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节日的继承及保护
传统文化传承的议论文800字5篇

传统文化传承的议论文800字5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便迎来了春节。
春节习俗众多,便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文化传承的议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传统文化传承的议论文1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有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春节。
传说海里有一个怪兽,叫“年”,它一到除夕就会上岸伤人,所以人们都怕它。
但是有一位老爷爷,在除夕的早时晨,在自家的门上贴了红纸,到了晚上,“年”冲进院子,看见红纸,怪叫了一声,就猛冲了进来,这时,发出了鞭炮的响声,“年”吓得仓皇而逃。
进“年”就这样来了。
过大年了,大家都穿了新衣服,大人们都在超市是办年货,我也在超市挑选我喜欢的食物,有灯芯糕、虾米、糖,还买了心爱的书本。
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准备做团圆饭了,我们一家人一边吃团圆饭,一边说说笑笑,我特别高兴,因为过了年,我又长大一岁了,也长高了。
大家吃饭后,一边看春节晚会,到了12点,人们开始放鞭炮了,鞭炮的颜色可多了,有红的、白的、紫的,金光闪闪,热闹非凡,我得了奶奶给我的超极大的大红包,心里乐开了花。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让人幸福呀!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下去。
春节前夕的扫尘开始了,“咚、咚、咚,”一大清早我和妈妈摆这忙那的,忽然,妈妈说到:“是不是人少了点?我们去叫奶奶吧!”我一蹦三尺高。
最后,我们分好了工。
妈妈拖地,我擦桌子,爸爸在收拾屋子里的东西,奶奶在打扫墙角上的小蜘蛛网,你忙你的,我忙我的。
不一会儿,终于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此时,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笃笃笃”有客人来了呀!门铃的声音清晰的响了起来。
“妈妈,有客人来了”我小声对妈妈说。
我连忙打开门,呀!是最心疼我的爷爷,我忙伸出我的“攒钱手”对着爷爷不自然地笑了笑。
在我身边的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把拽过我说:“小孩伸什么手?嘴巴才靠得住,用得长久呢!”我恍然大悟,赶紧说:“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呀!我爱您!”“好!好!呵呵!”爷爷摸着胡子笑呵呵地说,顺手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画着娃娃脸的小红包,放在了我手心里,像个老顽童似的走了。
传统节日的法律与政策保护

传统节日的法律与政策保护传统节日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习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被遗忘或者淡化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许多国家采取了法律和政策措施。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的法律与政策保护,从国内外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国内传统节日的法律保护在中国,传统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
为了保护传统节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例如,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责任,鼓励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
此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些传统节日的法律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保护传统村落的若干规定,着重保护和传承了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文化。
二、国外传统节日的政策保护在国际上,不同国家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保护传统节日。
以日本为例,该国政府通过制定传统节日的国家标准来加强保护。
这些标准针对每个传统节日的独特性以及传承方式进行规定,从而确保传统节日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得到继承和保护。
类似的政策也在其他国家得到了采纳,包括韩国的传统节日保护法等。
三、法律与政策保护的意义与挑战传统节日的法律与政策保护无疑对于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独特风貌,维护了民族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
其次,法律与政策保护也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参与度,促进社会的共享和交流。
然而,法律与政策保护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保证传统节日的真实性与时代性的融合等问题仍然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
四、从个人角度保护传统节日除了法律与政策层面的保护,每个人也应该从个人角度来关注和保护传统节日。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来传承文化。
其次,我们可以积极宣传和分享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节日。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节日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与美好。
高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

