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的神经症

合集下载

青少年的恐惧情绪及应对措施

青少年的恐惧情绪及应对措施

青少年的恐惧情绪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3-06-15T00:24:35.0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胡宇[导读]青少年的恐惧情绪及应对措施胡宇(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小王今年17岁,初中学习优异,但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显著下降,出现害羞、恐惧行为。

学习时,不愿与同学交流,讲话时,不敢直视或出现眼神躲闪,感觉自己做了错事。

上课时,害怕教师提问,只有教师面向黑板时,才会消除恐惧,当教师面向同学后,小王再次开始回避,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为解决该问题,其父母带小王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通过与小王交流发现,其父母对自身要求较高、日常行为严苛,父亲甚至因学习问题出现过激行为,造成小王面部划伤。

进入高中后,因回答错误,教师存在言语讽刺行为,致使小王患有青少年恐惧症。

明确病因后,医生开始给予对症治疗与心理辅导,引导父母给予小王更多关怀,让小王放松身心压力,必要时通过药物助眠,经过半年治疗,小王症状明显改善。

那么面对青少年恐惧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做呢?1 什么是青少年恐惧情绪?产生原因有哪些?主要表现出哪些症状?青少年恐惧情绪属于神经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对某种特定对象产生强烈或不必要的恐惧,多数患者伴随回避行为,青少年为主要患病群体,发病部位以体内神经为主。

从实际来看,多数恐惧症患者存在自卑感,特别是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

国外尝试通过调查明确病因,最终发现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多数恐惧症患者父母或同胞兄弟有极大可能患有该病。

恐惧症患者表现出高度内向、胆小怕事、害羞、信赖感强等特点,容易在强刺激下产生恐惧症,如父母分离、亲人去世以及恐吓等。

社交恐惧患者会表现出“怕人”行为,既害怕伤害自己身体,又害怕威胁自身生命,部分患者认为自身精神状态或心理状态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利影响,因此逃避社会,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常见症型如下:(1)红脸恐惧症:正常人在感到害羞时,会出现脸红或其他表现,但该类患者则是未进入紧张场景,便开始担心自己被他人关注或疑虑,产生不自然的表情或情绪,使自己更加尴尬,出现害怕、恐惧社交。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上))_四、中学生的心理保健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上))_四、中学生的心理保健

个体在中学生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常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认识其十分重要。

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性心理问题,主要有手淫、早恋、失恋、性犯罪等。

(1)手淫: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它是一种满足性欲的自慰行为,手淫适度,对身体无害,它远不如人们对其恐惧和夸大所带来的危害,使人误入歧途。

(2)性早熟:指中学生期出现成人的性欲和行为,除了神经内分泌因素外,与父母对孩子过分亲昵,父母性行为的影响,看色情电视和刊物,不适当服用保健品等因素有关。

(3)身体关注:青春期开始后,中学生常关注自己的身高、体型、容颜等,包括对生殖器官和乳房、阴茎等关注,常暗自陇虑。

(4)遗精恐惧和初潮焦虑:少男遗精和少女月经初潮本是正常生理现象,但因为学校不重视性卫生教育,使中学生感到恐惧或焦虑,久而久之继发神经衰弱,出现头痛、失眠、无力、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学习。

(5)过早性行为和性倒错:主要是因为对青春期生理出现心理不适应,再加之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健全而造成。

恋爱心理(1)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前出现的恋情,与道德品质优劣无关,与正确的引导、教育关系密切。

(2)单恋:是一方对另一方以一厢情愿、倾慕为特点的畸形爱情,多是一种感情误会,是中学生爱情错觉的产物。

(3)失恋: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所抛弃,可导致神经症或轻生。

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工作优秀者、对外貌俊美者嫉妒、怨恨,甚至刻意拆台或报复,以达心理平衡。

自卑心理主要为交往中的自卑心理,生理缺陷或不足所致消极和自我暗示,对自我智力估计和对性格气质自我评价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

孤独心理主要为性格孤独,害怕交往或顾影自怜,无病呻吟。

逆反心理中学生中出现“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者,就是有逆反心理的人。

神经症中学生中常见的为青春期焦虑症、癔症、神经衰弱,社交恐惧症。

吸烟饮酒行为是我国中学生中较严重的行为问题,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

中学生心理保健健全的精神来自于健全的身体,但是身体健康并不等于心理健康。

神经症在儿童与青少年中的表现与处理

神经症在儿童与青少年中的表现与处理

神经症在儿童与青少年中的表现与处理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特别在儿童与青少年群体中更为突出。

