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

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

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

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明确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第一次为中国如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阐明了原则底线,也可以说是红线。

资料图:解放军陆军集团军和空15军部署示意图。

中国强大表现在核心利益增多

中国强大表现在核心利益增多 中国强大表现在核心利益增多 2010-07-06 15:21:52 归档在时评| 浏览21529 次| 评论9 条日本媒体称,中国政府在今年3月首次向美国政府高官正式表明立场称,南海是关系到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中国在这之前曾将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新疆问题等定位为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报道称,中方在3月上旬向访华的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转达了上述方针。斯坦伯格和贝德在北京分别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外长杨洁篪和副外长崔天凯等举行会谈。报道援引军事人士就中国将南海定位为“核心利益”分析称:“中方可能认为必须表现出强烈的意志以确保海洋权益。” 《纽约时报》的日前也报道,中国直截了当的告诉来访的美国官员,北京不会容忍任何在南海的干扰行为,因为这是中国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核心的主权利益。这是中国首度把南海纳入地位不低于西藏和台湾的核心国家利益之中。这也这意味着,中国将不惜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来保护陆上

与海上的主权。而如果东盟对南海议题没有统一的战略,或者没有美国、日本和印度的联盟,将很难在南海与中国抗衡。以青岛为基地的中国北海舰队在上个月的演习中,进入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宣称拥有全部或部分主权的南沙群岛,并停泊在从越南手中夺下、现在是中国预警雷达站的南沙群岛水暑礁。同时,中国战斗机也从不同机场起飞,测试他们在南海的秘密行动、夜间飞行、空中加油、雷达干扰和轰炸模拟等作战能力。由于中国渔船在南海反复遭到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骚扰,甚至没收船只,已对南海展开定期巡逻,以维护中国渔船在南沙群岛和四周海域的安全。中国海军上个月刚结束对南海历时3个星期的长程演习,包括中国最现代化的军舰。这些讯息显示,中国日益自信且扩张的海上武力,可能将控制80%的南海。 前段时间CCTV新闻报道。“中国成功研发出3000 海上钻井平台。这是中国在该技术上的飞跃性突破,以往只有少数欧美国家掌握该技术。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将为我国更好的开发南中国海。” 南海争议由来已久,许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都视南海为一块肥肉。尽管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但是周边国家无视中 国对南海的主权,并且想将南海问题国际化。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邀请美国和英国石油公司开采南海石油资源。中国以往没有开发南海,不止是因为南海所存在的问题。更因为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利益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利益 靳许峰 (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甘肃. 天水)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要认清经济全球化 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处理好世界上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和优秀成果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并正确确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世界定位。全经济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治发展使中国政治本身呈现何种状态,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和境界。这样的战略目标既要适应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潮流,体现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政治稳定化和政治意识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治发展;政治民主;国家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认清经济全球化、世界民主化潮流与西方国家民主战略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一方面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吸收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够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益的优秀文化成果。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不仅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民主化浪潮的推进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便利,从而使中国政治发展进程受到外来影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个纯经济的现象,它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移植等现象。俄罗斯学者艾莱拉·沙夫罗勒娃(Elena Safronova)认为:“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不仅是各个国家文化和文明一致性的增长趋势,也是各个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一致性的增长趁势。”[1]这样,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就具有双重性,它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带来较大的国际压力和负面影响。 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会推动中国确立一套更加民主和有效的政治机制,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加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任何决策的做出都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人的知识、经验和才华,也使少数人难以对决策的实施后果进行全面的预测和总结,对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瑞士著名学者简-皮尔·莱曼(Jean-Pierre Lehmann)认为:“当一个国家寻求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和吸引更多国外直接投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时,改进制度和政治管理以及遵守法律规则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强。”[2]随着中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政府相应出台了许多顺应国际潮流的举措,以便在经济领域能与国际接轨,这一过程必然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同时,也应注意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美国视之

中国界定六大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界定六大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据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国务院新闻办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白皮书说,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白皮书说,中国充分尊重各国维护本国利益的正当权利,在积极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充分顾及他国正当关切和利益,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表示,白皮书以权威形式发布,系统化、精细化地涉及和平发展的各方面,比如中国的核心利益。虽然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做过论述,但这次在白皮书中细化地表达出来更好,更有力。中国不是软柿子,不能忍气吞声、一味退让,应有的权利要坚持。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王在邦说:“白皮书对中国核心利益的界定非常清楚。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和中国一样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不是孤家寡人,不是孤军奋战。” 中国坚持自主发展不转嫁问题和矛盾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说,中国坚持自主发展,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 白皮书说,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把国家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据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崔清新、梁淋淋)国务院新闻办6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白皮书说,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白皮书从更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将和平发展道路归结为: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白皮书说。 中国永远不争霸、不称霸 据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梁淋淋、傅双琪)国务院新闻办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说,中国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 白皮书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人民丰衣足食,把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

