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马克思主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劳动——生产——协作——沟通 ——意识
▪实践——生产关系——社会关系 ——语言——意识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
①自然本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 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种 猴
黑猩猩 人
海豚 象 鲸
脑重(克) 极轻 400 1500 1700 6000 极重
脑体重比例 1:18 1:150 1:50 1:85 1:1000 1:10000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爱因斯坦广义相 对论认为,重力场的 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 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 物质的质量愈大、分 布愈密、重力场愈强, 则空间的“曲率”就 愈大、时间的流逝就 愈慢。
▪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容器, 强调时空的绝对性——客观实在
▪ 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 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 就几乎停止了。
参见拙文:《唯物史观与当代空间问题》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区分和 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 两个大的方面:
▪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 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 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
▪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从中建立起人、自然
和社会的关系。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 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是紧密且不可分割的。
首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也即是任何物质运动都必定经历一定的时间,占据一定的空间。
物质的唯一特性不同于根本属性。
换句话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比如事物运动经历的过程,例如一个人的生命;而空间则关注事物运动的位置关系。
其次,时空与物质运动是相互离不开的。
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古人用燃香滴水的方式计量时间,现代的人则用手表衡量时间,这些都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应用。
此外,时空的特性还包括客观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时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这意味着,即使我们的意识无法感知或理解某些现象,它们仍然遵循物质运动和时空的规律。
最后,静止和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重要方面。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而运动则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总之,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深刻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
政治复习 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三)

政治复习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三)下面是研究生考试网为考生整理的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三)3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惟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表征物质存在的工具D.认识物质的条件[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或固有属性。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现代科学表明物质运动速度最快的光运动也经历着时间;物质形态最小的微观粒子也有自身固有的空间尺度。
另一方面,空间和时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广义相对论指出,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几何结构完全取决于场的物质分布,物质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强,分布越密,则空间曲率越大、时间流逝越慢。
真空理论也表明,真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以量子场形式存在的物质的一种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根本不存在什么完全“虚空”的空间,也不存在什么脱离物质的永远相同,自身流逝着的时间。
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设想的与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绝对不变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牛顿的绝对时空的观点。
他把时空看作脱离物质运动与物质运动并存的东西,称之为“事物的贮藏所”,显然割裂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关系。
此观点首先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所以是唯物主义的范畴,但是割裂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犯了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所以29题的正确答案是A正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时7 / 91不可分离的。
30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8页;《大纲解析》第12-13页。
37.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处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实践B.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产实践C.以观察、实验为内容的科学活动D.处理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公共基础知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在考试复习中,很多小伙伴对于科技常识的复习感到抓狂,主要原因是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从天文地理到前沿科技,无所不包。
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复习,就需要小伙伴们处处做个有心人,学会经常总结,这样才能在考试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比如我们人,不管寿命多长,都是一生的经历。
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不同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比如我们人的运动过程就是婴儿、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
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
不论多么小的物质都有一定的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时间具有一维性。
即时间只有一个方向,比如我们常说的俗语“时光一去不复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都是时间一维不可逆的体现。
空间具有三维性。
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长宽高。
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任何物体都和周围事物存在着前后、上下、左右的关系。
三、运动的物质和时空是不可分割的1、时间和空间离不开运动的物质,它们是以物质的运动来度量的。
Eg.一米是电磁波(光)在“1/299,792,458 秒”的持续时间内在真空中传播行经的长度。
(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一号决议)。
光年是光在真空中用去一年时间所走过的距离。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
2、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时间。
离开空间、时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基本粒子如夸克、轻子,尽管极其微小,但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
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
但毕竟还是有时间的。
四、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在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简述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

简述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是物质运动发生与描述的基本参照系。
首先,物质的运动是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度量,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与状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如果没有时间的流逝,物体就无法完成这个运动过程。
其次,物质运动的发生也离不开空间的存在。
空间提供了物质运动的舞台和背景。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决定了其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时刻可以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通过空间来实现。
此外,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也影响着物质运动的描述。
根据相对论的理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时间和空间的度量取决于观察者的参照系,不同的观察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间隔的观测结果。
这就使得物质运动的描述变得相对性和相对复杂,需要考虑不同参照系下的时间和空间变换。
总之,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物质运动的基本框架和参照系,同时它们的相对性也影响着物质运动的描述。
大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思想材料”【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剩余价值学说]、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科学社会主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孜孜不倦地科学研究——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1.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军事学……2.基本组成部分:(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论证,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政治经济学、(结论和归宿)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es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人民大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观点——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
方法——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马克思主义包括:(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中国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1.中国近代百年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历时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
物质在空间中移动和变化的过程中,时间也在不断流逝,时间、空间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物理学、哲学等学科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物理学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即时间和空间的观测取决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
而量子力学则认为,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与时间的流逝密切相关,时间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在哲学中,黑格尔提出了“时间是物质之外的东西”的观点,认为时间是超越物质的存在,而康德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形式,在人类的意识中存在。
总之,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涉及到自然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对此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本质,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的认知和存在。
- 1 -。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 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 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 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
(4)社会形态时空。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中,时空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在以 “物的依赖性”为主的第一阶段,决定人的活动 价值的是劳动时间;在以“人的依 赖性”为主 的第二阶段,作为人的劳动成果凝结的商品价值 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 度;而在“人的自 由个性全面发展”的第三阶段,自由时间将成为 衡量财富的尺度。
• (3)马克思始终是把时空问题放在资本主 义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考 察的。他没有局限于“物质—运动—时 空—规 律”的形而上学公式,而是抓住 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逻辑。 在对资本主义历史条件的考察的基础 上,从时空角度考察三大社会形态,形成 了社会 形态时空理论
(四)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内涵。
• (1)社会的时间结构和社会空间。社会的时间结构就是满足 不同需要的各种活动在人的 整个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它 决定着人类发展空间的广度和深度。 直接决定人的发展空间大小的是自由时间的多少。自由 时间在量上与必要劳动时间成 反比,与剩余劳动时间成 正比。因此,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个人和 社会 的发展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发展生产力,提高劳 动效率,节约劳动时间,就等于增加 自由时间,扩大个 人和社会发展的空间。活动的时间结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而变化的 。
参考文献】
• [1]刘奔.时间是人类的发展空间:社会时—空初探[J].哲学 研究,1991,(1). [2]俞吾金.马克思时空观新论[J].哲学研究,1996,(3). [3]楼慧心.人类个体的发展及其可能性空间[J].浙江大 学学报,1996,(1). [4]余静.自由时间论[J].益阳师专学报,1995,(6). [5]江秉国.对《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新论》的一点看法 [J].哲学研究,1997,(1). [6]王锐生.唯物史观的时空观[J].人文杂志,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