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应用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一、引言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能够积累知识、经验,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运用。

在记忆的研究领域中,内隐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现象,它不需要有意识的回忆或认知努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内隐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内隐记忆的存在,并探究其与外显记忆的差异,以及影响内隐记忆的因素。

具体目标包括:1、观察被试在完成内隐记忆任务和外显记忆任务时的表现差异。

2、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如刺激呈现时间、干扰因素等)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

3、探讨内隐记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史的大学生作为被试。

(二)实验材料1、词汇材料:选取了 200 个常见的汉语双字词,其中 100 个作为学习词汇,100 个作为新词汇。

2、图片材料:准备了 100 张常见的物体图片,其中 50 张作为学习图片,50 张作为新图片。

(三)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 2(记忆类型: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材料类型:词汇、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

记忆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材料类型为被试内变量。

(四)实验程序1、学习阶段内隐记忆组: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观看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词汇或图片,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 50 毫秒。

外显记忆组:被试有意识地学习并记忆呈现的词汇或图片,学习时间为 2 分钟。

2、干扰阶段被试完成一项与记忆任务无关的数学计算任务,持续 5 分钟,以消除短期记忆的影响。

3、测试阶段内隐记忆测试:采用词汇辨认任务和图片辨认任务。

被试需要判断呈现的词汇或图片是否在学习阶段出现过,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 200毫秒。

外显记忆测试:被试需要回忆并写出在学习阶段看到的词汇或图片。

内隐记忆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内隐记忆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内隐记忆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李瑞星 2111208024一、引言: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学习者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也成为衡量语言能力的一个指标,决定了语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因此尽可能的掌握多一点的词汇,成为每个英语学习者努力的目标。

但是,词汇的记忆却一直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费时低效‖成为学习者最头疼的问题。

内隐记忆的提出对探讨人类无意识记作用下的记忆现象、揭示人类记忆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同时也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本文在介绍了内隐记忆的含义、特点、及围绕其特点从内隐记忆与词汇输入量、保持量、遗忘量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内隐记忆有利于学习者记忆大量的英语词汇,进而提出内隐记忆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二、内隐记忆的含义内隐记忆 (im plicit m em ory)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 (R oediger,1993 )。

其操作定义:是指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G raf & Schacter,1985)。

此后内隐记忆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内隐记忆的发现起源于神经心理学对健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1]。

格拉夫(Graf)和沙克特(Schacter)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给予的定义中认为:“在任务的成绩需要有意识地回想已有经验时,表现的是外显记忆……在没有有意回想情况下,任务的成绩也能有所增进表现则是内隐记忆”[2]。

1将内隐记忆从外显记忆中分离出来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突破。

记忆力的强弱是通过对已存储信息的顺利提取而表现出来的。

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别就体现在记忆阶段中对信息的提取中。

内隐记忆在信息编码、存储、提取阶段都是无意识的,而外显记忆虽在信息编码、存储阶段可以是无意识的,但其在提取阶段必须是有意识的。

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

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

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
内隐记忆是令人奇迹般的记忆力,它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则是一种实践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隐记忆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内隐记忆的重要性,并阐述它如何被用于心理学的研究。

内隐记忆也被称为隐性记忆,它是指一种未经意识感知的、非语言的记忆。

它可以是有形的,如深层的生理情绪行为,也可以是无形的,如记住一种情境的气氛、概念或感觉。

它们共同构成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一个整体把握,包括对我们日常观察到的事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感知,以及潜在了解和参与性活动。

在心理学研究中,内隐记忆经常被用于探讨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恐惧和焦虑。

它们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明白人在进行抑郁、焦虑以及其他情绪和行为的时候,是如何基于内隐记忆的动机决策的。

内隐记忆还可以被用来探究其他心理问题,比如学习技能、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和同理心等。

此外,内隐记忆的研究也可以被应用于实际的心理治疗和咨询,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特殊心理紊乱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根据他们不同地记忆类型,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此外,内隐记忆的研究对寻求更有效的记忆训练技巧、记忆技能和学习技能也有重要的价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内隐记忆名词解释心理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隐记忆的作用,并利用它来解决心
理学上的研究和实际上的心理治疗和咨询问题。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应注重内隐记忆的贡献,更多地探究它们在结构、机制和效果上的发展,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更完整的概念框架和有价值的见解。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的通俗例子
内隐记忆是指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掌握的技能或知识。

