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抗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

血小板抗体测定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反应板中已包被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血小板悬液经离心洗涤后可在反应孔底部形成血小板单层。
加入血清或血浆,在孔中经过孵育后,若该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体,则该抗体与反应孔中的血小板单层结合,未结合的成分通过洗涤被去除。
加入抗人及人致敏红细胞(指示红细胞),经离心后指示红细胞通过抗人的桥连与血小板单层上的血小板抗体结合,因此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平铺在反应孔底部表面。
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
【试剂组成】1、反映板2、低离子强度溶液3、抗人IgG4、25×浓缩洗涤液5、阴阳性对照6、指示红细胞7、冻干血小板8、生理盐水【样本要求】新鲜血清或血浆样本,4℃可保存7天,若需长期保存应-20℃冻存。
样本检测前经离心5分钟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实验前准备】1将试剂盒平衡至室温(18-25°C)2、25×浓缩洗涤液用纯化水按1:24体积比稀释成洗涤工作液。
【适用仪器】平板式离心机。
离心力和离心转数的换算公式为Rcf(g)=1.119×10-5×r×(rpm)2(r为离心半径,单位cm)。
【检测步骤】(一)抗体检测1、制备血小板悬液:可将商品化的冻干血小板稀释后直接使用;也可自己制备三人份等比例混合型血小板悬液(将有效期内机采血小板用生理盐水进行5-10倍稀释后混合;或采血当天8小时内或枸橼酸钠抗凝全血经离心10分钟,取上层2/3富血小板血浆混合)。
血小板悬液应贮于塑料容器中,保存并在8小时内进行检测。
2、根据检测量出反应板条,标记患者、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孔,未使用的板条应储存于自封袋中,加入干燥剂密封后,2-8℃储存。
3向反应孔中加入1滴(50ul)上述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4、用平板离心机将反应板以50g离心5分钟,使血小板固定在反映孔底部。
5、倒出反应孔中的液体,并用滴管滴加洗涤工作液清洗3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轻轻甩掉洗涤液。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背景血小板输注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关键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患者在接受血小板输注后,可能出现血小板反应或无效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患者造成危害。
血小板抗体是一种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因此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血小板抗体筛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从而判断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目前,血小板抗体筛查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同的筛查方法可能会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对血小板抗体筛查的方法、临床血小板输注的意义以及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血小板输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和手术后出血等情况,由于受体的变异性和抗体的产生,血小板输注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通过血小板抗体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体内的抗体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供血者和血小板制品,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成功率和疗效。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血小板输注方案,减少输注失败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通过深入研究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为医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正文2.1 血小板抗体筛查的方法血小板抗体筛查是通过检测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来确定是否存在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增敏症。
目前主要的血小板抗体筛查方法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gG)、抗人球蛋白G试验(IgGsubclas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Western blotting 等。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将待测血浆与已知具有抗体活性的抗人球蛋白进行反应,观察形成的聚集或凝集现象来判断是否存在抗体。
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比较

