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投资时钟之殇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简介

阶段
衰退 复苏 过热 滞胀 平均
债券
9.8 7.0 0.2 -1.9 3.5
股票
6.4 19.9
6 -11.7
6.1
商品
-11.9 -7.9 19.7 28.6 5.8
现金
3.3 2.1 1.2 -0.3 1.5
每一个阶段股市最显著的受益板块:
05 04 03 02 01
衰退:主要消费股、金融股和可选消费股表现得比工业股、 石油与天然气股、高科技和电信股优异。
业表现会超越市场,而 过热和滞胀沿顺时针方 有时候时钟会逆时针
处于对立位置的资产类 向循环;而对应的债券、 移动或跳过一个阶段,
及行业的收益则会低于 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 在研判中要根据实际
市场。
组合的表现依次超过大 情况加以修正。
市。
衰退阶段:经济增长乏力。过剩产能以及不断下降的商品价格驱 使通货膨胀走低。企业赢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企业盈利 微薄,实际收益下降。中央银行试图促使经济返回到可持续增长 路径上而降低利率,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此阶段债券 是最佳选择。
复苏阶段:宽松的政策发挥效力,经济增长率加速,并处于潜能 之上。然而,通货膨胀继续回落,因为剩余产能尚未耗尽,周期 性生产增长强劲。企业利润急剧恢复,但央行仍保持宽松的货币 政策,债券收益率曲线保持在低位。此阶段是股权投资的“黄金 时期”,股票是最佳选择。
过热阶段:企业生产增长减缓, 生产能力接近极限,通货膨胀 上升。央行提高利率以求将经 济拉回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上 来,但是经济增长仍坚定地保 持在潜能之上。收益率曲线上 行并变得平缓,债券的表现非 常糟糕。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取 决于强劲的利润增长与估值评 级不断下降两者间的权衡。此 阶段大宗商品是最佳选择。
美林投资时钟_图文

用“投资时钟”指导基金投资与资产配置——春播秋实布局2009美林在超过30年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发现了“投资时钟”。
“投资时钟”是一种将“资产”、“行业轮动”、“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联系起来的方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指导投资周期的工具。
图1 大类资产和行业随经济周期的循环资料来源:Merrill Lynch:“The Investment Clock” 2004.Nov.10“投资时钟”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经济周期的重要转折点。
而正确识别经济增长的拐点,投资者可以通过转换资产以实现获利。
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胀状况,“投资时钟”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
“投资时钟”将经济周期画成圆圈的形式。
经典的“繁荣-衰退”周期从左下角开始顺时针转动(图1)。
每个阶段由相对于趋势的经济增长方向(如经济复苏和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方向(通货膨胀上升和通货膨胀下降)两个指标定义。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时钟的驱动力,经济增长率指向南北方向,通胀率指向东西方向。
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等不同阶段,沿顺时针方向循环,不同类属的金融资产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每个阶段有一个特定的资产可以获得超过大市的超额收益(见图1;当然,有时投资时钟也会逆时针移动或跳过一个阶段,主要由于海外冲击或异常事件的影响):(1)衰退阶段(6点-9点):GDP增长乏力,过剩产能以及不断下降的商品价格驱动通货膨胀走低。
企业盈利微薄,实际收益下降。
中央银行试图促使经济返回到可持续增长路径上而降低利率,债券收益率曲线下行而且陡峭。
此阶段债券是最好的资产选择。
(2)复苏阶段(9点-12点):宽松的政策发挥效力,经济加速增长到长期增长趋势附近。
然而,通货膨胀继续回落,因为剩余产能尚未消耗干净,周期性生产增长强劲。
企业利润急剧恢复,但央行仍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券收益率曲线保持在低位。
此阶段是股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股票是最好的资产选择。
美林投资时钟概述与实例

美林投资时钟概述演讲人:姓名美林时钟的来由美林时钟是一种将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联系起来的理论工具。
它是由美林证券(MerrillLynch)在2004年提出的。
这个模型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这两个主要经济变量的变化,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就像时钟的四个象限一样,每个象限代表一个特定的经济阶段,并且针对每个阶段给出了相应的资产配置建议。
2024年12月9日,国家政治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大关键词:一是强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政治局会议级别提出“超常规”,说明后续政策工具会更加丰富。
二是财政政策方面,“积极”改为“更加积极”,这一说法上一次提出还是2020年。
三是货币政策强调“适度宽松”。