相比之下,显性记忆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努力才能学习和记住。

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内隐记忆例子:
1. 骑自行车:当我们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时,需要有意识地掌握平衡和踩踏的技巧。

但是随着练习的进行,这些技能变得越来越自然,我们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骑车了。

2. 打字:大多数人在学习打字时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记忆,但是当你熟练地打字时,你会发现你的手指自然而然地移动,而不需要思考每一个按键。

3. 游泳: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如何划水和呼吸。

但是,当我们变得熟练时,这些技能变得自然而然,我们可以在水中游动而不需要思考每一个动作。

4. 开车:当我们第一次学会开车时,需要有意识地掌握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技巧。

但是当我们变得熟练时,这些技能变得自然而然,我们可以开车而不需要过多思考。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内隐记忆的重要性,它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进行各种活动,无需费尽心思去学习和记忆。

- 1 -。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导言内隐记忆,是指一种无意识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无法通过语言或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仅通过行为表现或时态认知等方式体现出来。

内隐记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说学习骑车、弹钢琴、打乒乓球等技能,都是通过反复练习、内化而形成的内隐记忆。

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验方法探究内隐记忆的形成与表现。

实验过程实验材料•20个不同大小和颜色的三角形•20个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形•20个不同大小和颜色的正方形实验流程1.实验人员在满足充分的隐私安全保护下自愿接受实验。

2.实验人员被告知该实验的大致内容和过程,并签署同意参与实验的知情同意书。

3.实验人员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4.实验组被告知需要在屏幕上连续观察15秒钟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并在观察结束后填写一份问卷,来猜测自己观察到了多少个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对照组被告知需要在同等情况下进行观察,但不需要填写问卷。

5.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被告知实验的大致目的,并被释放。

实验数据我们招募了50名实验人员,其中实验组25人,对照组25人。

经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组别平均正确率实验组85.2%对照组40.8%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组在猜测所看到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数量时,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与启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内隐记忆的形成与表现,往往具有一定的难以察觉性。

2.经过很少的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实验对象的内隐记忆能力,并表现在行为上。

3.内隐记忆的培养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训练和刻意地反复练习。

以上结论还有以下启示:1.内隐记忆应用于教育和培训中,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课程表现和自信心。

2.内隐记忆的存在应引起更多人对自身行为和决策的思考和警觉。

3.内隐记忆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也应在心理医学等领域中得到更多应用。

参考文献•N. 卢卡斯基,。

试述内隐记忆及其应用

试述内隐记忆及其应用

2 内隐记忆 的智力特点 . 内隐记忆并非完全独立于 I ( Q 很可能是 由于造 成I Q低下的原因多种多样 , 其中或者包括较严重的 与内隐记忆有关 的脑损伤 )但较之于外显记忆 , , 内 隐记忆和 I Q的关系实在不算密切 。 J
3 内隐记忆 的效果 和保 持 、 . 遗忘 的特点 内 隐记 忆在 时 间历 程 中是存 在 遗 忘 的 , 遗忘 程


内 隐记 忆 的概念 及 其特点
似乎始终保持稳定 。内隐记忆不 存在 明显 的年 J
龄特 点 , 而外显 记忆 随年 龄变化 较大 , 其发 展 曲线呈
( ) 一 内隐记 忆的概 念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 回忆的条件 下, 个体的过去经验对 当前任务 自动产生影响的现 象, 因为 内隐记 忆 是在 研 究 精 神病 患者 的启 动效 应 中发现的, 所以人们 常把 内隐记忆 和启动效应作 为 同等概念使用。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 回忆其本身 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内隐记忆的
试 述 内隐 记 忆 及 其 应 用
杨 晴
( 商丘师范学 院 教育科学学 院 , 河南 商丘 4 6 0 ) 7 0 0
摘 要: 2 0世 纪 8 0年代 Sh ce 和 C a 首次提 出了 内隐记 忆这 一概 念 , c at r rf L 内隐记 忆逐 渐成 为认 知
心理 学 中记忆研 究的热 点 问题 。近 年 来 , 心理 学家通过 内隐记 忆与 外显 记 忆 的对 比研 究探 讨 了 内
著 的人 群差异 和 年 龄差 异 。在外 显 记 忆 中 , 随着 刺 激呈 现 时 间的延 长 , 接 测验 成 绩 提 高 。 而在 内隐 直
置特点对知觉性 内隐记忆影 响很小 , 而对外显记忆 却很大等。知觉性 内隐记忆还有个体差 异不显著 性、 生物适应性的特点 , 在大脑机制上具有顽强的抗

