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脐窝状菌落(培养48h后)
27
肺炎链球菌粘液样菌落 28
3.生化反应
•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 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鉴别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 • 触酶(-),与葡萄球菌不同。
•肺炎链球菌: 分解葡萄糖、乳糖和菊糖,胆汁可溶菌, Optochin敏感,触酶(-)
45
小结
• 链球菌属细菌种类多,其中某些菌种为毒力强的 致病菌。分类较为复杂,临床分离株仍以传统的 血平板上溶血现象、菌落特点和Lancefield抗原 血清分型,结合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 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双球菌,有荚膜,脐窝样 菌落、OP(+)、胆汁溶菌(+)
• A群链球菌:镜下特点、菌落特点、杆菌肽、血清 试验
42
链球菌微生物检验程序
涂片染色 G+球菌,触酶(-)
43
五、药敏试验药物选择
β溶血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药敏时药物选择不同
首选青霉素和氨苄西林
44
预防分娩妇女B群链球菌感染:
①推荐使用青霉素和氨苄西林。 ②低危险性青霉素过敏者,推荐头孢唑林。 ③高危险性青霉素过敏者推荐克林霉素或红霉素
41
血清学检查
抗O试验(ASO test): 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SLO,刺激机体产生
相应抗体ASO(血清),加入SLO乳胶试剂,SLO 抗体(ASO)与乳胶试剂(吸附有SLO)反应,产生 凝集,为阳性;无凝集,为阴性。
–原理:中和试验,用SLO检测血清中的ASO –方法:间接凝集 –结果:效价大于400单位 –意义:活动性风湿热及肾小球肾炎辅助诊断
16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水肿、 血尿、蛋白尿等。
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预防

• 群体免疫性(间接免疫)
• 安全性
• 接种程序
沛儿血清型覆盖率高
• 国外研究显示,在沛儿上市前,其所包含的7种血清型 所导致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约占所有IPD 的80%左右1
• 中国5岁以下住院 肺炎儿童分离的致 病肺炎链球菌中, 沛儿的血清型覆盖 率约为76.3% 2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 PCV7 由7 种常见致病血清型的多糖抗原与白喉内毒素载 体蛋白结合构成,为T 细胞依赖性抗原,能够有效刺激 小儿的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并具有免疫 记忆。适用于5 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2 岁以下的婴幼 儿接种
《儿科学》本科教材第七版(人卫版高校经典教材)(458页完整版)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百日咳 /破伤风
19%
!
肺炎链球菌
28%
Hib 15%
麻疹 21% 轮状病毒 16% 其他 1%
全球:每年70-100万(约每分钟2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PDs2 亚太地区:每小时约有 49名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3
1.CDC. MMWR 2006;55(18):511-515 2.WHO. Weekly Epidemiol Rec 2007;82:93-104 3.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
细菌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
• 2009年甲流(H1N1)
177个国家总共报告了超过182,000 例病例和1,800例死亡。 尸检:29%肺组织中检测到细菌感 染,其中肺炎链球菌占主要构成2。
29%
合并细菌感染病例
•肺炎链球菌(10例,38%)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6-病原性球菌

医学微生物习题第8章病原性球菌一、名词解释1.SPA 2.血浆凝固酶 3..M蛋白 4.链道酶 5.链激酶二、填空题1.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和革兰阴性球菌如、、等.2. 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3.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 .4.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大类 ,其中毒素性疾病主要包括、、、 .5.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三大类.6.在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时常做、试验.7.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8.脑膜炎球菌的致病因素有、、 .9.脑膜炎球菌的形态呈 ,在患者脑脊中多位于内,革兰染色 .10.检查流脑患者或疑是流脑患者可采取、、等标本,带菌者检查主要采取进行微生物学检查.11.脑膜炎球菌抵抗力极弱,对、、等均高度敏感.12.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 .13.在不形成芽包的细菌中, 抵抗力最强的是 .14.链球菌感染易于扩散 ,其原因是该菌能产生 ; 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所致.15.淋球菌主要以方式传播, 引起 .16.能产生自溶酶的球菌有、 .17.SPA的生物学活性是: 可与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及两大类感染.19.A群溶血型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及 .20.甲行溶血型链球菌是及部位的正常菌群.21.胆汁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菌与菌.22.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 ,可引起 .23.奈氏菌属包括菌和菌.24.脑膜炎球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提供气体的配养基中生长 .25. 菌及菌不能耐受低温。
