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案模板

美育教案模板
美育教案模板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见八上教参P108)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能力目标:使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说明:样式一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分开,好处是教师学生目标明确,清晰。坏处是表格列数多了在备课本上不好画。

下面样式二是二外老师做的,但内容李老师说“这个设计是课堂实录形式,建议在后面的设计中不要把学生的具休动作、回答的语言等说得太详细和固定,要给他们留出空间”所以学生活动不用写得这么详,见教参上就没写这么详,就写了个“思考并回答”等,老师们写详案例主要设计好问题,老师活动,学生作答不用写详了,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大家看哪个样式好点?给个建议哈。样式一我已对你们的备课本划分了一下,看合适不?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教案中始终要体现美育,对文字上要往这方面靠,所以不能只是照抄,大家写的教案最后来要拿来和二外评比的,好的最后还可能成为推广的模板,这是扬名的哟,有名就有利了。先手写,七八年级都要做这个事了哈,八年级假期上了几节也补上哟,不然你的教案本本不完整。电子文档以后再说。

结构图(名称认识).

(2)体会实验操作过程后,针对关节活动的特征灵活和牢固进行分析。

关节灵活:关节软骨、滑液;

1

图2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八、

中国美学 专题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合之美 “和合”思想,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它以 “天人合一”为核心, 广泛地表现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许多方面,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合”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大特色,和合 文化,亦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一和主要组成部分。“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诗性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构架和展开。“和合”文化构建了 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对“和”美的追求、对和谐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 和谐基调。 一、“和”、“合”与“和合” 《说文解字》解“和”为“和, 相应也” , 意指不同事物之间相互配合, 和谐一致。而解“合”为“合, 合口也 , 即口的上下唇和上下齿的闭合, 引申为相合、吻合之意。由于”和“与“合”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融会结合之意, 在这个意义上两者是同义词。在中国哲学中,“合”与“和”往往交互使用。到了春秋时期,“和”、“合”两字开始连用, 成为一个整体概念《墨子》有:“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 离散不能相和合。”和合思想在思想家那里, 又成为一种社会学理论, 成为一种调控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种方法论原则, 根据 这个原则, 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各种关系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 整体, 只有各种要素和各种关系协调、和合, 有序组合, 社会有机体才能有效 运行。和合思想与尚中观念又紧密相联。“中”与“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十分重要的范畴,“中”是“和”的本体, 而“和”是“中”的呈现。《中庸》里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事物发展达到中和状态, 即是《易传》所设想的“保合太和”的理想境界。 儒家贵“和”尚“中”,认为“德莫大于和”。《中庸》有云“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和谐”思想发展到政治领域,就有儒家本源之一——《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的政治准则。儒家主张,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洞明“和实生物”之道;个人修身养性,要讲究“心平气和”之工;与人交往,要恪守“和而不

《美育》课程标准

《美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是增强大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感性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艺术不仅涉及有关的艺术知识,它还同一个人的形式感受能力、情感状态、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长期的艺术修养有关。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特点,是从事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各工作岗位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先导课程,其功能是让学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了解必要的美术技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对学生就业岗位等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依据: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根据《美育》课程特点采用正式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最实用、前沿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并将后续课程的相关内容联系到教学环节中去,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调动所有的因素为专业课教学服务。 2.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3.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4.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模块化设置,以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教学内容。 (二)具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突出学习教学标准建设和借助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 1、确定课程目标的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课程。围绕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来建构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2、设计课程内容的依据 项目的确定是以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结合建筑工程职业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学习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教学、实作、等多种途径,采取操作与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实

