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新桥中学韩旭光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了解农硫酸的特性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体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三.教法分析本节课教学时,要把握好初中、高中有关硫酸知识的衔接,应用所学化学理论,借助实验手段,引导学生在回顾知识和对比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和思维辨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所以,本节课应突出以下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引发认知冲突;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四.相关知识储备初中学过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可以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发生化学反应。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可干燥气体;可使纸、布等脱水碳化。
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分为五个板块,由三个对比实验、一个探究实验、一个验证实验和一个综合实验组成。
1.知识衔接,引入新课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硫酸知识。
(2)导出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关于硫酸的工业制法相关内容。
(3)引导归纳硫酸的工业生产原理和设备。
学生活动(1)观察硫酸样品:浓、稀硫酸均为无色液体,浓硫酸呈粘稠状。
(2)集体回顾: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可干燥气体;可使纸、布等脱水“炭化”等。
(3)归纳出硫酸的工业生产原理和设备。
设计意图:介绍硫酸用途,发学习兴趣,回顾已学知识,为探究学习知识铺垫。
2.板块一:实验对比,揭示矛盾教师活动:分配任务、指导实验。
安排各实验小组分别完成浓、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硫酸铜晶体和铝片对比实验。
学生活动:对比实验,各实验小组按所布置的任务分别完成浓、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硫酸铜晶体和铝片对比实验,并介绍各自实验的不同现象。
高中化学《浓硫酸的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硫的转化课题:第三课时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段: 高一学科:化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
2..引导学生通过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最基本方法--实验法;并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原理运用到实际训练、浓硫酸的工业生产。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等方式初步掌握分类、比较、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等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关注个人生活及生存环境,体会化学与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对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做出合理的判断;锻炼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运用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答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组实验1一高:沸点高 三大:溶解度3 大度大、溶解时放热量大)提出问题】思考 1】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 教学环节实验引入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黑色面包实验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引出本节课要 学习的内容。
【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 ,1、完成酸的通性习题;对照学案自学探究以下内容:1. 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具有酸的通性:课堂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石蕊试液呈探究 色;一、能与碱反应生成: 自学H 2SO 4+NaOH = ;整理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与合H2SO4+CuO = 作探究: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H 2SO 4+Zn =; 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 :2. 请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将存在的疑问和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汇报卡”中,交给老师。
3. 回答问题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复习稀硫酸的 性质:回顾 离子方程式书写 H2SO4+BaCl2 =。
浓硫酸的性质 教案

浓硫酸的性质教案教案标题:浓硫酸的性质教案目标:1. 了解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浓硫酸的制备方法;3. 能够描述浓硫酸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实验室物品展示一瓶浓硫酸,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浓硫酸是什么物质吗?它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知识讲解:2. 通过投影或白板,向学生介绍浓硫酸的化学式(H2SO4)和分子结构。
解释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如无色、粘稠、沸点高等。
3. 讲解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包括其强酸性、腐蚀性以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重点讲解浓硫酸与金属、碱、盐的反应,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4. 进行一系列简单实验,展示浓硫酸的性质。
例如,将浓硫酸与铁片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和颜色变化;将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观察产生的盐和水。
讨论和总结:5.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浓硫酸的性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巩固练习:6. 提供一些浓硫酸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浓硫酸的应用领域,并展示相关实例。
可以分组进行小研究或展示。
作业布置:8.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浓硫酸性质的小论文。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案评估:9.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
教学资源:- 实验室用品:浓硫酸、铁片、氢氧化钠等;- 投影仪或白板;- 相关实验视频或图像。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制备方法、安全使用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探索浓硫酸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机制。
高中化学浓硫酸的教案

高中化学浓硫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浓硫酸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浓硫酸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浓硫酸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浓硫酸的性质:a. 化学性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能与大部分金属、非金属反应。
b. 物理性质:浓硫酸无色,呈沸点为337℃,密度为1.84 g/cm³的液体。
2. 浓硫酸的制备方法:a. 铁铜法:通过将干燥的硫酸铜溶液放入浓硫酸溶解生成硫酸铜,并通过电解将硫酸铜还原为浓硫酸。
b. Oleum法:通过氧化铁与硫三氧化合成硫酸,然后加入水制备浓硫酸。
c. 气相法:通过将硫磺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再与氧气进一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最后溶解生成浓硫酸。
3. 浓硫酸的应用:a. 工业生产:浓硫酸主要用于制造硫酸盐、硝酸和磷酸、有机化学品等重要化工原料。
b. 实验室应用:浓硫酸常用作试剂或催化剂,如用于碘反应、脱水反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浓硫酸的图像和性质简介,引发学生兴趣。
2.讲授:介绍浓硫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实验演示:展示浓硫酸与各种物质的反应情况。
4.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学习浓硫酸的制备过程。
5. 总结:梳理浓硫酸的相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复习。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同学们掌握了浓硫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吗?2. 实验操作是否准确和规范?3. 学生对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有何认识?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勤动手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要激发学生对浓硫酸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高一化学组曾娉婧一、教材分析《浓硫酸的性质》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了解了酸的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浓硫酸的特殊性质。
在中学化学中,浓硫酸是最具代表性的含氧强酸,是中学化学学习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是浓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特性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
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几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以及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酸的通性,对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部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本课内容是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最后一块内容,学生已经对无机物的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联系,以及能熟练的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和联系。
通过学习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比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学生在知识的衔接上,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复习酸的通性;2. 了解浓硫酸得物理性质;3. 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的能力;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习浓硫酸的特性,体会事物规律中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 通过课堂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特性2.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五、教学策略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和汇报发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新桥中学韩旭光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了解农硫酸的特性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体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三.教法分析本节课教学时,要把握好初中、高中有关硫酸知识的衔接,应用所学化学理论,借助实验手段,引导学生在回顾知识和对比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和思维辨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所以,本节课应突出以下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引发认知冲突;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四.相关知识储备初中学过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可以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发生化学反应。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可干燥气体;可使纸、布等脱水碳化。
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分为五个板块,由三个对比实验、一个探究实验、一个验证实验和一个综合实验组成。
1.知识衔接,引入新课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硫酸知识。
(2)导出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关于硫酸的工业制法相关内容。
(3)引导归纳硫酸的工业生产原理和设备。
学生活动(1)观察硫酸样品:浓、稀硫酸均为无色液体,浓硫酸呈粘稠状。
(2)集体回顾: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可干燥气体;可使纸、布等脱水“炭化”等。
(3)归纳出硫酸的工业生产原理和设备。
设计意图:介绍硫酸用途,发学习兴趣,回顾已学知识,为探究学习知识铺垫。
2.板块一:实验对比,揭示矛盾教师活动:分配任务、指导实验。
安排各实验小组分别完成浓、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硫酸铜晶体和铝片对比实验。
学生活动:对比实验,各实验小组按所布置的任务分别完成浓、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硫酸铜晶体和铝片对比实验,并介绍各自实验的不同现象。
化学《浓硫酸的性质》教案