高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篇一】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
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
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
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
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
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
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
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是啊。
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
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
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
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篇二】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篇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制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然而,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量的外来文明文明进入了中国,中西文化在我国进行碰撞,鱼和熊掌何以兼得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篇2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的重视,而我们传统的元宵节呢?据报道某超市举行的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居然没有一人报名参加。其实在有些中学生的概念里,元宵节就是吃汤圆,别无其他文化内涵。据海南省海口网调查:海口超八成学生不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就连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年轻人中也有逐渐淡化的趋势。
保护传统文化,并非排斥外来文化。对于那些优秀的、先进的外来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学习、要借鉴,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因为学习其他民族制造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进展,有利于民族的振兴。 我不是说不能接受外来节日,也并非责怨西方节日,关键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优良传统,保护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2005年令国人不爽的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正是我国没有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后果。众所周知,端午节原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纪念屈原,一千多年前传到了韩国,结果却被强势的韩国人换了个名称江陵端午祭,拿去申遗。恐怕得知这消息的每个中国人都会愤愤不平,但是我们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节日文化的国家。
这些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以保存和弘扬。
首先,传承的保护措施是重要的,通过各地政府和社区的努力,中国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得以举行。
其次,家庭教育的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父母和祖辈们将他们的传统观念和节日庆祝方式传给他们的后代,这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得以代代相传。
此外,学校教育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课程和活动,学校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二、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是使其得以生机勃勃地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新使得传统节日文化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口味。
首先,创新的庆祝形式是必要的,例如,通过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开展创意比赛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并增加节日的趣味性。
其次,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也需要适当的创新。
例如,在传统中秋节,团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但是与现代的家庭情况和节奏相结合,可以把团圆的方式扩展到更广泛的概念,如亲情、友情和社会团结等。
三、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以生存和繁荣的重要动力。
首先,传承促进了文化的连续性。
传统节日作为载体,在世代相传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得中国人民对祖国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其次,创新使得传统节日文化更具有时代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仅靠传承是不够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价值的改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传统节日文化与时俱进,保持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传承保持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性,而创新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
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然而,在现代化的洪流中,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面临消失的危机。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源于古代农耕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和仪式,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祖先和神灵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二、传统节日文化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家庭观念、道德伦理、礼仪礼节等。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价值观。
三、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措施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渠道,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
加强对传统习俗的保护和传承,如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
同时,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习俗的传承中来。
3、推动创新发展。
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发展。
通过引入现代元素和创新理念,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传统节日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四、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继承古老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得以保护的重要手段。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美德和价值观,并促进家庭及社会的和谐共处。
同时,这种思想理念也为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及不竭支持。
总之,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推动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传承传统文化高中议论文7篇

传承传统文化高中议论文7篇传承传统文化高中议论文【篇1】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过好传统节日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更是对中华儿女身份的重要认同。
过好中国节,保证传统是前提。
传统既是文化、习俗既是文化,传统文化蕴含在生活之中,也体现在每个传统节日里。
传统节日之所以和平常的日子不一样就在于这一天就要做和平常不一样的事情。
春节,我们要阖家团圆,辞旧迎新;清明,我们要踏青郊游,追思故人;端午,我们要划龙舟,吃粽子;中秋,我们要团团圆圆,赏月吃月饼等等。
传统活动和习俗的继承是中国节是还是中国节的保证。
过好中国节,生活热情是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现在我们不用等春节才能有新衣服穿,想吃月饼、粽子超市里随时可以买,好像年味变淡了,节日放假也变得没那么期待了。
其实传统节日还是那个传统节日,变得是我们。
我们习惯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天过的如出一辙,生活变成了复制粘贴,我们变得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的生活。
传统节日其实是平淡日子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在这些日子里可以有更多的仪式感,只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多那么些热情。
过好中国节,文化自信是根本。
文化自信更多的是自我认同,我以我是中华儿女为豪,我的行为习惯是符合中华儿女的设定要求的。
中华儿女的样子就是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惯,过着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的人的样子。
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才会觉得传统节日是我们理所当然应该过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市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辅以自身对生活的热情,过最地道的中国节。
传承传统文化高中议论文【篇2】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
高三议论文关于传统节日的高中作文1000字(精选范文)