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比较吴昌松【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注10 ~ 30个治疗剂量血小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对患者血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同时与经典的SEPSA(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试验)方法对53例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47例血小板抗体阳性,6例阴性,阳性率为88.6%.固相凝集法检测,3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阴性22例,阳性率为58.5%.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 =0.001),有统计学意义.SEPSA方法检测44例阳性,9例阴性,阳性率为83.0%,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优于固相凝集法,其检测敏感性高,且操作简单,耗时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1【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微柱凝胶;固相凝集;血小板抗体【作者】吴昌松【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都匀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1血小板输注是血小板自身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性疾病导致血小板数量或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
血小板除含有血小板自身特异性抗原外,同时也还有ABO系统、HLA系统等其他血型系统的抗原成分[1]。
长期输注血小板或不规范的血小板输注,会导致血小板抗体和其他血型系统抗体的产生,影响血小板治疗效果或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2~3]。
为避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血小板同型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文对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SEPSA方法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经典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稳定。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荧光法
√
√
极高 一般 >2h 荧光显微镜 或流式细胞仪
敏感性高 特异性不足
固相凝集法
√ √
高 较好 <1h 平板离心机,洗板机
血小板交叉配型应用最 为广泛的方法
03 固相法血小板检测
MASPAT试剂盒组成
MASPAT试剂盒 (K1360)
• 96孔板 (12 条 *8 孔) • 微孔上包被有血小板单克隆抗体 • MASPAT LISS液:10 ml • MASPAT 抗人 IgG: 6 ml • 阳性质控(混合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1 ml • 阴性质控(不含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1 ml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风险评估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输血不良反应的最主 要原因,尤其是有输血史、输血小板史、妊娠史、器官移植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患 者临床输血工作中,输血不良反应约70%. 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
目的
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待输血小板的抗体,或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全血及血小板 的血液制品后产生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及输血反应。
临床意义
只有经过血小板筛查和配型,输注与患者相合或基本相合的血小板,才能达到安全有效 输注血小板功效,另外血小板抗体筛查可协助诊断某些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非常有意义。
05 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输血科) 血小板抗体阳性性别比较及发生NHTR比例
吴宇辰,徐笑红,叶宏宇,血小板抗体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
06 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输血科) 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关系
无偿献血人群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血球为 ± 。②阴性结果 : 血球呈纽扣状 , 集中在孔底
中央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C A B输血服 务标准化 . AB 系统 V . 2 0软件 统计 。数 据 比较 采用 检 验 。P≤
基金项 目: 聊城市卫 生局 医学科 研立项项 目( 0 9 ̄7 。 20 2 )
+, 球呈 环状 为 +, 球 环 状 较 小 、 围可 见 分 散 血 血 周
H A抗体均 阳性 者 占 1% 。研究发 现妊 娠产生 P 8 H A抗 体 的概 率 高 于 5 J L % 。但 妊 娠 期 产 生 的
HL A抗体 生 产后 很 难 长 期 维 持 高 的效 价 和 高 的特 异性 , 生产 后时 间 愈 长 , 效价 及 特 异 性 愈 低 , 至 消 甚
失 引。
目前研 究表 明 , A I类 抗 原 是 血 小 板 膜 固有 HL
的蛋 白, 巨核 细胞 生成 阶段 及 血 小 板 生成 后持 续 在 表达 , 而不 是血小 板从 血 浆 中吸 收附着 的成 分 ; 血小 板细胞 膜上 H A抗 原 只是 I类 抗 原 , 只是 HL ・ L 且 A
探 讨其 阳性 率 和分 布特 点 。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65 4例 无偿 献血 者 , 中男 20 9 5 其 3
注 : 男 性 比较 , P<O0 ; 无 妊 娠 史 者 比较 。 P<0 0 与 .1与 .1
例 , 455例 ( 性无 妊 娠史者 232例 , 性有 妊 女 1 女 4 女 娠 史者 213例 ) 年 龄 1 7 ; 8~5 5岁 。分 别 留取 未 抗 凝 血样 , 离 出血 清 , 用 。 简易致 敏红 细胞 血小 板 分 备
临床实验室血小板抗体类型

临床实验室血小板抗体类型血小板抗体是指人体内产生的针对血小板表面抗原的抗体,它对于血小板功能的调节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临床实验室通过检测血小板抗体类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一系列血液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阵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血小板抗体类型及其意义。
一、IgM型抗体IgM型抗体是最常见的血小板抗体类型之一。
它通常与免疫机制异常相关,包括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等。
在实验室中,通过抗人全血球血清抗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方法可以确定其存在。
血液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阳性,可能意味着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临床医生通常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以确定治疗方案。
二、IgG型抗体IgG型抗体是另一常见的血小板抗体类型。
与IgM型不同,IgG型抗体对血小板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
它可以绑定到血小板表面,并导致血小板破坏和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检测IgG型抗体常采用抗人全血球血清抗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方法。
检测结果阳性提示血小板破坏增加,临床上可能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疾病。
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抗磷脂抗体抗磷脂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血小板抗体。
它与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实验室检测抗磷脂抗体主要采用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磷脂抗体,可以协助诊断APS并评估疾病活动性。
抗磷脂抗体阳性还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等血栓性疾病相关,因此临床医生还需针对血栓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四、HS型抗体HS型抗体是一种罕见的血小板抗体类型,它与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等疾病相关。
HIT是一种因使用肝素类药物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性疾病。
抗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意义

抗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意义
李贵;韩月菊;于元龙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1999(000)007
【摘要】血小板输入而患者的血小板数不增加为血小板输入不反应状态(PTR),现将PTR的原因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75)
【作者】李贵;韩月菊;于元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J], 印炜;董君肖;董炳君
2.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病变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肌联蛋白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的检测意义 [J], 刘岚剑;杨文娟
3.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J], 张丽君;吕志芬;贾永存;高平生
4.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HIV-1 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的检测意义 [J], 张巧安
5.血清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探讨 [J], 操良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tp名词解释

