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应用混凝土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
4.解释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组成:讲解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性质和作用。
3.混凝土的性能:分析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
4.混凝土的设计:讲解混凝土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配合比设计、构件设计等。
5.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建筑、桥梁、道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性质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学生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3. 学生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并能够描述这些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混凝土配比的计算;2.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材料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认识到混凝土材料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 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混凝土的分类及各类混凝土的用途2. 混凝土组成材料- 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作用及选用原则-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基本原则- 简单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4. 混凝土的性质- 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指标- 混凝土性质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5.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 常见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6. 混凝土实验-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3-4周:混凝土组成材料第5-6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7-8周:混凝土的性质第9-10周:混凝土施工技术第11-12周:混凝土实验操作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一章: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章:混凝土组成材料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四章:混凝土的性质第五章:混凝土施工技术附录:混凝土实验操作指南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性质、配合比设计等理论知识。
电大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电大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大混凝土结构的分类、组成及应用场景。
2. 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如强度、刚度、耐久性等。
3. 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遵循工程伦理,关注工程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项目实践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尚缺乏系统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概述:介绍混凝土结构的分类、组成及应用场景,对应教材第一章。
- 混凝土材料的性质-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形式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与步骤: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 设计原则与规范- 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3. 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分析各类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
- 梁、板、柱的设计- 剪力墙、框架结构的设计4. 混凝土结构连接设计:探讨混凝土结构连接部位的设计要点,对应教材第四章。
- 钢筋混凝土连接- 预应力混凝土连接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维护:阐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及维护措施,对应教材第五章。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关键信息项1、课程设计的名称: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2、设计计算书的内容要求3、提交时间4、评分标准5、知识产权归属6、违规处理方式11 课程设计的名称本课程设计的名称为“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11 设计计算书的内容要求1111 结构选型与布置需详细阐述所选用的混凝土结构形式、构件尺寸、梁柱布置等,并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分析。
1112 荷载计算准确计算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各类荷载,并说明荷载取值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1113 内力分析采用合适的结构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
1114 构件设计根据内力计算结果,对梁、柱、板等主要构件进行设计,包括截面尺寸确定、配筋计算等,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115 基础设计若涉及基础设计,需给出基础类型、尺寸、配筋等详细设计内容。
1116 图纸绘制提供必要的结构平面图、剖面图、构件详图等,图纸应清晰、准确,符合制图规范。
112 提交时间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提交时间为具体日期。
逾期提交将按照一定的扣分标准进行处理。
113 评分标准1131 计算书的完整性包括结构选型、荷载计算、内力分析、构件设计、基础设计等内容是否完整。
1132 计算的准确性对各类荷载的计算、内力分析、构件配筋计算等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1133 设计的合理性结构选型、构件尺寸、配筋等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程实际和相关规范要求。
1134 图纸质量图纸的清晰度、准确性、规范性以及与计算书内容的一致性。
1135 文字表达计算书的文字表述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格式是否规范。
