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乳腺癌术后辅助TE和EC方案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EC-T方案和EC-T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EC-T方案和EC-T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1] 刘中,李希宁,罗志琴,等.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与乳腺癌病理分型的 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7,32(5):446-448.
[2] 韩龙才,李玉柱,张华,等.超声、钼靶、MRI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在乳腺癌 诊 断 中 的 价 值 研 究 [J].标 记 免 疫 分 析 与 临 床,2016, 23(11):1314-1316.
Ⅲ期(n=25) 8(32.00) 12(48.00) 9(36.00) 22(88.00)
Ⅳ期(n=23) 10(43.48) 16(69.57) 13(56.52) 23(100.00)
注:与 CA153+CA125+HER-2联合检测对比,AP<005
表 3 各指标准确度与敏感性比较 [%(n)]
[7] 曹诗林,韩凤 琼,宁 丽 洁,等.血 清 相 关 肿 瘤 标 志 物 检 测 联 合 钼 靶 CR摄影及 高 频 超 声 成 像 在 临 床 触 诊 阴 性 乳 腺 癌 诊 断 中 的 应 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4):577-579. (收稿 2017-10-09)
EC-T方案和 EC-TX方案新辅助化疗 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项目
CA125 (U/mL)
CA153 (U/mL)
HER-2 (U/mL)
CA153+CA125+ HER-2
准确度 26.67%(24/90) 35.56%(32/90) 34.44%(31/90) 70.00%(63/90)A
敏感性 26.14%(23/88) 36.36%(32/88) 32.95%(29/88) 69.32%(61/88)A
收稿20171009ect方案和ect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张城玮李靖若张莹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郑州450052摘要目的比较ect和ectx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阴性乳腺癌TEC方案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三阴性乳腺癌TEC方案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2 结 果
南 。本 文采用紫杉 醇或多西他赛 联合表柔 比星和环磷 酰胺 3 2 . 1 临床 疗效 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组 3 8例患者 均接 受 了 2 - 6 ( 中位 数为 3 )
个周期 的新辅 助 T E C方案化疗 。1 1 例f 2 8 . 9 %) 在治疗 中将 多 西他 赛及 表柔 比星的剂量 下调 为方案剂 量 的 8 5 %~ 9 0 %。新 辅助化疗后 , 9例达 C R ( 2 3 . 7 %) , 2 4例 P R ( 6 3 . 2 %) , 总有效率 为 8 6 . 8 %; 另有 3例 S D ( 7 . 9 %) , 2例 P D ( 5 . 3 %) 。3 8 例患者在新辅
巴结转移 2 3例 , 无淋 巴结 转移 l 5 例 。病理类 型 : 浸润性导 管癌 3 2例 , 浸润性小 叶癌 2例 , 混合 性浸润癌 3 例 , 化生性 癌 1 例。 1 . 2 研 究对象 人组标准 患者就 诊前未接受 过化疗 、放疗
本组有 7例 ( 1 8 . 4 %) 达到 p C R , 其 中 Ⅱ期 5例 , Ⅲ期 2例。
的一种分 子亚型 , 是指雌激素受体 f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 , E R ) 、孕 激 素受 体 ( p r o g e s t e r o n e , P R ) 和人 表皮 生长 因子 受体 2 ( h u m a n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一 2 , H E R 一 2 ) 均阴性 的乳腺癌…。
【 关键词 】 三 阴性乳腺 癌 ; 新辅 助化疗 ; 紫杉醇 / 多西他赛 ; 表柔 比星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完整版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完整版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完整版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阶段和辅助阶段治疗模式的优化探索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主要区别在于治疗时间节点和治疗目的。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主要治疗手段之前进行的抗肿瘤治疗,其目的是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的相关分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有利于后续手术的顺利开展;而辅助治疗则是指在手术后给予的治疗,以消灭体内任何残留的癌细胞,降低肿瘤复发或者向其他部位散播的可能性。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模式在新辅助阶段的标准化疗方案包括蒽环类+ 环磷酰胺序贯紫杉类(AC-T)、多西他赛+ 多柔比星+ 环磷酰胺(TAC)、白蛋白紫杉醇+ 铂类(TP)等,这几个方案是以蒽环类、紫杉类和铂类化疗药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新辅助阶段的优化探索方向是免疫治疗、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抗血管治疗联合化疗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强调「精准诊断,分类而治」。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在术后辅助阶段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患者的标准治疗包括:AC-T、剂量密集型AC-T(ddAC-ddT)、多柔比星+ 环磷酰胺(AC)、多西他赛+ 环磷酰胺(TC)以及奥拉帕利(可能获批gBRCA 突变肿瘤),而未达到pCR(non-pCR)患者的标准治疗包括:卡培他滨、奥拉帕利及免疫治疗。

