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版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完美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精品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精品课件
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精心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 以个别表现一般。有人说,全诗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你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概括吗?请写下来!
示例:五岭逶迤图
(对象+特点 主谓语短语)
腾跃五岭图
(动词+名词 动宾短语)
山势逶迤的五岭图 (形容词+名词 偏正短语)
3
• 小结:
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五岭逶迤图 乌蒙磅礴图 金沙水拍图 大渡桥横图 岷山千里雪图
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 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索寒的大渡图; 千里雪盖的岷山中的行军图。
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 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 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 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 泥丸在滚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 长征
1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
• 活动:
读出画面美
1.诗人用8句56个字,高度地概括而艺术地反映了
• “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环境的险恶和战斗 的激烈,
• “暖”和“寒”字相对应,状写了红军征服 “万水”途中所遇到的两种异乎寻常的艰难险 阻,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 精神,抒发了红军战士把“万水千山”视为等 闲的豪情壮志。

(2019年新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30张ppt)

(2019年新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30张ppt)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概况
• 【名称】七律·长征 • 【作者】毛泽东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创始人之一) •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 【创作年代】近代 • 【类型】七言律诗[1] • 【韵脚】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 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 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 “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 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 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 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 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 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 寒,说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 4.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 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5.红军:具有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结束
鉴赏 老师备课用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
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个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准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因为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准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七律长征》(完整版)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七律长征》(完整版)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阅读提示: 默读诗歌 用“__”线画出体现红军乐观无 畏的诗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悟。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金沙拍金江云沙崖水暖拍,云崖暖,
长征是什么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 队,是播种机。
在我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 飘带。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一部英雄 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________。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和)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齐)
我知道的长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岷山千里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律 ·
毛 泽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3
自主学习
借助画面,背诵积累,拓展运用。
24
25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 “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 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 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 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 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17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律 ·
毛 泽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8
探究学习
抓诗眼,体会诗歌情感。
19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20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21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 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 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 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 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 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1935年 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 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 大诗篇。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 “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6
在我们心中,长征是什么? 是不朽的传奇。 是博大的教科书。 是响彻云霄、震撼大地的民族的
精神的颂歌。
27
朗诵欣赏
28
忆秦娥 · 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15
在字典中,“尽” 有以下意思,请 选出文中字的意思:
尽:1.完毕 2.达到极端 3.全部 用出、竭力做到 4.都、全
16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5.七律·长征
作者: 毛泽东
1
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顺诗文
2、同桌检查、纠正
2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6
7
8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9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10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11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 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 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 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 上。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 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 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3
合作学习
回忆理解诗意的方法,同桌讨论,理解 诗句意思。
4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
12
13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14
七律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29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30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