三 .单选题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耐盐性强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D.不易产生耐药性 ,抵抗力强E.革兰阳性菌2.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B.产生溶血素C.分解甘露醇D.产生耐热核酸酶E.胆汁溶解试验阳性3.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A.杀白细胞素B.溶血毒素C.肠毒素D.血浆凝固酶E.红疹毒素4.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因其有抗原性C.是一种毒素D.能破坏吞噬细胞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5.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A.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C.分解菊糖产酸D.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E.专性需氧6.关于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B.感染容易扩散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D.产生多种外毒素 ,故可用类毒素预防E.对青霉素敏感7.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A.溶血反应B.凝集反应C.凝集溶解反应D.血凝抑制反应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8.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菌毛E.侵袭性酶9.关于淋球菌 ,下列错误的是A.Gˉ肾性双球菌 B人是本菌唯一宿主 C.通过性接触传播 D.新生儿可经产道传播E.女性感染个者比男性严重10.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A.产褥热B.风湿热C.猩红热D.波状热E.以上都不是11.自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最可能是哪中细菌A.乙性溶血型链球菌B.甲型溶血型链球菌C.绿脓杆菌D.副溶血性弧菌E.肺炎链球菌12.下列哪种细菌感染一般不侵入血流A.葡萄球菌B.淋球菌C.脑膜炎球菌D.伤寒杆菌E.链球菌13.可与IgG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A.M蛋白;B.Vi抗原;C.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E.大肠杆菌K抗原14.能产生SPA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乙性溶血型链球菌C.白喉杆菌D.百日咳杆菌E.肉毒梭菌15.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达A.50%B.50%~60%C.70%~80%D.80%以上E.90%以上16.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是A.回归热螺旋体B.衣原体C.产气荚膜梭菌D.肺炎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17.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A.DNA酶B.红疹毒素C.M蛋白D.多糖蛋白E.透明质酸荚膜18.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链球菌分20个群 ,对人致病的90%属于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19.亚急性新内膜炎是一种()A.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B.衣原体引起的感染;C.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0.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A.链霉素;B.青霉素;C.灭滴灵;D.红霉素E.克林霉素四、问答题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病原性球菌带答案2016.11.5

第七章病原性球菌一、单5选11. 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耐盐性强B.革兰阳性球菌C.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D.不易产生耐药性,抵抗力强E.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2. 链球菌属与葡萄球菌属的主要鉴别试验是:A.触酶试验B.氧化酶试验C.O/F试验D.溶血特性E.革兰染色特性3. 革兰阳性球菌,呈矛头状成双排列,有荚膜,宽端相对尖端向外的细菌最可能为:A.草绿色链球菌B.葡萄球菌属C.肺炎链球菌D.肠球菌属E.A群链球菌4.SPA是:A.肠杆菌科的表面抗原B.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蛋白成分C.沙门菌的核心多糖D.核蛋白抗原E.链球菌M蛋白5.关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说法错误的是:A.是人体皮肤黏膜正常菌群之一B.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C.致病力强D.引起静脉导管感染E.引起人工关节感染6.引起剥脱性皮炎的细菌是:A.肺炎链球菌B.草绿色链球菌C.粪肠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7.关于脑膜炎奈瑟菌微生物学检查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标本取材后应立即冷藏B.瘀斑涂片有诊断意义C.分离培养用巧克力色培养基D.初次培养需5%~10%CO2E.标本可采取瘀斑穿刺液8.