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阅历,教学反思我们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是电学中一种基本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以前的教材在支配这一内容时,是对定值电阻进行测量,最终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本节支配了测量小灯泡电阻的试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比较计算出的答案”,从而“能看出其中的规律”。
这两种支配都能使学生学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但不同的是,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索,从不同方面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方法学习和能力培育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察学生只对操作感兴趣,对于分析试验数据得结论、对试验过程的评估这两个环节不感兴趣。
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这节课的问题,举了一些科学家觉察科学规律的例子,很多规律和发明并不是有意去商量得出的,而是科学家们在商量问题时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无意得到的,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
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少的小分明都是在使用过程中感觉不好用,有心人觉察了才发明出更好用的。
同学们假如坚持去分析评估,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说不定你们也能觉察新的科学规律,或者是有新的发明创造。
这样激励学生去分析评估。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这样的问题,多引导学生去分析,我信任,学生的能力确定会提高,将来的发明家中就会有我们的学生。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2第七章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学问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位置。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作为欧姆定律的一种应用,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并能使学生体验到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获得新的觉察,提出新的问题,促使学生把前后学问进行联系,完成学问的系统化。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

实验注意问题
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 断开状 断开 最大值处。 态;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值处。 最大值处 2.5V 2、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____---额定电压。实验中接通电源后通过变 阻器把电压调到该电压值,测量时从 该电压开始逐次降低,获得几组数据。 3、连接完电路后要检查。每次实验
分析与论证: 结论1 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 结论1: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结论2: 结论2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 一种性质,与导体的长度、 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还 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评估与交流
• 实验中你的电表是否出现了指针反向偏 转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 实验中你的电表是否出现超量程的现象? 原因是什么? • 实验中你的滑动变阻器是否出现无法调 节电路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 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你每次测量 的电阻值是否相差不大?为什变阻器调到最大可 以保护电路 (2)多次测量使测量值更准确 (3)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流为 整数值便于计算 整数值
思考:小灯泡 的电阻会不会是一 会不会是一 个定值? 个定值?有无可能 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次数 电压U 电流I 灯泡 电阻R (V) (A) 亮度 ( ) 1 2 3
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电路图:
A
V
实验表明:R是定值,不随电压、电 流的变化而变化。
次数 电压U 电流I 灯泡 电阻R (V) (A) 亮度 ( ) 1 2 3 次数 1 2 3 电压U(V)电流I(A)电阻R )
分析与论证:
相同点: 当小灯泡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发生 相同点: 改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也跟着改变。 当其两端电压改变时,小灯泡的 不同点: 不同点: 电阻会发生改变,而定值电阻的 阻值是不变的。 说明: 说明: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 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14.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程序设计 一、 复习引入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由欧姆定律 I
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实验名称:伏安法测电阻。 二、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灯工作时的 电阻。 三、实验原理: 。 四、实验器材:学生电源、2.5V 小灯泡、开关、导 线、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的 、测量通过灯 泡电流的 、改变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其电 流的 。
(五)评估与交流
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电阻的阻值。 器材:电源(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定值电阻(10Ω )。 步骤: 1.如图连接电路。 2.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读电压表、电流表。 3.根据 R=U/I 算出 R。 表明:R 是定值,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师:通过论证,表明灯丝的电阻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压与电流,那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呢? 引导:我们在前面学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师:那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灯丝的电阻呢? 生:是温度。 师:对了,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灯丝的电阻和温度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分析数据表 格,相互交流。 学生分析讨论。 生: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师:对了,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个实验再一次验证了这一 点。 (五)评估与交流 1.同学们了解到得到结论的方法有多种,不能拘泥于某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2.实验的分析与论证要注意技巧,学会排查现象发生的原因。 3.实验数据的填写要尊重实验的事实,不能妄加改动,随意设置。 某同学按图示电路对额定电压为 3.8V 的小灯泡进 行实验。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课型 教 学 目 标 新授 课题 第十四章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电阻 课时 1 单位 荣成二十一中 时 间 学 法 2009 年 11 月 刘华君 执笔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答:用欧姆表测量时,灯泡的温度较 低,电阻较小,而实验测量时,灯泡 的温度较高,电阻较大。
4.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导体电阻的实验中。 (1)在圈内填电表的符号,并把图的实物对应连 接起来.(滑片向左移动,电流表示数变大) (3)实验中应测量物理量是电压 和 电流 , (4)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 右 端(填 “左”或“右”),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 是: 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
二.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
1.实验电路图设计:
R
A V
2.连接实物电路:
3.分析数据 次 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电阻平 均值Ω
1 2 3
2 4 6
0.2 0.4 0.58
10 10
10.3
10.1
被测电阻的阻值取 10.1
Ω
4.画出图像
I I
U 测定值电阻
U
测定小灯泡 电阻
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段导体的电阻,其实 验方案与操作过程均正确,两表的示数如图 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 10 V,电流表 的示数 0.2 A.导体的电阻是 50 Ω。
• 3、有一个标有“2.5V 0.3A”的小电灯,李 燕计算它的灯丝电阻是8.3Ω,但用欧姆表 (测量电阻的仪表)测得的结果是2.5Ω关 于这种差异,这是为什么?