化学《浓硫酸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浓硫酸的常见性质。
2.理解浓硫酸在不同物质中的反应物质。
3.掌握浓硫酸的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
4.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1.浓硫酸的酸性和氧化性。
2.浓硫酸的反应物质。
3.浓硫酸的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毒性。
2.浓硫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1.浓硫酸的常见性质:①浓硫酸无色,呈沉淀状或稠厚液体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烈性毒性。
②浓硫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和氧化性,可以将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在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氧气。
③浓硫酸对有机和无机物质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将水分子从物质中分离出来,因此被广泛用于干燥剂和脱水剂。
2.浓硫酸在不同物质中的反应物质:①硫酸和金属反应: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放出大量的氢气和二氧化硫。
②硫酸和碱反应:浓硫酸与碱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水,生成相应的盐。
③硫酸和碳酸盐反应:浓硫酸可以将碳酸盐酸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硫酸和有机物反应:浓硫酸与有机物质反应,如糖和纤维素等,会产生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的气体和能量,有燃烧性。
3.浓硫酸的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①浓硫酸属于危险品,需要妥善保管,避免与有机物质和氧化剂接触。
②浓硫酸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水分和杂质进入。
③注意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浓硫酸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浓硫酸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浓硫酸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危害,以及相关的环保知识和技术。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测试、实验操作评估、作业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估,以及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思维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估。
浓硫酸的性质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
第2课时
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1班陈竞 20110441083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氧化性及其特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逐步掌握比较研究法,进一步形成交流、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置适宜难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
2.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教学难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探究。
4.教具
PPT、蔗糖、浓硫酸、烧杯、玻璃棒
5.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讨论学习法、多媒体展示法
6.教学过程
7.板书设计
一、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密度大
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C+2H2SO4(浓) =△=CO2↑+2SO2↑+2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硫酸的性质
设计意图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浓硫酸有哪些特殊性质?往卫生筷上
沾点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现象?
2、2002年2月23号清华大学刘海洋同
学“为了测试熊的嗅觉”,用浓硫酸泼熊,造成动物园中五只黑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只熊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各地常有硫酸伤人的事故报道。
你如何看待硫酸伤熊(或伤人)事件?
3、如果我们做实验时手或衣服不小心沾
上浓硫酸怎么办?回忆、讨论、回答:浓硫酸有强
烈的腐蚀性,能使木屑、纸屑、
棉布变黑。
还有吸水性,浓硫酸
常用于干燥氢气、氧气、氯气……
等。
聆听、思考
各抒已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形成共识: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慧。
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活跃课
堂气氛。
教书育人,培养
学生养成良好
的心理素质,
身、心健康成
长。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演示实验一)在200ml烧杯中放入
15-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
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二)装置如图(与课本实
验相比稍有改进),浓硫酸与铜反应,注意观察反应的现象。
观察现象并描述:蔗糖逐渐变黑,
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
状的物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有学生捂住鼻子,并伴有咳嗽
声)
观察并描述现象:不加热时无明
显现象。
加热时产生的气体能使
品红溶液褪色,能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红。
溶液底部的灰黑色的固
体析出。
冷却后稀释反应液呈蓝
色。
加强浓硫酸具
有脱水性的认
识,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观察
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和表达能
力。
3、(演示实验三)在盛放有少量浓硫酸
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分别放入铝片,观
察现象。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它可以使
某些金属如铁、铝等表面发生“钝化”。
并解释“钝化”现象。
这就是冷的浓硫酸
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的原因。
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培养逻辑思维
能力、观察能
力、叙述能力及
严谨求实的科
学作风。
三、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本节课主要是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
性及强氧化性。
重点、难点是浓硫酸的强
氧化性。
思考、体会。
学会归纳、总
结。
四、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哪些方法可以区分浓硫酸与稀硫酸?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硫酸有哪些主要用
途,这些用途分别涉及硫酸的哪些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