高一政治国家利益

高一政治国家利益 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国家力量的含义、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理解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P97,探究1,回答其中4个问题。 1、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和表现形式(板书) (1)含义(板书)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2)内容(板书)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等。 (3)表现形式(板书) 竞争、合作和冲突。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板书) 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其中国家利益通常首先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如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维护的

是军火商、石油商等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板书) 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国际社会的最主要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层次上划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一是主权利益,即涉及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的利益,这是国家最基本的利益;二是发展利益,即发展国内经济和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增强对外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等;三是参与的利益,即塑造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因此,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 从领域上划分,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文化、安全等诸领域。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和不同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家利益的内容和目标有所不同。如我国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谋求和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

美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杨恒均:美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011年9月《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中国的核心利益第一是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其次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是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009年7月戴秉国与美对话 什么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个人理解,一是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即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利益是不容侵犯和破坏的。——2011年9月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继2005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首度推出之后的六年,中国政府再次发表《和平发展》白皮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国务委员戴秉国发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长文,对白皮书进行解释与说明。通读《白皮书》,可以看出执政者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有明确的认识与规划,显示出自信。通过《白皮书》的形式向各国政府与人民耐心解释、反复说明中国的立场,我认为这有利于消除国外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虑与猜忌。但这不是我要展开的话题,今天,我们谈一下什么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 按说《白皮书》里已经明确指出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务委员戴秉国更是先后做了两次具体而微的例举。虽然戴秉国第二次使用了“我个人理解”,但就我个人理解,国务委员这种级别,在谈到国家“核心利益”时是没有什么“个人理解”的。倒是我这种人,有一些“个人理解”,可又不能随便谈。只是《白皮书》出来后,国内一些网友追着问我对国家的“核心利益”的看法,以及希望我谈谈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我说,咱国家的《白皮书》不都说得清清楚楚?难道都白说了?你让我说,万一我说错了一两个字,那不是找抽?再说,这《白皮书》是对洋人说的,你瞎掺合个啥?可一些网友就是固执,不停地发来微博私信与电子邮件,声称《白皮书》要能够说服洋人,首先应该说服中国人吧。听那口气,又把我混成外交部发言人了。

浅谈中国国家利益及其特性 《国际政治学概论》专题论文

浅谈中国国家利益及其特性 摘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统一的世界。各国的对外交往都必须立足本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新审视国家利益就十分有必要了。中国必须牢牢把握住国家利益的主客观性、阶级性与民族性、国家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特性才能真正做到位中国人民、为世界谋利。 关键词:中国;国家利益;特性;内涵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国际交往中,立足改革大局,中国要想谋求“人民利益”,就必须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利益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所以,界定国家利益内涵掌握其特性,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谋求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的重要主体有着特定的利益要求,这也是各个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的根本动机与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 在西方国家中大多采取汉斯·摩根索的观点,认为国家利益的概念包含两重因素。一个是逻辑上所要求的,即在逻辑意义上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一个是由环境决定的,是可变的。因此,前者有相对永恒存在的必然性,后者则依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必不可少”的利益就是国家的生存,它是相对永恒的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内核,是民族国家的最低要求。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一个国家生存的内涵应当包括:国家领土、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完整性[1]。 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立,中国学者对国家利益有着不同的看法。马克思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际利益使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我国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全体人民物质、精神需要的东西。包括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国的国家利益最终是中国人民的利益。 二、中国国家利益的特性 (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国家利益具有主观性。在分析和判断国家利益时,如何确定国家利益,何种对外政

