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非常”的词义演变浅析
程度副词“非常”来源浅析

以 前 的 学 者 已 经 论 证 了 程 度 副 词 “ 常 ” 由 语 素 非 是 “ ” “ ” 者 经 过 发 展 演 变 融 合 而 来 。本 文 在 此 基 非 和 常 二
础 之 上 , 为 程 度 副 词 “ 常 ” 所 以 能 进 入 副 词 这 一 认 非 之
1 王 蓝 田性 急。 … …鸡 子 于地 圆转 未止 , 下地 以 2) 仍 屐 齿 碾之 , 不得 , 甚 。复 于地 取 内 口中, 破 即吐 之 。 又 嗔 啮
为 “ + p (p 谓 词 性 成 分 ) 但 “ ” 作 程 度 副 词 后 , 甚 v ”v 为 。 甚 用 仍 保 留着其 形 容 词 的用 法 。如 :
子 较 为 常 见 , 是 可 以 做 补 语 , :屋 里 屋 外 , 闹非 但 如 “ 热 常 。” 郭 澄 青 《 苗 返 青 》 。为 何 程 度 副 词 “ 常 ” ( 麦 ) 非 既
可 以 作 状 语 又 可 以 作 补 语 ? 按 照 通 常 的 解 释 “ 词 只 副
・
8 臣 于 刘 河 内不 为 戎 首 , 已幸 甚 。 《 说 新 语 》 ) 亦 (世
五 、
9) 伶 病 酒 渴 甚 , 妇 求 酒 。 ( 世 说 新 语 》 二 三 ) 刘 从 《 ・ l ) 郎 莫 来 , 哭 詈 弥 甚 , 日渐 歇 。( 世 说 新 语 》 O江 女 积 《 ・
为 这 种 研 究 并 没 有 解 决 程 度 副 词 “ 常 ” 生 的 深 层 次 非 产 原 因。 现 代 汉 语 中 . 度 副 词 “ 常 ” 于 状 语 位 置 的 例 程 非 处
22 甚 ” 六 朝 开 始 才 普 遍 用 作 程 度 副 词 E, 分 布 .“ 从 5其 I
程度副词“非常十分相当”的对比和偏误分析

修正方法和示例
针对上述偏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修正方法:
1、规范用法:对于用法混淆的错误,我们应加强对程度副词用法的掌握, 明确不同副词之间的区别,以准确表达意思。例如,“相当不错”应改为“非常 不错”,以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事物的肯定和赞赏。
2、语境匹配:对于语境不适的错误,我们要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适当的程 度副词。例如,在表达情感时,应根据情感的强烈程度选择使用“非常”或“十 分”,而不是相反。
3、去冗余:对于语义重复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去掉冗余的程度副词。例如, “非常非常喜欢你”应改为“非常喜欢你”,使表达更加简洁清晰。
结论
通过对程度副词“非常”、“十分”和“相当”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它们在表达程度上的差异和相同点。虽然它们都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 它们的使用场合、表达程度和情感色彩却有所不同。正确使用这些程度副词对于 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语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避免混 淆使用、语境不适和语义重复等偏误,做到恰当地运用这些程度副词。
3、“相当”则强调的是一种适中或相对的程度,往往在比较中描述事物的 某一方面或与某一标准相符的程度。例如:“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相当良好。”
偏误分析
在运用过程中,“非常”、“十分”和“相当”可能会出现一些使用不当的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法混淆:有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混淆使用这三个副词,导致表达不 准确。例如,将“相当不错”误用为“十分不错”,此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分”表达的程度可 能过重,与“相当”所表示的适中程度不符。
3、基于机器学习的应用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针对程度副词的自 动分类和识别模型,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文本生成提供技术支持。
程度副词“更”和“非常”的分析