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姓名:何春葵学号:1000705211 班级:10小教2班 (一)诸子时代。先秦最突出的美学思想以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为中心。伦理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由于伦理美学思想本身的不足, 因此产生了与之对立或相补充的其他学说, 并构成了以儒家为中心而向外辐射的美学思想网络,儒墨的对立与统一形成了使用美学思想, 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 儒道的对立与统一产生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 补充了儒家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视人的个性自由的不足; 儒法的对立与统一则形成了重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 确立了美的本质的基本含义, 也使巫史文化向“史”而不是宗教的方向发展, 中国先秦的美学思想为后世中国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西汉初年, 民心、军心、政治之心与审美之心都体现出思静的时代要求, 黄老之学将道家的清虚无为纳入儒家思想规范, 进入政治领域。汉代的新儒学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 将“仁”作为经学基本文化的主题, 提倡天地之美乃是人之美。 (三)魏晋。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成为这有一时代著名的玄学命题和美学呐喊; 西晋元康( 291 -299) 年间,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激烈玄风狂放过甚, 大批士子口尚虚诞, 身则放荡不羁, 于是便有“崇有”一说。才性之辩是魏晋清淡命题之一, 即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充满了关于生命的悲剧感, 是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文

化。同时, 这一时期, 刘勰5文心雕龙6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美学体系正式建构。 (四)隋唐时期。佛学的中国化, 使渐入的印度佛学原本庞巨的思想体系与逻辑体系得以简约, 成为了唐代禅宗的“不立文字”, 对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美学史上的由唐人王昌龄所首倡的“意境”本义, 受到了佛教“意境”说的深刻濡染和影响, 艺术审美上的“意境”, 指由一定文本符号系统所传达、召唤的艺术创造与接受的心灵境界。 (五)宋代。宋明理学大量吸收了道佛思想, 具有了更加灵活多变的特点, 很自然地浸染了道、佛思想中的审美气息,加之理学本身也具有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 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 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 朱熹的道学思想,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王夫之的气学思想就是宋明理学的代表。理学在文论诗论中用道统否定文艺和美学, 同时把人生境界奉为最高的美和乐, 以冷色调和女性化为主流, 理学的修养学是人生论、修养论, 又是一种纯粹精神美学, 宋明理学发展完备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完成过程。 (六)清代。王夫之的清代实学的美学思潮, 具有尚物、尚事与尚实的思想与思维是属儒的“实用理性意义”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 (七)近代。世纪之初王国维、蔡元培等先驱者最早在国外接触到美学并将其引进国内, 同时对中国传统美学保持一种批判的姿态, 批判“文以载道”的传统功利主义美学, 张扬个性主义和浪漫倾向以疗

《美学与美育》教案

《美学与美育》课程讲义 本课程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 一、美学在西方 二、美学在中国 三、中外美学研究方法 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节美学的含义 一、美学的性质 二、美学的对象 三、美学的定义 四、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美学的方法 一、美学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二、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 三、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 四、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汇通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 第一节美的含义和特征 一、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 二、美的含义 三、美的特征 第二节美的形态 一、自然美的特征与实质

二、社会美的特征与实质 三、艺术美的界定及其特点 四、科技美的界定及其特点 五、中西文化中美的范畴 第三章美感 第一节美感的含义和特征 一、美感与快感 二、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 三、美感的含义 四、美感的特征 第二节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 一、美感中的直觉 二、美感中的情感 三、美感中的想象 四、美感中的理解 第三节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 一、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 二、审美体验的过程 三、审美体验与艺术 四、美感的培养与美育 第四章什么是美育 第一节美育观的历史和美育的含义 一、西方美育观的演变 二、中国美育观的演普 三、美育的含义

四、美育的特征 第二节美育的地位和功能 一、现代中国的美育问题 二、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三、美育的功能 第三节美育的层面和方法 一、美育的层面 二、美育的方法 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 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 一、形式美与形式 二、形式美的普遍基础 三、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二节形式美的构成 一、形式美的自然因素 二、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三、形式美的文化选择 四、形式美的艺术形态 第三节形式美教育的意义、特征和方法 一、形式美教育在美育中的意义 二、形式美教育的特征 三、形式美教育的方法 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 第一节艺术的门类 一、艺术分类的历史 二、艺术分类的标准与意义