论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论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内容摘要国家利益是每个国家处理国际事务时的根本原则,从这方面来看国家利益出现场合对多的应该是国际社会。但我们不能否认国家利益的内部表现形式,即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平行对等的场合。而法律利益是指国家内部社会的利益。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利益会对国内法律利益的内容产生影响,而且国际法律利益的发展也会促成国际法律的完善。因此,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这两种利益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而我们在探讨它们的联系的时候主要是关注当代在我国特殊社会意识形态下其相互冲突和相互影响的内容。 关键字国家利益法律利益影响 【Content abstract】national interests is every countries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affairs fundamental principle, from this perspectiv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of many should appear occas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ut we can't deny that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s internal forms, namely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the collective interests, personal interests, and the parallel equivalence occasion. But a legal interest refer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internal society. But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domestic law will aff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cont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egal interests will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legal interests both benefit a link exists. And we in discusses their contact is mainly concerned when contemporary Chinese special social ideology in the content of its influence each other. 【Keywords】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Legal interests Influence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就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国家发展道路即没有前例可循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得到了基本的发展。但是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情况是当前以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还将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的基本内部环境。外部背景方面,当前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国际事务中如果缺少中国的参与将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此外,国际安全,恐怖主义、贸易安全、国际能源问题、国际环境保护问题、国际核问题等国际问题的产生也要求作为国际一份子的中国参与到国际社会中去。同时这些问题也加强了各国的联系。这便是本文在探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相互影响时的大背景。只有了解了此背景我们才能更清晰的分析出国家利益、法律利益以及它们相互联系中的脉络。 在探讨国家利益、法律利益时我们需要对利益进行定义。按照周旺生教授在《论法律利益》中的观点:“利益就是能够使社会主体的需求获得某种满足的生活资源,且这种资源是以客观规律、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所认可的范围为限度的。”【1】而利益对于法和国家的产生影响甚大,因为法和国家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对利益的配置和固化的结果。由于社会利益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原始社会只有社会共同利益的局面,从而出现了阶级利益分化,使原有反应整个社会利益的规范不敷需要,这样便终于引致首先和主要反应执政阶级利益的出现即国家的出现和新型规范的产生即法的产生。 法律利益作为利益的一种是由于作为满足社会主体的资源稀缺性、社会发展程度和人类天生的社会地位和智力的差异性以及各种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导致矛盾和冲突需要法律对此加以规定而由法律加以选择和确认那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利益为法律利益并对此加以法律保护而产生的。因此法律利益区别于一般利益的特征是法律利益的法定性以及其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按照周旺生教授的观点:“利益从一般利益转化为法律利益,其主要且直接的原因在于,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需要发予以调节和处理。而发对利益的调节过程,也就是法将利益转化为法律利益并予以实现的过程。”【2】而博登海默的观点也与

怎样理解“国家核心利益”

怎样理解“国家核心利益”? 国家利益说问世已经有数百年历史。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上世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套用帕麦斯的话,称国家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后来成为国际上广泛引用的一句名言。关于国家利益概念的内涵,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也受到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国家利益,从结构层面来说,可以分为国家政治利益、国家经济利益、国家文化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等;按重要程度,可分为国家安全利益、国家战略利益、国家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等。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攸关,因此在国际交往和谈判中不可让步,没有妥协的余地。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任何国家政府至高无上的天职,是衡量“爱国”还是“卖国”的最重要的标尺。 国家利益在性质上有“扩张性”和“自卫性”之别。19世纪后半叶,西方大国社会发展从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谋求自身国家利益,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国门,疯狂掠夺资源和财产、攻城略地、贩卖奴隶、瓜分殖民地。列强铸就的国家利益是以损害和牺牲广大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赶走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赢得了国家主权,在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重新弘扬了国家利益。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极力维护不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此,美国输出“美国价值观”,散布“人权大于主权”等谬论,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践踏别国主权,甚至不惜进行颠覆和侵略。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任重道远。

中国的核心利益有三个范畴

中国的核心利益有三个范畴 戴秉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制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对外工作部分再次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对当代中国对外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和怎样实现目标的深刻阐述,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外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主观想象或拍拍脑袋的产物,而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俨然成了“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共同利益变得越来越广,需要携手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互利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已是一种“利益共同体”。任何国家哪怕是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单打独斗,任何国家的行为不仅事关自己,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武力征服、威胁别人,或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空间和资源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那种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各种理由拉帮结伙,一方或几方就想独揽世界事务的做法,也越来越不得人心。在日益增多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前,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国唯有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同舟共渡而不是同舟共“斗”,才有出路。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搞计划经济到推进各方面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状态和片

