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甘石的制备
炉甘石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炉甘石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炉甘石的物理化学特性,提高对混悬型液体药剂制备工艺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训地点药剂实验室四、实训材料与设备1. 材料与试剂:- 炉甘石- 氢化锌- 甘油- 纯化水- 西黄蓍胶胶浆- 乙醇- 搅拌棒- 过滤器- 水浴锅- 量筒- 称量瓶2.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 药剂搅拌器- 蒸馏装置- 恒温水浴锅- 具塞量筒五、实训步骤1. 原料准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炉甘石、氢化锌、甘油等原料,并将其研成糊状。
2. 混合:将研好的糊状原料分次加入50ml具塞量筒中,同时加入适量纯化水进行搅拌。
3. 水浴加热:将装有混合物的量筒放入水浴锅中,待水温升高后开始进行过滤操作。
4. 过滤:使用过滤器将混合物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5. 蒸馏:过滤完成后,停止蒸馏,取出蒸馏瓶中的液体。
6. 稳定剂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量的西黄蓍胶胶浆,并加入适量的乙醇。
7. 混合:将稳定剂与蒸馏液混合均匀。
8. 观察与记录:观察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炉甘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炉甘石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可形成稳定的混悬液。
2. 制备工艺:通过水浴加热和过滤操作,可得到较为纯净的炉甘石混悬液。
3. 稳定剂作用:西黄蓍胶胶浆和乙醇的加入,可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
4. 实验现象:在制备过程中,观察到混合物逐渐由糊状变为均匀的混悬液,无明显的沉淀现象。
七、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炉甘石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工艺,提高了操作技能。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炉甘石在药剂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八、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化学品泄漏。
2. 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炉甘石洗剂的制备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用药,其主要成分包括炉甘石、氧化锌和甘油等。
它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皮肤炎症、瘙痒和疼痛等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炉甘石洗剂的制备过程。
一、制备前的准备在制备炉甘石洗剂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和设备:1.炉甘石:炉甘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石,其主要成分包括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镁等。
它具有消炎、止痒和收敛等作用,是制备炉甘石洗剂的主要原料。
2.氧化锌:氧化锌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锌,具有收敛和干燥等作用,是制备炉甘石洗剂的重要原料。
3.甘油:甘油是一种常见的保湿剂和柔软剂,具有保湿、柔软和抑菌等作用,是制备炉甘石洗剂的辅助原料。
4.纯化水:制备炉甘石洗剂需要使用纯化水,以避免水质不佳对制备过程的影响。
5.搅拌器:用于将原料混合均匀。
6.过滤器:用于过滤药液中的杂质。
7.干净的容器:用于储存制备好的炉甘石洗剂。
二、制备过程1.将炉甘石和氧化锌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常为1:1)放入搅拌器中混合。
2.逐渐加入适量的甘油(通常为10%左右)以增加药液的柔和性。
3.逐渐加入纯化水,一边搅拌一边加水,直到药液达到适宜的稠度。
4.使用过滤器过滤药液中的杂质。
5.将过滤后的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贴上标签并储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三、制备注意事项在制备炉甘石洗剂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料的比例要准确,否则会影响药液的效果。
2.加入甘油时要缓慢,避免药液过于稀薄或过于稠厚。
3.搅拌时要均匀,避免出现沉淀物。
4.过滤时要仔细,以去除药液中的杂质和未溶解的原料。
5.储存时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药液变质。
6.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四、制备结果评估制备好的炉甘石洗剂应该呈现出淡红色的浑浊液,具有轻微的特殊气味。
对其质量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外观:好的炉甘石洗剂应该呈现出淡红色的均一浑浊液,无沉淀物和浮渣。
2.气味:炉甘石洗剂应有轻微的特殊气味,无其他异味。
炉甘石洗剂制备实验

