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李贺马诗
2023年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精选5篇)整理

2023年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精选5篇)整理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精选5篇)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与进士考试。
因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担当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李贺原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非常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盼望能关心到大家!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1朝代:唐朝|:李贺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绿水词》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这是一首爱情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女子良夜思忆所欢,在情感上是明快中渗透着一丝淡淡的苦味。
全诗多效仿南朝民歌的口语,以洗练清爽的语言,表达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感。
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2朝代:唐朝|:李贺第1页/共8页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需白首?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第2页/共8页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赠陈商》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通过对困顿境况与黯淡心情的描述以及对陈商学识与品行的称颂,反映了当时政治黑暗、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现实,表达自负、孤傲、激愤之情。
全诗用语比较平易,结构讲究章法,自始至终将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充分地体现出诗篇的结构美。
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3朝代:唐朝|: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李贺的马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主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5篇_李贺代表作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5篇_李贺代表作赏析李贺(后世称李昌谷,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马诗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 马诗(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马诗(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慕青山? 马诗(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马诗(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马诗(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赏析:怀才不遇与边疆情怀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赏析:怀才不遇与边疆情怀《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所作,这首诗以马为题材,通过描绘边疆战场的景色和马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三、创作背景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
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
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
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

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1朝代:唐朝|作者:李贺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2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赠陈商》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通过对作者困顿处境与黯淡心情的描述以及对陈商学识与品格的称颂,反映了当时政治黑暗、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现实,表达作者自负、孤傲、激愤之情。
全诗用语比较平易,结构讲究章法,自始至终将作者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充分地体现出诗篇的结构美。
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3朝代:唐朝|作者: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此组诗大约作于唐元和九年(814年)春。
昌谷是李贺的家乡,那儿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
特别是竹,几乎遍地都是。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昌谷诗》)。
李贺十分爱竹,在摩挲观赏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直接把诗写在竹上,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据第三首诗中的“家泉石眼两三茎”等句推测,李贺故宅当在昌谷北园。
从第四首诗中的“茂陵归卧叹清贫”以汉代司马相如病归茂陵自喻,可知这一组诗是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的时候写的。
其一这是一首借物咏志的诗。
诗人把新笋描绘得非常美丽。
竹壳一片片剥落下来,竹笋抽节上长了,它晶莹透碧,像是刚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
《马诗》赏析

《马诗》赏析 马诗,是⼀⾸五⾔绝句诗,作者是唐代诗⼈李贺,这⾸诗写马,表达了诗⼈意图⽴功疆场的强烈感情,是马诗⼆⼗三中最著名的⼀⾸,下⾯是《马诗》赏析,欢迎⼤家品读~! 【原⽂】: 马诗 作者:李贺 此马⾮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 犹⾃带铜声。
马诗注⾳: cǐ mǎ fēi fán mǎ, fáng xīng shì běn xīng 。
xiàng qián qiāo shòu gǔ, yóu zì dài tóng shēng 。
马诗阅读答案: (1)请你⽤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2)这⾸诗运⽤了什么表现⼿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贵或⾮同寻常(“⾮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③素质⼀流(“铜声”)。
(2)①托物⾔志。
借素质⼀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的怨愤之情。
(“托物⾔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抒情”“拟物”之中的⼀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得分。
) ②虚实结合。
“瘦⾻”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描绘出诗⼈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
③夸张。
“向前敲瘦⾻,犹⾃带铜声”⼀句中,马虽“瘦⾻”却“带铜声”,⽤夸张的⼿法着⼒表现马的剽悍⽆⽐,素质超群。
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的写照。
马诗翻译: ⼴阔的沙漠在⽉的映照下如铺上了⼀层霜雪,燕⼭之上悬挂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
何时能配上⾦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奔驰在沙场上。
马诗字词解释: 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
因避家讳,不得应进⼠科考。
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马诗背景: 李贺的⼆⼗三⾸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的意思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的意思一、原文及字词解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 大漠:广大的沙漠。
2.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3.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 何当:何时将要。
5.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二、诗句翻译1. 大漠沙如雪- 广阔的沙漠如铺上了一层皑皑白雪。
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大漠的沙子比作雪,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在月光下洁白、清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旷、孤寂的氛围。
2. 燕山月似钩- 燕山上空的月亮弯弯的像钩子一样。
此句同样使用比喻,把月亮比作弯钩,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状,而且与下文中马的形象相呼应,仿佛这弯月也是一件兵器,暗示着一种征战的氛围。
3. 何当金络脑- 什么时候才能给马戴上华贵的金络脑呢?这是诗人借马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施展才华的愿望。
“金络脑”象征着马受到重用,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马,希望自己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4. 快走踏清秋- 让马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快走”生动地描绘出马奔跑的矫健姿态,“清秋”点明了季节,既描绘出秋天的清朗开阔,又有一种悲凉之感。
诗人想象着骏马在这样的环境下纵横驰骋,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渴望在合适的时机,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理想抱负。
三、诗歌主题与赏析1. 主题- 这首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诗人以马自喻,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寄托在马的身上。
2. 赏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喻。
前两句将大漠的沙和燕山的月分别比作雪和钩,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象,画面感极强。
同时,诗人将深刻的思想内涵融入到简洁的诗句之中。
后两句看似写马对金络脑的期待,实则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而内敛,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体现了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马诗原文及赏析

马诗原文及赏析马诗原文及赏析(通用8篇)《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马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1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诗词赏析: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九首。
这首诗化用飂叔豢龙的典故,斥责当时统治者摒弃、残害贤才,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不平和对英才埋没的痛惜心情。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
”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
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
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
”二人所论皆是。
此诗叹良马不得善养者则必为风霜所摧折,可为咏物诗之典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2原文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翻译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注释腊月:农历十二月。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鉴赏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
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马诗原文及赏析篇3原文: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诗词赏析: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
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骨头似乎还带着铮铮铜声。
在晴朗的秋天里奔跑呢。
文学赏析: 李贺的马诗,总共23首,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自己的奇才
异质、远大抱负以及怀才不遇,无法施展的感慨。
李贺: 唐代诗人,在短短27年的生涯留下了233首
古诗。7岁就能作诗,人称“诗鬼”。与李白、 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为搜集素材,经常骑毛驴,背着锦囊, 早出晚归,有着很好的“记录笔记” 的习 惯。
马 铜声。
马 诗(其五)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这匹马并不是平凡普通的马,
译文:在月光的照射下,沙漠里的沙子像雪
天上的房星是它对应的本星。
一样白,燕山上空的月亮像钩子一样
你向前去敲敲它的嶙峋瘦骨,
弯。什么时候能够套上黄金的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