内隐记忆在记忆康复中的应用

内隐记忆在记忆康复中的应用
配 合 ;③对 拔牙后实行 即刻种植 ,还是延迟 种植 的选择 :对于牙 龈情
域近似 。②细 菌在 天然牙周 围的聚集 会加大种植 体被牙周 致病 菌感染 的可 能性 。张筱薇 等研 究表 明 ,随着 时间 的延长 ,具 有牙周 病史 的
患者 的种植体 周围炎的 风险增加 。早 先有牙周病 历史的种 植体植入 区 域 内普遍 有牙 周病 原体 量的 增加 。这表 明 ,在 长期的胎 力作用 下 ,
[】 张 筱薇 , 强, 立伟 . 修 复 后 牙周 菌群 在 不 同 时期 变 化 的 4 张 周 种植 定量 研 究[ . J 中国微 生态 学杂 志 。 0 年,06, 759 】 2 8 2 () 7 —7 . 0 5 [】 任 贤 云, 辉, . 工 种植 义 齿 失败 原 因的探 讨 [ .1 材 5 肖旭 施琥 人 J 1腔 ]2 料器 械 杂志 , 9 , 2: —1 1 9 () 09 . 9 8 9 [] 宿 玉成 . 代 口腔种 植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社, 0 : 334 6 现 M】 北 人 2 43 —8 . 0 8 [】 康 博, 吕华 , 钊 , 丽娥 . 性 局 限型 牙 周 炎患 者 牙 种植 修 7 郭 陈健 林 慢
t ̄a d etl l t J_P r d n l 9 97 () 3 ・ 3 .  ̄ ' e n a s ] ei o t , 9 , 2 : 11 8 t d ai mp n [ J o o 1 0 1
率 。 宿玉 成 认为 ,在 牙 列 缺损 的患者 口腔 中 ,维持 天然 牙 牙周 的 微 生物 群 ,就 可 以保 存 与种植 体 周 围组织健 康有 关 的微 生物 群的 稳 定 。如 果余 留牙 有牙 周 炎 ,应进行 恰 当 的设 计和 治疗 ,消 除病 因 ,

浅析内隐记忆及其应用1

浅析内隐记忆及其应用1

浅析内隐记忆及其应用摘要自从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内隐记忆这一概念以来,内隐记忆已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试从内隐记忆概述到主要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应用研究领域等方面回顾了内隐记忆研究的历程,展望内隐记忆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内隐记忆 ,特点 ,研究方法1985年Graf和Schater利用记忆测验,以能否有意识回忆为标准,正式提出“内隐记忆”一词。

而1924年心理学家William McDougall在“Outline of psychology”中最早使用“内隐的”和“外显的”这对术语来描述不同记忆形式。

只是在当时并未引起记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也未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1】。

1968年,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Warrington和Weiskrantz在对遗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内隐记忆”的现象:他们用Korsakoff综合症和额叶切除后的患者作为健忘症被试,以无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发现健忘组被试不能有意识地提取已学过的单词,但仍然保存着关于这些单词的记忆痕迹,这些单词的痕迹可用补笔等测验间接测出。

这就激发了人们对正常被试无意识的,无察觉的记忆现象的研究兴趣,并找到了理解人类记忆本质的全新途径。

一、内隐记忆的概述(一)内隐记忆概念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

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

内隐记忆的操作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2】。

(二)内隐记忆特点对内隐记忆特点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与外显记忆比较研究中显示出来。