114文学·艺术《名家名作》·研究张智韵副词是实词的一个部分,有着独特的魅力。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把副词定义为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并界定了其和形容词的区别,他说副词是虚词,是黏着的,只能作状语。
其实副词的本质特点是具有限制和修饰动词、形容词性的作用,表示程度、时间等不同的含义。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表示程度的副词。
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就是修饰形容词以及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它们所表示的程度也有高低之分,同样也具有模糊性。
本文以“更”和“非常”为例进行分析。
一、句法分析(一)更“更”表示“更加、越发、再”的意思,表示程度更好,用作比较多数,含有原来也有的意思。
它有如下基本用法(均来自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1.更+形容词如:他比你来得更早。
这里面“早”是形容词。
再看这两句话:你们两个的衣服,她的更白一些。
你们两个的衣服,她的更雪白一些。
再如:*更笔直/*更漆黑。
我们可以发现“雪白、笔直、漆黑”这几个词属于状态形容词,它们本身就具有程度深的意思,再加上“更”这个词,语义重复了。
所以我们选用的形容词应该是性质形容词而不是状态形容词。
2.更+动词短语如:比以前更懂得道理了。
更热爱这个职业了。
我们可以发现,“更存在”“更发生”“更来”“更去”这些词语的搭配并不准确。
“更”后面的成分确实是动词,但“存在、发生”是表示存现的动词,而“来”“去”为趋向动词。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例子得出结论:“更”后面不能和表示存现的动词和趋向动词一起使用。
此外,动词后用“得”引进补语时,“更”可以移动到补语里去。
比如:干得更起劲儿。
3.更+不+形/动如:更不体面了。
更不对了。
4.更+动+得(不)+……如:更合得来了。
“更”有时不含有“原来也有一定程度”的意思,只是和相反的一面比较。
如:反而更快了。
表示同类事情更加突出。
如:我佩服她的学问,更敬重她的品格。
(二)非常“非常”表示“程度极高,十分”的含义。
有两种用法:非常+形/动;非常之(地)+形/动。
程度副词“非常”和“十分”的对比辨析与教学

程度副词“非常”和“十分”的对比辨析与教学张文君【摘要】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degree adverb has occupied a pivotal position. And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imilar degree adverbs are too numerous to enumerate. Among various degree adverbs,“very”and“quite”are fairly representa-ti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are very similar whether on the semantic orfunction.“Very”and“quite”,as absolute degree ad-verbs,indicate the degree of depth. Both of them can be adverbial,and modify verbs and adjectives. For instance,we can say“very beautiful”,and we can alsosay“quite beautiful”. Bu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teaching. Ignoring the negligible differences,foreign students may make sentences with errors.%程度副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近义程度副词的辨析也是不胜枚举。
“非常”和“十分”是众多程度副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个词语,无论是在语义上还是在功能上它们所呈现的特点都极为相似。
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 武振玉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中文系,吉林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古汉语研究
页码: 67-71页
主题词: 程度副词 “非常” “异常” 出现频率 语义色彩 用法
摘要:本文在详细调查有关语料的基础上,对“非常”和“异常”这两个常用的双音程度副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做了细致的分析探讨。
认为这两个程度副词均来源于含有“超常”义的词组,均于南北朝时期虚化出程度副词的用法,用于表示程度之高。
经过唐宋元至明清而两词均进人出现频率较高的时期。
两词均是以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为主,所修饰的词多具有积极色彩义。
但是“非常”修饰具有积极色彩义词语的比例高于“异常”,同时“非常”的出现频率也高于“异常”。
程度副词“非常”和“十分”的对比辨析与教学

程度副词“非常”和“十分”的对比辨析与教学作者:张文君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05期摘要:程度副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近义程度副词的辨析也是不胜枚举。
“非常”和“十分”是众多程度副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个词语,无论是在语义上还是在功能上它们所呈现的特点都极为相似。
“非常”和“十分”都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副词,它们都能作状语,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比如,我们可以说“非常漂亮”,也可以说“十分漂亮”。
但是在教学中,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不容忽视的。
留学生往往会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别,而做出带有偏误的语句。
关键词:非常;十分;同义词辨析;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153-03“非常”和“十分”是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程度副词。
我们作为母语使用者,即使在不知道二者使用差别的情况下,也从来不会用错。
而作为第二语言使用者的留学生,则会在实际言语交际中产生各式各样的偏误。
因为“非常”与“十分”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相近的意义和用法,留学生可能会在学习时忽略二者之间的区别,或是出现记忆的混淆。
因此,本文将从“非常”和“十分”两词的词源考察出发,从语法功能、使用范围、否定形式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辨析,最后结合辨析结果对留学生的偏误问题加以解释说明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词源考察(一)词书释义1.辞源与辞海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将“非常”与“十分”在《辞源》和《辞海》上的释义通过表格列出:从上面两本辞书的释义中,我们发现“非常”的“十分,很”的义项是引申出来的,而“言程度深”是“十分”的本义。
2.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上说:“非,甫微切,违也。
从飞下翄(同‘翅’),取其相背。
”也就是说,“非”的本义为“反、背”。
“常,市羊切,下帚(同‘裙’)也。
”因为古人下穿长裙,所以“常”的本义为“长”。
因此,“非常”即为“与惯例相合违背”。
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的认知分析——以“相当”“非常”“十分”为例论文

of则aticali刎on expl锄tion of the cause of吐lese s砌l撕ties,aIld f.mally reveals tlle hlevi诅bility of
也e gener撕on
phenomenon劬m a cogni咖e perspe砸Ve-
First, on廿le basis of a review of fo册er study, tlle aumor dete肌i11es tlle
11啪ugll iIⅣestigalion iIlto diaChDIlic lillguiStic iIatas and岫der me鲥dance of
日瑚aticalization theo巧,the present aumor makes description and a11alysis on tlle
ofthe岫e -·相当”,‘‘非常’’锄d‘‘十分”,me pfesent aumor sunls up me siInil撕ties
proCesses and m出es a exploration i芏lto b cauSe co血bin纽g the铲雒盥aticaliza矗on
theo够 Finally,fj的m me prespectiVe of cogtlitive liIlguistics,the present a删hor mal【es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 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 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程度副词很的非程度义

