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的制备
原生质体制备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转化方法选取开花前生长良好情况的拟南芥(Columbia型)叶片,用刀片切成0.5-1 mm宽的叶条;浸于配置好的酶解液中(每5-10 mL酶解液约10-20片叶子);暗箱抽真空,30 min;转移至室温,继续黑暗酶解3-5 h;当酶解液变绿时轻轻摇晃培养皿促使原生质体释放;加入等量的W5溶液稀释酶解液;用60-100目筛子(W5溶液润湿)过滤酶解液;将滤液转移至30 mL eppendorf管,500-700 g离心1-2 min,弃上清;加入10 mL预冷的W5溶液轻柔重悬原生质体;放于冰上静置30 min;保持室温在23℃以下;500 g离心8-10 min,弃上清;加入1 mL MMG溶液重悬原生质体(使其终浓度约在2×105个/mL);即得到原生质体溶液。
用移液器吸取100 L的以上原生质体溶液于1.5 mL eppendorf管,加入10L DNA(10-20 g的质粒DNA),轻柔混合后,加入110 L PEG溶液,轻柔拍打eppendorf管使其混合完全;室温下诱导转化5-15 min;加入400-440 L W5溶液稀释转化混合液,轻柔颠倒,使之混合完好以终止转化反应;500 g离心2 min,弃上清;加入1 mL W5溶液悬浮清洗,500 g 离心2 min,弃上清;再用1 mL WI溶液轻柔重悬原生质体;室温(20-25℃)下,诱导载体表达18小时以上。
相关溶液配制PEG4000溶液(现用现配)组分用量PEG4000 1 g1 M CaCl20.25 mL0.8甘露醇0.625 mL水0.75 mL纤维素酶解液试剂15 mL酶液体系1-1.5 % Cellulase R10 (YaKult Honsha) 0.225 g 纤维素酶0.2-0.4 % Mecerozyme R10 (YaKult Honsha) 0.045 g 果胶酶0.4 M 甘露醇 1.09 g甘露醇干粉20 mM KCl 1 mL 0.3 M KCl20 mM MES, pH5.7 1 mL 0.3 M MES,pH5.7加水10 mL55℃水浴加热10 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以下试剂10 mM CaCl2 1 mL 0.15 M CaCl20.1% BSA 1 mL 1.5 % BSA5 mM β-巯基乙醇1mL 75 mM β-巯基乙醇用0.45 m滤膜过滤后即可使用。
一株内生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过程研究

一株内生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过程研究
材料准备:
内生真菌菌株
无菌工作台和器具(如培养皿、显微镜片、移液器等)无菌培养基(如琼脂、乳糖酸钠琼脂培养基等)
无菌培养液(如培养基溶液)
去离子水或无菌PBS缓冲液
培养基制备:
根据内生真菌的要求配制适宜的无菌培养基。
煮沸溶液中加入琼脂,并搅拌至溶解。
转移至培养器并加盖,进行高压灭菌。
菌种处理:
在无菌条件下,将内生真菌分离出来。
用无菌培养液或去离子水洗涤菌株,去除杂质。
原生质体制备:
将清洗后的菌株转移到含有少量无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
用显微镜检查,确保菌株没有受到污染。
在无菌条件下,用移液器将菌株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
将培养皿置于振荡器中,以帮助分离真菌的原生质体。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原生质体的形成情况。
原生质体再生:
将形成的原生质体转移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5-30摄氏度)下,进行培养。
定期观察并记录原生质体再生的过程。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分离。
生物药物综合实验----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实验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是指包在植物细胞壁内的生活物质, 植物原生质体是指包在植物细胞壁内的生活物质, 可通过混合酶液消化细胞壁而获得。 可通过混合酶液消化细胞壁而获得 。 原生质体经适宜的培 养能合成新壁,并进行细胞分裂, 养能合成新壁 , 并进行细胞分裂 , 经特殊诱导可生成完整 植株。 除去细胞壁后为原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 植株。 除去细胞壁后为原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 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 。 其中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是一 个常用的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 个常用的技术 , 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 、 半纤 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因而使用纤维素酶、 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 因而使用纤维素酶 、 半纤维素酶和果 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 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
思考题名