与外现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1.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当前内隐记忆发展性特征研究主要从以年龄作为自变量的间接和直接测验的实验性分离研究中进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内隐记忆与婴儿的记忆是否是同一种性质的记忆;内隐和外显记忆是否遵循不同的发展时间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来有关内隐记忆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 揭示了社会认知也存在着启动效应,即内 隐记忆也存在于社会认知中,而且相对于 非社会信息而言,对社会性信息加工的贡 献更大(杨治良等,1998) Greenwald等人(1995)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 的概念,内隐社会认知是在内隐记忆研究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个研究领域,随着 内隐记忆研究不断取得成果,其影响不断 扩大。
当前,国内的研究者们尝试将内隐与外显 记忆的研究拓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如精 神分裂病人的研究、知觉运动研究、运动 技能方面的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研究、脑 损伤病人研究、视障人群中内隐记忆在特 殊群体中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研究、听障 人群中内隐记忆规律的研究、智障人群内 隐记忆规律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 内隐记忆研究的内容,也为人们深入探索 内隐记忆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证据 。
在领域内的研究中,涉及到内隐记忆必然 会有内隐学习,不光是教育教学中,在临 床、经济、社会认知领域都存在。因为记 忆的过程就表现为学习,通过重复启动效 应、再学习等手段使内隐记忆表现出来并 体现在意识水平上,因此在研究中内隐记 忆和内隐学习是相融合的。
内隐记忆的应用
20090270 朱龙凤
纵观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和新近的发展趋势可以 看出,内隐记忆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 要的应用价值:内隐记忆研究揭示了记忆的无意 识侧面,激发了人们对记忆本质的新探索,启示 了新思想、孕育着新突破;内隐记忆的研究,对 无意识现象提出了新见解,为人类最终探明意识 和无意识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内隐记忆的研 究,对人类潜能的开发提出了新路子;内隐记忆 的研究对确定内隐记忆的脑机制以及预测疾病进 程有相当价值;内隐记忆的研究对临床心理诊断 及咨询有重要意义;内隐记忆的研究带来了研究 方法上的日新月异。内隐记忆的研究必将得到更 快的发展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对记忆康复训练的启示

内隐记忆的存在有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脑 外伤患者自觉努力进行的回忆能力下降, 在潜 意识中有失败的体验, 遇到类似的情景易紧张。 在外显记忆时让其“记住”。并努力用回想 来辨认时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些情绪对回忆 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难于揭去其压抑的心 理,引起记忆的自信心下降,而这种信心缺乏的 信念会对自己产生暗示作用,引起大脑皮层相 应的兴奋成抑制, 不利于机体潜能的发挥。当
林树、张一中、涂勇:采用加工分离程序, 就不同性别广告代言人条件下,不同性别 受众对其代言品牌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 加工进行实验探讨。表明男性代言人条件 下,男性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的自动化加 工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被试;女性代言人条 件下,结果相反。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代言人,不同性别受众对品牌的控制性加 工无明显差异。 其他广告和消费领域研究中出现的阈下学 习现象和纯粹接触效应,都是基于无意识 的记忆效果,都反映了内隐记忆的影响。

有关自尊的研究。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 自我相关或与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 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 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
商业经济领域
广告的无意识加工随着认知心理学中对无 意识、前注意等现象的研究热潮又引起了 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 的研究为广告中的无意识研究提供了新的 方法和启示。Shapiro等人(1997)介绍了一 种引发和探测广告无意识知觉的方法,并 发现在边缘视觉呈现的广告可以在无法再 认的情况下得到加工,因此证明了广告信 息无意识加工的存在。

有关抑郁症的研究。郭力平以中文效价词 为材料,采用加工分离程序,研究个体的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具有一致性倾向, 发现抑郁个体的外显记忆具有心境一致性 倾向,内隐记忆不存在。(抑郁患者的 MCM效应);而Watkins, Mathewws, Williamson等,及Denny, Hunt采用任务 分离试验范式研究抑郁患者的心境一致性, 结果发现了心境一致性。研究结果的差异 可能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