引起风湿热的病原体是:A.A群溶血链球菌B.B群溶血链球菌C.D群溶血链球菌D.甲型溶血链球菌E.变异链球菌9.关于血浆凝固酶,错误的是:A.玻片法测定结合型凝固酶B.试管法测定游离的凝固酶C.具有抗原性D.具有抗吞噬作用E.通过拮抗肝素的作用,而使血浆凝固10.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耐盐性强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D.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抵抗力强E.革兰阳性菌11.关于脑膜炎球菌,下列错误的是:A.营养要求较高,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B.会存在正常人咽部,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不引起任何症状C.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尤其对寒冷、干燥等敏感D.儿童因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感染后均能引起脑脊髓膜炎E.致病因素,主要是菌毛、荚膜和毒素12.葡萄球菌致急性肠胃炎的致病因素是:A.杀白细胞素B.溶血毒素C.肠毒素D.血浆凝固酶E.红疹毒素13.下列哪项不是肺炎链球菌的特点A.革兰阳性双球菌B.胆汁溶菌试验阳性C.可形成脐窝状菌落D.有荚膜E.β溶血环1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A.营养要求高,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C.不分解葡萄糖D.耐盐性强,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E.专性需氧15.关于A群乙型溶血链球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B.感染容易扩散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D.营养要求不高,可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E.对青霉素敏感16.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侵袭性酶B.外毒素C.荚膜D.菌毛E.毒素17.在平板上培养48小时后出现中心凹陷的脐窝状菌落的细菌是:A.肺炎链球菌B.草绿色链球菌C.粪肠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18.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A.血浆凝固酶B.溶血毒素 C.肠毒素D.表皮剥落毒素 E.以上均不是19.引起医院交叉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是:A.志贺菌素 B.结核分枝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链球菌20.下列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C.肺炎球菌D.霍乱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1.怀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采集的有污染的标本如粪便标本,应选用:A.甘露醇高盐平板B.血平板C.SS琼脂平板D.普通琼脂平板E.TCBS平板22.关于链球菌M蛋白,错误的是:A是链球菌细胞壁上的表面蛋白质 B.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杀菌作用C.能刺激机体产生型特异性抗体D.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成分E.不是致病因素23.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微生物是:A.回归热螺旋体B.衣原体C.产气荚膜梭菌D.肺炎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4.关于链球菌溶素,不正确的说法是:A.分为SLO和SLS两种B.绝大多数A群链球菌株和许多C、G群菌株能产生SLOC.SLO对中性粒细胞有破坏作用D.SLO抗原性强,感染后患者机体产生抗SLO抗体E.SLS遇氧时失去溶血能力25.根据链球菌的抗原结构分为20个群,对人致病的90%属于: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26.亚急性心膜是由于在心瓣膜病变的基础上,以下哪种细菌入侵引起的:A.葡萄球菌B.衣原体C.大肠埃希菌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7.关于淋病奈瑟菌,说法错误的是:A.革兰染色阴性,肾形双球菌B.人是本菌唯一宿主C.通过性接触传播D.新生儿可经产道感染E.无菌毛28.引起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是:A.志贺菌 B.结核分枝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链球菌29.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引起的疾病有:A.皮肤及软组织感染B.食物中毒C.烫伤样皮肤综合症D.毒性休克综合症E.以上全是30.引起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是:A.乙型脑炎病毒B.肺炎链球菌C.肺炎支原体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流感嗜血杆菌31.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A.乙型脑炎病毒B.流感嗜血杆菌C.脑膜炎奈瑟菌D.新型隐球菌E.肺炎球菌32.关于淋病奈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 革兰染色阴性,肾形双球菌B. 人是本菌唯一宿主C. 通过性接触传播D. 新生儿可通过产道感染E. 无菌毛33.淋病的病原体是: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淋病奈瑟菌C.白色念珠菌D.单纯疱疹病毒I型E.人乳头瘤病毒34. 葡萄球菌不能产生的是:A. 葡萄球菌溶素B. 耐热核酸酶C. 链激酶D. 肠毒素E.血浆凝固酶35. 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共同特征不包括:A.氧化酶阳性B. 触酶阳性C. 营养要求高E.血浆凝固酶阳性D.生长过程需要CO236. 引起猩红热的细菌是: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 表皮葡萄球菌D. 肠球菌E. 脑膜炎奈瑟菌37.链球菌引起超敏反应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A.M蛋白B.Vi抗原C.SPAD.红疹毒素E.溶血毒素S38.某患者行右下肢截肢术后,在手术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肺炎链球菌介绍及肺炎链球菌肺炎介绍