新《国家安全法》生效-明确“中国核心利益”范畴

新《国家安全法》生效明确“中国核心利益”畴 中国的海外利益同样需要维护 原标题:公民因国家安全受损可获补偿 昨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以15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高票通过了《国家安全法》(点击查看全文),该法将自公布之日起正式生效。 新《国家安全法》共七章,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与职责,国家安全制度,国家安全保障,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 法律明确,“国家安全”即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对于公民和组织而言,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在义务方面,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为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新《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我国曾于1993年制定《国家安全法》,以规定国家安全机关的职权和反间谍工作为主要容,随着国家的发展,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该法律已难以适应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需要。2014年11月1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国反间谍法》,相应废止了原有的《国家安全法》,为制定新的《国家安全法》创造了条件。 解读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成亮点 此次通过的《国家安全法》,“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淑娜解释,《国家安全法》在第一条立法宗旨中强调“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第三条总体国家安全观涵中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第七条基本原则中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在第十六条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中专门规定了人民安全的容,“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等等。这些规定体现了维护国家

中国为什么要清晰宣示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为什么要清晰宣示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作者:肖永国 “中国核心利益”一词随着中国周边的国际军演的持续延烧,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国内外的讨论。相反的,什么是“中国核心利益”反而被讨论者所忽视。事实上,“中国核心利益”的内涵自建国之日起都是中国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宣示和维护的中心。特别是在国际上一再以“中国威胁论”制造反华舆论的时候,2009年7月28日,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开幕式中,进一步向美国政府概括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1、维护中国的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 2、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维护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以上三点概括,是中国政府对60年的立国、建国的历史总结。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的历史进程中一切的荣辱得失,都与中国核心利益息息相关。进而推及1949年前的50年、100年及历代王朝的兴衰史,我们都不难看出,中国核心利益的维护与实现才是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与基础。因此,戴秉国代表中国政府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总结和概括是经得起历史考验,更是经得住现实与未来检验的政治结论。 最近,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借机对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调查结论的“天安舰事件”的过度渲染,纠集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通过围绕中国搞长期化和国际化的联合军演的方式,试图对中国崛起搞政治围堵,公然企图损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基本事实。然而,中国偏偏有一些新闻媒体(甚至是中国的主流新闻媒体),或所谓的政治、军事、国际专家,打着“理性”、“客观”、“谨慎”、“言论自由”等旗号,呼应国际上的反华舆论,鼓噪中国政府“不该强调中国的核心利益”、“应该谨慎宣示中国的核心利益”、“应该尊重美国的国际领导意志”等等。乍一看,都是些“诤言”、“直谏”,但细一想却经不起推敲,更不用说历史或现实的检验了。

谈谈你对“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论调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论调的看法 摘要:国外媒体报道中多次出现“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必胜论”等论调。这些错误论调导致许多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产生误解,也会对中国的外交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产生一定压力。而这些,恰恰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所呈现出的不安与惶恐。事实上是,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而在涉及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关键词: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发展;崛起 近来,在国际舆论中,频频出现“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必胜论”等不和谐的论调。而这些,实际上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所呈现出的不安与惶恐。 实际上,所谓的“中国强硬论”是流行了十多年的“中国威胁论”的最新变种。“中国强硬论”在中日撞船危机之后达到了高潮。不少欧美媒体为日本帮腔,称中国在展示“肌肉外交”。它们警告中国说,中国正在“自我孤立”,把四邻一步步推向美国。这样的批评有可能误导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也会对中国的外交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产生一定压力,这恰是西方舆论领袖想要做的。 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到,近来针对中国,有不少势力主动寻衅挑事,中日撞船事件也好,南海主权纷争也罢,一些国家明枪暗箭不断,以试探中国对各种问题的反应和态度。对此,中国的回应有理有利有节,无论是维护国家间关系稳定,还是应对内部民意,都可圈可点,不失大国风范。审视一些人炒作的所谓“强硬”,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涉及的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正如温家宝总理9月份在联大的发言中所说的,“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强硬”,那世界上所有国家在自身主权和领土受到损害的时候,都会如此“强硬”。 近些年,中国的国力在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在增加,外界看待中国的心态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的人,对此很不适应,其对华心态产生了很大落差甚至扭曲,“中国强硬论”就是这一心理的典型表现。实际上,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思路从未改变,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也从未改变,只不过崛起中的中国说话更有分量了,更受世界重视了。因此,当中国一以贯之地明确宣告自身利益所在、清晰表达自己战略追求之时,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曲解或者诬蔑,散播一些针对中国的奇谈怪论,也就不奇怪了。 而所谓的中国傲慢论,是西方媒体无理抨击中国的又一言论。外媒认为中国强烈反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达赖、强烈反对美国对台军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上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声音;最近两年诸多表现让外界