— 112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中 所 观 的 、审 美 的 乡 村 , 特 别 是 结 合 北 宋 以 来 以 归 隐 、平 淡 为 雅 趣 的 文 人 心 理 。苏 轼 的 审 美 人 生 , 也 包 涵 着 对 于 大 自 然 的 审 美 :“ 呼 吸 湖 光 饮 山 绿 ”, 天 人 合 一 , 与 自 然 融 为 一 体 , 是 华 夏 民 族文化的传统, 不独苏轼而然。
六种:
(1)他 的 文 笔 很 流 畅 , 字 也 很 漂 亮 。
·
·
(2)现 在 想 起 来 , 实 在 很 觉 得 傻 气 。( 鲁 迅《二 十 四 孝 图》)
·
(3)他 很 能 欣 赏 音 乐 , 他 的 文 字 极 其 优 美 自 然 。( 林 语 堂《女
人》)
(4)从 此 他 就 不 再 找 女 人 , 对 女 人 很 有 成 见 , 认 为 女 人 是 个 ·
式 它 们 就 不 能 再 受 很 修 饰 如 “ * 很 施 展 我 的 才 干 与 学 问 、* 很
追 我 、* 很 打 仗 …… * 很 去 ”这 些“ 很 + 数 量 短 语 结 构 ”表 示 的
是 数 量 意 义 的 多 少 , 而 不 是 程 度 的 高 低 。 因 此 ,“ 很 ”修 饰 数 量
·
以 上 是“ 很 ”用 在 形 容 词 、心 里 感 知 动 词 、能 愿 动 词 和 某 些
动 词 短 语 前 表 程 度 高 , 是 常 见 的 用 法 。这 些 在 语 法 书 中 已 有 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度副词“非常”的词义演变浅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对“非常”一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做了简单的分析探讨,探讨其在不同历时时期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非常;程度副词;历时演变
在《文言复式虚词》、《古汉语虚词》、《古汉语虚字集释》、《广释词》、《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古汉语虚词手册》等辞书中均未列“非常”这一词条,《辞源》列有“非常”条目,但无表程度副词用法,《汉语大词典》在“非常”表“很、十分”义上的最早引例为唐·李德裕《昭义军事宜状》:
其端氏城,是刘从谏近年修筑,非常牢固。
而事实上,“非常”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才最终成为一个表程度的双音词,程度副词“非常”的出现归功于如下两点:
一、“非常+之+名词”的结构使“非常”凝固成双音词
“非常”在这里只是“非”和“常”两个单音词的临时连用,并非是一个词。
“非”、“常”在上古汉语中多是用作单音词,但有时也会结合在一起使用,此时“非”用作否定副词,“常”用作形容词,如:
(1)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
”(《老子·常道无名》)
(2)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吕氏春秋·举难》)
(3)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也,故热而烦满也。
”《黄帝内经·素问译解·逆调论篇》
上述几例中,“道”“名”“人”“温”“热”是中心词,形容词“常”作定语修饰这些中心词,副词“非”用来否定“常道”、“常名”、“常人”、“常温”“常热”,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非+常x”因此,这里的“非常”只是“非”和“常”两个单音词的临时连用,还没有凝固成复音词,但在“非”和“常”连用时,“非”
总是处在前面,“常”总是处在后面,两者位置的固定就加速了“非”和“常”凝固为复音词的进程。
“非常”得到新的发展,那是“非常”与后面的名词之间可以加上助词“之”,构成“非常+之+名词”这样的形式,主要表达“不合时宜”“不合惯例”“不合本分”“不同寻常”等意义。
“非常”加上助词“之”以后,“常”与后面名词的结合就松散了,而与“非”的结合就紧密多了。
这种结构先秦己见,如:(4)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
《韩非子·备内》
(5)人之平日,目忽见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结而使之然。
《关尹子·五鉴》
在西汉时期,“非”和“常”连用的情况有所增加和发展,《史记》中出现12例“非常”,其中带助词“之”的就占有5例,如:
(6)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惧焉。
《史记·司马相如传》(7)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之人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在“非”和“常”连用时,“非”总是处在前面,“常”总是放在后面,这种位置上的固定性加速了“非”和“常”凝固为复音词的进程。
在中古汉语中,其使用量大量增加。