荚膜(capsule) 是肺炎链球菌
主要的致病因素。无荚膜的变 异株无毒力。
紫癜形成因子(purpura—producing
principls) 注人家兔皮内,可产生紫癜及 出血点并伴有内脏出血。紫癜形成因子与人 类肺炎链球菌感染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
(pneumolysin)高浓度 时,对实验动物有致死性, 对人的致病机理尚待确定。
1
2
培养
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固体培
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 光滑、湿润的菌落。 培养基中加入5%~10%CO2可 促进细菌的生长。
3
荚膜多糖抗原 存在于肺炎链球菌荚膜中。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
将肺炎链球菌分为84个血清型,分别以1、2、3型…..表示。其中20多个型
别可引起疾病,1~3型致病力强,主要引起人类 大叶性肺炎。
也可侵入机体其他部位,引起 继发性胸 膜炎、中耳炎、乳突炎、心内膜炎 及 化脓性脑膜炎等。
●呼吸道功能异常:病毒及其他感染性因子
损伤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某些异常因素(如 过敏)导致黏液的过度分泌,使侵入的病原菌 受到保护;各种原因导致的支气管阻塞及各种 原因导致的纤毛功能损伤。
●酒精及药物中毒:酒精及某些药物中
3
抵抗能力
3 抵抗能力
抵抗力
有荚膜的肺炎 链球菌株抗干 燥力较强,在 干痰中可存活 1-2个月。
抵抗力 较弱
抵抗力较弱, 56℃ 15~30分钟 即被杀死。对一般 消毒剂敏感,对肥 皂也很敏感。
青霉素
敏 感
红霉素
林可霉素
4
致病物质
4 致病物质
在化脓性球菌中,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 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检测讲解

国外感染情况
在美国,每年侵袭性SP感染的发生率为72103/10万儿童,而欧洲为10-24/10万儿童/年。 每年约有600多万例中耳炎由SP引起,占急性 中耳炎30-50%;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 5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SP引起的肺炎,10-50 万儿童死于SP引起的脑膜炎。(2005年)
2 配制PBS溶液,并分装小试管,每管约 0.5mL,用亚甲蓝粉配制0.1%的亚甲蓝试剂。
SP血清学分型步骤:
3 用接种环挑取经次代培养后的肺炎链球菌菌 落,放入小试管中,制成菌悬液约0.5麦氏单 位浓度。
4 用接种环挑取约10μL菌悬液放入载玻片上, 再挑取同量的诊断血清(10μl)放入载玻片上, 并与菌悬液搅拌混匀。
本地区耐药情况
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 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的多重耐药情况较为 严重,多重耐药发生率为75%,高于北 京、上海、杭州地区。
SP培养呼吸道标本的运输和保存
尽快送检,要求2h内送到;
肺炎链球菌延迟送检极有可能死亡,而且不适合4℃ 保存;
标本处理前检测是否合格。
痰标本合格的标准:
痰标本 鳞状上皮细胞 白血球 细菌种类
合格
<=10/低倍 >=10
1-3种
不合格 >=25/低倍 <=10
>3种
培养特性
初次分离需要CO2,采用CO2培养箱较好; 18-24h形成细小、圆形、湿润、自溶的菌落,
保存 挑选新鲜培养物置于保存管中,-76℃ 保存。
复活 取出保存管自然平衡至室温,接种适合 平板。
SP血清学分型:
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分型可以为肺炎链球菌疫苗 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也是一种流行病学调查手 段。
什么是肺炎链球菌

什么是肺炎链球菌
一、什么是肺炎链球菌二、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1. 致病物质2. 所致疾病三、肺炎链球菌的免疫性
什么是肺炎链球菌1、菌体呈矛头状,多成双排列,宽端相对,尖端相背,有较厚荚膜,革兰阳性。
2、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营养要求及在血平板上菌落特征基本同甲型链球菌,培养时间稍久菌落中央下陷呈脐窝状。
在血清肉汤中培养稍久亦因细菌自溶而使混浊的培养液渐变澄清。
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等物质活化,加速细菌溶解,故可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相区别;肺炎链球菌能分解菊糖这点也可作为与甲型链球菌相区别的依据。
3、抗原结构与分型
3.1、荚膜多糖抗原按此抗原不同分为84个血清型,个别型还可分成不同的亚型。
其中有20多个型可引起疾病。
3.2、菌体抗原 M蛋白:具有型特异性,类似A群链球菌的M蛋白,但与菌的毒力无关。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
1、致病物质1.1、致病物质有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壁酸和神经氨酸酶等。
1.2、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成人中75%由1,2,3,4,5,7,8,9,12型引起,半数以上为1,2,3型。
3型产生大量荚膜物质,毒力强,病死率高。
儿童以第6,14,19及23型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见。
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肺炎链球菌在正常人的口腔及鼻咽部经常存在,一般不致病,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