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适应症

合集下载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I 级 如前所述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或AVBI级适 应症。 II a 级 无 II b级 药物难治的,有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伴 有显著的PR间期延长,血流动力学研究已 表明起搏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善。
状的扩张型心肌病。
01
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其症 状由药物治疗所致。
02
有症状的缺血性心肌病。
03
III 级
心脏移植后的起搏 适应症
律失常/变时性功能不全以及其
他永久起搏的I级适应症。

II a 级
无法治愈的有症状的缓慢性心
I 级
II b 级
01
有症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变时性功
02
能不全,虽然短暂,但可能持续数
03
月而需要介入。
04
III 级
05
心脏移植后的无症状的缓慢性心律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I 级
. 不论下列任意一种状况的III度AVB;不任
阻滞的解剖水平: 假设是由AVB引起的心动过缓症状,经药
物治疗仍有心动过缓症状者 停博期>3.0秒或清醒时逸博心率<40bpm,
但无症状。
成人获得性AVB永久性起搏的指征
颈动脉窦过敏和神经调停综
合症的永久起搏适应症
由颈动脉刺激引起的复发性晕厥;
最小的颈动脉压迫导致心室停搏>
秒,且此时并无其他抑制SAN
或AVN传导的治疗。
I 级
II A 级
无明显刺激,伴过度心脏抑制 反应的复发性晕厥。
晕厥病因不明,而且在电生理 检测中发现或AA发SAN功能或 房室传导明显异常。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的主要适应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

大多数情况下起搏器是为那些心率过慢而引起不适的人准备的。

当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

这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

一、公认的起搏适应证(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有关的症状。

1)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如头晕、黑朦、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

2)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而必须用药物控制心动过速发作者。

(2)房室传导阻滞(AVB):主要取决于有无症状与阻滞部位。

1)有症状的II度以上AVB,不论阻滞部位和类型(莫氏I或II型)。

2)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但心室率<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3s。

3)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而需药物治疗者。

4)三分支传导阻滞。

(3)其他1)颈动脉窦过敏: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窦引起>3s心脏停搏。

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3)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通过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心力衰竭。

二、有争议的起搏适应证(1)SSS患者心率<40次/分,无症状或未证实与症状有关。

(2)无症状的II度I型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或以下水平或无症状的II度II型者。

(3)无症状的III度AVB,心室率>40次/分。

三、非起搏器适应证(1)SSS患者证实其症状与心动过缓无关。

(2)I度AVB。

(3)无症状的II度I型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上。

(4)单纯分支阻滞或无症状的分支阻滞伴I度AVB。

以上指标根据2012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律协会重新制定的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南总结而成,当然指南并未涵盖所有的临床情况。

就某一个具体患者而言,安装永久心脏起搏的手术指征并非总是明确的。

通常,不可逆性、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主要指征。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器适应证