A
表达式:Rx=
I2R0 I1-I2
典型例题
例1.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没有 必要的是( B ) A.连接电路时,先断开开关 B.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线,开关应靠近 电源的正极 C.在无法估计被测电阻大小时,电流表、 电压表应选用较大的量程 D.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在使变 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1.我们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应知道: 电压表 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 (1)它是用_________ 电流表 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然后再 用_________ R=U/I 求出灯泡的电阻。实验 根据公式_________ 中为了方便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 滑动变阻器 。 的电流,我们还需要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 _________ 电阻最大端 。 片应置于_________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应用欧姆定律,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过程和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的兴趣培养。
【重、难点】1、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2、掌握电阻的特性。
课前预习学案:各小组预习课本29-30页内容看看能否完成以下问题:1、如何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电压?2、如何计算灯泡的电阻,如何测量?3、我们要测量灯泡的电阻该选用哪些器材?4、如果要多测几次我们如何改变电压?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你们还有哪些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合作探究:1、要想测得灯泡的电阻,我们用到的原理是:2、我们选择的器材:3、我们设计的电路图:4、实验注意事项:5、实验步骤:6、进行实验:7、通过实验我们记录了这样的数据:8、实验中我们遇到的问题:9、我们是这样解决的:10、我们还有这样的困惑:11、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到的实验结论:二、达标测试、反馈提高:1、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2、你们测得的灯泡的电阻相同吗?有什么规律?你如何解释?3、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测得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3A,则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
4、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电压,则电流表量程应选,电压表的量程应选。
5、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闭合开关之前应该先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它处于使电路中电流的位置;接通电源后通过变阻器把电压调到,测量时将电压,获得几组数据。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未知电阻R时所画的电路图,由于粗心,他没有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电压表是,电流表是;如果电源电压不变,当他将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表甲的示数将,表乙的示数将。
7、王铭同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连接的电路,当他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正常,电流表的示数为零,他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连接灯泡时用导线将两个连线柱短路了B.连接电流表时用导线将两个接线柱短路了C.电流表内部线圈烧断了D.电流表完好,连线柱没有与导线接通三、反思整合整理本节学习内容,提出你所发现的新问题。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3)当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电 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读为 伏, 电流表读数是 安,由公式 可算得待 测小灯泡的电阻为 欧。
如图
V
A
-
3
15 - 0.6 3
— —
3
1 5
-
0. 6
3
图B
作业
用本节学到的方法,设计一
个测定值电阻的实验。
再 见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次数 1 2 3 电压U/V 电流I/A 灯泡 亮度 电阻 R/Ω
实验步骤:
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接入电路的R调到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 录 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 (U≤U额) ; 4)计算小灯泡阻值。 5)整理实验器材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exe
数据分析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灯泡两端 的电压
问题探讨
1、小灯泡的额定电 压是多少?测小 灯泡电阻时对灯 泡两端的电压有 何要求? 2、灯泡两端电压不 同时,亮度如何 变化? 3、如何选择电流表、 电压表的量程? 4、如何记录实验数 据?请同学们设计 表格。
5、连接实物时,对 开关和滑动变阻器 有什么要求?