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美术教育是沿着“艺”和“技”两条脉络发展的,对应着美术教育效能的两个侧重面,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有不少的问题出现,我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薄弱之处,也是眼下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过去的教育方式有的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要求,如何借助于文化娱乐的丰富多采的活动来进行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美育必须担当起新的历史任务。”一九八四年全国美育座谈会上,著名教育家黄济先生就尖锐地提出了这一问题。 一、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 (一)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开始,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中国美术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理念。但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语数轻美育、重技能轻创造、重考分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等现象,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接受美术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美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其实直接影响着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2.全社会应重视美育教育,学校应尊重美术教师,安排好美术课程。教师应切实上好美术课,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建立学习的信心,最终让全体学生都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 3.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为小学阶段艺术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初高中阶段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美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美术教育是美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美的教育时,体验来自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真实情感的美的意味,从而导入纯洁、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侧重于审美教育,即以美术欣赏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为数众多的家长和教师片面的认为学生爱好美术及书法就是画画儿,学校开不开美术课和学生懂不懂艺术无关紧要,由此而产生的恶劣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由于来自社会的种种因素,导致大多数人对美术教学的误解和偏见,以至使中学美术教育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由于学校在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及漠视非智力因素或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从某种程度上约制学生求知的视野。所以说,这是导致学生想象力渐次削弱的主要症结。 近几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虽然制定了美术欣赏课教材,但少有学校开设,只有为了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开始考前美术培训。但学校没有给这些学生分配合理的训练时间,很多学校整个高中阶段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高中美术教育的一种畸形发展,给高中美术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农村美术教育 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农村美术教育与城市比较而言,存在着长期落后的状况。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变劣势为优势,

美育课教案-彩虹色的花

安悦阅绘本美育课 二、绘本美育课教案一: 1.课程名称:绘本美育课 2.学习对象:2-5岁儿童 3.学习时间:60分钟 4.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包含绘本阅读、美术、创意表达的综合美育课程。通过绘本教育的情景导入,融合多种教学技法,让孩子感受温暖的亲情友情,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爱朋友,手足情深等价值观熏陶教育,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肯定等一定的社交技能,孩子在课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开发动手能力,并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培养艺术气质。 5.课程主题:亲子关系、温馨友情、语言表达、创造思维、独立能力、想象力、心灵成长、情绪管理、自我认同、品格培养、科学智慧、生命知识、早期审美发展等。 6.课堂流程: 暖场音乐 老师绘本故事 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宝宝手工(画画、折纸、软泥)操作 作品展示 老师评语 再见歌 7.一个课程教案: 音乐暖场:黄色潜水艇 故事绘本:彩虹色的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与他人分享快乐,尽力帮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可用不同的讲述方法,低龄儿童以老师 讲授为主,3岁以上儿童可以交流互动。 讲故事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片对比,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觉得花美吗?哪里美呢?(出示美丽的花,引导幼儿说出花是七彩的,就像天空中的彩虹) 2、教师:可是,这朵美丽的花最后却枯萎凋零变成了这样(出示枯萎凋零的花),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指导策略:兴趣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图片对比,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同时设置了悬念,让幼儿带着疑问来倾听故事,出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花的图片还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二)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幻灯片1)引出故事题目《彩虹色的花》。“初春的一天,积雪还没有化掉,在原野上突然开了一朵彩虹色的花。终于能见到太阳,她十分高兴,很想跟每个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2、(幻灯片2)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彩虹色的花心情怎么样?她想干什么?接下来让我们