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Ib
适应证
1、神经肌肉病,如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假 肥大性肌营养障碍、腓侧肌萎缩患者,导 致的任何程度AVB(包括Ⅰ度AVB)有或 没有相关症状,不能确定AVB会进一步进 展者(证据水平:B)。
2、某种药物或药物中毒导致的AVB,但停药 后可改善者(证据水平:B)。
– 起搏治疗可能有利
2. 症状+传导系统病变
– 该传导系统病变
✓ 与症状关联不确切
– 起搏治疗可能有利
装什么?
起搏器适应证总结
起搏器适应证是由权威机构根据科学实验 结果等判断制定
起搏器适应证分为三类 起搏器适应证在不断更新扩展 病窦和传导阻滞是最常见的适应证 适应证强调症状和传导系统病变的关联性
1、窦房结功能障碍(病窦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SA block) 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
▪ 约占SSS患者的50%
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
变时性功能不全
定义: 病人在日常活动,运动情况或情绪改变等不能作出正常 的心率反应,即心率不能随着机体的代谢活动的增加 而增加。
诊断标准: 运动时最快心率<预测值(220-年龄)的80% 运动时最大心率<120次/分(轻),<110(中),<100(重) 24小时Hotel 报告最高心率<100
起搏适应证
2008年ACC/AHA/HRS
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
课程主要内容
起搏适应证的分类 常见起搏适应证 起搏适应证的应用
谁来制定适应症标准?
美国:ACC/AHA/HRS 欧洲:ESC-欧洲心脏病学会 中国:CSPE-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起搏器适应证分类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专家讲座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专家讲座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27页
III 级 1. 频发或复杂室性异位激动,
无连续室速,不伴长QT综合 症。 2. 因可逆原因造成长QT综合 症。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28页
颈动脉窦过敏和神经调停综 合症永久起搏适应症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29页
I级 由颈动脉刺激引发复发性晕厥; 最小颈动脉压迫造成心室停搏> 3 秒, 且此时并无其它抑制SAN 或AVN传导治疗。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30页
II A 级 1. 无显著刺激,伴过分心脏抑制
反应复发性晕厥。 2. 晕厥病因不明,而且在电生理
检测中发觉或AA发SAN功效或 房室传导显著异常。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31页
II B 级 在有或无异丙肾上腺素倾斜 试验或者其它激发方法下产 生伴有显著心动过缓神 经介导晕厥。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52页
3. 原因不明昏厥。在电生理检 查中诱发出临床相关、有明 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得室颤或室 速。当药品治疗, 不能耐受或 不能选择时。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53页
4. 存在伴冠心病, 陈旧性心肌梗 塞, 左室功效不全非连续性 室速。在未应用I类抗心律失常 药品时, 电生理检验中诱发出 室颤或连续性室速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42页
I级 如前所述窦房结功效障碍或AVB I级 适应症。
II A 级 无 II B 级
药品难治, 有症状肥厚型心肌病, 伴有显著休息或激发时左心室流出 道梗阻。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43页
III级 1. 症状或已由药品治疗控制病 人。 2. 左心室流出道阻滞证据有症 状病人
第58页

心脏起搏器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作用与适应症

心脏起搏器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作用与适应症

心脏起搏器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作用与适应症引言: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窦房结节律不稳定,导致心脏搏动的节律不规律。

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原理、适应症以及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心脏起搏器的原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能够通过电刺激心脏起搏细胞,使其产生有效搏动的医疗设备。

其主要由起搏器发生器、导线和电极组成。

起搏器发生器负责产生电刺激信号,导线将信号传输至心脏,电极则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心脏起搏细胞。

二、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1. 窦房结功能障碍: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当窦房结功能障碍导致窦性心律不齐时,心脏起搏器可作为治疗手段。

适应症包括窦房结功能完全丧失、窦房结功能不全或窦房结性心动过缓等。

2.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激动不能正常传导至心房,导致心律不齐。

心脏起搏器可通过电刺激心房起搏细胞,恢复正常的心律。

3. 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当心房颤动伴有缓慢的心室率时,心脏起搏器可通过提供稳定的心室起搏信号,维持正常的心室搏动。

4. 心室传导阻滞:心室传导阻滞是指心室激动不能正常传导,导致心律不齐。

心脏起搏器可通过电刺激心室起搏细胞,恢复正常的心律。

三、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效果心脏起搏器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提供稳定的起搏信号,心脏起搏器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心脏起搏器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

此外,心脏起搏器还可以预防心脏骤停和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四、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与调试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是一种常规的外科手术。

植入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埋入起搏器发生器,并通过导线将其连接至心脏。

术后,医生会对起搏器进行调试,以确保其能够提供适当的起搏信号。

调试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症状,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一)2024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一)2024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一)引言概述: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通过电刺激来调节心脏的节律和心室收缩,旨在帮助心脏患者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