高三议论文关于传统节日的高中作文1000字(精选范文)【高中作文】引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
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
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
笔者认为此举是及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
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1,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
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
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2,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
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
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继承及保护
学院:国旅学院专业:旅游英语姓名:王敏学号:104501010035
【摘要】传统节日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内涵,我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但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节日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传统节日的现代保护与传承以是一项国人必须完成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传统节日继承保护
我们熟悉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还有一些节日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如寒时节、腊八节、中元节等,传统的节日却不被人所熟悉,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不采取措施,必将被人们所遗忘。
针对我国传统节日现状,归纳有以下几点:
1、传统节日日益淡化。
首先是观念上的淡化,在以前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如春节里人们谈扬尘、洗被褥、贴春联、点蜡烛、当时感觉是热闹非凡。
在清明节,扫墓、踏青、打秋千、插柳。
人们在骨子里对传统节日有着一种敬畏,神圣不可侵犯,似乎感到在节日中那些活动是必须的,人们心甘情愿的、很乐意的去进行一些列的活动。
到了现在,随着一些列因素的冲击,人们对传统节日日益模糊,在观念中看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于必须,似乎过于不过都一样,没啥区别,人们更愿意把时间投入到其他一些事情上去,而不是考虑节日,甚至大多数人知道情人节是啥时候但却不知道重阳节,清明节是啥时候。
在观念上已对传统节日淡化。
其次是形式上的淡化。
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传统节日的形式日渐枯燥,似乎在春节只知道走亲戚,在清明节只知道扫墓,传统节日失去了它原来的丰富,在一些节日,人们只是单调的做一些事,似乎仅仅是表示一下,这不禁让人担心。
节日里的一些习俗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从传统社会中流传下来的一些东西毕竟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而其中蕴含的一些传统内容和文化意蕴也就随着这些习俗仪式的消失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这些便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日趋淡化。
2、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
一是各种未来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近些年来,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清,每当节日来临,除了饭店、商场之外、其他场所显得有些门可罗雀。
而在中华传统节日受冷落的同时,一些外来的“洋节”确实越过越红,尤其是都市里的青年人参与圣诞节、情人节的热情,更承托出了传统节日的冷清。
在圣诞节的这一天,待圣诞帽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打折促销的商家比比皆是,歌厅夜总会家家爆满。
除了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和感恩节也颇受欢迎,虽然这些洋节在中国还没享受到假日的礼遇,却成了商家们的宠爱,成为众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名牌节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伴随着农业生产而来的节日日益失去存在的意义,一些习俗礼仪和活动也逐渐的不适应现代生活而被人们所淡忘,多数传统节日大都沦为简单的吃喝玩乐,这样中国传统节日面对洋节的纵情狂欢也就黯然失色了。
二是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被外国所抄袭。
例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摆在我们面前,我国的节日被许多国家任意篡改而变为己有,不能不说是一种心痛。
传统节日是我国的历史瑰宝,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厚重,积淀了丰厚的中华文化传统,蕴含着大量历史民俗,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意义重大,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继承与保护它。
1、从当局做起
当局在传统文明的传承和维护上应该起到要害性的效果。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当局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分的确该当立刻接纳紧要办法予以重现!一切的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度法定假期。
关于传统节日,立法者怀有敬畏之心才是最基本的。
2、努力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意识。
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许多节日的来历是根据一些美丽的传说,很大一部分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都要求人们热爱并投身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当中去,还必须在外来世俗力量中去寻找驱动力的平台。
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在对人们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一些90后、大学生人群的教育,让其了解传统节日,熟悉传统节日,爱上传统节日。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传统节日中,有些东西明显有问题,对于这些,应该及时抛弃,而保留那些传统节日中的精华部分,然后积极参与到节日中去。
例如在寒食节,其精华在于思念贤贤人所蕴含的人性关怀以及吃冷食、熟食的过节习俗,蕴含着儒家思想。
4、加强传统节日的对外输出,增强中国传统节日的对外吸引力。
历史上有四次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都有着几级的影响:第一次,西汉丝绸之路;第二次,盛唐时期国际开放性对外政策;第三次,蒙元时期;第四次,明清时期四大发明传播与世。
所以传统节日也一样,应该走出去,增强中国传统节日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海外媒体传播传统节日,增强海外华人对祖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使之成为传播节日的排头兵。
在新形式下,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保护恩重而道远,需要每个国人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悠久的传统节日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