未来的探索治疗包括:德曲妥珠单抗(HER2-ADC)、Trop2-ADC 以及与免疫治疗联用等。

治疗靶点的筛选和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预测至关重要。

在TNBC 新辅助阶段和辅助阶段的治疗过程中,应尝试新型药物和不同的治疗组合,从而优化探索形成新的治疗模式。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决策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是早期TNBC 治疗路径的主要系统治疗手段。

而Ⅰ期TNBC 患者是否应该接受新辅助化疗,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基于荷兰癌症登记处针对1312 例TNBC 患者开展的研究发现,95% 的T1c 患者pCR 率为57.3%,<50 岁、高级别肿瘤、导管癌患者的pCR 率更高。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李佳珍;权毅【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盐酸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EC→T)与盐酸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接受3~4个周期的ECT方案(n=22)或TEC方案(n=30)的新辅助化疗.结果:EC→T方案的CR为0例,PR为16例,有效率为72.73%;TEC方案的CR为2例,PR为24例,有效率为8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 C→T组骨髓抑制及脱发程度均轻于TEC组(P<0.05).结论:EC→T与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后者不良反应重于前者.EC→T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8(044)002【总页数】3页(P123-124,127)【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不良反应【作者】李佳珍;权毅【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已成为我国妇女身心健康的重大威胁。

如何让乳腺癌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是医生关注的重点,因此乳腺癌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元化、规范化。

其中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价值已得到肯定[1],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指在手术前予以全身性、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以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的目的,并且有利于医生了解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3]。

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国际上无统一标准,大多参照辅助化疗方案,主要为含蒽环类药物和(或)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方案。

EC-T与ET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EC-T与ET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EC-T与ET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朱明华;常振宇;胡朔枫;郝文德;黄焰【摘要】目的分析化疗方案ET(表柔比星+多西他赛)与EC-T(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对比我院119例行新辅助化疗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ET方案68例、EC-T方案51例),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差异.结果 EC-T组的病理治疗有效率为80.4%,显著高于ET组的63.2%(P<0.05),而两组间保乳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T方案在不增加副反应的基础上,病理治疗有效率优于ET方案,可使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好.【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11【总页数】4页(P1256-1259)【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疗效【作者】朱明华;常振宇;胡朔枫;郝文德;黄焰【作者单位】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普外科;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常被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规范化治疗[1-2]。

通过NACT,可使姑息性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变为可手术者,并显著提高其5年生存率[3-4]。

与经典的术后辅助化疗比较,NACT有利于降期保乳,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5],以及更早的在全身范围内控制癌细胞的蔓延,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6]。

NACT的另一项优势是可以作为试验平台,快速直观的反映化疗药物在体内的敏感性及耐药性、推动新药或新化疗方案的临床研究[7-8]。

目前,针对乳腺癌患者的NACT方案及治疗周期仍无统一标准,因此,探索更优的NACT方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AC(多西他赛+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化疗效果、2年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56%明显高于对照组58.90%(P<0.05),2年生存率87.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27%(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

结论 TAC辅助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及2年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TAC化疗方案;TC化疗方案乳腺癌是女性多发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常见类型,发病人数约占乳腺癌的15%-20%,该病内分泌缺乏,且抗HER2治疗的靶点不足,因此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1]。

该病具有复发率高、生存率低、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因此现阶段主要采用化疗治疗。

本研究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TAC(多西他赛+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9.25±6.01)岁;肿瘤分期:T1期45例,T2期28例;淋巴结分期:N1期41例,N2期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7.92±5.86)岁;肿瘤分期:T1期47例,T2期26例;淋巴结分期:N1期40例,N2期33例。

纳入标准:符合三阴性乳腺癌诊断标准,病理检查结果为阴性,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化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TAC化疗方案,75㎎/㎡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多西他赛(国药准字H20064301)+50㎎/㎡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毗柔阿霉素(国药准字H10930106)+60㎎/㎡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表阿霉素(国药准字H20000496)+600㎎/㎡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14023686),持续静脉滴入3h。

