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

3
• 大多为严格厌氧 菌,主要分布于 土壤、人和动物 肠道。 • 多数为腐生菌, 少数为致病菌, 适宜条件下发芽 形成繁殖体,产 生强烈的外毒素, 引起人和动物疾 病
4
• 除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例外,均有 周鞭毛,无荚膜。
5
二、定义 二、定义
破伤风杆菌是破伤风( tetanus ) 的病原菌,为外源性感染,是一种历史 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 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 。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 可能。
12
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属神经毒,毒性极强(小鼠LD50为 0.015 ng,对人致死量<1 µg);为蛋 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 分子量约150 kDa;B链(重链)是 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A链(轻链) 具有毒性作用。
13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1.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16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能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 害。 功能上和抗原性与链球菌溶血素O相似, 但在破伤风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17
五、临床表现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 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 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 或数年。
22
破伤风 病猪四肢僵 硬,耳朵直立, 腰部紧缩, 牙 关紧闭,眼光 发直
23
破伤风 病畜前躯及头部痉挛性强直,后躯无力, 牙关紧闭
24
4.间歇期 : 长短不一,疼痛稍减,肌肉仍紧张, 发热、便干、溲赤,喉头痉挛,呼吸道 不畅,肺炎、肺不张,窒息。 5.后期 : 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呼吸肌心肌 麻痹 病程3-4周,甚则6周以上。
课件 破伤风梭菌

防治原则(二)
• 2)特异性预防: • ①人工主动免疫:对于儿童、军人和其他易受外伤的人 群,可以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人工主动免疫。一般的儿 童可以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在婴儿出生后第3个月,第4 个月和第5个月连续免疫三次,等到2岁和7岁时各加强一 次,建立基础免疫。 • ②人工被动免疫:而对于伤口较深或有污染的情况,应该 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作为紧急预防手段。但 是在注射抗毒素之前必须要做皮试,因为破伤风抗毒素虽 然是一种抗体,可以抵抗破伤风外毒素的毒性,但是目前 它主要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将免疫后的马血清经物 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对我们机体而言同时又是一种抗 原成分,有时候会引起血清过敏性休克。所以注射破伤风 抗毒素之前一定要先做皮试。皮试阴性的可以直接注射抗 毒素。皮试阳性时,必要情况下脱敏后也要注射抗毒素
致病机理
破伤风痉挛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 有高度亲合力。毒素可由末梢神经沿轴索从神经 纤维的间隙逆行向上,到达脊髓前角,并可上行 到达脑干。 除神经途径外,毒素也可通过淋巴液和血液 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毒素通过重链与脊髓及脑干 组织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结合。毒素进入细胞 后,通过轻链的毒性作用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 释放 , 受刺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 发生强直性痉挛,当全身痉挛时,病人因为胸部 肌肉发硬或喉痉挛妨碍正常呼吸引起缺氧和致死 性窒息,造成机体死亡。
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主要结合创伤史和 观察特有的体征。微生物学检查对早期诊 断意义不大,一般不做。必要时可取伤口 渗出物或坏死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及厌氧菌 培养,并以培养物滤液做动物试验,以确 定有无毒素产生
防治原则(一)
1. 预防 1)非特异性预防: 及时处理伤口,清创扩创,使用双氧 水清洗伤口,防止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我对破伤风梭菌的认识和了解

我对破伤风梭菌的认识和了解破伤风梭菌,又称为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长约2-8微米,宽约0.4-0.8微米。
它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病原菌,破伤风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引起。
对于破伤风梭菌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保障人们的健康。
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粪便、灰尘等环境中,对高温和干燥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当人体皮肤或黏膜受伤时,如果被破伤风梭菌侵入,就有可能导致破伤风的发生。
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导致肌肉痉挛和神经系统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破伤风梭菌的特点主要包括芽孢的形成、产生毒素和对环境的耐受性。
芽孢是破伤风梭菌在恶劣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生存形式,可以在干燥和缺乏营养的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等待适宜的条件再次生长繁殖。
此外,破伤风梭菌还可以产生破伤风毒素,这是引起破伤风症状的主要原因。
这种毒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肌肉,引起肌肉痉挛和僵硬。
针对破伤风梭菌的特点,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方法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和抗生素治疗。
破伤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建议每10年接种一次破伤风疫苗来保持免疫力。
对于已经感染破伤风的患者,抗生素治疗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病菌,减轻症状和并发症。
总的来说,破伤风梭菌是一种致命的病原菌,引起破伤风的主要原因。
了解破伤风梭菌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在面对破伤风疾病时,及时就医,接受抗生素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加强对破伤风梭菌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危险的疾病。
破伤风梭菌