炉甘石洗剂制备实验炉甘石洗剂的制备1.处方见表表炉甘石洗剂处方处方组成12345炉甘石(120目),g4、04、04、04、04、0氧化锌(120目),g4、04、04、04、04、0甘油,mL5、05、05、05、05、0羧甲基纤维素钠,g0、20三氯化铝,g0、15聚山梨酯80,g0、80柠檬酸钠,g0、20蒸馏水加至,mL50505050502.制法(1)制备稳定剂①羧甲基纤维素钠0、20g,加约30m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
②称取聚山梨酯80 0、80g,配成100g/L的水溶液备用。
③称取柠檬酸钠0、20g,加蒸馏水10mL溶解,备用。
④称取三氯化铝0、15g,加蒸馏水10mL溶解,备用。
(2)制备混悬剂上述5个处方,均采用加液研磨法制备。
称取过12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研于研钵中,加甘油和适量纯化水共研成糊状,再加入处方中其他成分,随加随搅拌,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3.作用与用途保护皮肤、收敛、消炎。
用于皮肤炎症,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
4.用法与用量用前摇匀,外用、局部涂抹。
5.沉降体积比的测定:将炉甘石洗剂质量检查结果记录于表1中。
根据表1中数据,以沉降比(F)为纵坐标,沉降时间为横坐标,分别绘制沉降曲线图,比较各处方的稳定程度与质量。
表12小时内的沉降体积比(H/ Ho)时间(min )炉甘石洗剂12345051530601206、实验注意事项1.炉甘石洗剂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重分散性差,且涂用时会有沙砾感。
改进措施有:加入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类衍生物等)作助悬剂;控制絮凝,加入三氯化铝作絮凝剂或与新洁尔灭合用,采用柠檬酸钠作为反絮凝剂。
2.炉甘石、氧化锌为亲水性药物,可被水润湿,先加入适量甘油研磨成糊状,使粉末在水中分散,可防止颗粒聚集,振摇时易于悬浮。
3.炉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带负电,加入少量AlCl3中和部分电荷,使炉甘石、氧化锌絮凝沉降,从而防止结块,改善分散性。
炉甘石的炮制方法

炉甘石的炮制方法炉甘石是一种具有较长历史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炉甘石的炮制方法对其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炉甘石的炮制方法。
炉甘石是通过对生石膏进行炮制而得到的。
石膏原料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石,其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石膏经过炮制后,其性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其药效和用途。
炉甘石的炮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首先需要将采集来的石膏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石膏表面的杂质和泥沙,从而减少杂质对产物的影响。
2. 研磨:清洗后的石膏需要进行研磨。
研磨的目的是将石膏研磨成细粉末,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步骤的处理。
3. 煅烧:研磨后的石膏需要进行煅烧。
煅烧的温度和时间都是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煅烧温度在500-600之间,时间约为1-2小时。
煅烧可以使石膏中的结晶水和一些无机杂质挥发,从而改变其化学结构。
4. 回清:煅烧后的石膏需要进行回清。
回清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煅烧产生的无机杂质。
回清的方法可以采用水洗、酸洗等方式进行。
5. 水洗:回清后的石膏需要进行水洗。
水洗的目的是彻底去除石膏中的无机盐等杂质。
一般来说,水洗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6. 晒干:水洗后的石膏需要晒干。
晒干的目的是让石膏中的水分蒸发,从而便于储存和使用。
7. 粉碎:晒干后的石膏需要进行粉碎。
粉碎的目的是使石膏变成颗粒状,有利于后续的包装和使用。
炉甘石的炮制方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来进行操作。
炉甘石的炮制过程中,温度、时间和处理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炉甘石的质量和药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总之,炉甘石的炮制方法是通过对生石膏进行清洗、研磨、煅烧、回清、水洗、晒干和粉碎等步骤进行处理而得到的。
这些步骤可以改变石膏的化学结构和药效,从而提高其药用价值。
炉甘石的炮制方法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工艺之一,对于保证炉甘石的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与评价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与评价【摘要】目的:掌握制备炉甘石洗剂的一般方法,通过沉降曲线对不同处方进行质量评价。
方法:采用分散法制备炉甘石洗剂,计算沉降体积比,绘制沉降曲线,比较同种稳定剂不同剂量和同种剂量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处方进行优选。
结果:稳定剂可以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不同稳定剂在同一剂量下沉降体积比不同,同一稳定剂在不同剂量下沉降程度也不同。
结论:分散法可用于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润湿剂、助悬剂等稳定剂可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不同剂量不同种类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沉降体积比来评价混悬剂的质量优劣。