乔良超限战作者:美元霸权是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贴

乔良超限战作者:美元霸权是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贴《大公报》:马不愿挺下属党内「寒心」转贴(2006-12-12) 非洲的政治制度转贴(2006-12-12) 乔良:二十一世纪所有都是为金融而战 第三届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战略论坛于2006年12月9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办。请看国外政要对周恩来***的评价转贴(2006-12-12) 每个***者的死亡对我们都是福音-智利***者皮诺切特转贴(2006-12-12) 防止富人控制政府转贴(2006-12-12) 人权天堂英国:找鸡投入40名警察转贴(2006-12-12) 《中评社》社评:国民党目标过高内忧外患转贴图(2006-12-12) 千年一师***转贴(2006-12-12)

不是基督徒的中国人,你过的哪门子圣诞?转贴(2006-12-12)本届论坛主题是宏观经济与金融创新,由财经独家直播以下为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乔良演讲: 谢谢各位!我今天在这些不能扮演预言家的决策因为今天这话题对我们有一点陌生 前几天在中山大学讲课的时候,学校的主持人告诉我今天来的学生比较少,因为今天晚上有课,我说会比我头发少吗,他们说差不多今天的人比那一天的人多得多,我有一定压力由于今天这话题是生疏的,也可能大家会失望 二十一世纪最激烈的战场将在什么地方?如果是一般的军人都会说肯定是发生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话已经过时二十一世纪最激烈的肯定是在经济领域说得更加具体一点,应该是金融领域二十一世纪所有的都将是广义金融战都是为了金融而战,特别像美国发动的是为了货币的霸权而战,这一点和利时发展到今天有密切的关系谈到金融战许多人有一些期待,希望谈一下索罗斯他们所做的事情,或者是美国在911之后对反***做的事情我今天谈的是广义的金融战打金融争最漂亮的是美国人,他们用他们军事性手段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赶资本比索罗斯为了小小对冲基金盈利,或者美国封杀恐怖首脑帐号重

触目惊心!极为震惊世界!十个中国人看了十一个吐血而死!!!!

触目惊心!极为震惊世界!十个中国人看了十一个吐血而 死!!!! 【昭告天下】【还原历史真相】【让一千年后的中国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东罗马使臣来到中国首都后致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的信】 这封信的作者Aurelius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派往大隋时中国的使臣团团长,他兼负着代表西方教皇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致中国皇帝敬意的双重使命,他于公元600年抵达中国的首都朝见大隋高祖文皇帝,并受到大隋高祖文皇帝的礼遇与破例赐宴,并被一向实行开明政治宗教包容政策的大隋天子特许在长安定居,这名使臣团团长Aurelius仰慕大隋文化、神往大隋的辉煌,把西方教皇与东罗马皇帝抛在一边,在中国永久生活了下来,细心观察中国大千世界的百态。这封信是他被破例允许在中国定居之前通过使臣团其他成员转交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的一封信。

信件具体原文: “蒙主庇佑,我们一路上顺风顺水赶在圣诞节前成功抵达了中国的首都,得到大隋皇帝陛下的垂怜与恩赐,破例在皇帝的正殿为我们一行人举行盛大的赐宴,大隋皇帝陛下的慷慨仁慈令我们无比震惊,在珍馐美味比比皆是的赐宴上,我们每一人都得到了一件织金綢衣,工艺十分精密,这在我们的国都君士坦丁得卖到多少的价钱啊。就连我们的孩子们也每人得到了皇帝陛下亲自嘱咐内廷铸造局赶造的良弓,大隋皇帝陛下正如普天慈父一般对我们赐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派专人教授我们的孩子们精湛的箭术剑术与绝伦的武艺。 在一睹大隋皇帝陛下的天颜后,我突然万分激动不已,几乎不能自持。我以前在见到任何人包括教皇时都没有这样的感觉,虽然宴会的侍者告诉我们要严守宫廷礼仪不得直视皇帝本人,但我和在场所有人还是忍不住的偷偷瞻仰他几眼,他本人根本就是天父上帝再生临凡,气度十分雍容,举止十分闲雅,望之如神,而又慈爱可亲,威范可敬,目光如曙星闪电,龙行虎步好似有雷霆万钧之力。他身材高大、神采奕奕、声若洪钟、十分神武雄赫,可能曾经历经百战,早年时可能统帅过千军万马。