114 知识产权归属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设计计算书及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学生不得将其用于商业用途或未经授权的传播。
115 违规处理方式1151 抄袭若发现学生抄袭他人设计计算书或成果,将给予严肃处理,包括成绩不合格、通报批评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及力学性能。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具备一定的结构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3. 混凝土结构类型及设计方法: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梁设计;第四章 混凝土板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柱设计;第六章 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第七章 基础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概述2.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内容3.混凝土结构设计注意事项4.结论正文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概述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通常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规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并撰写相应的计算书。
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
二、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内容1.设计任务概述:简要介绍设计任务的背景、目的、规模等基本信息。
2.结构方案设计:阐述设计的结构类型、结构形式、构件尺寸等。
3.荷载计算与组合: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并进行合理的组合。
4.混凝土结构分析: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分析,包括截面强度、挠度、裂缝宽度等。
5.结构配筋设计: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设计。
6.结构施工图: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构件尺寸、钢筋布置等。
7.结论与建议:对设计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确保设计方案合理: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实际工程需求,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功能、安全、经济等要求。
2.准确计算荷载:合理确定荷载类型、数值,并进行正确的组合,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保证设计质量。
4.注重细节处理:在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注重细节处理,确保施工图清晰、准确。
四、结论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撰写计算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了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要求,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混凝土结构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掌握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了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3.熟悉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和工艺流程。
4.能够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能够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6.能够掌握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要求。
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如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
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讲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的选择和比例确定。
3.混凝土施工要求:介绍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和工艺流程,如模板制作、钢筋焊接、混凝土浇筑、养护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案例,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土木工程概论》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混凝土结构和施工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如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资料 (2)第二部分主梁的设计计算(一)荷载计算与组合 (4)(二)截面内力计算 (4)(三)纵向受力主筋计算 (5)(四)腹筋计算,弯矩包络图和材料图 (7)(五)跨中截面裂缝宽度计算 (8)(六)跨中截面挠度计算 (9)第三部分道碴槽板的设计计算(一)荷载计算与组合 (10)(二)截面内力计算 (10)(三)配筋计算 (11)(四)钢筋、混凝土应力检算 (11)(五)裂缝宽度验算 (12)第四部分材料表材料表 (14)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1. 设计内容:一钢筋混凝土工形截面简支梁,承受均布恒载g=48kN/m(含自重),均布活载q=76kN/m,均不考虑分项系数与冲击系数;计算跨度12~16m(具体见下表),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
箍筋采用Q235级。
要求:(1)按抗弯强度确定所需的纵筋的数量。
(2)设计腹筋,并绘制抵抗弯矩图和弯矩包络图,并给出各根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3)验算裂缝是否满足要求。
(4)验算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5)绘梁概图:以半立面、剖面表示出梁各部尺寸。
(6)绘主梁钢筋图:以半跨纵剖面、横剖面表示出梁内主筋、箍筋、斜筋、架立筋、纵向水平及联系筋的布置和主筋大样图。
(7)材料表。