助词“之”后的名词除了上古已有的“食”“物”“人”“事”“功”“原”等外,还出现了“冠”“变”“情”“赏”“宝”“勋”“礼”“士”“备”“遇”“辞”“文”“主”“谋”“会”“道”“失”“才”“兆”“庆”“典”“诏”“泽”“举”“相”“器”“惠”“表”“客”“制”“色”等三十几个名词,如:
(8)先生当此时,辉神爽乎云霄,灌凤翼于天汉,使九门之外,有非常之客,北网之下,有神气之宾,而渊游山隐,窃为先生不取也。
(《殷芸小说·周六国前汉人》)
(9)兼少习佛法不闲世事。
徒发非常之举。
(《弘明集》卷·第十一)搭配范围得到了迅速的扩大。
“非常+之+名词”结构中“非常”位置的固定性和搭配范围广两个因素最终促成了它的双音化。
二、“形容词+非常”结构是“非常”虚化的直接原因
在“非+常x”和“非常+之+名词”结构中,“非常”均用于修饰名词性成分,
虽说后者促成了它的双音化,但其真正成为程度副词是其语法范围扩大的结果。
从《墨子》开始,它便有了修饰形容词的用例,与今天不同的是在很长时间内它都一直置于形容词的后面,如:
(10)若彭有水浊非常者,此穴土也。
(《墨子·备穴》)
(11)寇至吾城,急非常也,谨备穴。
穴疑有应寇,急穴穴未得,慎毋追。
(《墨子·备穴》)
(12)鸟兽奇骨异毛,卓绝非常,则是矣,何为不可知?(《论衡·讲瑞篇》)
(13)有县农行过舍边,仰视,见龙牵车,五色晃烂,其大非常,有顷遂灭。
(《搜神记》·卷三)
(14)甜酸得所,芳香非常也。
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
(《世说新语·自新》)
以上例子中“非常”均放在形容词的后面,形成“形容词+非常”的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为后来“非常+形容词”结构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时候“非常”具有了向程度副词转化的倾向,甚至,在一个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形容词+非常”中的“非常”也可以理解为是程度副词。
“非常”的形容词义“非同寻常”、“不一般”与副词义“很”、“十分”有相通之处。
当“非常”由表示性质的“非同寻常”转而表示程度的高深时,“非常”就由形容词虚化为副词了。
《墨子》中仅见2处,其余先秦的著作都未见这种用例,这种用法的大量出现也是在中古汉语,并且伴随着时机的成熟,中古汉语有些著作中已见今天“非常+形容词”的结构形式,当然程度副词“非常”的最终成熟是在唐五代时期,此时“非常+形容词”结构已很常见,而且“非常”不仅可以修饰形容词,还可以修饰动词,不仅可以放在被修饰词后面,还可以放在被修饰词前面,如:
(15)诸官看灯,非常作乐。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
(16)鬼神造寺,直至天明,造得一寺,非常有异。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
值得注意的是唐五代依然保留了“形容词十非常”的结构形式,甚至在同一著作中同时出现“形容词+非常”、“非常+形容词”两种结构,如:
(17)下官起谢曰:“予与夫人娘子,本不相识,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
(《游仙窟》)
(18)暂缘公使,邂逅相遇。
玉撰珍奇,非常厚重。
(《游仙窟》)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非常”所有的各种用法这时都已具备了,而且,“非常”还可以同其他副词一起修饰后面的词,如:
(19)阿娘见后院果子,非常最好。
(《敦煌变文集·舜子变》)
可见,在战国时期,“非常”就有了朝程度副词发展的迹象,后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五代时期,程度副词“非常”已完全发育成熟了。
三、结语
“非常”的词汇演变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原来是词组,因为“非”和“常”经常在一起连用,发展到后来,结构逐渐凝固,演变成词,产生了相应的义位——由原来的词组变成了词。
词义进一步演变,从比较实在转为有所虚化,再从有所虚化转为更加虚化,最终演变成副词。
实词虚化为副词是古代汉语中副词最为主要的来源,而其中以实词虚化为副词的现象最为普遍。
通过考察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词的虚化过程,可借以了解词义演变的轨迹和规律,更好地解释了中古近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虚词的来龙去脉。
参考文献:
[1]李靖之,李立. 文言虚词诠释,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
[2]王力. 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
[3]董秀芳.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4]朱德熙. 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刘监,汪蓝生.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6]张谊生. 现代汉语副词探索,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