本文将介绍起搏器的历史背景以及适应症方面的内容。

正文:1. 起搏器的历史- 马昆先生的贡献: 20世纪初,美国医生马昆首次使用外部电刺激来治疗心脏病患者。

- Early型起搏器: 20世纪50年代,史上第一款率先被使用的起搏器,为患者提供周期性的心脏刺激。

- 传导系统改进: 20世纪60年代,起搏器的设计工艺逐渐改进,使得对心脏的刺激更加精准。

2. 起搏器的适应症- 心房颤动: 起搏器能够通过恒定的心室刺激来帮助管理心房颤动导致的心脏节律紊乱。

- 心脏病患者: 起搏器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维持正常的心室收缩率,缓解症状。

- 心脏传导阻滞: 患有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可以通过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 突发性心脏停搏: 起搏器可以为患者提供紧急的心脏刺激,以防止心脏停搏导致的严重后果。

- 心脏衰竭: 在某些心脏衰竭病例中,起搏器可以提供心脏刺激以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患者的病情。

3. 起搏器的使用限制- 约束活动: 患有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注意一些活动,如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 额外手术风险: 安装起搏器需要进行手术,这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 资金和技术限制: 由于起搏器是一种高科技医疗设备,因此在某些地区和经济条件下,起搏器的使用可能受到限制。

4. 起搏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单腔起搏器: 仅在心房或心室中提供电刺激信号的起搏器。

- 双腔起搏器: 能同时在心房和心室中提供电刺激信号的起搏器。

- 传感器起搏器: 根据患者的运动、呼吸等参数来自动调整起搏器的工作模式。

- 工作原理: 起搏器通过电极将电刺激信号传递至心脏肌肉,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和收缩。

5. 起搏器的监测和维护- 定期检查: 患有起搏器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起搏器检查,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 电池更换: 起搏器使用一定时间后,电池可能耗尽,需要进行电池更换手术。

医用心脏起搏器使用说明书

医用心脏起搏器使用说明书

医用心脏起搏器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一、产品简介医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障碍和心脏节律紊乱的医疗器械。

本产品适用于需要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电流刺激心脏使其保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二、适应症本产品适用于以下病情的患者:1. 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导致的心脏传导阻滞;2. 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3. 心脏瓣膜病变所致的心脏传导异常;4. 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脏传导异常。

三、使用方法1. 术前准备:a) 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确认电池电量充足;b) 患者平躺于手术床上,局部清洁消毒;c) 术前给予局部麻醉。

2. 手术操作:a) 切开患者胸部皮肤;b) 定位并打开胸骨;c) 使用适当的工具插入心脏起搏器;d) 将起搏器导线连接至心脏适当位置;e) 关闭切口,缝合伤口。

3. 术后护理:a) 监测患者起搏器工作情况;b) 定期调整起搏器程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适当的起搏模式;c) 定期检查电池电量,避免电量不足影响起搏器使用;d) 定期复查患者心脏功能,确保起搏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1. 防止强磁场干扰:患者使用起搏器时应避免接触强磁场,如磁共振设备、金属探测器等。

2. 注意安全用电:起搏器的电池需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池,患者应避免触摸高压电源装置,以防感电。

3. 定期复查: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起搏器功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注意感染预防:术后患者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发生,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5. 其他注意事项: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用力挥拳敲击起搏器装置,避免碰撞或其他外力造成起搏器损坏。

五、不良反应1. 术后疼痛:手术造成的胸部疼痛是常见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医生建议的止痛药缓解。

2. 感染:术后伤口感染是潜在风险,患者应注意伤口清洁,遵循医生的抗感染指导。

3. 器械损坏:起搏器可能因外力撞击或其他因素导致损坏,患者应注意保护起搏器免受损害。

六、储存和维护1. 起搏器存放应避免高温、高湿、强磁场和腐蚀性气体环境。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4版):智能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4版):智能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4版):智能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引言1. 适应症和禁忌症1.1 适应症:•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分支阻滞•窦房传导阻滞•心室停搏1.2 禁忌症:•患有其他心脏病并发症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者•影响智能心脏起搏器工作的其他因素存在的患者2.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选择和植入2.1 设备选择在选择智能心脏起搏器时,医务人员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需求,以及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功能。