关于攻击性的研究。郑信军对同伴接纳性 和内隐社会认知的关系做了实验研究。表 明,同伴接纳性低的学生在内隐记忆中队 获此(攻击性、破坏性及痛苦感受的汉语 词汇)更敏感。 有关消费决策的研究。Butler等使用偏爱 判断任务研究内隐记忆和消费决策中迁移 效应。即同一品牌名称的启动效应、与消 费决策相关的迁移研究。
内隐社会认知指的是过去经验和已有认知 结果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结构。即在社会 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 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 经验却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 影响。这一结构影响是在显意识水平(如 内省状态)上无从觉知,但又潜在的作用 于个体对社会对象的反应(如知觉、态度、 判断、决策),此概念关注的焦点在于: 个体的无意识成分参与了其有意识的社会 认知加工过程。
具体研究表现:
• 关于印象的研究。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 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笼 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 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Jacoby , Banaji 等人对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记忆研究, 并证明了内隐记忆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 关于印象形成的研究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的研究都证明了内隐记忆在社会认知中的 作用。
效果。其实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语感, 只不过是很难说清楚。“书读百遍,其义 自见”,通过对材料的不断接触,形成虽 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的指导言语理解和言 语生成的内隐知识,其本质是通过内隐记 忆和内隐学习的模式使学识获得语感,这 种学习方式的巨大优点是使学识在轻松有 效自如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思考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存在整合趋向:首先, 是在方法论上相互借鉴,如Higham 等 (2000)的工作那样,研究者可以寻找各 种可能的方法结合点,将内隐记忆关注的 测验分离与内隐学习强调的知识的无意识 属性联系到一起来思考。其次,是建立一 些可以同时包容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理 论模型,在这个方面,神经网络模型或许 是一个上佳的选择:联结主义模型更接近 认知的底层机制,用来回答有关学习和记 忆中的无意识机制的问题,是十分合用的。
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Schacter等人对失忆 综合症患者的训练。根据失忆症患者被给 以字母线索时能表现出对已学过的单词的 正常启动效应.采用逐步减少线索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训练,直到患者能在下需要提 示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反应,使一些失忆 症患者主要依靠他们的内隐记忆学会了各 种复杂的作业任务。 一位名叫Barbara的患 者甚至学会从各种不同的帐单记录进行计 算机数据库的非常复杂的操作,并因此而 获得一份全日制工作。
内侧颞叶和海马损害所致的遗忘症病人表 现出明显的内隐与外显记忆分离现象:患 者虽然明显缺乏对先前情节有意识的回忆, 但在残词补全、词干补笔及图片命名等间 接测验中仍表现出完整的启动效应。这就 说明内隐和外显记忆涉及的脑结构是不同 的,至少内侧颞叶和海马不是内隐记忆的 关健脑结构。
谢国栋采用加工分离的研究方法,以视障 运动员、盲生、低视力学生为被试,以非 言语材料为实验材料,考察在焦虑状态下 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的特点,发现焦虑对 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均有影响,但动作内 隐记忆没有动作外显记忆对焦虑敏感 。
教育教学领域
一些研究者开始着手就把内隐记忆和内隐 学习结合起来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实验。 在各课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可能使用暗示 教学法。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原理的教学方法。指 主要利用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能, 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它是一种
外显与内隐交织的两种活动,当这两种活 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的时候,是人们掌握 运动技能和知识最有效的时刻 。 英语语文的学习需要语感的培养。语感是 通过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获得的,学识获 得无感的过程是自动的,即不需要有意识 的去发现语言结构的规则却能在言语行为 的实践中正确的使用它,语感获得后在以 后的言语活动推广中能收到相等或更好的
社会认知领域
杨治良、高桦、郭力平:采用加工分离程 序,分别对社会信息和非社会信息的意识 和无意识进行分离。表明内隐记忆存在于 社会认知中,并且社会性信息比非社会性 信息具有更强的内隐性。
社会认知领域还借鉴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 和技术,发展出了一系列研究态度、信念 等社会认知问题的独特新方法。具有代表 性的有Fazio, Sanbonmatsu, Powell, Kardes的评估启动技术和Greenwald, Mcghee, Schwartz的内隐联想性测验。尤 以内隐联想测验最具特色。
健康临床领域 :
内隐记忆研究对于对于临床工作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记忆损伤患者的康 复及护理以及麻醉后知晓的预防两方面 ; 已有研究对脑外伤患者、健忘症患者、抑 郁症患者、药物酒精依赖者、失忆综合症 患者等作出并取得贡献。
张晓明、于莉莉:将内隐记忆应用于脑外 伤患者的记忆康复护理中,发现脑外伤患 者在高强度联系和准确反馈条件下能完成 复杂的汉字匹配和简单的词语归类任务, 且都存在内隐记忆,并随着不断地强化策 略训练,内隐记忆有增强和向外显记忆转 化的趋势。
要其无意识回忆时, 去除自我压抑来猜测, 使以往学习过失信息不经意地流露出。这 种内隐记忆功能的正常, 会使患者获得成功 的体验, 增强自信, 从而产生愉快、轻松的 情绪,这些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回忆,有利于机 体潜能的发挥。 在记忆测操作的游 戏,以使学习过的信息不经意地被唤醒, 尽量 少用尽量记住、仔细想想、集中注意等字 眼, 以免加重紧张、焦虑情绪 。
显示不熟悉的食物标签启动显著,改变与品 牌名称相连的产品没有影响启动,消费者不 同的感觉道中,听觉和视觉的偏好判断任务 的启动,受感觉通道的改变而减弱,即同一 品牌名称的标签可以迁移到不同的产品,听 觉偏好判断任务中出现视觉标签的启动。他 还认为,在个体消费水平上的内隐记忆占消 费决策的比例很小,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却影 响很大,而且在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启动要更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