带),视规模大小用多条剖面表示;c,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3、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4、各种图件比例尺按照测图要求使用5、钻孔柱状图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中要求的版本出图。
6、探槽及探井:探槽“两壁一底”连接出图;探井按“四壁一底”连接出图。
㈡附件及要求1、应附所有的室内试验报告;2、应附所有的原位测试报告;3、应附有代表性的与崩塌有关的照片:包括全貌照片、危岩照片等;4、各种计算成果。
十一、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1、资质证书正本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十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本)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附表:Ⅱ-W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目录0 前言0.1 任务由来0.2 工作任务0.3 前人研究程度0.4 勘察工作情况0.4.1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0.4.2 勘察设计情况0.4.3勘察手段及方法0.4.3 勘察完成工作量0.5 防治工程等级划分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1.1 位置与交通1.2 气象、水文1.2.1 气象1.2.2 水文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2.1 地形地貌2.2 地层岩性2.3 地质构造与地震2.3.1 地质构造2.3.2 新构造运动2.3.3 地震2.4 水文地质条件2.5 人类工程活动3 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3.2 地层岩性3.3 地质构造4 危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4.1 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4.1.1 危岩体分布及形态特征4.1.2 危岩破坏方式4.2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4.2.1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4.2.2 危岩形成机制分析5 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5.1 危岩变形现状5.2 定性分析评价5.3 定量计算及评价5.3.1 危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5.3.2 危岩单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5.3.3 综合稳定性分析评价5.4 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5.4.1 运动形式5.4.2 运动计算5.5危岩危害性评价6 危岩防治方案及建议6.1 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6.2 防治方案建议7 结语7.1 结论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附图:(1)危岩探槽记录表(2)危岩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3)危岩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4)危岩工程地质立面图(1:200)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滑坡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滑坡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