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ER(-)/PR(-)/HER-2(-)19例,pCR(病理完全缓解)7例(36.84%);ER(+)/PR(+)/HER-2(+)8例,pCR 1例(12.50%);ER(+)/PR(+)/HER-2(-)28例,pCR 3例(10.71%);ER(-)/PR(-)/HER-2(+)25例,pCR 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

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

标签: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人们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受体情况分出的一个乳腺癌亚型,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缺失,约占乳腺癌的15%~19%[1]。

由于缺乏相应受体不能进行内分泌及生物治疗,目前,这类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治疗仅限于化疗,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化疗的疗效对这类乳腺癌显得尤为重要。

2006年11月~2010年6月笔者对入住本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乳腺癌ER、PR、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影响的研究。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治疗 有 效 ; 2 患 者 临 床 及 病 理 分 期 资 料 完 整 ; () () 者 E P 3患 R、 R和 HE 一 R2状态 明确 。剔除标 准 :
( ) 患乳腺 癌为异 时性 或 同时 性肿 瘤 ; 2 在 新 1所 ()
辅助 化疗前 患者 已接受 过赫 塞汀或 贝伐单 克 隆抗
cne” a cr 的论著 , 报道 了对 I I 8例接受新 辅助 化疗 1 的三 阴性乳 腺 癌 患 者 的 随 访 结 果 , 针 对 T B 并 NC 患者 新辅助 化疗完 全病理缓 解率 高而 预后 差 的现 象进行 了分 析 。这 是迄今 为止最 大 的一项 探讨 三 阴性乳 腺癌 患者 临床表 型与新辅 助化 疗疗 效 和生 存之 间关 系的研究 。本 文对其研 究成 果进 行 简要
癌 的 2 % ~2 % 。 由于 缺 乏 相 应受 体 不 能 进 行 0 5 内分泌 及生物 治疗 , 目前 这 类 特 殊类 型乳 腺 癌 的
TB N C在 炎性乳 腺癌 患 者和 非 炎性 乳 腺癌 患 者 中
的比例 亦无差 异 。
新 辅助化疗 后 , 有 13例 ( 5 ) 者 获得 共 6 1% 患
s ria i p t ns wi t pen g t e b e s uvv l n ai t e t h r l—e ai rat i v
p R。单 变量 分 析 显 示 , N C患 者 的 p R 率 分 C TB C 另 较 E +/ R() H R 2() E + / R() 0 R() P 一 / E 一 一 、 R() P +/ H R2 一 和 E + / R() H R 2 + 患 者 显著 升 E 一() R() P + / E 一 () 高 ( 0 0 0 P< . 0 , P< . 0 , 0 0 0 P=0 0 7 。多 变 量 分 .0 ) 析显示 , N C患 者组 的 p R率 ( 2 ) 著 高 于 TB C 2% 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7卜 1 7 . 2 2 8
2 DaeMD,Mie C,S mb P E] N n l d 9 , k l rD l e aC J . E g JMe ,1 4 9
3 1 (6 3 2 ):1 2 7 4 7 913 . 3 Gr e agh RM ,Br wn LC. Co e nh l o mp rs n o nd a c a n u a io f e ov s ul r a e —
r s r p i wih o e e a ri a i n s wi b o n l o tca — y m e a r t p n r p i n p te t t a d mi a r i n h a
e rs ( u y m EVAR ra ), 3 a p r t e m o t l y r s ls a — t i l1 0 d y o e a i ra i e u t :r n v t
关 系 。且 锚 定 区 的选 择 ,对 覆 膜 支 架 大 小 的选 择 以及 释放 的