据悉,这是近14年来,国家首次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结合来看,对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组合提法则为政治局会议历史上首次出现。
同时,会议指出明年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其中扩内需措辞更加积极,不仅强调要“全方位”,还再次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体现出扩大国内需求的现实紧迫性。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相应措施的总称。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是由该国的国家银行制定的,是国家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
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第三讲美林投资时钟(218)

(2)投资时钟可帮助我们制定股票行业战略: Ⅰ周期性:当经济增长加快(北),股票和大宗商
品表现好。周期性行业,如:高科技股或钢铁股 表现超过大市。当经济增长放缓(南),债券、 现金及防守性投资组合表现超过大市。
Ⅱ久期:当通胀率下降(西),折现率下降,金融 资产表现好。投资者购买久期长的成长型股票。 当通胀率上升(东),实体资产,如:大宗商品 和现金表现好。估值波动小而且久期短的价值型 股票表现超出大市。
这很好地解释了资产类轮动,并对部分行业(如: 可选消费、石油和天然气)的解释要好于另外一 些(如:电信、公共事业)。
2020/2/17
19
1、弄清投资时钟的工作原理
长期增长和经济周期
➢ 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 劳动力、资本,和生产率的提高。
➢ 从短期看,经济经常偏离可持续的增长路径(潜在 增长率)。
第三讲 证券投资实务
俆菱涓博士 南京空航天大学经济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所
内容
Part1: 美林投资时钟 Part2: 2014投资策略
2020/2/17
Part1: 美林投资时钟
--从宏观经济波动中盈利
古老的投资智慧
范蠡(陶叔公) 被称为商界的始祖。
他是典型利用周期波动来积累财富的代表。
2020/2/17
宏观:欧美低通胀的困扰
至少五年的超低利率时代和各国央行的印钞比赛, 但是低通胀率的阴影正给各国央行带来新的困惑。 这是政策决定者始料未及的重大事项。
11月份,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只 是上涨了1.2%,美联储对于失业率的关注正在减 退,在主要经济指标纷纷走好的条件下,低通胀 正成为伯南克退出QE行动迟缓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美林时钟原理在投资中的应用

美林时钟原理在投资中的应用简介美林时钟原理是一种技术分析方法,用于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的趋势和买卖时机。
它基于四个主要时间周期:日线、周线、月线和季度线。
通过观察这四个时间周期中的变化,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并做出相应的投资策略。
美林时钟原理的四个时间周期美林时钟原理使用四个时间周期来分析市场,这四个周期分别是:1.日线:日线是股票市场中最短的时间周期,每天的交易数据都可以在日线图上进行展示。
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日线图来判断股票的短期趋势,并进行短期的买卖操作。
2.周线:周线是以每周的交易数据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时间周期。
周线图可以帮助投资者观察股票的中期趋势,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3.月线:月线以每个月的交易数据为基础绘制出来。
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月线图来了解股票的长期趋势,并做出相应的长期投资策略。
4.季度线:季度线是以每个季度的交易数据为基础绘制出来。
它能够帮助投资者了解股票的更长期趋势,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美林时钟原理的应用美林时钟原理可以在投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它的几个常见应用:1.市场趋势判断:通过观察四个时间周期的变化,可以判断市场的整体趋势。
如果四个时间周期都处于上升状态,则表明市场处于上涨行情;如果四个时间周期都处于下降状态,则表明市场处于下跌行情。
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趋势来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2.买卖时机确定:美林时钟原理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买入和卖出的时机。
当市场整体处于上涨状态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在低点买入股票;当市场整体处于下跌状态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在高点卖出股票。
3.逆势操作:有时候,市场的整体趋势与某个时间周期的趋势相反。
这时候,投资者可以选择逆势操作,即在市场整体处于下跌状态时,选择在某个时间周期处于上涨状态的时候买入股票;反之亦然。
这种逆势操作有时可以获得意外的收益。
4.洗盘判断:美林时钟原理也可以用来判断市场是否在洗盘阶段。
当四个时间周期的趋势表现出不一致的情况时,通常表明市场处于整理阶段,这时候投资者可以选择观望,等待市场趋势明朗之后再进行买卖操作。