中国美学的特点

中国美学的特点 “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在“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成“美学”的Aesthetics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的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现代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关于中国美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这在于中国没有西方意义的美学,同时运用西方的美学理论来重构中国美学的历史还只是新近的事情。比起中国哲学史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国美学史的研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开掘。 对于中国是否有美学是一个一直具有争议的问题。在此争论的背后,还隐藏着两种对立的立场,即西化派和保守派。在中国传统思想面临危机和中西思想发生碰撞的时候,西化派和保守派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前者否认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要求用西方思想取而代之。与此相反,后者中国传统思想的优越性,认为其创造性的转化会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立场在美学上也是一样的。对于中国的美学传统,西化派否定,保守派则夸大。但对于中国美学的思考应该超出这两种思想的对立,不是从某种预设的立场出发,而是从中国美学自身的历史出发。 事实上,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美学。美学在西方的历史上经历了诗学、感性学和艺术哲学等几种形态,其中尤其是感性学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但中国的美学不是在感性学的意义所使用的。同时中国关于美与艺术的思考也没有形成"知识学",亦即关于知识的系统表达。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和黑格尔的《美学》都是关于美的思考的体系。而这在中国美学的历史上是无法寻找的。 尽管这样,我们现在还是在谈论中国美学,不过它是在极其宽广的意义上使用的。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思想中也有丰富而深刻的关于美和艺术的本性的思考。只要美学不是狭义地规定为感性学,而是可以广义地规定为关于美和艺术的思考的话,那么中国美学的历史就可以得到承认。当然这既要考虑到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共同性,也要考虑到中国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性。我们要力图避免用西方美学来衡量中国美学,或者是将中国美学西方化。 中国美学的确具有独特的形态。这特别表现在其文本样式方面。中国几乎没有关于美和美感分析的独立性的系统著作,而只有格言般的片言只语。它们主要保存在儒家、道家和禅宗等思想性的论著中。不过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关于各种艺术门类的论述,如诗论、文论、画论和乐论等。这些论著既有关于各们艺术门类特性的探讨,也有对于具体作品的赏析。

中国美学

中国美学──超越生命的性灵抒怀 转贴 2007-3-3 14:57:19 中国美学──超越生命的性灵抒怀 刘桂荣光明日报 中国传统美学哲思深蕴、艺境澄澈,充盈着生命的妙悟,荡漾着性灵的清泉。但如何体味、领受其中的生命精神?北京大学朱良志先生的《中国美学十五讲》,立基于三个意义单元:根源论、形态论、范畴论,每个单元集中于五个方面的精髓来讲,诗意浓浓,哲思深厚。道家的冥然物化、自然优游的天全之美;禅宗的圆成自性、空灵静逸的宇宙人生;儒家的激扬蹈励、放矿高举的生命情怀;骚韵的唯美感伤、超迈烂漫的性灵绝响;气化的吞吐氤氲、蓬勃贯通的气脉荡漾。所有这些,彰显着中国美学独有的生命情怀和人生领悟,建构了中国美学的基源性存在,从中透彻着生命的灵动和深邃的蕴涵,使中国美学特有的生命精神灵光四溢。 正如作者所言:“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生命之间彼摄互荡,浑然一体。我心之主宰,就是天地万物之主宰。人超越外在的物质世界,融入宇宙生命世界中,伸展自己的性灵,则为中国哲学关心的中心。”作者认为,中国的美学不是西方的感性学或感觉意义上的美学,而是生命体验和超越的学说:儒家的超越是不离伦常日用,道家的超越是追求逍遥无待的自由境界,禅家的超越是在纯粹的生命体验中作性灵的适意优游,而在骚人遗韵中,作者拈出“悬在半空”式的超越,亦即挣脱现实,又不离现实,志在飞旋,又不在飞旋本身,因而,这是一只苦难的鸽子,“它不是以挣脱现实苦难作绝尘之飞为特点,而是在飞旋中眷顾,在眷顾中又落在生命的枯枝上”,“他是在霞光中看着血淋淋的沃野,在云雾中打量他无法忘怀的群生”,这种超越既哀怨凄丽,又奇幻纵肆,既超迈阔远,又慷慨悲凉,既高远冷峻,又壮怀炙热,既孤沉而独往,又情系天下苍生。这