1、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步骤; 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步骤; 按镜下观察绘制原生质体。 2、按镜下观察绘制原生质体。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从理论上讲,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通过酶解作 从理论上讲, 用去除细胞壁而得到原生质体。但在实际操作中, 用去除细胞壁而得到原生质体。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 幼嫩的组织才能完成去壁的过程。所以, 幼嫩的组织才能完成去壁的过程。所以,为了制备健康 的原生质体,一般选用根尖、茎尖、 的原生质体,一般选用根尖、茎尖、嫩叶及对数生长期 的愈伤组织为材料, 的愈伤组织为材料,一旦细胞具有木质化或次生加厚的 外壁,则不能被酶降解。因此, 外壁,则不能被酶降解。因此,取材成为实验成功与否 的首要问题。 的首要问题。 2、在离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转速。 在离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转速。
实验方法
1.材料称取与质壁分离 材料称取与质壁分离 称取0.5g材料,撕去叶下表皮,先切成大块, 0.5g材料 称取0.5g材料,撕去叶下表皮,先切成大块,蒸馏水 冲洗4 加入12%甘露醇,质壁分离0.5h 12%甘露醇 0.5h, 冲洗4-5次。加入12%甘露醇,质壁分离0.5h,滤去甘露醇 将材料用镊子夹取转入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 ,将材料用镊子夹取转入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吸干叶片 表面水分,将材料切成0.5cm2 0.5cm2小块备用 表面水分,将材料切成0.5cm2小块备用
原生质体的制备

原生质体的制备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
技术,观察原生质体的形态。
实验原理
分离原生质体常采用酶解法。其原理是根据由
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配制而成的溶液对
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作用,而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 原生质体的产率和活力与材料来源、生理状态、酶 液的组成、以及原生质体收集方法有关。酶液通常 需要保持较高的渗透压,以使原生质体在分离前细
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分离后不致膨胀破裂。渗透
剂常用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或蔗糖。酶液中还 应含一定量的钙离子,来稳定原生质膜。游离出来
的原生质体可用过筛法收集。
实验用品
一、 材料
菠菜 二、器材
显微镜,擦镜纸,剪子,镊子,小平皿,吸管四 支,直式漏斗,300目尼龙网,10ml离心管,载 玻片,盖玻片。
三、试剂 1.洗涤液:甘露醇 0.6 M;CaCl2·2H2O 8 mM
NaH2PO4·H2O 2 Mm,pH 5.6
2.酶液:
实验方法
1、酶液的制备 2、材料准备 3、酶解
4、洗涤
观
察
纯 化 后 的 原 生 质 体
胚性愈伤组织亦是原生 质体分离的主要材料
思考题1、何为原生质体 Nhomakorabea2、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可有哪些用途?
3、为什么酶解材料时,酶解液要保持较 高的渗透压?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的制备:1、选取3-4周长势良好的植株的展开叶片(通常选取第5~7片真叶)。
2、用新的锋利的刀子从叶片的中部切0.5-1 mm叶条,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每克新鲜叶片中大约含有107个原生质体(大约100-150个叶条在5-10 ml酶溶液中消化)。
对于常规实验,10-20个叶条消化在5-10 ml酶溶液中将得到0.5-1×106个原生质体,足够25-100个样品使用。
3、快速而温柔的转移叶条到准备好的酶溶液中(10-20叶条在5-10 ml酶液中),用平头镊子将叶条完全淹没。
4、用真空泵将叶条在黑暗中真空30 min。
5、室温下在黑暗中至少消化3 h(继续消化,不要摇晃)。
经过轻微转动后酶溶液应该变成绿色,这表明原生质体已经被释放。
6、用显微镜检查原生质体的释放(拟南芥叶肉的原生质体的大小大约为30-50μm)。
7、用等体积的W5溶液稀释酶溶液,通过过滤去除没有消化的叶片组织。
8、用水洗去75 μm尼龙过滤器中的酒精(通常浸泡在95%乙醇中)并去除过量的水,用W5溶液润洗过滤器后过滤原生质体。
9、将原生质体溶液转移到30 mL圆底离心管中,100×g离心5 min,尽可能的去除上清液。
10、用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每2×105个原生质体加入1 mL W5溶液,在冰,上静置30 min。
11、室温下沉降原生质体15 min,去除W5溶液,每2×105个原生质体加入1 mL MMG溶液重悬浮。
12、在2 mL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0 mL DNA(5-10 kb的质粒DNA 10-20 mg)和100 mL原生质体(2×104个原生质体细胞),轻轻混匀。
13、加入110 mL PEG溶液,轻弹试管完全混匀。
14、室温下孵育转染混合物15 min(反应5 min足够)。
15、室温下,用400-440 mL W5溶液稀释转染混合物,轻轻摇动或倒置离心管混匀来停止转染过程。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理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将植物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壁打破,使得细胞质与细胞器分离,获得纯净的细胞质。
具体制备原理如下:
1. 选择新鲜的植物组织,例如嫩叶片、根尖等,并将其切碎。
2. 将切碎的组织置于适当的缓冲液中,缓冲液中含有维持细胞渗透压的某些成分,如蔗糖。
3.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细胞内的质膜和细胞壁会被渗透液逐渐分解,从而使细胞质暴露在外。
4. 使用过滤纸或细孔滤网将悬浊液过滤,以去除细胞壁碎片和其他杂质。
5. 对滤液进行离心,以分离更纯净的细胞质。