基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推导的我国经济周期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基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推导的我国经济周期研究武辰昊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摘要: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将资产轮动、行业投资策略与宏观经济周期联系起来,对于宏观经济周期研究以及资产配置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各类资本品的收益表现的角度出发,依据美林投资钟的理论结果,对我国的经济周期进行了推论,但是并没有得到周期性的结果,最后从经济体制与理论适用性两个角度分析了相关原因。
关键词:美林时钟;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发展;资产轮动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6-0006-02一、美林投资时钟理论2004年,美林证券公司为了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中盈利发布了一份特殊报告,即美林的投资钟。
美林投资钟是将资产轮动、行业策略和宏观经济周期联系起来的一种经验总结。
根据宏观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对应的资产需求不同,投资相应的资产以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策略。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是否能够应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仍存在一定分歧,而众多学者的研究均是套用了美林时钟的研究方法,利用对应指标划分中国的经济周期,进而验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应的投资品能否如美林时钟结论一样获得超过大市的收入。
本文避开学界的分歧,没有从经济周期划分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是关注于我国各类资本品的收益表现,根据美林时钟的结论推断经济发展阶段,并据此着重研究能否建立适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周期。
二、美林投资时钟理论与大类资产配置(一)美林投资时钟对大类资产的选择美林证券的报告通过总结美国超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指标,以美国的工业产值缺口和CPI为指标划定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周期,并统计了四类资产在复苏、过热、滞涨和衰退这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下的收益情况。
同时,对名义收益率进行通胀调整,将调整后的实际收益率作为各类资产的实际收益情况。
通过比较这四大类资产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收益表现,确定每个经济阶段的最佳投资标的资产,得出最后的投资时钟理论,并在行业板块、固定收益资产、外汇、全球投资策略等方向对投资时钟的有效性进行论证。
美林的投资时钟

美林的投资时钟————————————————————————————————作者:————————————————————————————————日期:美林的投资时钟美林的投资时钟是一种将资产轮动和产业策略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的方法。
在本报告中,我们用30多年的数据对该理论进行后向检验。
我们发现,虽然每个周期都有鲜明的特点,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利。
方法论和结果投资时钟模型根据相对于趋势的经济增长方向和通货膨胀的方向,将经济周期分成四个阶段(表1)。
我们使用OECD"产出缺口”估计量和CPI通货膨胀数据,来确定自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的各个阶段。
接下来我们计算了每个阶段资产和产业的平均收益,检验投资结果的显著性。
我们确认,债券、股票、商品和现金随着经济周期的转动依次获得超额收益。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实用的解读权益产业策略和勾勒收益率曲线的方法。
经济周期分析是重要的我们不是检验实时的数量化的交易规则,而是展示正确的宏观视角应该通过特定的方式获得回报。
令人震惊的是,规律持续的出现,但是我们没有给予明晰的关注,一种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周期分析,包括评价目标和政策制订者的效率,形成了策略资产配置的核心内容。
基于该方法,我们依然认为全球过热阶段将登场:商品、工业股票、亚洲货币、日本和新兴市场将获得超额收益。
我们将减仓政府债券、金融、一般消费品股票和美元。
一、投资时钟图形如何使用投资时钟美林的投资时钟,根据相对于趋势的增长方向,也就是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方向,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图1的资产和权益产业在各自的阶段,相对于对角处的行业和资产,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
经典的繁荣一衰退周期,从左下角开始顺时针转动,债券、商品和现金依次获取超额收益。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有时候时钟逆时针转动,或者越过了某个阶段。
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资产配置研究结果对未来全球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进行具体的判断。
美林投资时钟

投资时钟四阶段美林投资时钟,是一种将经济周期与大类资产轮动相联系的投资理论。
