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西户铁路改造必要性及功能定位研究

西户铁路改造必要性及功能定位研究摘要:西户铁路是上世纪50年代的铁路专用线,目前仅仅承担着少量的货运功能。
随着西安市城市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向外扩张,导致西户铁路专用线占用城市发展廊道,严重阻隔城市中心城区向外围组团延伸。
本文通过对西户铁路现状存在问题及沿线优势分析,秉承“轨道+N”理念,深挖轨道沿线资源,以“盘活铁路资源、融合城市发展”为目标,将本线打造成适应城市发展,重塑沿线城市设计,助力铁路资源再利用的典范。
关键词:富余运能利用,轨道+N,盘活铁路资源,城市重塑。
一、研究背景1、线路简介西户铁路于1955年12月建成通车,建成后除货物运输外,还开行了市郊客运列车;在2000年由于客运市场变化,停办客运,现只负责往来鄠邑区、余下的货物运输。
西户铁路为单线Ⅲ级铁路;采用DF4内燃机车;牵引重量3100t;线路总长40.6km,共设站5座,分别为三民村、新西北、马王村、户县以及余下站;共设桥涵39座,平交道口66处;运行速度为60km/h,马王村—户县区间因平交口较多,运行速度仅为20km/h;运营现状为2对/天,平图能力25.5对/天;运营时间6:00-20:00;服务对象为惠安化工厂(军工用品)、大唐第二电厂(煤)等;据统计,2017年全线货运总量为84万吨,其中装车24万吨,卸货量60万吨。
2、目前存在问题(1)西户铁路目前只负责少量货运,铁路配套设施陈旧,铁路资产利用率不高;西户铁路建设之初主要作为铁路专用线,服务于户县的军用工厂、发电厂等,后期曾经开通过一段时间的客运,但由于客运量较小,于2000年停办客运。
现状只负责少量货物运输,每日约2对车,大部分时间处于空闲状态,铁路资产利用率不高。
(2)线路位于城市重要发展区,有碍区域发展鄠邑区是西安市城市发展的副中心,而西户铁路正好占据鄠邑区与主城区联通的重要交通通道,且铁路近期需要维持运营现状,无法腾挪用地,阻碍沿线城市规划实施,有碍沿线区域发展。
基于西安都市圈的市域(郊)轨道交通需求及规划布局探究

基于西安都市圈的市域(郊)轨道交通需求及规划布局探究发布时间:2022-06-22T01:20:37.90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2月第4期作者:赵航文强[导读] 市域(郊)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赵航文强单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专业:工商管理【摘要】市域(郊)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并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的生活半径及通勤需求逐步增大,在都市圈层面构建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对于提升城市交通运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西安都市圈空间结构、人口布局、出行特征和轨道交通建设情况,探索研究西安市市域(郊)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布局思路,为构建西安都市圈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安;都市圈;市域(郊);轨道交通1.市域(郊)轨道交通特点1.1 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概述市域(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其中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的线路称为市域快线或市域快轨,其作用是服务于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外围组团、卫星城镇之间等相对较短范围(50km~100km)通勤、通学、通商的规律性客流,客流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向心联系,客流强度相对较高。
根据轨道交通分层理论,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范畴,但其在特征、载客量、列车运行速度等方面均与地铁线路有一定区别。
1.2 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功能定位与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市域(郊)轨道交通更适用于都市圈大规模范围内的通勤化服务。
从功能上看,市域(郊)轨道交通更突出同城化、公交化和一体化的特点,且其在设站间距和发车间隔上更加灵活,对于远郊组团内部的支撑带动能力更强,可以实现组团内部骨干线的功能。
此外,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在旅行速度上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1.3 市域(郊)轨道交通模式选择按照运营特点,市域(郊)轨道交通模式可分为国铁模式和地铁模式两种。
西安至法门寺城际铁路即将开建!沿途站点曝光!

