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库管理

合集下载

中型水库管理实施方案

中型水库管理实施方案

中型水库管理实施方案一、前言。

中型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中型水库的管理实施方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以保障水库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本文将就中型水库管理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管理目标。

1. 确保水库安全运行,防范各类灾害风险,保障周边地区安全;2. 保障水库蓄水、供水、防洪等功能的正常发挥;3. 提高水库的综合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管理措施。

1. 加强水库巡视和监测。

定期组织水库巡视,对水库的各项设施、结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隐患。

同时,建立健全水库监测系统,对水库的水位、水质、地质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水库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灾害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提高水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

3. 加强水库维护和修缮。

定期进行水库设施的维护和修缮工作,确保水库各项设施的完好性,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科学调度水库水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库水资源的调度,保障供水、防洪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库的综合效益。

5. 加强水库管理人员培训。

加强对水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类灾害的能力,确保水库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结语。

中型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水库的安全和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所提出的管理措施,旨在为相关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希望能够对中型水库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希望各地水库管理部门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型水库管理实施方案,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利用。

水库规章管理制度

水库规章管理制度

水库规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库管理,保障水库安全,优化水资源利用,依法合规开展水库工作,制定本规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库管理工作,包括水库的日常管理、安全监测、应急处理、涉及水库的工程建设和改造等方面。

第三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依法严格遵守本规章的相关规定,做到规范管理,严把安全关,保障水库的良好运行。

第四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保证水库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

第五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严格履行职责,保持沟通畅通,协调各方利益,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六条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水库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七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做好水库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监测,有效预防水库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水库管理责任第八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依法严格履行职责,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第九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水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水库内的异常情况。

第十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保证水库的排洪、灌溉和供水等功能的正常使用。

第十一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对水库周边环境和生态进行保护和修复,确保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

第十二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对水库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三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水库的防汛准备工作,做好遇灾时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第十四条监测水库的水情和气象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水库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章水库管理制度第十五条水库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水库的安全。

第十六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规范水库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水库的资料归档和记录工作,保证水库的信息完整和便于查阅。

第十八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演练和救援体系,确保水库事故时的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九条水库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水库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水库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水库安全管理制度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进展,以及城市和农村的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充足社会需求,大量的水库建设已经在我国打开。

然而,水库存在的安全威逼也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加强水库安全管理是紧要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就水库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打开讨论。

一、水库管理机构1.设立水库管理委员会建立水库管理委员会是加强水库管理的紧要措施。

该委员会是由水利、环保、地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负责人构成的,负责水库管理管理工作的决策、协调、引导和监督。

2.建立水库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实施水库管理,建立水库管理机构特别必要。

该机构需要由资深的水利、地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构成,对水库的监测、维护、维护和修理等方面进行确保。

二、水库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1.水库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水库安全管理制度是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前提。

该制度重要有以下方面:(1)水库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水库安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库的安全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科学的监测,遇有问题适时进行处理,保证水库安全。

(2)水库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水库安全管理制度,对水库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包括管理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人员编制、安全应急预案、日常应急措施等。

(3)水库安全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水库安全应急管理制度,提前订立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以确保水库碰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出适当的应对而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水库安全教育开展水库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宣扬安全学问,普及防范措施,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

2.水库安全管理措施为保障水库运行安全,需要实行一些物理、技术、人员等措施来进行保障:(1)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适时进行水库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和修理,发觉问题适时处理。

(2) 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对水库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安全问题做出适时响应。

(3) 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技能。

(4) 对水库周边的物资储备、通行道路等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

水库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

水库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

水库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引言:水库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水库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保护水资源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水库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水库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1. 水库建设规划与设计1.1 水库建设目标:水库建设应明确建设目标,包括防洪能力、灌溉用水量、发电产能等,需综合考虑水库在流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建设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2 水库选址与勘测:水库选址时需综合考虑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水资源等因素,确保选址适宜;对水库地区进行详细勘测,包括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评估等,提前识别潜在风险。

1.3 水库设计标准:根据水库用途和工程规模,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包括坝高、坝宽、库容等,确保水库结构稳定可靠、经济合理。