总 之 ,D b k y1型 AD 通 过 腹 膜 支 架 植 入 可 以 获 得 良 eae1 I 好 的 中远 期 治 疗 效 果 。但 同时 需 要 注 意 预 防并 发 症 的 出 现 , 尤 其 应 注 意 避 免 夹 层 破 裂 、 内 漏 、神 经 系 统 缺 血 等 严 重 并
大关 系。
存 在 腔 隙 ,覆 膜 支 架 移位 等 。 而破 口处 动 脉 成 角 或 者 局 部 明 显 扩 张 、小 弯 侧 破 口 、锚 定 区过 短 、裂 口大 等 为 其形 成 的 原
因 。我 科 术 后 3个 月 复 查 未 见 明显 内漏 患 者 ,除 了本 身 手 术
病 例 的 个 体 差 异 外 ,与 我 们 强 调 必 须 有 足 够 锚 定 区有 密切 的
发症 。
方 式 等 均 有 一 定 的影 响 ,综 合 因素 使 得 本 组 患 者 较 少 形 成 内
漏 。对 于 内漏 的 处 理 ,少 量 的 内漏 以及 通 过 本 身 血 管 的侧 枝
形 成 的 内漏 多 可 以 自行 闭 合 ,血 栓 形 成 机 化 。对 于 较 大 量 的 内 漏 ,需 要 考 虑 再 次 置 人 一 短 支 架 治 疗 。 关 于 左 锁 骨 下 动 脉 开 口覆 盖 所 致 神 经 系 统 及 左 上 肢 缺 血
监 测 血 压 等 生 命 体 征 ,患 者 症 状 多 能 够 逐 步 缓 解 。低 热 的原
因 未 明 ,应 与 穿 刺 造 影 及 支 架 植 入 等 相 关 ,予 以 口服 非 甾体
类 消炎 药 物 ,注 意有 否其 他 菌 血 症 表 现 ,患 者 经 过 治 疗 后 可
以好 转 。本 组 未 出 现 截瘫 及 腹 腔 脏 器 缺 血 并 发 症 ,术 中对 腹 膜 支 架 的长 度 的 选 择 ,支 架 释 放 的 位 置 ,以 及 属 于 急 性 或 者 慢 性 动 脉 夹 层 等 ,对 术 后 截瘫 及 重 要脏 器 缺 血 的 发 生 率 有 重
改 变 的相 关 并 发症 ,笔 者认 为 ,对 于 绝 大 多 数 的 患 者 ,完 全 或 者 大部 覆盖 左 锁 骨 下 动 脉 对 患 者 不 会 造 成 重 大 影 响 。当 然 对 于椎 动 脉狭 窄 或 者术 前 已 经 有 造 影 提 示 颈 动 脉 、w .i 环 1s 1
参 考 文献
d mi dcnrl dtil[ ] Th a ct 0 4 3 4 ( 4 7 : o s o tol r e e a J. eL ne,2 0 , 6 9 3 )
8 38 8 4 —4 .
4 EVAR t i l a t i a t . En o a c l r a e r s ra p r i p n s c d v s u a n u y m r p i e s s e ar v r u o e e a r i p te s p n r p i n a int wih a d mi a a r i n u y m ( t b o n l o tc a e r s EVAR
1 M ez r sI M o o zJ, S lv , e 1 s ao , r c za i J ta .Epd milg n lnc ie oo ya dci io
p too y fro t iscin [ ] . C et 2 0 , 1 ( ) ah lg oari dset c o J h s, 0 0 1 7 5 :
有 明确 的狭 窄 ,或 者 患 者 有 陈 旧性 脑 梗 死 病 史 ,考 虑 颅 内 血 管 存 在 狭 窄 等 不 宜 直 接 覆 盖 左 锁 骨 下 动脉 开 口,可 术 前 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 搭 桥 术 。 同时 术 后 控 制 血 压 亦 应 该 有 相 应 的参 照指 标 ,如 术
前 已有 高 血 压 且 合 并 动 脉 硬 化 等 疾 病 ,术 后 不 宜 将 血 压 控 制 低 于 l 0 mm Hg ( T Hg 0 1 3 k a 。 我 科 一 老 年 患 2 1ml l 一 . 3 P ) 者 ,术后 出 现 的 神 经 系 统症 状 ,即 与 此 有 关 ,出 现 低 血 流 灌 注 性 的 脑 缺 血 改 变 。虽 经 过 后 续 治 疗 逐 步 缓 解 ,但 住 院 时 间
福建医药杂志 2 1 0 0年 1 2月 第 3 2卷 第 6 期
F j nMe , ee e 0 0 Vo 3 , . ui dJ D cmb r 1 , l 2 No 6 a 2
2 3
充 分 镇 静 、止 痛 、降 压 ,术 中 术 后 对 于 生 命 体 征 监 测 ,预 防
造 影 剂 所 致 肾功 能 损 害 ,对 于 减 少 此 类 并 发 症 有 积 极 意 义 。 并 发症 中 另 一类 常 见 且 比较 严 重 的 是 内漏 , 内漏 分 为 5 型 。常 见 的原 因 为覆 膜 支 架 与瘤 颈 处 动 脉 内 壁 未 充 分 契 合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