西安至法门寺城际铁路即将开建!沿途站点曝光!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公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按照该规划,我国将建成广覆盖的全国铁路网现代的高速铁路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陕西省的一批重大工程成功纳入规划米字形高铁网、关中城际网路网通道项目、西安综合铁路枢纽这些重点项目将撑起陕西交通的未来其中关中城际网最让人期待西安周边乃至整个关中地区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关中城际铁路网带动关中城市群发展关中城市群已被列入我国十大城市群之一,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关中城市群综合交通网与其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城际交通结构单一,各城市之间联系主要依靠公路。
为改变这种现状,陕西省决定规划建设运能大、占地少、污染小、全天候、安全舒适、准时高效的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
目前,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已经纳入了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将成为铁路快速客运网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铁路中长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关中城际铁路示意图2016年11月8日,经陕西省政府研究同意,《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由省发改委联合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
《规划》共由5章组成,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发展研判,第三章总体要求,第四章重点任务,第五章保障措施。
其中在重点新建城际中提到:西安咸阳机场至法门寺城际:线路长度30公里,2017年开工,2020年完工,总投资45亿西安至法门寺城际:线路长度150公里,2017年开工,2020年完工,总投资220亿日前,陕西省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西安召开了西安至法门寺环线城际铁路(简称西法城际铁路)可研方案审查会,初步稳定了项目技术方案,为下一步尽早批复建设奠定基础。
西法城际铁路是关中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由西安北客站引出,利用在建西银高铁至乾县站,新建双线经乾县、扶风、法门寺、眉县、周至、户县,终点引入新西安南站,正线全长239公里(其中利用西银高铁66公里,新建线路173公里),采用时速200公里城际铁路标准,总投资约286亿元。
咸阳市下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分析

咸阳市下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分析摘要:咸阳市经济、财政、人口水平均低于建设轨道交通的申报条件,借都市圈“大西安”的轨道交通网络成功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线路,成为第50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
本文从客流需求、经济匹配性、财政实力、建设能力四个维度分析出咸阳市下一轮拟建规模:20-40km,预估1~2条线路。
关键词:咸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分析11、前言2018年6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严格建设申报条件,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指标: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国内三四线正在申报轨道交通的城市被挡在申报门槛以外,其中咸阳市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2340亿元、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亿元、市区常住人口仅107.2万人,距离申报轨道交通差距较大,建设地铁无望。
2019年2月,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提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
借西安市申报第三期建设规划时机,咸阳市轨道交通积极融入,打造“大西安”的轨道交通网络。
2019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4年)》,其中一号线三期起自咸阳秦都站,终于森林公园站,线路长10.5公里,2020年开工,2024年通车运营。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

附件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约986公里,远期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号线三期、2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总长150公里。
项目建成后,形成12条线路运营、总长423公里的轨道网。
1号线三期工程自秦都站至森林公园站,线路长10.5公里,设车站7座,投资70.0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2号线二期工程北段自草滩北站至北客站、南段自韦曲南站至常宁站,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4座,投资42.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8号工程为环线工程,线路长50公里,设车站35座,投资382.8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7年。
10号线一期工程自杨家庄站至水景公园站,线路长34.6公里,设车站15座,投资176.60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14号线工程自北客站至贺韶村站,线路长13.8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3.1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5号线一期工程自细柳站至韩家湾站,线路长19公里,设车站11座,投资124.3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一期工程自沣东小镇站至能源三路站,线路长15.1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8.5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1号线工程三期、2号线二期等延伸线路均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B型车;10号线一期、14号线、16号线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B型车;8号线、15号线一期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A型车。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968.5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387.4亿元,由西安市和咸阳市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并辅以多元化融资模式。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西安市和咸阳市政府分别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西安地铁最新规划——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规划方案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规划方案一、规划范围以《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基本依据,充分考虑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需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功能和技术特点,规划范围划分为:重点区域、主要区域和规划涉及区域:重点区域西安主城区规划范围主要区域西安市域规划范围研究涉及区域西咸新区和咸阳城区二、规划年限近期:近期年限为2020年,与《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年限一致;远景:远景年限不限,充分估计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构想的要求。
