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代十国历史有感
新五代史读后感

新五代史读后感读完《新五代史》有感《新五代史》是五代史一系列的著作之一,以其较为简明扼要的史述方式,成为众多历史迷喜爱的书籍。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也有了一些感想。
首先,这本书尽管史料简明,但是涵盖了五代时期众多著名帝王之间的征战和政治斗争。
从李克用领军平定黄巢、刘知几等人起义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军队克敌制胜的顽强精神,也看到了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另外,五代时期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不仅仅是在皇帝和皇后之间,还体现在吕、郭两家的博弈和各地军阀之间的争斗。
然而,即便在政治斗争中,还是有一些国君能够识破狡诈的人心和腐朽的统治方式,例如崔胤和李存勖等人就为趁机恢复社会秩序和实现团结一心而不懈努力。
其次,这本书中对于五代时期文化事业的史实也十分详细。
五代时期的文化事业其实是相对繁荣的,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金丝楠木的雕刻、李阳冰的《日知录》、杨凝式的《瑞应录》等文化遗产。
在这些文化遗产之下,我们看到了五代时期人们对于学术探究的渴望和追求。
而在这个时期,印制书籍已渐趋成熟,发扬士人之风成为一种趋势。
而感到庆幸的是,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和领略这些闪耀于历史长河上的文化财富。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对于史书和史料的可信度产生了重新的明确。
观看历史,要获得比较客观和合理的正反面信息,是需要读者自测判断且多元化阅读和比对的。
而采取多元视角,既能够同时了解各方面的事件,又能够看到事件的多样性,才是观察历史的正确方式。
作为一名读者,通过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角度深阅读,我们不光能够获得广阔的视野,更能磨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品德素养。
总之,《新五代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经典之作,它全面而精彩地再现了五代时期演替和社会变迁的历程。
同时,阅读这本书也是了解中国王朝文化传承和精神气质的一个好途径,也锻炼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如果你也对历史感兴趣,那么不妨拿起这本书来,去探究那些历史中的不朽之作吧!。
纷乱的五代十国读后感

纷乱的五代十国读后感第一篇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关于五代十国的那段历史,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呐!你能想象那个时候有多乱吗?政权跟走马灯似的换,今天这个称王,明天那个称帝。
就好像一群孩子在抢糖果,谁都想多拿几颗。
朱温这哥们儿,一开始还挺牛的,可后来呢,变得又残暴又荒唐。
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搞得民不聊生。
真是让人又气又恨!李存勖刚开始也挺厉害,带着兵打了不少胜仗。
可一当上皇帝就飘了,沉迷于唱戏玩乐,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
这就像是好不容易爬上山顶,结果自己又一脚踩空滚下去了。
还有那些个小国,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老百姓跟着遭殃。
感觉就像是生活在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里,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着。
不过呢,在这乱世之中,也有一些让人敬佩的人物。
比如柴荣,他真的是很有抱负,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只可惜天不假年,早早去世了。
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愤怒,一会儿又惋惜。
这五代十国,真是一个充满了血泪和无奈的时代。
但也让我明白了,和平稳定是多么的珍贵呀!第二篇亲人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读五代十国的感受哈!哎呀妈呀,这五代十国可太乱套啦!简直就是一锅粥!各方势力争来斗去,看得我眼花缭乱。
那些个皇帝们,有的像流星一闪而过,有的则是昏庸无道。
比如说石敬瑭,居然为了自己的利益,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简直就是个大罪人!这可给后来的中原王朝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呀!但是呢,也有一些闪光的人物。
像郭威,他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皇帝的位置,靠的可不仅仅是运气,那是有真本事的!这五代十国的历史,就像是一部充满了惊险和刺激的大片。
一会儿是激烈的战争,一会儿是宫廷的阴谋。
有时候我都替那些老百姓感到心疼,他们只想过个安稳日子,咋就这么难呢?不过呢,通过读这段历史,我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啦。
咱们现在多幸福呀,不用担惊受怕,能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所以呀,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哟!。
《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随笔