通过近十年的观察发现,该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同样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美林投资时钟是按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同搭配,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构成衰退阶段,“经济上行,通胀下行”构成复苏阶段,“经济上行,通胀上行”构成过热阶段,“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构成滞胀阶段。
就资产配置来说,在衰退阶段,债券是最佳品种;在复苏阶段,股票具备明显超额收益;在过热阶段,商品将明显走牛;而在滞胀阶段,投资者持有现金最为明智。
具体到中国资本市场,虽然中国经济有相对独有的特点,比如经济增速最近十年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不存在明显的衰退和滞胀特征,但如果我们更加注重经济和通胀增速方向性的变化,则可以发现美林投资时钟在中国资本市场同样体现出重要的参考价值看点一: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如果我们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和CPI同比增速,来衡量经济增长以及通胀的走向,可以发现自2008年11月开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轮完整的美林投资时钟四阶段周期,目前正处于资本市场投资意义上的“衰退”期。
复苏期:2008年11月-2009年7月。
伴随4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出,从2008年11月开始,工业增加值增速开始企稳上行,而此时CPI增速仍处于持续滑落状态中。
这一阶段,A股市场出现了单边上涨的情形。
过热期:2009年8月-2010年5月。
从2009年8月开始,虽然经济增速仍在上行,但通胀水平开始明显攀升。
对应于资本市场,可以发现国内商品期货品种相对于股市要更为强劲,这在2010年1-2月表现得最为明显。
滞胀期:2010年6月-2011年7月。
在这一年多的过程中,国内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自高位逐渐回落的情形,但由于基数、气候、定量宽松副作用等原因,通胀水平继续走高。
可以发现,虽然自2010年7月开始,A 股一度出现了一轮20%以上的反弹,但如果用一年的时间跨度来衡量,投资者无论长期持有股票、债券还是商品期货,都难以逃避亏损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林投资时钟之殇——大类资产轮动旧规则的失效与新规则的确立作者:许元荣,第一财经研究院(北京)研究总监、首席宏观研究员杨柳,高级研究员周隆刚,研究员【核心观点】∙大类资产轮动历史回顾:著名的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构造了一幅经济周期映射下的大类资产轮动经典模式,这一理论很好地诠释了历史上美国大类资产轮动的规律。
运用1973-2004年美国市场数据测试可以发现,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完整的展示了在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中,经济从衰退逐步向复苏、过热方向循环时,债市、股市、大宗商品轮流领跑大类资产。
∙2008年后美林投资钟失效: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大类资产走势已经摒弃了美林投资时钟的资产轮动模式。
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债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场的轮动彻底被打乱:经历2009年初的触底后,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一波延续至今的股债双牛格局;与此同时,大宗商品结束过去长期超级周期,开始进入缓慢下行通道,即使在近期美国经济由复苏走向强劲阶段,大宗商品市场依然不见回暖信号。
∙确立大类资产轮动新规则:美林投资时钟失效的本质是经济周期对金融周期的映射关系被打破,经济周期已经不能预测或反映金融周期。
传统的投资时钟理论建立在经济主导金融的基础上,然而全球央行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扰乱了经济金融传导机制。
在经济复苏动能尚未修复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信贷端,导致大量流动性直接转入金融市场推升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美林投资时钟理论也就失去了前提逻辑基础而不可避免走向失效,新的货币周期主导规则建立。
∙大类资产走势前瞻: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入紧缩周期,美林投资时钟依然难以指导大类资产轮动。
股市方面,货币政策收紧将导致股市不可避免回吐部分利润,随后基本面好转将接替流动性因素主导股市运行;债市方面,加息周期带来债市逐渐调整,但是收益率难现徒升;大宗商品方面,超级周期已结束,下行之路慢且长。
一、大类资产轮动历史回顾: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构造了经济周期映射下的大类资产轮动经典模式2004年11月10日,美林证券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The Investment Clock》,研究了在经济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的投资策略。
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经济增长趋势和通货膨胀趋势,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衰退、复苏、过热、滞涨。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变换时,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依次有超过大市的表现。