三、规划原则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原则;交通一体化原则;与主客流方向一致性原则;线网均匀性原则;文物保护及生态保护原则;可实施性原则;内密外疏原则;轻重结合原则。
四、规划目标紧密围绕城市结构布局形态和城市总体布局特征,充分估计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构想的要求,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方便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需求,未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为:1、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促进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拓展,并积极引导产业布局的发展。
2、通过构建多层次、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服务网络,增强主城区经济社会凝聚力,同时保障主城区与外围功能区域及各功能组团、新区之间的便捷通达联系。
3、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对外交通重大枢纽节点的接驳,体现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内通外联”的骨干作用。
4、在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中,以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主城区客运体系的主体,并在外围区域形成客运体系的骨干。
总体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在大西安范围内的客运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快捷准时、安全舒适的交通出行环境。
5、注重维护生态网络和保护历史遗存遗迹,支撑并服务于文化廊道的形成和旅游交通环境条件的改善,促进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的实现。
五、线网功能定位分为三个层面:1、总体功能定位:是连结城市主城区内部以及主城区与外围区域组团之间的一种快捷交通联系通道,具有运能大,准时、环保节约、安全舒适等优点,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处于主导和骨干地位;是西安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居民出行达到一定水准的必然产物;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起着“内通外联”的交通骨干纽带作用。
西安地铁规划图17条线

沙河滩
SHAHETAN
东晋桃源
DONGJINTAOYUAN
农场东
CONGCHANGDONG
BEIKEZHAN
北客站
吕小寨 北苑
LVXIAOZHAI BEIYUAN
下双寨
XIASHUANGZHAI
任家寨
RENJIAZHAI
港务南路
GANGWUNANLU
窑村
YAOCUN
运动公园
YUNDONGGONGYUAN
7号线 LINE 7
河池寨
HECHIZHAI
康家湾 付村
FUCUN KANGJIAWAN
三爻
SANYAO
曹家堡
CAOJIABU
航天大道
HANGTIANDADAO
长安科技园
CAHNG`ANKEJIYUAN
西部大道 东祝村
DONGZHUCUN XIBUDADAO
细柳
XILIU
祝村
ZHUCUN
子午大道 岔NG
甫张
GUODU
航天基地西 韦曲南站
WEIQUNANZHAN HANGTIANJIDIXI
4号线 LINE 4
航天基地
HANGTIANJIDI
FUZHANG
孙家湾
SUNJIAAN
10号线 LINE 10
官坊
GUANFANG
翰林南路
HANLINNANLU
四府村
SIFUCUN
潏河
JUEHE
草滩
CAOTAN
15号线 LINE 15
八家十字
BAJIASHIZI WEIYANGDAXUECHENG
贾家滩
JIAJIATAN
7号线 LINE 7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 西安地铁线路图与详细站点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西安地铁线路图与详细站点(图文)时间:2009-11-09 14:46:35 来源:作者: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线路西起西安市西大门后围寨,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阿房宫、汉城北路、城西客运站至丝绸之路群雕后,沿大庆路经沣惠路、桃园路、劳动路至玉祥门。
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经北大街、解放路至朝阳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西京医院、金花北路、万寿路,西行跨浐河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车站。
线路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7座。
远期规划一号线西延伸段:从一号线后围寨车站沿西兰公路一路西行,跨渭河后沿咸阳市人民路至咸阳市人民广场,长度约12.5千米;一号线东延伸段:从一号线纺织城车站东北向跨灞河,经洪庆、斜口镇至临潼,长度约17.4千米。
功能定位: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
线路起点后围寨为西安市对外交通的西大门,后围寨连接西宝高速、西兰公路、西户公路、快速干道、西宝高速疏导线等,是西安市西向对外交通枢纽;终点纺织城东向连接西潼高速、西潼公路、西蓝高速、西韩公路等,是西安市东向对外交通枢纽。
线路连接西郊汉城路、玉祥门,城市中心北大街、解放路,东郊金花路、长乐路以及城区内城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
远期规划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度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
因此,从一号线在城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线路北起规划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向南经城运村,沿未央路经张家堡、方新村、龙首村、自强路至北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北大街经莲湖路,绕钟楼沿南大街至南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安路经南稍门、友谊路、省体育场、小寨、八里村至长延堡,绕电视塔继续南行,经长安区长安北街、长安南街至终点西寨村,设终点站韦曲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西安(咸阳)核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①统筹考虑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的社 会经济发展和各自的城市总体规划;② 统筹考虑未来西安(咸阳)核心城市各个 区域、组团的属性特征;③统筹考虑西 安(咸阳)核心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的共 存性、可替代性以及有效接驳。