《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五代十国历史背景简介 (3)1.2 阅读建议与目的 (4)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演变 (4)2.1 后梁的建立与发展 (6)2.1.1 后梁的创立 (7)2.1.2 后梁的政治制度 (8)2.1.3 后梁的经济与社会状况 (10)2.2 后唐的兴衰 (11)2.2.1 后唐的建立 (12)2.2.2 后唐的政治变革 (13)2.2.3 后唐的经济与社会影响 (15)2.3 后晋、后汉与后周的更迭 (15)2.3.1 后晋的建立 (17)2.3.2 后汉的崛起与衰落 (17)2.3.3 后周的统一与改革 (18)三、五代十国的经济与社会 (19)3.1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21)3.2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21)3.3 社会阶层与阶级流动 (22)3.4 官僚体系的演变 (24)四、五代十国的文化与艺术 (26)4.1 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 (27)4.2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29)4.3 宗教信仰与文化交流 (30)五、五代十国的战争与外交 (31)5.1 军事政权的争夺与战争 (33)5.2 外交关系的建立与断裂 (34)5.3 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 (35)六、五代十国的终结与影响 (36)6.1 后周的灭亡与北宋的统一 (37)6.2 五代十国对后世的影响 (38)6.3 五代十国历史的总结与启示 (39)七、结语 (41)7.1 五代十国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42)7.2 个人学习心得与体会 (43)一、内容概览《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读物,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勾勒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和社会风貌变迁。
本书首先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概述,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的源起和走向有了初步的了解。
作者详细讲述了五个朝代的兴衰历程,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以及十个地方政权的纷争与更迭。
这些朝代和政权在历史的洪流中或辉煌、或衰败,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政治景观。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隋唐五代时期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当我读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这一段历史,那可真是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就说唐太宗李世民吧,他的雄才大略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带领着唐朝的将士们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把唐朝的版图扩大了好多好多。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战场上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指挥着千军万马,那场面,简直太震撼了!还有那个武则天,一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居然能登上皇位,成为一代女皇,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我就在想啊,她得面对多少困难和阻碍,得斗倒多少反对她的人,才能稳稳地坐在那个宝座上。
她治理国家的手段也是相当厉害,虽然有人说她心狠手辣,但不得不承认,在她的统治下,唐朝也还是繁荣昌盛的。
再说说唐朝的文化,那可真是百花齐放。
诗歌就不用说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诗人,他们的诗作流传千古,到现在我们还在吟诵。
就说李白吧,他那豪放洒脱的性格,写出的诗也是充满了浪漫和豪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读起来就让人觉得特别有气势。
还有那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发展得有声有色。
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隋朝的大运河。
那时候,隋炀帝为了开通这条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好多老百姓被征去干活,背井离乡,吃尽了苦头。
当时我就在想,这隋炀帝也太劳民伤财了吧。
可当我深入了解后,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条大运河,它从北到南,连接了好多重要的城市和地区。
它就像一条大动脉,让物资和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流通。
想象一下,在没有运河之前,运输货物得靠马车,走陆路,又慢又费劲。
有了运河,大大的船只可以装载好多东西,顺着水流轻轻松松就到了目的地。
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可太重要了!而且啊,运河两边的景色那叫一个美。
岸边有绿树成荫,有繁华的城镇,还有来来往往的船只。
船夫们喊着号子,用力地划着桨,脸上虽然满是汗水,但也洋溢着希望。
那些商人在船上谈着生意,脸上带着笑容,心里盘算着这次能赚多少钱。
五代史读后感

五代史读后感五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我读完五代史后,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时期的动荡和变化,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许多篇章都描绘了战乱频繁、王朝更迭的情景。
这令我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处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读史书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人们的苦难和不安全感,这让我对现代的和平生活倍加珍惜。
我不禁深思,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追求稳定与发展。
五代史中也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物的事迹被记载下来。
他们在那个时代出任要职,推动着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他们的智慧和决策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对自己的发展产生了思考。
这些人物不仅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文化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通过他们的事迹,我深深感受到了个人奋斗和努力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文化与社会进步的紧密关联。
除了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变化,五代史还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改变。
农业经济逐渐繁荣,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剧、民生困苦等。
这些问题令我深感,经济的发展必须伴随着社会公平和人民的福祉。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繁荣不应该是以牺牲社会公正为代价的。
五代史中的故事和事件丰富多样,让人过目难忘。
通过阅读这段历史,我对历史的认知得到了提升,但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仍然很有限。
历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需要耐心和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同时,了解历史也让我更加尊重并欣赏自己的文化传统,珍惜文明的积淀和发展。
通过读完五代史,我深深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历史不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未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的变迁,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同时,历史也是血脉相传的一部分,通过继承和发扬历史的优秀传统,我们可以为未来的进步做出贡献。
读五代史有感