1.4 水库环保设计:制定水库建设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水土保持、水质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水库施工管理2.1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施工工期计划、施工队伍组织、安全生产措施等,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2 施工质量控制:建立水库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试验、验收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3 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包括施工现场安全、人员安全、物资设备安全等,加强对施工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4 现场监测与记录:对水库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土质监测、温度监测、应力监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3. 水库工程管理与运行3.1 水库工程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水库工程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水库工程的日常管理和运维。

3.2 水库安全监测:建立水库安全监测系统,包括水位监测、库容监测、堤坝变形监测等,及时掌握水库安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水库管理制度条款最新

水库管理制度条款最新

水库管理制度条款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库管理,保障水库安全稳定运行,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水库管理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法管理水库,加强巡视监督,提高水库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条国家实行水利工程重大项目审批制度,水利工程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并经国家或地方水利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确保水库安全稳定运行。

第五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水库规模、用途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分工合作,做到科学管理、安全运行。

第六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水库进行定期维护、检修,确保水库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第七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库安全预警机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水库安全。

第二章水库管理机构第八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水库的日常管理和运行,明确机构职责和管理范围。

第九条水库管理机构应当设置专门岗位,明确人员职责,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条水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第十一条水库管理机构应当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库管理工作。

第三章水库管理制度第十二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制定水库管理制度,包括水库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安全监测等内容,并报水利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库档案资料,包括水库基本情况、管理制度、运行记录等,做到资料齐全、存档有序。

第十四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设立专门水库管理决策机构,负责水库管理工作的决策和执行。

第十五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的执行机制,确保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第十六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检查水库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落实。

第四章水库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库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水库安全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大中型水库管理规程

大中型水库管理规程

大中型水库管理规程一、引言大中型水库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调节和利用工程,合理高效的管理对保障水库的安全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中型水库管理规程的相关内容。

二、水库管理机构大中型水库的管理由水利部门负责,设立专门的水库管理机构,负责水库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水库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水库巡查、监测水位和水质、维护水库设施、制定应急预案等。

三、水库巡查与监测水库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水库巡查,检查水库的运行状态、设施设备的完好情况等。

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水库大坝、泄洪口、引水口、溢洪道等的巡视和检修情况。

同时,水库管理机构还需监测水库的水位和水质,及时掌握水库的变化情况。

四、水库安全管理水库管理机构应加强水库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

水库大坝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应定期进行大坝巡视和监测,确保大坝的稳定性。

同时,水库管理机构还需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五、水库调度与利用水库管理机构应根据水库的调度规则,合理安排水库的蓄水和泄洪,以满足不同需求。

在蓄水期间,应注意调节水位,确保供水和灌溉等用水需求。

在泄洪期间,应科学控制泄洪流量,防止洪水灾害发生。

六、水库维护与修缮水库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水库设施的维护和修缮工作,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维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水库大坝的防渗、防冲刷工程,泄洪口和引水口的疏浚和修复等。

同时,还应加强设施的养护,延长使用寿命。

七、水库环境保护水库管理机构应注重水库周边环境的保护,确保水库水质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

应加强水库周边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防止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

同时,还应加强对水库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的监督和治理。

八、水库管理信息化水库管理机构应推进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水库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水库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库运行的安全性。

九、水库管理人员培训水库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水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水库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号现发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坝高15米以上或者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大坝(以下简称大坝)。

大坝包括永久性档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和过船建筑物等。

坝高15米以下、10米以上或者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下、10万立方米以上,对重要城镇、交通干线、重要军事设施、工矿区安全有潜在危险的大坝,其安全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大坝安全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坝安全实施监督。

各级水利、能源、建设、交通、农业等有关部门,是其所管辖的大坝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大坝主管部门对其所管辖的大坝的安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大坝的建设和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坝安全的义务。

第二章大坝建设第七条兴建大坝必须符合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大坝主管部门制定的大坝安全技术标准。

第八条兴建大坝必须进行工程设计。

大坝的工程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大坝的工程设计应当包括工程观测、通信、动力、照明、交通、消防等管理设施的设计。

第九条大坝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大坝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承包合同规定的设计文件、图纸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当派驻代表,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必须返工或者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条兴建大坝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规定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树立标志。

水库管理制度正规范本(通用版)

