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说服对方的3个很实用的话术技巧

合集下载

巧妙说服别人的口才训练6大手段

巧妙说服别人的口才训练6大手段

巧妙说服别人的口才训练6大手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总结的口才训练6大手段,让你巧妙说服别人。

巧妙说服别人手段一:站在对方的立场,表达出同理心我们常说,理解万岁,如果我们对他人表示理解,那么我们就具有了吸引他人的最好魔法。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自如地掌握有关技巧,就能有看透对方内心的力量。

比如说,当对方遵照你的意见做事而觉得疲惫不堪,因此和你发牢骚、抱怨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洞悉人心,便能立即察觉对方的不满。

“我理解你”这短短四个字,就是你能向他人说出的最体贴、最温柔的一句话,换句话说,这就是对方最乐于听到的一句话。

所谓感情移入,就是以我心换你心的将心比心的态度,它能使你具有了解对方的情绪与心意的能力,使你具有支配他人的力量。

应用这种方法,站在对方的立场,表达出同理心,必然能够说服对方为你做任何事情。

曾经有一段时间,波士顿的报刊上充斥着一些自称堕胎专家的人和一些庸医刊登的小广告。

这些人常常欺诈无辜的患者,甚至令患者丧命,可是他们却没能被依法治罪。

后来,波士顿城内的上流社会人士群起抗议,牧师们在讲台上评击、痛责那些刊登污秽广告的报纸,其他公共社团包括商会、妇女会、青年会也都极力声讨,然后一切照旧。

州议会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想使这些无耻的广告成为“非法”,但因对方的强大背景,立法最终没有通过。

那时,威尔斯是一个基督团体的主席,他带领会员们使用了各种方法来对付这种医界败类,但最终都宣告失败,一切努力眼看就要付之流水。

有一天,威尔斯仔细分析了局势,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给波士顿最著名的报社写了一封信,信中述说了他对该报长久以来的仰慕之情,还一再表示它是全州乃至全美最优秀的刊物之一。

但他接着说:“可是,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年幼的女儿有天晚上看到贵报上的一则打胎广告,因为看不懂某些词就向他的父亲询问它们的意思,结果我的朋友被问得窘迫之极,他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解释。

贵报在波士顿上流社会是一份广受欢迎的刊物,不知我朋友家里的情形,是否在别的家庭里也普遍存在?如果你有这样一个纯洁、天真的女儿,你想必也不愿意她看到这些广告吧?当你的女儿也问你同样的问题,你又该如何解释?贵报在别的方面堪称完美,但却因为这样致命的瑕疵而是做父母的不得不收回子女们翻阅得贵报的权利。

快速说服对方只用3点

快速说服对方只用3点

快速说服对方只用3点观察一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领导或同事?他们总是能直接说出3点,思路清晰、自信满满、充满力量!快速说服别人,让人愿意听、听得懂、且能有所行动,只用3点。

一、以情动人想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先从感情入手,让对方对你抱有善意和兴趣,至少也要让对方对你抱有中立的态度。

“3”的法则让对方愿意听(感情):1、沉默3秒让人更擅长对话说话时经常无意识带一些口头禅(像“哎——”、“这个——”、“那个——”、“是吧——”)或者一时无法流畅地衔接下一句话,可以沉默3秒,将即将要说出的口头禅咽到肚子里,同时也将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到话题上。

沉默的时间保持在3秒,在心中默念3下,这样你就掌握了刚刚好的空白时间。

2、眼神交流3秒让你获得信赖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神交流1秒只能叫作一瞥,确定对方是否在而已。

眼神交流2秒只是表现了注意到了对方的态度。

眼神交流3秒就能带有感情了,这时,你能向对方展示善意。

超过了3秒的眼神交流则表达了不信任或怀疑的态度,让对方不舒服。

在你与对方不是恋爱关系的前提下,请尽量保持眼神交流不超过3秒。

眼神交流3秒,展示善意,表达诚意,获得对方信赖。

3、使用3种肢体语言加深印象我们要善用肢体语言的力量,恰当的肢体语言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带有明确信息的:对方的声音太小听不清的时候,你会把手放在耳朵边上表示“听不到”;握拳表示决心;双手向前展示表示欢迎。

另一种是表示大小、程度信息的:表示销售量急剧增加的时候,用手从左下到右上比画;表示高度和厚度时,用手比划出高度和厚度。

第三种是表示数字信息的:在你说“有3点”的同时竖起三根手指;说“第一点...”的时候竖起一根手指。

不恰当的肢体语言例如挠头搓手,不断按圆珠笔的尾端、抖腿等,这些动作不光表现了你在精神上的不安,也可能让对方对你失去信赖。

恰当地使用三种肢体语言,加深对方的印象。

二、以理服人等到对方有意愿听你说话之后,你就进入了需要有逻辑地表达内容的阶段。

日常沟通时说服引导常用的三个句式你都知道吗

日常沟通时说服引导常用的三个句式你都知道吗

日常沟通时说服引导常用的三个句式
你都知道吗
在日常沟通中,使用一些有效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服和引导他人。