投资时钟体现的是实体经济与投资策略之间的基本关联,由于各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及经济政策的不同,以上四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并非一致,甚至会跳过某个阶段,但投资时钟可以给我们一个大致的资产配置方向。
1、衰退阶段(经济下行,通胀下行)通胀压力下降,货币政策趋松,债券表现最突出,随着经济即将见底的预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就整体表现而言,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2、复苏阶段(经济上行,通胀下行)此阶段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更大,其相对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超额收益,即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3、过热阶段(经济上行,通胀上行)在此阶段,通胀上升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价值相对较强,而商品则将明显走牛。
总的来说,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4、滞涨阶段(经济下行,通胀上行)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债券相对股票的收益率提高,即现金>债券>大宗商品/股票。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为我们完整的展示了在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中,经济从衰退逐步向复苏、过热方向循环时,债市、股市、大宗商品依次轮流领跑大类资产。
因此,大类资产在经济周期中的轮动是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的核心思想。
美国1973年至2004年的美国1973至2004年的经济金融数据可以作为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的经典案例。
运用1973年到2004年美国市场数据测试投资时钟理论可以发现,整体上看美国经济周期相当均匀。
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表现,将1973年4月到2004年7月之间的375个月相应的划分为经济周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平均持续20个月,一个经济周期大约为6年。
通过统计美国几大类资产的实际回报率可以看出:衰退阶段,债券是最佳选择,实际回报率达9.8%,远超长期回报率3.5%,而大宗商品表现最差;复苏期间,股票是最佳选择,每年实际收益率为19.9%,大幅超出其长期平均回报率6.1%,现金和大宗商品回报率不佳;过热阶段,大宗商品每年实际收益率为19.7%,超过长期平均回报率5.8%,而债券表现最差;滞胀阶段,现金实际回报率为-0.3%,但却是所有资产里的最佳选择,由于20实际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掩盖了非石油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大宗商品年均回报率达到了28.6%。
二、美林投资钟失效:金融危机之后大类资产走势已经摒弃了美林投资时钟所揭示的资产轮动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的GDP、PMI、IP、失业率等宏观数据集体在之后的一年多内急速滑至历史低谷;2009年4月美国经济开始步入漫长的复苏阶段;到目前为止,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美国已经从金融危机中恢复活力,以美联储开始退出QE为标志,美国经济正逐步从复苏迈向新的强劲。
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周期里,债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场的轮动彻底被打乱,美国已经摒弃了美林投资时钟的大类资产轮动模式:标志一:股债双牛格局。
在美国经济开始进入复苏阶段后,股市开启了长期反转模式,标普指数一路上涨,稳稳站在超过2007年峰值30%的高点。
然而,在金融危机中领跑的美债市场并未伴随经济步入复苏而退居二线,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从5%持续跌至接近1.4%的历史低位。
即使在QE开始退出的2014年上半年,美债收益率也出现了50bp的下滑。
美国这一波长期的股债双牛格局已经成为本轮金融市场复苏的最大特点。
标志二:大宗商品先强后弱与美林投资钟所示的先弱后强恰恰相反。
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于2008年底率先开启反弹模式,国际铜价和原油价格一度在2011年初先后创下新高。
然而伴随经济复苏趋势确认,大宗商品价格却逐渐开始震荡下行,即使在目前经济由复苏迈向繁荣的阶段,大宗商品价格依然谜底。
在复苏阶段,大宗商品走出了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恰恰相反的先强后弱模式。
从后金融危机时代债市、股市、大宗商品的走势来看,美林投资时钟所刻画的债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场的轮动顺序被彻底打乱,美林投资时钟已经失去了其指导大类资产配置的基本作用。
三、确立新规则: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扰乱资产轮动规律本轮经济周期中大类资产走势不再呈现出美林投资时钟理论中的轮动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投资时钟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主导金融的逻辑之上的,而金融危机后全球央行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扰乱了经济金融传导机制,经济周期已经不能预测或反映金融周期。