应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合格产品。

2.2 植入过程智能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需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完成。

在植入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并确保手术区域清洁和局部麻醉充分。

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3.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操作和调节3.1 操作要点•在使用智能心脏起搏器之前,医务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操作手册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在患者使用智能心脏起搏器期间,医务人员应监测其心脏活动的状况,并记录必要的数据。

•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3.2 调节方法•在调节智能心脏起搏器之前,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电图数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调节心脏起搏器的频率、输出电流和感知敏度等参数。

•在调节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心电图数据进行及时调整。

4.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监测和维护4.1 监测方法•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脏起搏器,并监测其功能和状态。

•可使用心电图仪或其他相关设备对智能心脏起搏器进行非侵入式监测。

•如有必要,可使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分析仪对心脏起搏器进行详细分析和监测。

4.2 维护要点•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维护应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负责。

•定期检查心脏起搏器的电池状态,确保其电力充足。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结论本指南详细介绍了智能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指南,涵盖了适应症、禁忌症、设备选择和植入过程、操作和调节方法以及监测和维护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窦房结功能障碍 -- 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窦房结功能障碍,具有有症状窦性心动过缓的证据 • 有症状变时性功能不全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有症状病人,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症状和心动 过缓之间的关联不明显 • 第 II b 类:心率经常 < 30 bpm,病人于清醒时有轻微症 状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
• 自动阈值夺获(Auto)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 适应症:伴有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房颤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为大多数医 务人员所熟悉 • 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无频率应答功能
心脏起搏方式
心脏起搏方式
VV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室起搏
• 适应症: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可引 起变频功能不全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运动时有频 率适应功能
• 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心脏起搏方式AAIR-源自频率适应型单腔心房起搏心脏起搏方式
AA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房起搏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慢性)-- 适应症 第 II b 类:无 第 III 类适应症 无症状的分支阻滞,但没有房室传导阻滞 无症状的分支阻滞,伴有 Iº 房室传导阻滞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儿童与青春期--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高 IIº 和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伴有症状性心动 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低心脏输出量 • 窦房结功能障碍,伴有与年龄不相当的心动过 缓症,心动过缓的定义随病人的年龄及预期的 心率而不同 • 手术后高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没有希望 消退或在心脏手术后至少持续 7 天
心脏起搏方式
DDDR--有心房跟踪和频率 适应功能的双腔起搏
房室顺序起搏方式
起搏器适应症分类
第 I 类 -- 有证据和/或一致认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 器 第 II 类 -- 经常使用永久性起搏器但对是否有必要植 入尚有意见分歧
– 第 II a 类: 证据/意见的偏向有用/ 有效
– 第 II b 类: 还不能由证据/ 意见明确说明有用/有效
心脏起搏方式
DDI--双腔起搏、感知 无心房跟踪功能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具有潜在的房室传 导阻滞,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时 为病人提供保护,不跟踪病理性室上速, 不与心房自身活动产生竞争。 • 缺点:无频率适应功能,房室传导阻滞时不能 跟踪窦房活动。
心脏起搏方式
DDD--双腔起搏、感知 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心脏起搏方式
DDD--双腔起搏、感知,由 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良好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 缺点:出现变频功能不全时,无频率适应功能, 复杂的心电图及随访,由起搏器介导的 心动过速(PMT)。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继续
儿童与青春期
第 I 类适应症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逸搏节律的 QRS 宽 或心室功能障碍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婴儿心室频率 < 50 至 55 bpm 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室频率 < 70 bpm • 长间歇依赖性持续的室速,伴或不伴 QT 延长, 其起搏的有效性已被充分证明