6. 最后,将分离得到的细胞质保存在低温条件下,或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通过上述步骤,就可以制备得到植物原生质体,供后续的生物学研究和实验使用。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在分离原生质体的酶溶液内,需加入一定量的渗透稳定剂,其作用是保持原生质体膜的稳定,避免破裂。
常用的两种系统为:①糖溶液系统:包括甘露醇、山梨醇、蔗糖和葡萄糖等,浓度约在0.40~0.80mol/L。
本系统还可促进分离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并继续分裂;②盐溶液系统:包括KCL、MgSO4和KH2PO4等。
其优点是获得的原生质体不受生理状态的影响,因而材料不必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栽培,不受植株年龄的影响,使某些酶有较大的活性使原生质体稳定。
另外,添加牛血清蛋白可减少或防止降解壁过程中对细胞器的破坏。
近年来多采用在盐溶液内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然后再用糖溶液作渗透稳定剂的培养基中培养。
通常在酶液中使用的等渗剂为0.55~0.6mol甘露醇。
原始pH值提高到7.0时生活的原生质体数量进一步增加,损伤的原生质体也少得多。
原生质体纯化常用过滤和离心相结合的方法,步骤大致如下:
1.将原生质体混合液经筛孔大小为40-100um的滤网过滤,以除去未消化的细胞团块和筛管、导管等杂质,收集滤液。
2.将收集到的滤液离心,转速以将原生质体沉淀而碎片等仍悬浮在上清液中为准,一般以500r/min离心15min。
用吸管谨慎地吸会上清液。
3.将离心下来的原生质体重新悬浮在洗液中(除不含酶外,其他成分和酶液相同),再次离心,去上清液,如此重复三次。
4.用培养基清洗一次,最后用培养基将原生质调到一定密度进行培养。
一般原生质体的培养密度为104~106/ml。
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要求:1、写出完整的原生质体的制备的实验操作步骤2、写出分离培养基及相关试剂所需的量、仪器和器皿所需的数量。
说明:通过实验一获得出发菌(细菌)之后,第二周再对该菌进行诱变,第三周再进行该菌的碳源谱、及抗药性测定(链霉素或青霉素),第四周再制备原生质体。
培养基与试剂 (1) 分离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加0.2%可溶性淀粉 即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2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再加入15g琼脂粉 pH调至7.2 121℃灭菌15min 待冷却至50℃左右时 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
注: 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 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 调匀; (2) 分离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加0.2%可溶性淀粉,即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2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pH调至7.2,121℃灭菌15min。
(3) 检测试剂, 路戈氏碘液, 碘片1g ,碘化钾2g, 蒸馏水300mL。
配制方法: 先用少量35mL蒸馏水溶解碘化钾 ,再加入碘片 ,待碘片完全溶解后 ,加水稀释至300mL于棕色瓶内备用.实验方法: 1. 微生物的分离; 用梯度稀释法来分离淀粉酶产生菌。
取所采的土样5g加入到三角瓶中,加入无菌水45mL,30℃摇床振荡30min制成土壤悬液 ,此时的稀释度为10-1。
另取7支试管 分别记作10-2、10-3、10-4、10-5、10-6、10-7、10-8共8个梯度 每支试管内加入9mL无菌水。
用无菌移液管从三角瓶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10-2试管中混匀, 再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到10-2试管中, 依此类推直至10-7试管。
分别从10-6、10-7、10-8三个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100uL悬液, 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 于30℃培养36h 等长出菌落后, 将检测试剂卢戈氏碘液加入到平板中, 菌落周围形成水解圈的菌株即是产淀粉酶的菌株, 因淀粉遇碘变蓝色 ,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生质体的制备
稳渗剂:0.6 mol/L甘露醇,121 ℃高温高压灭菌20 min后备用。
2%溶壁酶:在无菌操作台中称取溶壁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生产),加入灭菌过的稳渗剂(甘露醇0.6 mol/L),最终使酶液浓度达到2%,再用0.22 µm 滤膜过滤除菌待用。
(观察锁状联合)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石炭酸10 g,棉蓝0.02 g,甘油20 mL,乳酸10 mL,蒸馏水10 mL,将石炭酸加入蒸馏水中加热融化,之后加入乳酸和甘油,最后加入棉蓝,溶解备用。
原生质体制备
(1)将杏鲍菇菌丝接种于固体PDA培养基中,25℃培养5-7 d。
(2)活化后的菌丝接入液体PDA培养基中,25℃,120 rmp摇床培养5-6 d。
(3)将菌丝球倒入50 mL离心管中,10000 rpm 离心10 min,倒去上清液,再用无菌水、甘露醇各离心清洗一次。
(4)用灭菌滤纸吸干菌丝水分,称取0.2 g 菌丝放入10 ml 离心管中,再加入2 mL 2%浓度的溶壁酶,30℃水浴2-2.5 h,每隔1 h镜检破壁情况。
(5) 加入6mL甘露醇混匀,终止酶解。
800 rpm离心5 min,用移液枪小心转移上清酶液至新的10毫升离心管,再用0.6 mol/L甘露醇离心离心清洗一次(4000 rpm,15 min),液体再生培养基离心清洗一次(4000 rpm,15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