以下是三个常用的句式:
1. “我理解你的观点,但是...”:这个句式用于在表达不同意见之前,先展示对对方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表达对对方的认同,可以减少对方的抵触情绪,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我理解你对这个决定的担忧,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


2. “如果我们能够...,那么结果可能会更好”:这个句式用于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通过假设一个积极的结果,可以引导对方思考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增加一些营销活动,那么销售额可能会更高。


3. “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个句式用于引导对方思考某个决策或行动的积极影响。

通过让对方自己思考好处,可以增强他们对该决策或行动的认同感。

例如,“你认为采用新的工作流程的好处是什么?”
使用这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对方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思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句式时,我们要保持真诚和尊重,避免过于强硬或操纵性的语言。

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说服他人的5条口才妙计_谈判技巧_

说服他人的5条口才妙计_谈判技巧_

说服他人的5条口才妙计实际上在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等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说服他人的5条口才妙计,欢迎借鉴参考。

妙计1:利用“居家优势”小测试:如果邻居家的狗咬伤了你家小孩,你是应该上他家去告状,让他赔偿你的医药费,还是让他到你家里来,你和他讨论赔偿问题呢?分析提示:研究发现,在熟悉的环境中,人有心理优势,底气会更足,做事感觉更有把握。

因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客观上有利于自己。

所以,在遇到纠纷需要讨论一件事时,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环境(比方说安静的咖啡馆、茶吧等)进行。

这样对方也没有居家优势,在心理上保持平等。

问题?答案:让他到你家里来。

妙计2:寻求与对方保持一致小测试:如果你想让同事去健身,而他们对此毫无兴趣,甚至觉得你多事,该怎样应对呢?分析提示:许多研究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就越具有说服力。

因为你和他的相似程度越高,他就越把你当作“自己人”,你的言行在他看来,也代表了他的需要和动机,要他模仿你的行为也就越容易。

实际上,排斥心理很可能在寻找到共同点后逐渐淡化。

一个优秀的谈判高手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对手相符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对手一致。

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

问题答案:与同事耐心地谈谈,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分析一下健身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妙计3:体验对方的感受小测试:小区新搬来一对夫妻,你准备拜访他们,然后请他们为残疾儿童募捐。

该采用什么办法来达到目的呢?分析提示: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啤酒生产厂得罪了一家餐馆的经理,对方就改换销售另一个品牌的啤酒。

在直接和负责人谈判无效的情况下,销售人员天天晚上去这家餐馆里帮忙搬运货物,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生产的啤酒。

他总是说,“你是我的老顾客了,我要为你服务,即使你不销售我公司的生产的啤酒。

有效说服力话术实例

有效说服力话术实例

有效说服力话术实例在人际交往和职场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说服力来传达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人的决策。

说服力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话术,并运用恰当的逻辑和情感手段来打动对方,使其接受我们的观点。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有效的说服力话术实例,帮助我们在不同场合下更加有效地说服他人。

1. 引用权威观点引用权威观点是一种常用的说服力话术。

当我们想要说服对方对某个问题持有特定的观点时,可以引用权威人士的意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当我们在工作团队中提出一项新的改进方案时,可以引用行业专家的观点,来为自己的建议增加说服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说:“根据来自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最新报告,这项改进方案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

他们的研究数据显示,类似的举措在其他公司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通过引用权威观点,我们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还能使对方相信我们的观点是基于专业的调研和研究。

2. 利益共享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利他的影响。

因此,当我们想要说服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时,可以强调对方可以从中获益的方面,即利益共享。

这种说服力话术能够激发对方的积极性,并增加对方接受我们观点的可能性。

例如,当我们想要说服同事支持我们在项目中引入一项新的技术时,可以强调这项技术能够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我们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引入这项新技术,我们将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项目,提高工作质量,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通过强调利益共享,我们能够将对方的注意力从个人利益转移到团队或组织的利益上,并提高说服力。

3. 使用具体事例具体的案例往往比抽象的理论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

当我们想要说服对方采纳我们的观点时,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具体的事例能够让对方更加直观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并与其自身经验产生共鸣。