【关键词】混悬剂;炉甘石洗剂的制备;稳定剂;质量评价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较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它属于粗分散系,分散相有时可达总重量的50%,也包括干混悬剂或混悬剂液[1]。
由于混悬剂长期储存放置可能出现结块现象, 影响疗效, 故需添加稳定剂增加其稳定性。
常用稳定剂包括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通过测定沉降体积比、微粒大小、絮凝度、Zeta 电位、粘度与流变参数可对混悬剂的质量进行评价[2]。
炉甘石洗剂是一种混悬剂制剂,它具有具有消炎、收敛、清凉、干燥和保护皮肤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疹、皮炎无渗出期或者亚急性期荨麻疹等[3]。
本文通过比较同种稳定剂不同剂量和同种剂量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 对处方中稳定剂种类及用量进行筛选,以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再分散性为指标, 选出最佳制备炉甘石洗剂处方[4]。
1材料与仪器1.1 仪器托盘天平(JPT-1-型,天津市天马仪器厂,津字00000297号);常规玻璃器皿。
1.2 试剂炉甘石粉(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20070101);氧化锌(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20080315);甘油(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20080909);无水三氯化铝(分析纯,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枸橼酸钠、西黄蓍胶均按《中国药典》2010 版规定配制。
制备炉甘石洗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药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原理。
2.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步骤。
3. 炉甘石洗剂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称量器等。
2. 实验材料:炉甘石、甘油、蒸馏水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炉甘石洗剂的背景知识和应用场景。
2. 演示:讲解并演示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步骤。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拓展:介绍类似洗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
2. 学生能理解炉甘石洗剂的用途和作用机理。
4. 学生能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步骤。
2. 炉甘石洗剂的应用范围。
教学难点:1. 炉甘石洗剂制备过程中的精确称量和配比。
2. 洗剂的过滤和纯化过程。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制备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炉甘石洗剂的药理作用引出制备主题。
2. 演示制备:教师现场演示炉甘石洗剂的制备过程。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实验。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制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实验结果,总结制备技巧。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制备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十、教学拓展:1. 邀请中药专家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中药知识的理解。
药剂实验

混悬剂的制备原理: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一般,难溶性药物、药物剂量超过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形式存在、两溶液混合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需产生缓释作用时常制成混悬剂。
常见的配置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一、炉甘石洗剂的制备与评价1、步骤:(1)稳定剂的制备:①称取CMC-Na粉末7.0g,加蒸馏水20mL,加热制成7.0%的CMC-Na溶液备用。
②用移液器量取0.25mL吐温-80,加蒸馏水4.75mL溶解,配成5%吐温-80溶液(总体积5.0mL)备用。
③称取三氯化铝0.048g,加蒸馏水20mL溶解,配成0.24%三氯化铝溶液(总体积20mL)备用。
④称取枸橼酸钠0.20g,加蒸馏水20mL溶解,配成10.0%枸橼酸钠溶液(总体积20mL)备用。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①称取炉甘石1.0g、氧化锌0.5g,量取液化酚和甘油各0.5mL至于乳钵中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为20min,直至炉甘石、氧化锌、液化酚和甘油混合均匀。
②将研磨好的分别用少量多次的7.0%的CMC-Na溶液、5%吐温-80溶液、0.24%三氯化铝水溶液和10.0%枸橼酸钠溶液继续研磨10min,然后转移至5mL的玻璃试管中,最后用相应的溶液分别定容至10.0mL。