中国美育形态的古今转换和历史变迁

中国美育形态的古今转换和历史变迁 【内容提要】在相当长得时刻里,美育被理解为是一种综合得艺术教育.伴随时代进程,美育从总体上呈现出退步独立、越发纯粹得趋势,经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进展时期,展示出中国美育传统形态现代转换得历程. 【关键词】美育/中国美育形态/转换 人类早期得美育大多借助于原始得综合艺术.在相当长得传统社会里,美育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得艺术教育.然而,在不同得时代有不同得实践方式,从总体上呈现出美育逐步独立、越发纯粹得趋势,更展示出中国美育传统形态现代转换得历程. (一)美育是乐教. 从美育得实践形态来看,中国上古时代诗乐舞三位一体得乐教是传统美育最差不多得存在形态.由于诗歌、音乐在上古教育中得地位较为重要,因此,人们又称之为诗教、乐教.孔子讲,人一辈子得成长进步之教育大多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人们把中国古代得美育称为乐教,要紧是由于乐是早期中国艺术得母体,且具有非常强得综合性.郭沫若讲:“中国旧时得所谓乐(岳),它得内容包含得非常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不用讲,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艺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等都能够涵盖.所谓‘乐(岳)者,乐(洛)也’,凡是使人欢乐,使人得感官能够得到享受得东西,都能够广泛地称之为乐(注: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见《沫若文集》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86页.).可见,古代美育得乐教形式具有鲜亮得情感和趣味性. 所以,古代得美育——乐教绝不只是形式上得情感性,它得形式是一种蕴含着深厚浓郁得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得有意味得形式,社会关怀是古代美育形式得最高指向.孔子教其弟子常常“鼓瑟击罄”,然而它得趣味教育得核心则在于“仁”字,因此他又讲“里仁为美”.孟子讲“充实之为美”,所关怀得也是人得道德境地得完善.因此,古代得乐教,又称为礼乐教育,礼为本,乐为体,乐只是礼得手段与途径而已.《乐记》讲,“乐者,通伦理者也”.由此可见,作为古代美育得乐教,是一种以社会得道德关怀为内核得综合性得艺术教育.另外,古代美育——乐教在形式上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交叉性,还具有杂糅性.所谓交叉性与杂糅性是指古代乐教既与其他教育交合而成,而且乐教之中也常含有非美育得成分.格外令人关注得是,六艺教育不是艺术教育,也就不可能是美育了.六艺教育中,乐与书是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礼是伦理教育,属于德育.数是数学教育,属于智育.射与御则属于技术教育.由此可见,古代得“艺”至少有两层意思,即“艺术”与“技艺”.古代得六艺教育,既重视艺术教育,也注重技术教育.作为道德教育得“礼”,所以是不可分离得,而且必须置于六艺之首.显然,古代美育——乐教不只是一种简单得逻辑学上得指称,而是以一个简单得概念蕴含着一种运动得复杂得内在意义得逻辑形式. (二)美育是美术教育. 当美术教育取代传统美育得乐教得时候,美育得内容发生了全然得变化.尽管称美育为乐教得时刻之长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艺术教育”得概念则到近代中国社会才出现,而且与“美育”等概念几乎是同一个时期诞生得.然而,称美育为艺术教育和美术教育则从全然上显示出由传统美育向现代美育得变迁.这一时期,在保存中国传统得乐教形态得情况下,西方得素描、写生、钢琴、歌剧等艺术形式,也进入了中国教育领域,它标志着中国美育现代形态得全面形成. 专门需要指出得是,在古今社会转换得时期,尤其是晚清到民国初期得中国学术界,美学与美术、审美和艺术是不分得,因此美育与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也差不多通用.这种现象出现得缘故要紧有二点:一点是由于西方人得aesthetic既有美学也有审美得意思,而且西方人在阐述“aesthetic education”所指涉得通常确实是“art education”(注:尤根·哈贝马斯:《现代性得哲学话语》,德国法兰克福1985年版,第45-50页.).另一点是中西融合与古今转换,使中国人在许多新得概念形式面前还处于习惯时期,一时还不可能得到明晰得理解与运用.因此,人