举个例子,当我们想要说服家人减少使用塑料袋时,可以引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

深层说服术之七大技巧

深层说服术之七大技巧

深层说服术之七大技巧深层说服术(一)、与人交谈深层说服对方的七大技巧:1、请君入瓮法:就是根据对方的看法和观点,设置一个问题,引导对方,暴露自相矛盾之处,最后用他自己的话来否定他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2、联络感情——情感共鸣法:常用于和不熟悉对象或有对立情绪的对象谈话中,通过心理上的接触和情感上的共鸣,使说话带有很大的鼓动力,从而使对方信任。

如对有自卑感的,通过言谈设法树立其信心,使其感受温暖和亲情。

3、激将法:领导常用信任商量的口气对下属说:“你脑子灵活,考虑再三,觉得你做这事最适合,我相信你有办法尽快把这件事做好的。

”高昂的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上进的主要因素,而高昂的士气来自于人的自尊。

人的自尊心一旦丧失,工作的热情也随着消失。

因此,鼓动激励的说服技巧有助于提高人的自尊。

4、假捧真损——以褒代贬法:把要批评的话,从相反的角度,用表扬的形式表达出来。

某学生训练打靶不认真三次不中,老师笑着说:“真不容易,靶子以外的地方你三次都打中了。

”同学们笑过后,该学生已自觉不好意思。

5、骂人不带赃字——侧击暗示法:通过曲折隐晦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意见暗示给对方,既可达到教育的目的,又可避免难堪的场面。

这种含蓄又明确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伤情面。

著名作曲家罗西对一名前拿着其作品来请教自己的年轻乐手,不停的脱帽。

乐手问:“屋里太热吗?”罗西说:“不,我有见到熟人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要脱帽。

”以此来暗示对方的曲子抄袭太多。

6、打鸡骂鸭——借喻法: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一相识点,借用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太宗要扩大兵源征中年男子当兵。

宰相魏征对他说:“把深林烧光,不是猎不到鱼,但明年就无兽可猎了。

如果中年男子都召入军中,生产怎么办?税哪里征?兵员不在多,关键是否训练有素。

”一席话令太宗收回成命。

说服别人的话术

说服别人的话术

说服别人的话术
说服别人的话术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技巧:
1、以事实为基础:在说服别人之前,确保你的观点基于可靠的事实和证据。

提供相关数据、研究或亲身经历的故事来支持你的观点。

2、建立共识:尝试找到与对方观点的共同之处,并强调你们的共同目标或利益。

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减少对方的防御心理。

3、以退为进:在提出你的观点之前,先向对方表示你已经考虑过他们的立场和反对意见。

展示你尊重他们的观点,同时提出一些妥协或调整建议。

4、引导情感:有时候,情感比事实更有说服力。

尝试用感性的方式表达你的观点,引发对方的共鸣。

使用故事、比喻或个人经历来触动对方的情感。

5、提供解决方案:在说服过程中,不仅要强调问题,还要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这可以让对方感到你真正关心他们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6、给予肯定和鼓励: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对方肯定和鼓励。

这可以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同时增强你们的合作关系。

7、耐心和倾听:在说服过程中,耐心倾听对方的观点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回应。

8、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在说服别人时,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
的立场和观点。

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立场,寻求共同点和妥协。

9、使用有力的语言:使用生动、形象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你的观点。

利用比喻、描绘图像或强调关键词来增强你的说服力。

10、保持积极的态度: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自信,相信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并相信自己能够说服对方。

5招轻松说服对方

5招轻松说服对方

5招轻松说服对方
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尴尬场面?明明理由充分,可就是说服不了对方。

有时
没说几句,还会争辩起来。

欧洲谈判中心的专家提醒你,仅仅观点正确是不够的,说服力也很重要。

不妨学学他们是如何让人心服口服的吧。

方法一,充分了解对方。

弄清楚自己的目的,才能让你保住底线;了解对方
的能力和特点,不会因为提出过高要求招来反感。

方法二,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谈话。

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往往会比其他
地方表现好。

因此,尽量不要在别人家里或办公室与人争执,以免没有开口,
就输了“气场”。

方法三,表现出和对方同一战线。

“我理解你的心情,如果我碰到这种事,
也会这样做。

”这种换位思考的技巧在交谈中非常有用。

理解对方并不代表认输,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对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能更有效引导对方,更
具说服力。

方法四,不要说威胁的话。

“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干了”,这样的话千万
要避免。

它会让你看上去显得“不可理喻”,甚至让对方生出怨恨。

就算委曲求全,听从你的建议,也迟早会爆发。

方法五,给对方留点余地。

谈话中,最忌讳的就是“撕破脸皮”。

要想让他
人信服,就必须走出“对方和你是矛盾冲突的”这一固定思维。

求同存异、留有
余地,双方各取所需、达成一致,才是最终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说服对方的3个很实用的话术技巧
快速说服对方的3个很实用的话术技巧
简单的一句话,除了影响着他人如何回应外,更决定着对方是否接受你的请求。