③塞住管口,振摇相同时间和次数后,分别放置,记录放置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min后的沉降体积,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点的沉降体积比(F=H/H0, %)2、注意:(1)炉甘石、氧化锌,液化酚和甘油要在乳钵研磨充分(20min),前提是颜色均一、混合均匀。
(2)转移至试管过程中一定要用少量的相应溶液多次转移,首次加入少许稳定剂后要研磨10min后再进行转移,力争将乳钵中研磨物全部转移到相应试管中。
(3)实验比较用的试管或量筒应粗细大小一致。
复方炉甘石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药物与临床39康复网医源世界

复方炉甘石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药物与临床39康复网医源世界【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炉甘石软膏的制备及其对皮肤疹病的疗效。
方法建立复方炉甘石软膏的处方,配制和质量控制标准,观察其临床应用。
结果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靠,用于皮肤疹病效果明确。
结论复方炉甘石软膏治疗皮肤疹病效果满意。
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主含碳酸锌,可解毒收湿止痒敛疮,善治肿痛,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根据其功效,笔者研制了复方炉甘石软膏,用于皮肤疹病,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带状疱疹、脓疱疮的治疗,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处方炉甘石100g,氧化锌50g,苯酚20g,凡士林830g。
2 制法取凡士林加热至熔化,并冷却至50℃,加入苯酚、炉甘石细粉、氧化锌细粉,随加随搅拌至凝固,即得。
3 质量控制3.1 形状本品为粉红色软膏。
3.2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软膏项下有关规定。
3.3 鉴别取本品约1g,加稀盐酸约10ml,加热并搅拌使溶解,放冷,过滤,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或杂有微量的蓝色的沉淀。
3.4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氯仿5ml,振摇,使凡士林溶解后,加稀盐酸约10ml,振摇,使锌盐充分溶解,加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氨试液至溶液显微黄色,再加氨-氯化氨缓冲液(pH=10)10ml,铬黑T指示剂少许,用己二胺四醋酸二钠液(0.05mol/L)滴定至纯蓝色,即得。
每1ml的EDTA-Na 2 液(0.05mol/L)相当于4.069mg的氧化锌。
4 临床观察(1)治疗急性湿疹100例: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外涂后4天内皮疹全部消退,无瘙痒感;显效:外涂后4天内皮疹消退60%以上,稍有瘙痒感;好转:外涂后4天内皮疹消退20%~60%,瘙痒感稍减轻;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皮损有扩展。
疗效观察:痊愈70例,显效20例,好转10例。
总有效率100%。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螨虫皮炎60例:本组病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7~6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炉甘石的制备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摘要】目的:掌握制备炉甘石洗剂的一般方法,通过沉降曲线对不同处方进行质量评价。
方法:采用分散法制备炉甘石洗剂,计算沉降体积比,绘制沉降曲线,比较同种稳定剂不同剂量和同种剂量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处方进行优选。
结果:稳定剂可以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不同稳定剂在同一剂量下沉降体积比不同,同一稳定剂在不同剂量下沉降程度也不同。
结论:分散法可用于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润湿剂、助悬剂等稳定剂可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不同剂量不同种类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沉降体积比来评价混悬剂的质量优劣。
【关键词】混悬剂;炉甘石;稳定剂;质量评价。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较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它属于粗分散系,分散相有时可达总重量的50%,也包括干混悬剂或混悬剂液。
由于混悬剂长期储存放置可能出现结块现象,影响疗效, 故需添加稳定剂增加其稳定性。
常用稳定剂包括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通过测定沉降体积比、微粒大小、絮凝度、Zeta 电位、粘度与流变参数可对混悬剂的质量进行评价。
炉甘石洗剂是一种混悬剂制剂,它具有消炎、收敛、清凉、干燥和保护皮肤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疹、皮炎无渗出期或者亚急性期荨麻疹等。
本文通过比较同种稳定剂不同剂量和同种剂量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 对处方中稳定剂种类及用量进行筛选,以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再分散性为指标,选出最佳制备炉甘石洗剂处方。
1.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托盘天平;15ml带塞量筒;乳钵;量筒;小烧杯等。