这种疾病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神经症在儿童与青少年中的表现和有效的处理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问题。

一、神经症的常见表现儿童与青少年在神经症方面表现出来的症状各有差异,但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表现:1.焦虑症状:焦虑是神经症的核心特征之一。

儿童与青少年可能出现过度紧张、一直担心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害怕与陌生人交往、对事情过度担心的情况。

2.强迫症状:强迫症是表现为强迫思维和行为的一种神经症。

儿童和青少年可能表现出强迫性洁癖、反复检查某些事物、反复计数或做出一些特定的行为等。

3.恐慌症状:恐慌症是表现为强烈且突然的恐惧感的神经症。

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或失去控制的情况。

4.社交焦虑:这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神经症表现,他们对于与陌生人或他人的交流感到害怕或不安。

他们可能避免社交场合、害怕发表意见或害怕他人评价。

二、神经症的处理方法处理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症需要综合的方法,包括家庭支持、心理治疗和医疗干预。

下面是一些有效处理神经症的方法:1.家庭支持: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稳定的环境。

他们需要保持耐心和理解,避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

2.心理治疗:儿童与青少年可以通过与心理治疗师的交谈来寻求帮助。

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恐惧、焦虑和强迫症状。

3.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症状情况下,医疗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儿童与青少年神经症的治疗常常会涉及到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但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建议。

4.积极生活方式:饮食健康、适度锻炼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强迫症案例与治疗

强迫症案例与治疗

强迫症案例与治疗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以重复出现病人不愿意、明知不对但又无法控制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为其特征。

病人常为这些重复出现的强迫现象所苦恼,虽尽力克制,但都无法摆脱,因而极为痛苦。

本病常见于青少年,以男性为多见,特别多见于青少年学生。

本病的发病诱因常不明显,仅少数病人是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作用下发病,绝大多数则无明显原因地逐渐起病。

但病人病前的人格特征,与发病很有关系,例如表现为拘谨、古板、犹疑、过分注意细节、要求十全十美等的人,易于在身体健康不良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引起本病。

强迫症病人突出的表现是有强迫症状,这种强迫性症状可表现在两方面,即表现为强迫性观念与强迫性行为。

强迫性观念包括强迫性联想、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极虑等;强迫性行为则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检查、强迫性计数等。

据我们的观察,在强迫症中表现为强迫性观念者远多于强迫性行为,前者约见于75%的病例,后者仅见于25%的病例。

在强迫性观念中则尤以强迫性联想(或称强迫性思虑)为最多,其次是强迫性穷思极虑、在强迫性行为中则以强迫性仪式动作为最多,其次为强迫性洗手。

诚然一个病人可以合并有两种以上的强迫症状,但据我们的资料来看,其比例仅约占15%左右,而且其中还必有一种症状为主要的。

不论是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病人都知道这是由自己思想所产生或支配的,并不是别人的或外来的某种力量所支配,这就有别于某些精神病强制性思维与动作。

此外,病人对各种强迫症状均明知不对或不必要,故常想控制,但终因控制后内心非常不适而无法摆脱,最后只好屈从,继续去思考、去做。

这些强迫症状在病人集中注意于工作、情绪高兴,或受到威胁时可减轻;而在心情不快、无所事事、疲劳时则更加明显。

如某女,13岁,中学生。

二年来一见男性(不论年龄)即产生可能要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虽明知不可能,但脑内反复思考不已,无法控制,以致影响生活与学习。

病前个性好静,喜欢看书,在校成绩好。

6种重性精神疾病

6种重性精神疾病

6种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割裂症“割裂”是什么?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之间的不和谐为特点一组病因未明的神经病;多起病于青壮年;起病多隐袭(少数患者急性发作),病程多迁延;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和谐,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一样无心识障碍。

病症演变趋势,病程:分型:偏执型(妄想型)━━疑(幻觉妄想为主,患病人数最多,预后较好)青春型━━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紧张型━━僵(木僵与兴奋交替)单纯型━━懒(起病缓慢,阴性病症为主,预后最差,容易衰退)未分型(又称其它型)精神割裂症的I型和II型分类I型II型主要症状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言语贫乏等阴性症状为主对神经阻滞剂反应良好差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变伴有改变预后良好差诊断病症标准:至少有以下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割裂症另规定:(1)反复显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操纵,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唐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冷淡;(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消退或缺乏。