结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检验你学到的知识—加油
在如图所示的测小灯泡电 阻R的实验中: (1)在连线的过程中, 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先 移到 (填“A”或 “B”)端,使它的电阻 值 ; (2)闭合开关后,当滑 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 读数 、电压表读数 (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很高兴和大家一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学案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①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②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③了解灯丝钨的电阻特性。
【课前预习导学】1、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通过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用测量出它两端的,再根据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是一种测量的方法。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和。
3、在做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要注意:①滑动变阻器应与被测电阻联,连接电路时开关应②电路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的位置,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③你认为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方面:表的示数为5V,电流表的示数为0.5A,于是得出结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Ω。
①你认为小明的实验合理吗?为什么?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办?②请画出你们组认为合理的电路图。
比小明的实验多了,它在电路中主要起到作用,因而可以。
5、预习反思:【课内合作探究导航】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小组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思考: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能否计算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呢?归纳:如果我们用表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表测量出通过电阻中的电流,利用公式,就能间接知道导体的电阻。
这就是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原理,因其使用了伏特表(V表)和安培表(A表)所以称其为“伏安法”。
2、设计实验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进行试验。
根据上面第5题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注意分工合作!!观察你们测量的电阻值,有规律么?为什么你认为你所测量的电阻值应该是多少?。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测量误差的重要方法之一。
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你能否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请在右侧画出电路图每个小组,分好工,组合电路,进行测量。
注意小灯泡的规格 试一试!将测量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比较计算出的小灯泡的电阻值,与上述定值电阻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
你是否看出有什么规律?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
4、问题点拨A 、实验中你的电表是否出现了指针反向偏转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B 、实验中你的电表是否出现了超量程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C 、实验中你的滑动变阻器是否出现了无法调节电路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D 、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5、课堂小结: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利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2.灯丝电阻的特性:电阻随 升高而 ,随着 的降低而 。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二. 规律方法指导1. 实验原理:利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运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 R I =,可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测电阻。
2.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小灯泡的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从而能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测量的偶然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3. 本实验采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选择电流表内接法而不选择电流表外接法,是因为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结果的误差远大于用电流表内接法测得的结果。
4. 用欧姆定律可以解释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 根据U I R =,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
因此,电压越高越危险。
根据UI R =,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而湿手、湿布的电阻比干的手或布的电阻小得多,流过的电流很大。
因此不能用湿手或湿布触摸电器。
根据U I R =,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压非常高,放电时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对人、物有很大的危害。
当安装上避雷针后,避雷针的电阻很小,很大的电流将从避雷针流入大地。
三. 知识点分析:问:为什么在测量时是逐渐降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而不是升高电压?答:实验中测量时是逐渐降低小灯泡的电压而不是升高电压,这是因为:用电器(灯泡)的额定电压是保证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值。
如果高于额定电压值时,流过用电器(灯泡)的电流会比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流值大,这对用电器的使用寿命是有很大影响的,严重时会烧坏用电器。
因此从设备安全的角度考虑,测量时要使电压逐次降低,而不是升高。
问: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答:人体是导体,有一定的电阻,由R U I =知,不高于36V 的电压,通过人体时的电流很小,不会伤害人体,但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就越容易造成危害。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远超过安全电压,一旦触电,会发生生命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杠中学 罗珍
1.原理:R U
I
2.电路图:
实验操作前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什么状态? 断开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什么位置? 最大阻值处 3、注意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连 接方法。 4、需测量几组数据。
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最大阻值处。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C (填
符号);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R断路
C.R短路
(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大
小为 0.3 A,它的阻值是 9 Ω;
(5)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其目的是为了 减小误差。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或困惑
还有其他方法测电阻吗?比如 只有一个电压表或一个电流表, 能测出电阻吗?
谢谢
1 2 3
电阻R=
结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阻只与它的 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这 种材料的电阻受温度影响很小。
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的阻值”的实验中: (1)请你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小明未连接好的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端(填“A”或“B”);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公式 R U 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I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
两端的电压,再测两组数据,并计算R 的值。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