时事政治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热点链接】 1、国防部长梁光烈访问新加坡时全面阐述我国核心利益 2012年6月17日,香港《大公报》日前刊文说,目前,出席香格里拉战略对话会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在回答提问时,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他认为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第一,中国的国体政体和社会大局稳定;第二,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第三,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党的十八大首提“建设海洋强国”。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强调指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3、广东加快建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2013年1月25日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建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全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培育壮大钢铁、石化、能源、海洋装备制造等高端临海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建设高端产业“黄金海岸”。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进海洋资源、海上能源和海岛开发。推动海洋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施“深蓝渔业”工程,发展远洋渔业。坚持集中集约用海,加快形成广州南沙龙穴岛、湛江东海岛等集中集约用海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港湾。 4、开展常态化海空巡航,坚决维护钓鱼岛主权。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1)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钓鱼岛争端进一步恶化,中国百城民众举行反日游行,中国持续派遣公务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日本政府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的友好关系,也使中日经贸关系跌入低谷。 (2)2012年11月29日,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决定,在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增加一附加条款,明确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的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并希望美方从本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言行一致,不要发出自相矛盾的错误信号,多做有利于本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 (3)2013年1月28日,日中友协名誉顾问、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抵达北京,开启访华行程。共同社28日报道称,中谷表示此行将就钓鱼岛问题与中方交换看法,并表示“将就应对安全领域突发事态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另据报道,村山富市是继鸠山由纪夫、山口那津男之后,半个月内第三位访华的日本政要。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发表了著名的“村山谈话”,承认日本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并表示深刻反省、吸取教训,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 5、设立地级三沙市,坚决维护南沙群岛主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1)2012年4月10日,在我国黄岩岛海域作业的数艘渔船被菲律宾最大军舰“德尔

试问中国从国家利益到核心利益的演变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41试问中国从国家利益到核心利益的演变 程鹏翔 刘 薇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一国制定对外战略的核心,亦是对外交往的基本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利益在对外交往与对外战略中呈现出一个从隐蔽到明确,再到以文本形式出现的一个过程。对国家利益的重视程度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及深的转变,从最初的毛泽东时代所提出的民族利益到邓小平明确提出国家利益,到最后的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外交》白皮书,提出中国六大核心利益。这一转变的过程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也同时展现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不再依附于任何国家,有着自己独立的声音。所以,研究新中国从国家利益到核心利益的演变有其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核心利益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241-3 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利益” 近代中国一直承受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抢夺和践踏,长期处在弱国无外交的艰难境地,更谈不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份量。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真正独立的拥有绝对主权的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深知旧中国被动挨打的苦痛,所以在新中国建立后,破除一切旧时与西方国家的条约和协定,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势力彻底清扫出中国领土。资本主义国家不甘心社会主义国家的再次建立,所以,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扼杀这一新生幼苗。但是,新中国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奋斗和努力下,不仅顶住了压力,还最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承认,并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毛泽东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或其著作中提出国家利益这一概念。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以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自己终极目标的党。而国家利益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政治学中,并且是资产阶级维护其自身统治的托词,明则是维护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实则是维护资产阶级自身的统治地位。而新中国在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之后获得新生,要坚决摒弃一切和资本主义有关的东西,尤其在意识形态形态领域要扫除一切资本主义残余。所以,毛泽东在这一特殊的背景下,对外战略的选择上提出了“一边倒”,全面倒向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再加上其超级大国的身份,对新中国进行了诸多的援助和支持,派遣各行业、领域的专家来华,给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等等。所以,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十分友好。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敌视新中国,敌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采取各种方法企图颠覆新生政权。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式是以意识形态为准绳,以社会主义国家为结交对象的外交政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也在逐渐抬头,对中国国内事务的插手已经触碰到了主权的底线,而中国与苏联在诸多国际事务中也出现了政治分歧,因此,中国适时调整了外交政策,从“一边倒”转变为灵活多变的外交方式,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和全世界一切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联合起来进行反霸斗争。这时美国也向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态势。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 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对三个世界的划分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世界上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的一种外交走向,中国把自己归为第三世界,在帮助亚非拉一些兄弟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同时,也联合这些国家一起抗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彼时的中国深刻了解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因此,在毛泽东时代外交当中主要是突出争取和维护“民族利益”。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提出“国家利益至上”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世界形势作出判断,他认为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暂时打不起来,世界格局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在这样和平的大背景下,制定了我国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战略,即:集中力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把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经 作者简介:程鹏翔(1982- ),男,汉族,内蒙古集宁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中国近 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民族运动与社会变迁研究; 刘薇(1984- ),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专业,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616680577.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3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