污染 芽胞-----
创口
肌肉
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脐风)
--->繁殖体--->痉挛-脐带断端
所致疾病
破伤风
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长的达2 个月,平均7~14天。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
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 等症状,然后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 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 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 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 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约50%,新生儿和老年 人尤高。
所致疾病-破伤风
致病条件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器械灭菌不严,均可引起发 病。 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 菌所产生的外毒素
?
破伤风特有症状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典型的症状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免疫性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四、 防
治
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则
• 一般性预防
• 特异性预防
• 特异性治疗
一般性预防
1、正确处理伤口
及时清创、扩创;3%的过氧化氢消毒伤口,局部应用抗生素。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的病原菌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 是引导起破伤风的病原菌。 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 土壤,经伤口感染,或分娩接生时使用不洁器 械剪脐带时,破伤风梭菌或其芽胞侵入伤口繁 殖,释放下毒素入血,引起破伤风。
“铁锈里的隐藏杀手”——破伤风梭菌

当你在玩耍或工作时不小心伤到手指,尤其是被尖锐的、生锈的物体所伤后,大多数人可能只是找个纱布包扎一下,很少有人会想到,这看似不起眼的伤口可能会成为一种致命病菌的入口,这种病菌就是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的潜在威胁常常会被人们忽视,然而,当它找到合适的入侵机会,带来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破伤风梭菌的菌体细长,长4~8微米,宽0.3~0.5微米,有周鞭毛,能运动。
此外,破伤风梭菌能形成休眠体———芽孢,芽孢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破伤风梭菌虽然尺寸不到10微米,但可以引起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破伤风。
破伤风梭菌常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内,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
破伤风梭菌致病的原因是能产生外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或称神经毒素。
这种毒素可以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肌肉僵硬和痉挛,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破伤风梭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芽孢抵抗力非常强大,在土壤、灰尘和锈蚀的金属表面可长期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其为“铁锈里的隐藏杀手”。
破伤风梭菌的存在通常是不易察觉的,只有当细菌进入人体并繁殖时才可能引发感染。
破伤风梭菌的实验室诊断细菌培养和鉴定破伤风梭菌的培养需要特定的厌氧环境和培养基。
首先,从疑似感染的伤口或组织中取样,将样品置于适当的培养环境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菌落开始形成。
鉴定破伤风梭菌需要利用其特殊的形态特征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
这些试验包括但不限于:对特定糖的发酵反应、酶的产生以及对某些化学物质的反应。
毒素检测虽然破伤风梭菌的存在是导致破伤风的原因,但真正导致疾病的是它所产生的毒素。
因此,毒素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现有的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检测血清中的毒素。
分子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和检测DNA片段。
对于破伤风梭菌,PCR可以针对其特定的基因进行检测,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确认其存在。
破伤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 “苦笑”表情; ▲颈项强直; ▲ “角弓反张”。 ▲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 沫,流涎,磨牙,头频繁后仰,四肢抽 搐不停,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并发症 骨折 尿潴留 窒息 肺部感染 酸中毒 循环衰竭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第四节
破伤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 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引起以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和 全身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 特异性感染。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病因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 厌氧性芽胞梭菌,存在于人畜粪便 中。其菌体易被杀死,但其孢子的 生命力很强,需煮沸60min才能 被 杀死。破伤风梭菌及其毒素都不能 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 都发生在伤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中和游离毒素 一般用TAT1万--6万u加入5%葡萄糖 溶液500-1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入;剂 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 对清创不够彻底的病人及严重病人, 以后每日再用1万-2万u,作肌内注射或 静脉滴注,共3-5d。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注 射一次,剂量为3000-6000u。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痉挛毒素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 统,并附在血清蛋白上到达并作用 于脊髓或脑干,与中间联络神经细 胞的突触相结合,使其不能释放抑 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 致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 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 收缩或阵发性痉挛。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潜伏期为6-12d, 但也有短于24h或长达数月。新生儿 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d左右发病, 故俗称为"七日风"。一般来说,潜 伏期或前驱期持续时间越短,症状 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破伤风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破伤风的治疗:包括伤口处理、中和毒素、解除痉挛和 防治并发症等。 1)隔离将患者安置在安静、无光、无声音刺激的环境。 2)处理伤口,要彻底清创。局部用3%过氧化氢冲洗, 并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3)抗毒素早期应用。应用破伤风抗毒素1万~6万U,分 别由肌内注射与静脉滴入。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 期应用有效,3 000~6 000U,一次性深部肌内注射。 4)控制和解除痉挛应用镇静剂、使用肌肉松弛剂。 5)防治并发症,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8日龄驴破伤风(脐带风)
病驴四肢强直,角弓反张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羊:成年羊病初临诊症状不明显,病的中、后期才 出现与马相似的全身性强直临诊症状,常发生角弓 反张和瘤胃臌气,步行时呈现高跷样步态。羔羊的 破伤风常起因于脐带感染,可呈现畜舍性流行,角 弓反张明显,常伴有腹泻,病死率极高,几乎可达 100%。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对症治疗:当病畜兴奋不安和强直痉挛时, 可使用镇静解痉剂。氯丙嗪、水合氯醛、 25%硫酸镁、1%普鲁卡因等。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公共卫生
人由于创伤也可感染破伤风梭菌,正确处 理创口,防止厌氧微环境的形成是防止本 病的重要措施。 一般可以注射类毒素主动免疫预防或注射 抗毒素和抗生素进行特异性治疗和被动预 防。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均能
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芽胞体抵抗力强, 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
《破伤风梭菌》课件