1.2 试剂
炉甘石粉;氧化锌;甘油;无水三氯化铝;枸橼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山梨酯80;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2.1.1 处方设计
处方一处方二处方三
炉甘石 3.0g 3.0g 3.0g
氧化锌 1.5g 1.5g 1.5g
甘油 1.5g 1.5g 1.5g
羧甲基纤维素钠 0.15g
聚山梨酯80 0.6g
蒸馏水加至 30ml 30ml 30ml
2.1.2 制法
1.制备稳定剂
①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0.15 g,加约20ml蒸馏水,加热溶解成胶浆。
②称取聚山梨脂80 0.6 g,配成100g/L的水溶液备用。
2.制备混悬剂
上述的三个处方,均采用加液研磨法制备,称取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乳钵中,加炉甘石研磨至糊状后,再加入处方中的其他成分,最后加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3.用途
本品有轻度收敛止痒作用,局部涂搽用于急性湿疹,亚急性皮炎。
4. 附注
(1) 炉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应混合过100目筛。
(2) 炉甘石和氧化锌为亲水性药物,可被水润洗,加适量的分散剂研磨成糊状,使其成散。
(3) 炉甘石是氧化锌与少量氧化铁的混合物,按规定炉甘石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不得少于40%。
(4) 炉甘石与氧化锌均为不溶于水的亲水性药物,能被水润湿,故先加入甘油和少量水研磨成糊状,使粉末周围形成水化膜.以阻碍微粒的聚合,振摇时易再分散。
3.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3.1沉降体积比的测定
将配制好的炉甘石洗剂置15ml具塞量筒中,密塞,放置一段时间,再振摇1分钟,倒置翻转(一反一正为一次),记录筒底的沉降物分散完全时的高度。
记录混悬液的初始高度Ho,再分别将放置5、10、15、20、25、30分钟的降物高度H记录于表1中。
按式:沉降体积比F=H/Ho ,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
记入表1中。
以沉降容积比F=(H/Ho)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沉降体积比在0~1之间,其数值越大,混悬剂越稳定。
表1 炉甘石洗剂的沉降体积比
时间处方一处方二处方二
(min) H,cm F% H,cm F% H,cm F%
0 15 100 15 100 15 100
5 14.9 99.3 2.60 17.3 5.80 38.7
10 14.9 99.3 2.38 15.9 4.38 29.2
15 14.9 99.3 2.20 14.7 4.20 28
20 14.9 99.3 2.00 13.3 3.90 26
25 14.9 99.3 1.80 12 3.78 25.2
30 14.9 99.3 1.80 12 3.50 23.3
统计分析
其中混悬剂稳定性为处方一>处方二>处方三。
图1 炉甘石洗剂的沉降曲线图
4.结果
炉甘石是主药,起吸湿、止痒、收敛作用;氧化锌是主药,具有收敛和中和皮肤酸性分泌物的作用甘油是助悬剂,还具润肤作用。
羧甲基纤维素钠是助悬剂。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F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匀,分剂量准确
[2]。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
一般配制原则为:(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
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胶体或表面活性剂。
加入定量是关键,通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
(2)改变溶媒或浓度溶剂改变的速度愈剧烈,析出的沉淀愈细,所以常以含醇制剂为原料时应用。
多将酊剂等含醇制剂以细流状加到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析出大块沉淀。
(3)采用高分子助悬剂作稳定剂,应先将这些高分子物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胶浆使用。
(4)处方中如有盐类,宜先制成稀溶液加入,防止发生脱水作用。
混悬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因此需对稳定性进行研究,所用的方法有
5.讨论
将洗剂从乳钵中移出时,许多次清洗乳钵,将乳钵壁上残留洗剂转移至混悬液中,进行沉降体积比测定时,因为装液不能瞬间完成,所以装完后将试管振摇,使其重新分散,然后同时计时,以减少误差。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大小有关,所以炉甘石与氧化锌应充分研磨或配制前混合后过筛,以减少微粒的沉降速度,提高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6.参考文献:
[1]王霞红,杨永刚,蒋熠.关于混悬剂、混悬颗粒共性问题的探讨[J].中
国药事2007,21(9):692-726.
[2] 张志荣.药剂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125-130.
[3] 刘慧,孙志强,王微.炉甘石临床应用究进展[J].齐鲁药事,2010,29(8):489-490.
[4] 陆彬.药剂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130-132.
[5] 黄镜娟,陆卫英.配制炉甘石洗剂时稳定剂的选用[J].黑龙江医药,2007,20(1):50.
[6]谢顶仁.复方炉石洗剂的制备工艺的改进[J].中国药房,2008,19(7):530.
[7] 李艳翠,潘秀红.炉甘石洗剂制备工艺的改进[J].黑龙江医药,
2007,3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