2.材料与跨度选择:3.参考规范:《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4.截面尺寸图:梁截面单位:毫米(mm)5.本课程设计参数选用:梁跨度L=12m受拉纵筋为HRB335混凝土为C35第二部分 主梁的计算一.荷载计算与组合截面受力情况为: 均布恒载)/(48m kN g = 均布活载)/(76m kN p = 总荷载)/(124Q m kN p q =+= 如下图:主梁荷载分布图(mm )二.截面内力计算跨中弯矩2122328M ql kN m ==1.A 截面剪力)(7442/12kN Q V A =⨯= 弯矩0A M = 2.B 截面剪力)(5582/9kN Q V B =⨯=弯矩)(5.9762/5.45.42232m kN Q M B ⋅=⨯⨯-= 3.C 截面剪力)(3722/6kN Q V C =⨯=弯矩)(16742/332232m kN Q M C ⋅=⨯⨯-= 4.D 截面剪力)(1862/3kN Q V D =⨯=弯矩)(5.20922/5.15.12232m kN Q M D ⋅=⨯⨯-= 5.E 截面剪力)(00kN Q V E =⨯=弯矩)(22322/002232m kN Q M A ⋅=⨯⨯-=三.纵向受力主筋计算梁的净保护层厚度取为35mm ,梁的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查规范TB10002.3--2005,得[]M pa s 180=σ,Mpa E s 5101.2⨯=,混凝土采用C35,查规范TB10002.3--2005得,[]Mpa b 8.11=σ(弯曲受压),Mpa E c 4104.3⨯=;取15=n (桥跨结构)。
由规范TB10002.3--2005,此梁有梗肋,且梗肋坡度为31203800120tan <==α,板与梗肋相交处板的厚度为)(19010/240mm h h f =>="可按T 形截面计算。
1.配筋试算(控制截面为E 截面)梁高较高,为1900mm ,假设受力主筋按二排布置,取)(902503035mm a =++=,则)(18101900h 0mm a =-= 取01201810175022i h z h '=-=-=mm []222320000007085.7()1801750s s MA mm zσ===⋅⨯采用14Φ28,实际28620mm As =,布置两排 1. 验算应力假定中性轴在翼板,按f b h '⨯的矩形计算 %15.0%25.0181019008620>=⨯=μmmmm x n 1209.4341810)038.0038.02038.0(038.0%25.0152>=⨯-⨯+==⨯=μ中和轴在腹板内。
与假定不符,重新计算x 值。
由1a s s =得)1810(862015)120()3001900(2119002122x x x -⨯⨯=-⨯-⨯-⨯⨯ 解得mm x 6.597=mm y 2233)1206.597)(3001900(216.597190021)1206.597)(3001900(316.597190031---⨯⨯--⨯-⨯⨯=mm z 9.17035.4916.5971810=+-=MpaMpa Mpa Mpa MpaMpa c s s 8.1199.46.59718106.597150.1521808.1556.5971810606.59719001521800.1529.17038620102232max 6<=-⨯=<=---⨯=<=⨯⨯=δδδ由以上计算,跨中主筋、混凝土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四、腹筋计算,弯矩包络图和材料图1.需计算配置的腹筋区段长度查规范TB10002.3—2005有:对于C35混凝土有箍筋及斜筋时主拉应力的最大容许值Mpa tp 25.2][1=-σ 无箍筋及斜筋时主拉应力的最大容许值Mpa tp 85.0][2=-σ 梁部分长度中全由混凝土承受的主拉应力最大值Mpa tp 42.0][3=-σ 由于是等截面梁,所以最大剪应力发生在A 支座处, 主拉应力Mpa 4555.19.17033007440000=⨯=τ,在][1-tp σ与][2-tp σ之间,取一半按计算配置腹筋。
由下图(Mpa )(mm ):需按计算配置腹筋的区段为L 腹=mm 2686.44555.1)42.04555.1(6=-⨯2.箍筋设计箍筋采用Q235,按规范Mpa s 130][=σ,并采用双肢箍筋(n k =2)。
直径10=k d ,间距mm S k 300=,沿梁长等间距分布。
所以箍筋承担的主拉应力为:Mpa k 2269.030030013010422=⨯⨯⨯⨯=πτ箍筋除了承受斜拉力外,还起到联系受压区和受拉区的作用,并将受拉主筋和架立钢筋联成钢筋骨架以便利施工,因此,即使按计算不需设置箍筋的区段,通常也要按构造要求设置箍筋。
箍筋的最终布置见附图。
3.斜筋设计200.357618023003.30343.30346.426829131.02286.1m m A W =⨯⨯==⨯+=Ω弯起纵筋根数81.58.6153576==w n ,取n=6。
布置斜筋时,应使各斜筋承受斜拉力的大小相等,或与其截面积成正比,这样就必须相应地确定各斜筋起弯点的位置。
斜筋起弯点的确定,本设计中采用作图法(详见附图)。
4,弯矩包络图和材料图布置好斜筋后,还应检查纵筋弯起后所余部分能否满足各截面抗弯的要求,通常画出材料图和弯矩包络图,当材料图和弯矩包络图选用相同的比例尺并重叠画在一起时,要求前者覆盖住后者(详见附图)。
0247.16.5971810606.5971900=---=β梁截面纵筋所容许承载的最大弯矩:[]Mpa M 25800247.19.17031808620=⨯⨯=梁一般截面剪力验算(由对称原理,只需验算1/2梁):E 截面剪力为零,不需验算;C 截面主拉应力为0.7278,只需按构造配筋。
五、跨中截面裂缝宽度计算与上翼缘板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相同,假设该桥环境为一般大气且无防护措施,即[]20.0=f ω,可得8.01=K3774.122328645.022*******.012=⨯+⨯+=K 0684.01260008.6151412600070090222=⨯===⨯⨯==cl sl Z cl A nA mm ab A μ0742.16.59718106.59719000=--=--=x h x h γ20.01314.0)0684.0284.0880(101.20.1520742.13774.18.05<=⨯++⨯⨯⨯⨯⨯=f ω 即该桥满足裂缝宽度要求六、跨中截面挠度计算1.查规范TB10002.3—2005有800][lf =。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公式:2EI Ml f β= 式中 β—与荷载形式,支撑条件有关的系数,如均载简支梁跨中485=β; E —计算受弯构件挠度的弹性模量,c E E 8.0=; c E —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0I —换算截面的惯性矩,对于静定结构,不计受拉混凝土,计入钢筋,对于静不定结构,包括全部混凝土,不计钢筋。
2. 跨中截面 []1580012000800===l f 485=β95.7103.38.0101.28.045=⨯⨯⨯==c s E E n 411233010778.1)6.5971810(862095.7)1206.597)(3001900(316.597190031m m I ⨯=-⨯+---⨯⨯=Mpa E E c 441064.2103.38.08.0⨯=⨯⨯==1542.710778.11064.01200010232248511426<=⨯⨯⨯⨯⨯⨯=f 由以上计算,跨中截面裂缝宽度与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第三部分 梁上翼缘板的设计一.荷载计算与组合(取1m 板宽计算)1.恒载均布恒载)/(263.259.1/48m kN g == 2.活载均布活载76/1.940.0(/)q kN m == 3.总荷载总荷载Q 65.263(/)q g kN m =+= 如下图:上翼缘板荷载分布图(mm )二.截面内力计算1.A 截面剪力)(105.264.0kN Q V A =⨯=弯矩)(221.52/4.04.0Q m kN M A ⋅=⨯⨯= 2.B 截面剪力)(210.528.0kN Q V B =⨯=弯矩)(884.202/8.08.0m kN Q M B ⋅=⨯⨯=三.配筋计算板的净保护层厚度取为35mm ,板的受力钢筋采用HRB33510Φ,查规范,得[]Mpa s 180=σ,Mpa E s 5101.2⨯=,混凝土采用C35,查规范TB10002.3--2005得,[]Mpa b 8.11=σ(弯曲受压),Mpa E c 4103.3⨯=;取n=15(桥跨结构)。
3. 配筋试算(控制截面为B 截面)h=240mm 35540()a mm =+=,h 0=240-40=200mm[][][]4958.01808.11158.1115=+⨯⨯=+=s c c n n σσσξ[]26096.694200)34958.01(18010884.20)31(m m h MA S S =⨯-⨯⨯=-=ξσ2.钢筋配置 钢筋根数85.85.7896.694==n ,取10n =则 实际钢筋面积2785mm A S =实%15.0%39.0200107853>=⨯=μ四.钢筋、混凝土应力验算查规范TB10002.3—2005有%15.0min =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