【严峻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峻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病症标准和严峻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还有规定。

(2)假设同时符合割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症标准,当情感病症减轻到不能知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病症标准时,割裂病症需继续知足割裂症的病症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割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减缓的割裂症病人,假设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神经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

神经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

神经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具体表现为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讨论神经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常见表现,并探讨可能的治疗方案。

一、焦虑症状的表现神经症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焦虑。

儿童和青少年在面临学校考试、社交活动、家庭变化等压力时常常出现焦虑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恶心、头痛、心悸、困扰性的担忧和不安感等。

焦虑症状可能导致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影响到学习和社交。

二、强迫症状的表现除了焦虑症状,神经症还常常伴随着强迫症状。

儿童和青少年出现强迫症状时,会出现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完成日常活动时重复计数等行为。

这些强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然而,这些症状会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三、逃避行为的表现神经症还表现为逃避行为。

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避免与他人进行对话,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回避接受任何可能带来压力的情境。

这些逃避行为可能是他们对社交焦虑的应激反应,但长期来看,这种避开现实的行为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症状。

四、抑郁症状的表现神经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常常伴随着抑郁症状。

他们可能表现出持续的悲伤情绪、缺乏兴趣和愉悦感、睡眠问题等。

有时,他们还可能有自杀念头和行为。

这些抑郁症状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

五、治疗方案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神经症的问题,应该找到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强迫症状。

2. 药物治疗:在严重症状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

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个体差异,同时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该尽量理解和支持儿童和青少年,并积极参与治疗计划。

神经症的分类

神经症的分类

神经症的分类常见类型按照中国原CCMD-2R精神诊断手册,常见的类型有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phobic disorders、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癔症hypochondriasis等。

但在2001年4月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将抑郁性神经症、癔症hypochondriasis从神经症中分出并另外分类,其中抑郁性神经症改名为“恶劣心境”,与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障碍、环性心境障碍一同归为“心境障碍”一类,而癔症则成为一个单独分类,分为癔症躯体性障碍和癔症精神性障碍两种(旧称“转换障碍”和“解离障碍”)。

另外,疑病症降级为一个亚型,与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一同归入躯体形式障碍列于神经症分类中。

因此,目前神经症的分类主要有: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其中神经衰弱已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实际临床中很少使用。

常见类型介绍如下:恐惧症[F40恐惧焦虑障碍] 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神经症。

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① 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②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③ 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④ 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需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场所恐惧症[F40.0][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神经症

神经症
Page 17
预后不良指征
家庭不和:夫妻长期感情不和,与父母及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诱发神经症或使神经症恶化的因素很难消 除。 有妨碍正常活动的躯体疾病或缺陷,各种 残疾。 酒精或药物依赖。
既往有其他精神障碍的历史。
Page 18
神经症的发展
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儿童期心理发展 方面的障碍、特别是对冲突不恰当的、 妥协的处理所致。
Page
22
正常焦虑:是一种情感表现,当面对潜在的或真 实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应 激反应。
病理焦虑:是指不适当的焦虑表现,指没有明确 的致焦虑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 称,严重的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焦虑症状:符合以下之一的焦虑,便可列为具有 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1)因该症状而就诊或求 助,(2)采用服药等方法试图减轻症状,(3) 因该症状而影响社会功能或产生明显苦恼。
多疾病,每种疾病有它固有的临床表现、病程、转归 等特点,各分类诊断系统均规定了具体的诊断标准。
Page
24
流行病学
任一DIS疾病
18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ECA/DIS/DSM)
1月
15 .4 3.8
6月
19.1 6.0
终生
32.2 16.4
酒药滥用/依赖
酒精滥用/依赖
药物滥用/依赖 情感(心境)障 碍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Page 12
四、流行病学(1)
我国普通人群的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十二地区
表10-1 各类神经症患病率(‰)
城市患病率 神经衰弱 癔症 抑郁性神经症 焦虑症 恐惧症 强迫症 14.02 2.09 2.09 1.49 0.60 0.30 乡村患病率 12.05 5.00 4.12 1.47 0.59 0.29 总患病率 13.03 3.55 3.11 1.48 0.59 0.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进行各种形式的自我松弛训练。 可进行各种形式的自我松弛训练。 抗焦虑药物能对抗和缓解焦虑症状。 抗焦虑药物能对抗和缓解焦虑症状。
四、强迫症