itp名词解释ITPITP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一种特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引发出血倾向。
ITP主要特征是低血小板计数和皮肤黏膜出血症状,如紫癜(皮下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IT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理论认为是由于体内产生了对血小板抗原的抗体,使得血小板在脾脏被破坏得更快,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ITP可能会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儿童和年轻女性较常见。
ITP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出血症状,而其他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重度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
病程通常是反复发作,且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
大多数成年人会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但儿童和一些成年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
治疗ITP的方法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对于轻度病例,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以减少血小板被破坏的情况。
尽管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并不会导致其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
然而,ITP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与其他血液疾病进行区分,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总的来说,ITP是一种由于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的症状主要是低血小板计数和皮肤黏膜出血,治疗方法因患者个体差异而不同。
虽然ITP本身并不会导致其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但诊断和治疗时需要与其他血液疾病进行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抗血小板抗体IgG/M/A(PA-IgG/M/A)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预期应用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液体中血小板抗体IgG/M/A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血小板抗体水平。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血小板抗体、生物素化的抗人血小板抗体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
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血小板抗体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一块(96孔)
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500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500ng/ml ,250ng/ml,125ng/ml,62.5ng/ml,31.2ng/ml,15.6ng/ml,7.8n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
如配制250ng/ml标准品:取0.5ml500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2.样品稀释液:1×20ml/瓶。
3.检测稀释液A:1×10ml/瓶。
4.检测稀释液B:1×10ml/瓶。
5.检测溶液A: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u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如1ul
检测溶液A加99ul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6.检测溶液B: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B1:100稀释。
稀释方法同检测溶液A。
7.底物溶液:1×10ml/瓶。
8.浓洗涤液:1×3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9.终止液:1×10ml/瓶(2N H2SO4)。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x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2-8°C1000x g离心15分钟,或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注: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
操作步骤
实验开始前,请提前配置好所有试剂,试剂或样品稀释时,均需混匀,混匀时尽量避免起泡。
每次检测都应该做标准曲线。
如样品浓度过高时,用样品稀释液进行稀释,以使样品符合试剂盒的检测范围。
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空白孔加样品稀释液100ul,余孔分别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100ul,注意不要有气泡,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37℃反应120分钟。
为保证实验结果有效性,每次实验请使用新的标准品溶液。
2.弃去液体,甩干,不用洗涤。
每孔加检测溶液A工作液100ul(取1ul检测溶液A加99ul 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37℃,60分钟。
3.温育60分钟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3次,每次浸泡1-2分钟,350ul/每孔,甩干。
4.每孔加检测溶液B工作液(同检测A工作液)100ul,37℃,60分钟。
5.温育60分钟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5次,每次浸泡1-2分钟,350ul/每孔,甩干。
6.依序每孔加底物溶液90ul,37℃避光显色(30分钟内,此时肉眼可见标准品的前3-4孔有明显的梯度兰色,后3-4孔梯度不明显,即可终止)。
7.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u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终止液的加入顺序应尽量与底物液的加入顺序相同。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底物反应时间到后应尽快加入终止液。
8.用酶联仪在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
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检测。
注:
1.每次实验留一孔作为空白调零孔,该孔不加任何试剂,只是最后加底物溶液及2NH2SO4。
测量时先用此孔调OD值至零。
2.为防止样品蒸发,试验时将反应板放于铺有湿布的密闭盒内,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
3.未使用完的酶标板或者试剂,请于2-8℃保存。
标准品、检测溶液A工作液、检测溶液B 工作液请依据所需的量配置使用。
请勿重复使用已稀释过的标准品、检测溶液A工作液或检测溶液B工作液。
4.建议检测样品时均设双孔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吸去(不可触及板壁)或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推荐的洗涤缓冲液至少0.3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
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特异性
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重组或天然的人血小板抗体,且与其它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对数坐标),OD值为纵坐标(普通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
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注意事项
1.洗涤过程非常重要,不充分的洗涤易造成假阳性。
2.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3.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4.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稀释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稀释倍数。
5.在配制标准品、检测溶液工作液时,请以相应的稀释液配制,不能混淆。
6.底物请避光保存。
检测范围:
7.8ng/ml-500ng/ml
说明
1.在储存及孵育过程中避免将试剂暴露在强光中。
所有试剂瓶盖须盖紧以防止蒸发和污染,试剂避免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为蛋白水解酶的干扰将导致出现错误的结果。
2.小心吸取试剂并严格遵守给定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请注意在吸取标本/标准品,酶结合物或底物时,第一个孔与最后一个孔加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太大,将会导致不同的“预孵育”时间,从而明显地影响到测量值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而且,洗涤不充分将影响试验结果。
3.试剂盒保存:部分试剂保存于-20℃,部分试剂保存于2-8℃,具体以标签上的标示为准。
4.浓洗涤液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5.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6.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7.所有的样品都应管理好,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样品和检测装置。
8.有效期: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