战国、三国、五代十国,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国不国,家不家,战火连天,哀鸿遍野,到处都在流血,遍地都是横尸,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才有英雄的诞生。
我是从来都不反对在战乱的时代必须以战止战、以暴易暴的观点的,也从不敢苟同“儒生可安天下”这一论断,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国家的大一统。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不敢说没有,但少之又少的朝代更迭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的,绝大多数都是建立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基础上来实现国家的统一的。
《战国策》、战国七雄各国列传、《三国演义》、《三国志》、《蜀书》、《魏书》、《吴书》等在之前就已经看过的,这几天一直在看的是《中国历史—五代史》颇有感悟。
五代十国是一个及其动荡的时代,短短几十年之间,江山易主,朝代更迭达五次,更兼十国并立,可见其动荡程度绝对不会亚于东汉之后的三国的。
以前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深深的感慨于曹操的气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折服于刘备的坚忍—由一个织布贩履的落魄皇族后裔,在历经种种艰难、失意和屈辱之后终成大业,韬光养晦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钦服于诸葛孔明的智谋与忠贞—未出茅庐而定计三分天下,火烧博望坡,三气死周瑜,助刘备得荆州,取益州,收汉中,后又匡扶后主平蛮夷、擒孟获、斩魏延、六出祁山只为一统,鞠躬尽瘁,终星殒五丈原。
而在看过《五代史》后给我的却是另一番不同于三国的感触。
如果说三国时期是三个时代的英雄,确切的说是三个时代的枭雄靠计谋、凭物力、倚人心而相互攻伐为的是早日结束战乱,一统华夏那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而五代,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战乱,无休无止的战乱,而更让我看到的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为争权夺势杀旧主、诛功臣,更有甚者为夺皇位弟除兄,子杀父比比皆是。
朱温废幼主建后梁,5年后其子朱友圭杀父夺得皇位,1年后其弟朱友贞杀兄自立。
都说佛魔本在一念之间,如果说那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是为了致一个太平盛世,还受尽战乱之苦的百姓一个清明世界,或许那可以作为一个借口,但事实却很无情,五个朝代短短几十年(54年),一个康熙王朝足以令其汗颜。
读《五代史》有感

读《五代史》有感假期里,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五代史》,在家里,有空就看几页,虽然没有看完,但是仍然从这些古人事迹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五代十国中的吴国的第一位国主杨行密,小时候是个孤儿,而且家里很穷,没有念过什么书,刚开始时,只不过是一个步行送文书的小吏,后来应募从军,久历艰苦,逐渐立功升为牙将,后来又经过和毕师晢,秦宗全,孙儒等苦战多年,才占据了江淮之间的大片土地,继而不久建立了吴国的基础。
可以看出杨行密小时候,也是和我们一样无权无势,但他最后能超出众人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坚强,毅力等自身的原始因素外,我想他的成绩更是通过他能耐心心来琢磨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学习各种知识,以及能好好地干事,不怕吃苦得来的。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学一个干而已。
在我的家乡,我总是听到别人说什么人最笨,学生最笨。
难道上学就错了么?我想之所以那些人说学生笨,无非应为学生社会经验浅,从而更容易上当受骗而已。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在学校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能够学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做事的态度,习惯。
所以,当别人再说这样的话时,我们不必放在心上。
结合杨行密的例子,我明白如果我们将来想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好好学,更要在社会中好好学,好好干。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地方是关于后梁太祖朱全忠的。
朱全忠本是一个没落小地主家庭出身,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投靠黄巢起义军,逐渐升为大将,又投降了唐朝,反复无常,在经过多年征战,最终灭了唐朝,建立了后梁。
他身处乱世,我们固然不能以我们和平年代的道德标准要求他,但他最后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却令人深思。
朱全忠到了晚年,就开始猜忌部属,疑心丛丛,杀了很多重臣宿将,导致内部逐渐离心,而且更加纵欲宣淫,在巡游各地时,常常遍污大臣的妻女,儿媳,并且公然召侍自己的儿媳(不管是亲子还是养子),后来由于养子朱友文之妻以召侍得宠,朱全忠便想立其为皇储,从而导致其亲生儿子朱友圭心起杀机,勾结禁军将校,引兵入宫,并杀死朱全忠。
五代十国史读后感