痉挛性发作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症状的特征,导致肌肉不受控制。
3 呼吸困难
严重感染时,破伤风梭菌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瘫痪,需紧急治疗。
破伤风梭菌的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
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梭菌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减少破伤风梭菌的传播风险。
3
正确处理伤口
及时清洗和处理伤口,避免破伤风梭菌通过伤口侵入体内。
《破伤风梭菌》PPT课件
欢迎来到《破伤风梭菌》的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破伤 风梭菌的特点、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其重要性和未 来研究方向。
破伤风梭菌的特点
耐热
破伤风梭菌能在高温环境下存活,增加了其传播的风险。
产生毒素
破伤风梭菌的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引发严重症状。
普遍存在
3
公众教育
开展公众教育活动,增加对破伤风梭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破伤风梭菌的重要性和未来研 究方向
破伤风梭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其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 和控制感染的风险。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疫苗研发、耐药性监测和环境 防控等方面的探索。
破伤风梭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粪便中,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破伤风梭菌的传播途径
土壤
污染的土壤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疗设备可能成为破伤风梭菌传播的媒介。
动物咬伤
动物咬伤可以将破伤风梭菌引入人体,导致感染。
破伤风梭菌的症状
1 肌肉僵硬
破伤风梭菌感染后,常出现肌肉僵硬和疼痛。
破伤风梭菌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破伤风梭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但过 度使用会导致耐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男,33岁,牧民。
因反复发热、乏力,关节痛一月余入院。
月余前,患者开始有发热,全身无力,但数日后热退自觉症状好转,不几日又有发热、乏力,至今已反复发热数次,并伴关节酸痛,过去曾有几次为流产羊羔接产史,体检:体温38.7℃,慢性病容,皮肤潮湿,无皮疹,未见关节肿胀及畸形。
心肺未见异常,肝于肋缘下刚触及,脾肋下一指。
血培养三次均阴性,骨髓培养阳性,布鲁菌凝集抗体效价1:200,布鲁菌素试验48小时红肿硬结直径为3cm。
(1)该病人诊断为何病?根据是什么?如何引起?如何预防?
(2)该患者入院后为何血培养是阴性、骨髓培养是阳性?转入慢性。
(3)布鲁菌素试验阳性的机理是什么?布菌凝集试验的原理是什么?这二种试验有何实际用途?Ⅳ型超敏反应,凝集反应,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急性布病或慢性布病急性发作的诊断。
农民,男,40岁,入院前8天撒猪粪时不慎被竹签刺入左手掌,未做特殊处理,伤口表面慢慢结痂,仅略有红肿。
5天后患者自觉乏力,张口进食有些阻力,头颈活动稍受限制。
当地卫生员以落枕处理,给予针灸治疗,以后逐渐全身肌肉间歇性抽动,不久发展至牙关紧闭,头颈向后强直,全身抽搐,声音光线刺激均可加重症状,即来院求治。
(1)该病人诊断为何病?根据是什么?
(2)一根竹签刺入皮肤,为何会引起该病?
(3)根据微生物学知识,你认为该患者应如何治疗?
清创扩创;早期、足量使用TAT(包括静滴、肌注和伤口局部注射);抗菌治疗。
(4)该农民受伤后应如何处理可防止发生该病?
清创扩创;注射TAT(未经过基础免疫者可给予破伤风类毒素做主动免疫);抗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