美学与美育教案

《美学与美育》教案 课程介绍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美学与美育》课程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素养、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美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课程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新型综合型人才的专业目标要求,在性质和内容构架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人文性、渗透性、实践性和辅成性,在知识内容上涉及了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内容,在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上着力于促进其综合素质和审美修养的提高,在能力表现上体现于学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不是直接获得某学科单一的、独立的教育效应,而是作为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到全面渗透和辅助作用,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美学与美育》是立足于美学理论对美育这一现代专门教育方式的具体研究。在内容上,《美学与美育》中关于儿童审美心理的部分内容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内容有细部关联;与《阅读与写作》在关于文学体裁这一局部上有交叉,其区别是,《阅读与写作》只从文体特征及相关阅读方法角度进行介绍,《美学与美育》则重在研究文学作为主要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 4.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以及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教学中贯彻美育的能力。 《美学与美育》第一章辅导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教学重点: 1、了解美学的历史; 2、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含义; 3、理解和掌握美学的性质和对象 ◆内容: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 一、美学在西方

中国美学

题目: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合之美姓名:杨富 学号:084020432 班级:08哲学 任课教师:雷希老师

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合之美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和合”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与审美运思的源头活水。 和合之美最突出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点。以天人异质同构为基础并由此确立二者间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润了古代审美境界论,中国人由此而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和合”文化中的整体直观运思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论,视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为同一的中国诗性智慧特别强调物我互感互动的生命运动中的整体直观把握;“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诗性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构架和展开。“和合”文化构建了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对“和”美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间并无绝对的分歧,自然是内在于人的存在物,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调谐;人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达到一种完满和理想的境界,是中国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质言之,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一思想特征贯穿了“天人合一”观念源起与演变的基本过程。庄子提倡“与天为一”,《庄子·达生》云:“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就是要求抛弃世事,忘怀生命,使形体健全,精神饱满,从而达到与天合为一体的自然无为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这表现在: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人与自然、情与景、主体与客体、心源与造化、内根与外境都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天人异质同构的这种深层文化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人学与美学间有着内在的本体性关联,由此,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成为中国诗性智慧最具有特色和魅力之所在。中国美学深刻领悟了“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诗性智慧,并创造性地将之发挥由天至人的审美体认模式和以人合天的审美体验模式的双向运动中,从而

美育课程及活动安排

蒲子泊小学档案装订专用文明校园创建档案 校园文化建设 蒲子泊小学 2019年美育课程及活动安排 2019年月保管 期限 长期 本卷共件页档案号-

美育课程及活动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级文件中的美育工作目标,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开足、开齐、开好所有课程。立足学校规划要紧扣美,工作安排要突现美,教育过程要体现美,教研活动要围绕美,检查评估要总结美,使学生处在“立体美”的“大美育”之中,去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达到师生生活、学习、素质更完美。切实抓好学生美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明确中小学美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一)中小学美育以构建中小学“大美育”格局为目标。 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2、努力实现美育的“四个结合”。要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相结合,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3、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内容和要求。 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色彩、构图、造型、声音、节奏、旋律等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初步了解社会美,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懂得礼貌待人;接触欣赏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验运动美、形体美,感受运动与美的关系。 三、工作措施: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1、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 因此,我校把美育教育向各科教学渗透和各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定每个月每位教师都写一份学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详细教学设计。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强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的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其次,立足校本,进行教师师德素养培