五代十国史读后感读完五代十国这段历史,我就感觉像是看了一场超级混乱又刺激的大戏。
这个时期啊,政权就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
今天这个将领带着兵占了一块地儿,就敢称帝;明天又被另一个更厉害的给打趴下了。
那皇帝的位子,就不是什么安稳的地方,简直就是个“烫手山芋”。
这里面的人物也特别复杂。
有像朱温那样的,一开始跟着黄巢起义,后来又背叛黄巢投靠唐朝,最后还自己当皇帝的人。
感觉这人就没个准儿,全看哪边对自己有利就往哪边倒,十足的投机分子。
不过他这一路走过来,也能看出那个时候的人,只要有点兵有点地盘,就想当老大。
还有李存勖,这哥们刚开始那可是相当厉害。
继承了老爹的基业,把军队训练得嗷嗷叫,打了不少胜仗。
我还以为他能建立个长久的王朝呢,结果呢,这人一打下江山就开始飘了。
整天就知道唱戏玩乐,也不管朝政了,最后把自己的国家也给玩没了。
这就告诉我们啊,人可不能有点成绩就得意忘形,不然准没好果子吃。
而且啊,五代十国的战争那叫一个频繁。
百姓可就惨喽,今天被这个军队抢一下,明天又被那个政权征个重税。
在这种乱世里,普通老百姓就像蝼蚁一样,只能在战火中艰难求生。
什么安居乐业,那都是奢望。
不过呢,这个时期也不是一点好的都没有。
在文化上还是有一些交流和发展的。
各个政权割据一方,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在这种动荡中互相碰撞、融合。
就像各种民族之间,虽然打来打去,但也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
五代十国的历史就像一个大杂烩,混乱、精彩又充满了教训。
它让我知道,稳定的政权对于国家和百姓是多么的重要。
要是一直这么乱下去,啥发展都谈不上。
这就好比一个班级,要是天天换班主任,同学们也不知道该听谁的,那学习肯定搞不好啊。
读了这段历史,真是让人感叹和平稳定的来之不易,也让我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五代十国历史有感
很荣幸参加这次的“人人读讲一本书活动”,我这次所读的书是《五代十国历史图志》,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知晓历史,才能让我们更透彻地思考以及分析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发,知道在现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
五代十国是一个及其动荡的时代,短短几十年之间,江山易主,朝代更迭达五次,更兼十国并立,可见其动荡程度绝对不会亚于东汉之后的三国。
历史无情的抛弃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直到后周的建立,百姓总算是盼来了可安天下的英雄。
后周的君主除末帝外俱是明主、英雄,尤其是世宗柴荣,一位意气风发,有志于天下的帝王,史书评价他是堪比秦皇汉武唐宗的君王,连宋太祖赵匡胤在他面前尚且不如。
他怀着“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宏图,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曾三驾江淮,二次北伐。
正是这么一位划时代的英雄的出现,让久历战火,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逐渐呈现出统一的趋势。
只可惜,历史不知是有意捉弄,还是无意调戏,还未满40的世宗柴荣怀着那满腔的凌云壮志饮恨离开人世。
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也承认英雄可以左右一时的历史,这就需要我们既要考察历史的必然性,又要承认其偶然性。
所谓天下久合必分,久分必合,五代后期历史的总趋势是统一,这是必然性,而由谁来统一,何时统一,怎样统一,这又是偶然性。
正是在必然与偶然之间另一位时代英雄——赵匡胤的出现注定是
要肩负着一统河山的重任的。
他才识过人,气魄出众,可以说五代诸帝除世宗柴荣外无与伦匹,出身并不卑微的他却深知民间疾苦,懂得礼遇贤才,勤政不缀,眼光远大。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真的不仅仅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思考的,其实乱世需要英雄来力挽狂澜巨浪,扶大厦于将倾,我们这个时代同样需要英雄,不是一个,而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或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或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也许就是你,就是他,来引导国人走出浮躁功利,走出迷茫困顿,走出虚伪贪婪,走向更好的未来。
刘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