2.规划年限、原则
1. 规划年限 • 远期:2030年; • 远景:不限。
通过构造具有良好衔接关系的轨 道交通网络,实现规划范围内各 个区域、组团间的便捷联系。
2.规划年限、原则
1. 规划年限
区分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及常规公交在
• 远期:2030年;
规划区域空间的运输功能与职能,合理定位
• 远景:不限。
上述交通方式在规划空间区域的不同服务水 平和需求;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与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空间结构进 一步拓展,在构建大西安和新一轮城 市规划修编的背景下,按照省上的要 求,本次项目任务为:编制《关中城 市群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
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范围
二 规划研究范围、年限、原则
1.规划范围
按照大西安城市空间建设 与发展的要求、结合西安 既有轨道网和城市轨道交 通的技术要求及服务特征, 规划范围如右图所示: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首先需要紧密结合相 关上位规划,包括《关中-天水经济区发 展规划(2009)》、《关中城市群核心 区战略规划(2015)》、《大西安立体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4)》、相 关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2.规划年限、原则
1. 规划年限 • 远期:2030年; • 远景:不限。
2. 规划原则 • 与上位规划一致原则 • 统筹性原则 • 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原则 • 便捷性原则 • 交通一体化原则 • 与主客流方向一致原则 • 线网均匀性原则 • 文物保护及生态保护原则 • 可实施性原则 • 最大化覆盖客流集散点原则
• 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原则
• 便捷性原则
• 交通一体化原则
• 与主客流方向一致原则
• 线网均匀性原则
• 文物保护及生态保护原则
• 可实施性原则
• 最大化覆盖客流集散点原则
2.规划年限、原则
1. 规划年限 • 远期:2030年; • 远景:不限。
2. 规划原则 • 与上位规划一致原则 • 统筹性原则 • 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原则 • 便捷性原则 • 交通一体化原则 • 与主客流方向一致原则 • 线网均匀性原则 • 文物保护及生态保护原则 • 可实施性原则 • 最大化覆盖客流集散点原则
长安(潏河),北到渭河。到
区。
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
制在49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建设用地控制在92.73 平方米
以内。
2.项目任务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 09)》的贯彻落实,陕西省建设厅组 织编制了《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 划(2015)》。围绕“以西安(咸阳) 为核心的大都市”的构建、《关中城 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2015)》的落 实,紧密结合未来都市区空间发展, 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和作用,拟 在《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修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优化推荐方案,形成《关中城市群都 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规 划方案。
1. 规划年限 • 远期:2030年; • 远景:不限。
2. 规划原则 • 与上位规划一致原则 • 统筹性原则 • 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原则 • 便捷性原则 • 交通一体化原则 • 与主客流方向一致原则 • 线网均匀性原则 • 文物保护及生态保护原则 • 可实施性原则 • 最大化覆盖客流集散点原则
2. 规划原则 • 与上位规划一致原则 • 统筹性原则
以既有西安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线网为基本网,在《西 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的基础上, 密切结合西安(咸阳)核心城市空间发展要求和城市轨 道交通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特征,构筑并深化西安(咸 阳)核心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线网规划的建 设与发展应适应于西安(咸阳)核心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扩展的需要, 注意为更远区域轨道交通的补充、延 伸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运营线路: • 1号线 • 2号线 • 3号线
在建线路: • 1号线二期 • 4号线 • 5号线一期
已批线路: • 5号线二期 • 6号线 • 9号线(临潼线)
1
1.研究背景
(2)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修编)》方案由15条线路构成, 总 规 模 为 667km , 其 中 骨 干 线 226.9km,加密线178.1km,市域 线262km。
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方案汇报
一 项目背景与任务
二 规划研究范围、年限、原则
三 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现状
汇
四 规划区域空间体系分析
报
五 规划区域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
提
六 客流集散点分析
纲
七 规划方案
八 建设时序研究
九 实施规划
十 主要结论
一 项目背景与任务
1.研究背景
(1)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具体规划范围:西安市 中心城区及户县、草堂、 高新新区、韦曲、常宁、 航天基地、洪庆、临潼、 港务区、高陵、阎良等周 边组团及蓝田县城;西咸 新区;咸阳市主城区、兴 平市区、北塬新城。图中 红线所围合区域。
规划涉及范围:西安市 域及咸阳部分区域,如图 所示蓝线围合区域。
-1-
2.规划年限、原则
重点区域:西安主城区规划范 主要区域:西安市域规划范围 研究涉及区域:西咸新区和咸
围
包括西安市行政辖区内的主城 阳市区
主城区指以唐长安城为中心, 区;新筑、洪庆、常宁、六村 具体涉及区域为:西安市、西
以绕城高速为基本轮廓,东至 堡四个组团;临潼、阎良西到绕城高速路,南至 县三个副中心以及渭北工业区。空港、泾河五个新城和咸阳市
规划线网在西安市行政辖区范围
内 规 模 为 573.7km , 咸 阳 市 行 政
辖区范围规模为93.3km。规划线
网在明城墙区内、市中心区和主
城区的线网密度分别为
1.191km/km2 、 0.952km/km2 、
0.700km/km2。
1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4)
1.研究背景
(3)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