美育教案

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Topic 2 Where are you from? Section C Ⅰ. Material analysis 本节课主要活动是1a和1b。通过李杰和妈妈去购物,李杰在购物时走失,最终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妈妈的故事展开教学。主要学习有关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的表达方式以及表示感谢的另外一种表达法“Thank you very much.”。同时综合复习前面所学内容。此外,要求学生学习基数词0~10并结合日常生活,练习数字的表达。教师通过教学挂图、数字游戏、做名片等活动逐步呈现教学活动。Ⅱ. Teaching aims 1. Knowledge aims 能够掌握并应用新学习的单词: telephone, number, it, very, much, that, family 等; 能够正确使用be动词am, is, are的一般现在时在不同情况下形式上的不同变化; 能够正确使用人称代词:it; 能够正确运用特殊疑问词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电话号码: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能够熟练掌握基数词0~10及拼写; 能够正确使用表达感谢和回谢的功能句: —Thank you very much. —That’s OK. 2. Skill aims 能听懂有关询问电话号码的简单对话或叙述; 能运用图文就表示询问电话号码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能正确地朗读对话,并能注意语音语调; 能写出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国籍、电话号码等。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感受英文歌曲的韵律之美。(美育) 3. Emotional aims 能够与同学积极合作,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实践; 培养友好互助的精神。(德育) Ⅲ.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Key points 正确使用表示询问电话号码和告知电话号码的表达方法: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It is / It’s … 正确使用人称代词it; 正确读、写基数词0~10。 2. Difficult points 能正确运用介绍和询问姓名、电话号码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法进行交流; 正确读写基数词0~10。 Ⅳ. Learning strategies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字的一种好方法。 Ⅴ. Teaching aids 教学挂图、多媒体和黑板。 Ⅵ.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Introduction 1.The teacher greets with students, “Hello! Good morning.”Students answer, “Hi! Good morning.” 2. Walk to one student, pointing to a girl and ask, “Who’s she?”S1: “She is …” The teacher walks to the second student, pointing to a boy. T: “Who’s he?” S2: “He is …”; Students sing the song Where Are You From? together. Help the students realize the beauty of rhyme in the English song. Step2. Presentation 1.Point out a telephone and say the words“telephone”, “number”. Then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words’ meaning.

1604-全国-美学

1604-全国-美学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1883年从西文翻译《维氏美学》的日本学者是()(1分) A:中江肇民 B:花之安 C:今道友信 D:小尾郊一 2、自调节审美除了要做到有目的和无目的的辩证统一,还要求()(1分) A:鉴赏调节 B:同化调节 C:反思调节 D:反馈调节 3、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1分) A:艺术的形式构成 B:艺术的存在方式 C:艺术的创作方法 D:艺术的本质特征 4、艺术创造的核心是()(1分) A:形象的创造 B:主题的表达 C:意象的生成 D:情节的构思 5、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理智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1分) A:谢林 B:马克思 C:胡塞尔 D:德里达 6、所谓自由人生境界,就是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1分)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审美境界 7、美学学科属于()(1分) A:自然学科 B:社会学科 C:信息学科

D:人文学科 8、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区别开来的美学家是()(1分)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叔本华 D:尼采 9、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其形成直接源于西方的()(1分) A:荒诞派小说 B:荒诞派绘画 C:荒诞派戏剧 D:荒诞派电影 10、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1分)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1、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以看出,对审美想象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1分) A:忠知 B:理解 C:情感 D:移情 12、孔子以山水比德,屈原以芳草自喻,体现了中华审美文化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即()(1分) A:美善相照 B:美善相分 C:以美启真 D:以美储善 13、关于艺术功能不正确的表述是()(1分) A: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B:艺术具有多元的功能 C: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D:艺术的审美功能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14、在中国先秦,提出“化性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这一命题的思想家是()(1分) A:孔子

美育教案 (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晏斯蓉Y140152029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知晓相关文学常识、建筑术语; 2.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理清本文说明线索,列出结构提纲; 3.从美学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激发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说明线索,列出结构提纲; 教学难点: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过程中,激发对美的感受和体悟。 【教法学法】 1.朗读体悟法 2.美育涵泳法 3.合作探究法 4.分析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三种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事物,

那就是音乐、美术和建筑。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从中找出中国的建筑(图片展示)。 同学们为什么能从这组图片中一眼看出属于中国的建筑呢?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能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及文体知识 1.梁思成(1901—1972),(图片展示)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著有《清式营造则例》和《中国建筑史》。 (播放一小段关于作者梁思成简介的视频,知人论世)补充:林徽因(1904.6—1955.4)(图片展示) 2.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它有以下特点: (1)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 (2)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3)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4)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中国美学的特点