只要使用一些说话小技巧,对方点头的机率就会跟着大幅提升,快来学习一下这3个很实用的话术技巧吧
说服技巧一:即使一分钱也有帮助
提出著名的影响力六法则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恰尔蒂尼(Robert B. Cialdini)博士,是谈判领域的国际权威,他在 1976年一个义捐活动上,意外地发现当告诉民众“即使一分钱也可以帮助我们”后,不仅民众捐款的金额比之前更高,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来捐款。

这个话术被称为“即使一分钱也有帮助(even a penny will help),自从它的效果被证实后,许多的募款活动也将它列入公关人员标准应对流程中。

说服技巧二:我们会再多给你……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闲逛时被某个商品吸引,正犹豫是否下手时,老板突然主动提议买再送某某小东西,你会觉得非常划算,并立刻掏出钱包买下。

其实这个老板运用的就是这个高成功率的说服技巧,以“时间差”来增加商品的超值感。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消费行为的田野调查研究:在街道上的一个烘培坊,当随机走进店里的行人对蛋糕有兴趣并询问价格时,店家会主动告知售价,但会跟另外一位店内员工(已先串通好)讨论5秒-10秒钟,然后告知客人买蛋糕可以再多送两块饼干,愿意购买的人高达73%。

但如果只事先组合好的小蛋糕+两块饼干,虽然售价相同,愿意购买的人却只有40%。

看来善用此技巧可以为店家增加营业额!这个说服技巧被命名为“并非全部技 巧(that's-not-all technique)”。

回想小时候用塑料尺打弹珠,即使你没有任何成绩,弹珠阿姨还是会微笑的送你一瓶“津津芦笋汁”,你会觉得即使输了还有饮料可以解渴。

其实饮料是玩弹珠附赠的商品,只是如果一开始先给了你饮料,你反而会觉得玩弹珠浪费钱,下次自然也不会光顾了。

那要如何将这个技巧运用到当前的电子商务上?在规划网购的商品页面时,不妨将赠品摆放在页面最下方,当浏览者看完商品价格及商品介绍后,再让他注意到赠品讯息,这可是会比一开始就提供赠品的组合商品卖的更好呢。

试着给你的买家一些惊喜感吧。

说服技巧三:你可以决定是否……
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有选择权也是说服他人的重要关键,其实前面谈到的“即使一分钱也……”的技术也运用了此种技巧,在 Brehm 的抗拒理论( reactance theory )中谈到,感觉到失去自由及选择权反而会降低别人顺从要求的可能。

这让我想到了在当兵的时候,军方 "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领导风格,当时同梯各种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失去自由权强化了部属抗拒行为,再以更高压方式管理,负向循环造成军中管理成效不彰。

而这些弟兄回到了社会上,其实都没有适应不良问题,抗拒行为往往只出现在高压环境中。

想要让对方听话,反而要给予对方自由选择的权利!
那是否有关于操纵选择权的话术研究呢?2000年时,研究者在卖场中随机寻找逛街的民众,对照组礼貌的询问“您好,不好意思,请问可以借我一点零钱搭乘公交车吗?”(听起来非常像诈骗集团的伎俩)。

实验组则说:“您好,不好意思,请问可以借我一点零钱搭公交车吗?但你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没关系。

”注意到了吗?实验中并未提供任何其他诱因,他操纵的是对方的 "选择权" 。

实验结果非常惊人,对照组(未提供选择权)只有10%的民众愿意赞助,而具有选择余地的民众,竟有47.5%愿意赞助车费,更有趣的是,后者所获得的车费也比前者高出一倍多 (0.48美元v.s. 1.04美元) 。

人们渴望自由选择权
给予选择自由的说服技巧可以应用在几乎所有的对话中,这已经在42个相关研究,实验人数超过2.2万人的实验中得到证实。

其实,具体的说词内容并不重要,重点是去强化对方无法说“不”的可能,而要达到这个效果,“自由选择权”非常重要。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大致有3种理论解释:第一,选择权会引发对方拒绝后的罪恶感;第二,它可能提高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受;第三种解释,它强化了内在归因的可能(将行为归因于内在特质)。

我比较偏好第三种解释,因为,当对方具有选择的权利,并且在没有压力下做出决定时,他了解到这个决定是发自内心,并非外力因素。

而且在被请求者作了内在归因后,服从的可能性也会跟着大大提升。

“即使一分钱也……”、“我们会再多给你……”以及“你可以决定是否……”,下次出去买东西时,留意一下店家是否就是使用这3个说服技巧改变了你最初的决定吧。

卖家们也不妨试用一下这3个说服小技巧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