水库管理制度正规范本(通用版)

水库管理制度一、引言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调控工程,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利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水库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介绍水库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水库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水库管理的目标是保障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高效利用。

在水库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原则:1.安全第一:水库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预防水库失事和事故发生。

2.综合管理:水库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水文、农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3.公平公正:水库管理应该依法公平公正,保障各方利益的平衡。

4.预防为主:水库管理要注重预防性工作,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5.高效管理:水库管理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水库管理的主要内容1. 水库巡查和监测水库管理机构需要定期进行水库巡查和监测,了解水库的水位、闸门开度、泄洪情况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2. 水库调度和水资源分配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水库的调度方案,合理分配水资源,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水库维护和修复水库管理机构需要定期对水库进行维护和修复,保障水库的设施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4. 水库安全管理水库管理机构需要建立水库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对水库溃坝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措施的制定,确保水库的安全性。

5. 水库环境保护水库管理机构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库污染和水质恶化。

6. 水库信息管理水库管理机构需要建立水库管理信息系统,记录和管理水库的基本信息、巡查记录、调度方案等。

四、水库管理的责任和机构水库管理的责任主要由水利部门承担,负责制定水库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履行水库管理的职责,保障水库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水库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水库管理处和水库管理中心等。

水库管理处负责水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水库管理中心负责水库的调度和水资源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水库管理徐永田(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生态等多种功能,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优化水资源配置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是拦、排、滞、分相结合的江河防洪工程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各领域对水库的依赖愈显突出。

水库大坝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历来为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所重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库管理制度体系,在水库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下面,就中国的水库管理作一简要介绍。

一、中国水库管理的基本情况(一)水库的基本状况中国有着2500多年的筑坝史,是人类筑坝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拥有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

根据2007年年初水利部开展的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状况普查统计,截止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7085座(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

),其中,大型水库(库容≥1亿m3)510座、中型水库(1000万m3≤库容<1亿m3)3260座、小(1)型水库(100万m3≤库容<1000万m3)16672座、小(2)型水库(10万m3≤库容<100万m3)66643座。

我国水库总库容达59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总量的五分之一。

水库控制的灌溉总面积达2.9亿多亩,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

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28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其中农村水电装机容量累计达0.53亿千瓦,约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41.4%。

这些水电站为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证。

据统计,水库工程供水能力为240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利工程实际供水能力的36.5%,每年约向城市供水200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短缺。

我国的许多重要城市,如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沈阳、长春、石家庄、西安、乌鲁木齐、深圳、香港等的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自水库,水库已成为这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库拥有养殖面积约3000万亩,占淡水养殖面积的40%,年水产总量约120万吨。

(二)水库的管理体制中国的水库管理实行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管理职责大致可分为行政管理、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三部分,分别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库业主和水库管理机构负责履行。

各级政府设立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水库汛期的防洪调度指挥与监督。

科研、勘测、设计等单位,根据需要为水库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1、行政管理水利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行使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行政管理职能,对水库大坝安全实施监督。

负责拟定有关水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监督检查全国水库大坝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组织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跨流域(全国七大流域)引水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行使本行政区域内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行政管理职能,对水库大坝安全实施监督。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七个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及太湖流域管理局,在所辖范围内,依照授权行使对水库的行政管理职能。

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参与拟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法规与规章,编制大坝安全技术标准;归口管理全国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资料,收集管理全国水库大坝基础数据;组织大坝安全检查,指导大坝安全评价与鉴定,核查病险水库鉴定成果;指导大坝安全监测和资料整编分析,开展大坝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参与大坝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或重大调查研究活动,开展大坝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承担大坝安全管理技术的行业培训等。

截止目前,全国已有1/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类似机构。

各级政府设立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在汛期依据批准的调度方案下达水库的调度指令,并监督实施。

2、运行管理我国的绝大部分水库一般都按照需要设置了专门的运行管理机构。

运行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水库管理的法规与技术标准,具体负责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以及调度指令的执行等。

(三)水库的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我国水库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主要是以各种行政文件作为水库管理的依据,尚未上升到法规的层次。