中国美学的特点 班级:工理091 姓名:郝建 学号:09405200132 指导老师:吴永辉

中国美学的特点 姓名:郝建班级:工理091 学号:09405200132 摘要:在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国现代美学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国美学在继承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基础上糅合了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系统的美学。因此它具备中国古典美学的朴素自然,侧重心灵和精神的特点以及广泛性、综合性、和开放的包容性。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美学的优秀。 关键字:中国美学、特点、朴素自然、心灵和精神、广泛性、综合性、开发和包容性。 中国美学诞生于中国很早的古代社会,其长期受到中国特有的经济形式和社会结构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系统理论。在中国美学思想受到西方现代美学影响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美学理论,例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和儒家学说的高度发展,这些学派都有自己关于美学的系统研究和探讨。他们留下的著作都有关于“美”的说明。中国的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的美学的。中国美学的发展并没有系统的思想,中国美学植根于整个社会,它不是某个等级阶层的服务工具,它在中国起源于中国文人对于生活,自然中的万事万物的赞美和描述以及对于未知的探索。中国文人是有自己的骄傲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风格,和对事物的认同,他们不会屈服于统治阶级,所以就形成了多种风格和精神内涵。但是中国美学总的特点是没有改变的,因为这是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决定的。 中国美学在经历中国历代文人作家的熏陶后以及西方各种的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美学既具备传统的优良特点又吸收了西方思想

的精粹。在经历了王国维等一些大家的发展整理后,中国诞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美学。 首先,中国美学有朴素自然的风格,它注重心灵和精神的升华。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著作中对于对于非人文的自然总是崇拜的,因此中国有和谐一说,中国古代也有“天人合一”的说法,我们讲究的是与自然的契合,讲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使得自己的心境得以超脱,从而达到“道”的境界。也因此中国了“境界”,“意象”。从而使得中国的美学有了含蓄的特点。中国古代有众多的描述山水的词, 诗以及文章等,它们不以事物的贫贱而分三六九等,中国人重视的是内涵,重视的是精神的高尚,从中国古代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就可以一窥一二。即使在现在中国也深受其影响。中国的文人是有个性的,他们把自己比喻成梅兰竹菊等,意寓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品德,自然生命在中国受到了尊重和重视。中国人喜欢寄情山水,他们游戏于山水之间,尊重大自然。但同时中国文人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剂,他们都有着伟大的报复和相应的才能,同时他们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批人。中国美学的广泛性和包容能力就是来自于他们,中国美学可以许多的学科相合,它具有庞大的包容能力。就像自然包容一切。 同时,中国美学也是现实的,它关注生活,也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找到美的影子,因为中国有最关注老百姓生活的一批人,即中国美学的缔造者,中国的文人。他们记述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点滴,他们有造福一方民众的追求,和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命运总是和老

美育教案

美育基础教案 教学课题:美育基础知识(2) 教学目的:1、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掌握美育的基础理论、 定义;美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习美育包含的范畴和层次,审美标准等。 教学内容:艺术美的基本知识——艺术美的含义: 1、美育的产生和发展 2、什么是美 3、美感及审美标准 教学重点及难点:美育的标准和表现形式。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欣赏、示范、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引入课题: 一、让学生懂得艺术给人带来的美,生活中离不了音乐、美术、影视、实用造型艺术等形式,艺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它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等...

二、通过观看美术作品、影视作品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欣赏美的艺术价值,以及创作手法等... 三、分步讲解: 1、美的产生:为劳动而生;古希腊神话:画陶人; 2、美的本质:美是什么?和人的大脑电波相适应。 3、美的特征: .形象性 .感染性 .创造性 .社会性

美育基础教案 教学课题:美育基础知识(3) 教学目的:1、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美的形态、按不同条件的分类; 2、掌握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定义及特 征,同时学习人的审美感受的分类。 教学内容:按美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分类: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按人的审美感受分类:优美、壮美、悲剧、 喜剧等。 教学重点及难点:美的各种形态以及其呈现的特征;艺术美的特征和审美形式。 教学课时:8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欣赏、示范、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引入课题: 一、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是千姿百态的,按照自然物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关系,自然美可以分为两大类:未经人类加工和改造的自然景物,如江河湖泊、日月星辰、高山大海的等;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景物,如绿色的田野、美丽的公园、培育的花草、驯养的动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