AAI--单腔心房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AAI--单腔心房起搏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但不伴有房室和室内
传导阻滞,变频功能正常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保持房室同 步和房室活动的正常顺序 • 缺点:无频率适应功能,如病人在将来发生房 室传导阻滞,不能提供必要的保护
心脏起搏方式
VV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室起搏
• 第 II b 类:
– Iº 房室传导阻滞 PR > 300 毫秒,病人有左室功能障碍,房室间期较短 时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善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房室传导阻滞 -- 适应症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的 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在希氏束以上的无症状的 IIº I 型房室传 导阻滞 • 房室传导阻滞有望消退并不太可能复发 (例如药物中毒,雷姆氏病)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儿童与青春期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b 类:
– 短暂的手术后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恢复至窦性节律时伴 双束支阻滞 – 无症状婴儿、儿童或青年人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频率可接受,窄 QRS 复合波和正常心室功能 – 青年人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先天性心脏病,静止 时的心率 < 35 bpm 或心室停搏 > 3 秒
CSS 和 VVS -- 适应症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对颈动脉窦按摩有阳性反应 (CSS) • 反复发作性昏厥、头重脚轻或头晕,但没有心 脏抑制反应 (CSS/VVS) • 场景性血管迷走性昏厥,避免场景的措施十分 有效 • 一些不明确的症状,如头晕、头重脚轻或两者 都有,对 CS 刺激有心脏抑制反应
• 短暂的高 IIº 或 IIIº 希氏束以下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无
• 第 II b 类:房室结水平,持续的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第 III 类适应症
• 短暂的房室传导阻滞,无室内传导缺陷
• 心肌梗塞前就已存在 Iº 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儿童与青春期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
– 慢快综合征,需要长期采用洋地黄以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年龄 > 1 岁平均心率 < 50 bpm 或骤然发 生心搏长间歇,心室频率是基本周期长度两倍或三倍 – 长 QT 综合征,伴 2:1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孩子窦性心动过缓无症状,患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静止心率 < 35 bpm 或停搏 > 3 秒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与心肌梗塞相关的房室传导阻滞 -- 适 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持久的和有症状的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在希氏 - 浦肯野系统中持久的 IIº 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双侧束支 或在希氏 - 浦肯野系统之内或以下的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适应证 类型选择与应用
万征
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 继教班 ’2004天津
人工心脏起搏的发展史
• 50年代:心外膜、食道、 • 心室非同步起搏 心内膜,体外、体内 • 60年代:锌-汞电池 • 70年代:核能、锂电池 • 80年代:锂-碘电池 • 90年代: • VAT、VVI、DVI • DDD • 频率适应型、ICD
– 反复发作性昏厥,没有明确的、刺激的事件而有过敏性心动 抑制反应 – 原因不明的昏厥,在电生理检查时发现或诱发窦房结功能或 房室传导严重异常
• 第 II b 类:
– 神经因素引起的昏厥,由直立倾斜试验 (VVS)引起显著的心 动过缓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心脏起搏方式
DDIR--双腔起搏、感知,无心房 跟踪功能,有频率适应功能
心脏起搏方式
DDIR--双腔起搏、感知,无心房 跟踪功能,有频率适应功能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缓-速综合征,具有 潜在的房室传导阻滞,变频功能不全。 •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的同时可增加频率,间歇 性房室传导阻滞时为病人提供保护,不 跟踪病理性室上速,不与心房自身活动 产生竞争。 • 缺点:房室传导阻滞时不能跟踪窦房活动。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慢性)-- 适 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间歇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IIº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
– 不能证明是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昏厥,而其他原因已被排除,特别 是室速 – HV 间期延长 ( >100 毫秒) – 起搏引起的非生理性的希氏束下阻滞,
第 III 类 -- 一致认为不需要起搏器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起搏器适应症分类
• 支持当前的建议的证据可分为 A、B、C 三级:
– 级别 A: 从含有大数量个体的多次随机临床试验得出的 数据 – 级别 B: 从含有较少量病人的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数据或 从设计较好的非随机的研究中分析得出的数据或登记 的观察数据 – 级别 C: 专家的意见一致是建议的主要来源
CSS 和 VVS -- 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由颈动脉窦刺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昏厥; 轻度的颈动脉窦压迫引起心搏停止持续 > 3 秒 (CSS)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