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继制定了《水库管理通则》、《土坝观测资料整编办法》和《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我国水法规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水库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也不例外。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之后,水利部又相继制定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等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与此同时,电力等部门也先后颁发了一批行业规定与标准。

截止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等为基础,《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为骨干,一系列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为辅助的较为完备的水库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为水库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四)水库的有关管理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我国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库管理制度。

1、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制度为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全面掌握水库大坝的基本状况,作为水库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了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制度,并制定了专门的办法。

截止目前,全国已完成了全部大型水库、大多数中型水库和10000多座小型水库的注册登记工作。

2、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制度为及时准确掌握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以及采取切实有效的除险加固措施,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运行,建立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制度,并制定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经过几年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实践,全国各地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水库降等运用与报废制度因建设上的先天不足和运行上的疏于管理,以及库容淤积、各类灾害破坏、设计寿命到期等多种原因,我国现有大量水库尤其是小型水库需要降等运用或报废。

为进一步规范此项工作,建立了水库降等运用与报废制度,并制定了《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

4、水库管理目标考核制度为推进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和充分发挥效益,2003年我部颁布了《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及其考核标准,建立了水库管理目标考核制度。

2008年6月,我部对考核办法作了修订。

该制度要求水库管理单位每年要根据考核标准对水库的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等状况进行自检,并将自检结果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达到水利部验收要求的,可自愿申报水利部验收。

通过水利部验收的水管单位,由水利部通报。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流域管理机构可对通过水利部验收的水管单位给予奖励。

5、水库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从总体上讲,我国水库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高,专业化程度还较低,难以适应水库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需要。

为此,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坚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水库管理人员培训活动,实施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自1995年起开展的全国小型水库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截止目前,己完成培训统考26000余人,发放合格证书23000余份。

目前,正在探索水库重要管理岗位人员资格管理制度,通过专门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

同时,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水库大坝管理技术和经验,先后多次组织水库管理人员赴英、美、法、加、日等国家进行培训和考察。

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水库管理人员的素质。

(五)水库管理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是推广先进技术,交流先进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水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利管理专业委员主办的“全国大坝安全学术讨论会”已经举办了3届。

成立于1990年的水利管理专业委员会大坝安全学组,每年都围绕大坝安全课题开展学术活动。

其他如渗流、防渗加固等相关学组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分别创刊于1980年和1989年的《水利建设与管理》和《大坝安全与监测》是我国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的专门性刊物,为我国水库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与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二、我国水库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病险水库数量多我国现有的水库,绝大多数修建于“大跃进”、“文革”和“农业学大寨”期间,据统计,大型水库的75%、中型水库的67%、小型水库的90% 是在1958年至1976年这段时间建成的。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病险水库数量较多。

根据普查统计,截止2006年底,除第一、二批已实施项目外,全国水利系统管理的水库中,仍有病险水库约3.7万座,其中大型86座、中型1128座、小(1)型8818座;另外,各地上报的小(2)型病险水库约2.7万座。

病险水库是防洪安全的重大隐患,同时制约着水库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影响生态环境,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病险水库的防洪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全国现有病险水库大部分使用期已达到30或40多年,工程本身已进入老化期,结构、设备及设施老化严重,导致水库现状存在着许多隐患,防洪标准下降,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易造成大坝溃决,将对下游广大平原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病险水库破坏了原设计防洪体系的完整性,加重了江河的防洪负担,降低了行洪的安全性,对于本地区的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严重影响,使现有病险水库的防洪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是病险水库严重制约着水库效益的发挥和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许多病险水库低水位控制运行,兴利库容减少,无法按设计标准满足供水、灌溉、发电等用水需求,严重影响了水库效益的发挥,同时,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病险水库垮坝风险对环境与生态产生的影响日益严重。

由于病险水库可能存在的垮坝风险,造成洪水一旦泛滥易对下游农田、植被、村庄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破坏,对下游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灾害。

据统计,全国受病险水库影响的县以上城市178个,受此威胁下的城乡人口达1.44亿人,耕地1.61亿亩。

在已发生的如“75.8”大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表明,垮坝后洪水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的毁灭,而且对下游河谷、地貌以及生物种群也会造成严重破坏,产生疾病的流行,导致人群健康水平下降,对水库下游地区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严重的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