美联储在本轮经济周期中共实施了3次大规模QE,在复苏初期增长动能尚未修复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信贷端,导致大量流动性直接转入金融市场推升各类金融资产价格,金融资产的风险收益关系的定价作用逐步丧失。
由此,美林投资时钟理论也就失去了前提逻辑基础而不可避免的走向失效。
1、债市新规则:QE与避险需求共同推动了债市收益率的长期下行趋势债券市场的繁荣基本贯穿了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的衰退期与复苏期:1)危机初期,美债避险属性成为大规模资本避难所,推动美债收益率快速下行。
2)复苏阶段,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复苏的首选工具。
从价格型工具看,美联储于08年七次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至0-0.25%并维持至今,接近零利率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有效地抑制了国债收益率的上行;从数量型工具看,美联储先后启动三轮资产购买计划,而国债正是其核心购买对象,巨大的需求量持续对国债收益率产生向下压力。
3)2014年初至今,尽管美联储已经开始退出QE,然而由于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意外大幅回落,加之全球地缘政治危机频繁爆发,导致美债收益率下跌趋势不改。
2、股市新规则:充裕的流动性使股市过早透支经济复苏动能美国股市自2009年初开始了为期5年的上涨周期,并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虽然在这期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是美国股市的强势上涨与美国经济复苏的步履蹒跚形成鲜明对比:09年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的泥潭中时,美股便开始强劲上涨;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数次回调也未能阻止美股继续创下新高。
美股此轮长期上涨行情部分得益于美国企业自身的快速修复能力,然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已经取代了经济复苏动能,成为支撑美股上涨的关键力量。
这也就解释了“经济差股市好”的怪现象。
更具体地说,是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造就了美股的走势。
因此,美林投资时钟中的重要变量——经济周期——事实上被货币政策周期所置换。
3、商品新规则: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交替主导大宗商品市场走势投资时钟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热阶段,投资商品市场是最优的资产配置选择。
然而在全球经济依然在衰退中挣扎的2009至2010年,以铜、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走出了持续2年的长期上涨周期。
而在经济复苏趋势确认的随后三年多里,大宗商品却一路震荡下行。
大宗商品后危机时代先强后弱的走势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恰好背道而驰。
为何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持续牛市?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大宗商品本身兼具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2010年后大宗商品步入慢熊的主要原因是受货币政策宽松影响的金融属性无法抵消受需求低迷影响的商品属性。
金融危机前,全球大宗商品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超级牛市,一方面得益于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而更加重要的是随着商品期货和其他衍生品的急速膨胀造成的金融属性的过度放大。
然而,伴随近年来新兴市场出现增长放缓迹象,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出现回落,其商品属性对价格产生巨大向下压力。
尽管有充裕流动性环境,但由于大宗商品过去的超级周期过度透支了其金融属性,造成目前商品属性上升主导金融属性。
因此,即使在经济复苏提速的今天,大宗商品依然难以参与新的轮动。
三、大类资产走势前瞻: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入紧缩周期,美林投资时钟资产轮动模式难现重启既然是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扰乱了美林投资时钟,那么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未来,大类资产能否按照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继续轮动呢?我们认为,美林投资时钟未来依然难以指导大类资产配置。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1、股市前景:货币政策收紧将导致股市不可避免回吐部分利润,随后基本面好转将接替流动性成为主导股市运行的新动力最近一个月,美股出现反常持续下跌,背后最重要触发因素是二季度经济大幅回暖造成市场对加息预期异常强烈。
实际上,过去五年美国股市的涨幅与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并不匹配,到某一时点,股市将不可避免回调等待经济增长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