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 的神经症,人们称之为“ 的神经症,人们称之为“安静隐蔽而痛苦的 病”。

发病年龄多在16~ 岁之间 岁之间, 发病年龄多在 ~30岁之间,男女性 别无明显差异,脑力劳动者居多。 别无明显差异,脑力劳动者居多。 ♦ (一)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
(1)情感爆发: 情感爆发: 意识障碍:昏睡、 (2)意识障碍:昏睡、木僵或朦胧状态
躯体障碍:感觉障碍、 躯体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八、神经衰弱
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 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以精神易兴奋和脑 力易疲乏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力易疲乏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 患病率居神经症的首位,从事脑力劳动者患病 患病率居神经症的首位, 较多,两性间无明显差异。 较多,两性间无明显差异。
♦ (二)临床症状 ♦ 1、衰弱症状。脑力活动效率显著下降,体力 衰弱症状。脑力活动效率显著下降, 亦易疲劳。 亦易疲劳。 ♦ 2、兴奋症状。精神易兴奋,表现为无意回忆 兴奋症状。精神易兴奋, 和联想增多,无言语运动增多,厌烦强光、 和联想增多,无言语运动增多,厌烦强光、噪 音。 ♦ 3、情绪状态。易烦恼、易激惹,自制力减弱。 情绪状态。易烦恼、易激惹,自制力减弱。 ♦ 4、紧张性疼痛。 紧张性疼痛。 ♦ 5、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
♦ 强迫观念、强迫性意向、强迫动作和行为等。 强迫观念、强迫性意向、强迫动作和行为等。
♦ (二)发病机理 ♦
一般认为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 一般认为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 其特点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其特点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迟疑畏 过于多虑等。 缩、过于多虑等。 ♦ (三)防治 ♦ 森田疗法、行为疗法等。 森田疗法、行为疗法等。
五、恐怖症
“小艾伯特的经历”——表明人的恐怖是一 艾伯特的经历”——表明人的恐怖是一 种经学习而来的情绪体验,而且一旦形成后, 种经学习而来的情绪体验,而且一旦形成后, 还可以产生迁移。最终甚至导致恐怖症。 还可以产生迁移。最终甚至导致恐怖症。

本症主要是指以超越正常恐惧体验为 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 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于正 常人不感恐惧的人、 常人不感恐惧的人、物、处境避之唯恐 不及” 不及”。
♦ 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 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 1、心理因素:性格多偏于胆怯、自卑、敏感、 、心理因素:性格多偏于胆怯、自卑、敏感、 多疑、主观、自制力差等。 多疑、主观、自制力差等。 ♦ 2、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绪。 、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绪。 ♦ 3、学习、工作负担过重,经常为完成任务不 、学习、工作负担过重, 惜牺牲休息时间。 惜牺牲休息时间。

不同的神经症在症状上有不同的表现, 一、 不同的神经症在症状上有不同的表现, 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 1、没有脑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也没有足 、没有脑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以造成脑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 以造成脑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 ♦ 2、 精神活动能力低下,常伴有焦虑和烦恼。 、 精神活动能力低下,常伴有焦虑和烦恼。 ♦ 3、自知力良好。 、自知力良好。 4、行为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生活 、行为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能自理。 能自理。 5、有迫切的治疗愿望。 、有迫切的治疗愿望。

神经衰弱的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 (三)神经衰弱的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 如自我调适,周围人的帮助, 主,如自我调适,周围人的帮助,森田 疗法等。 疗法等。
三、焦虑症 是焦虑性神经症的简称, 是焦虑性神经症的简称,它不同于人们 的正常焦虑反应,是以病态的 病态的焦虑为主要 的正常焦虑反应,是以病态的焦虑为主要 症状的神经症, 杞人忧天”“ ”“大祸临 症状的神经症,“杞人忧天”“大祸临 头”。 ♦ 发病年龄20 40岁之间 20~ 岁之间, 发病年龄20~40岁之间,女性患者 多于男性。 多于男性。 ♦ 临床表现有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两 种。
发病年龄多在2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年龄多在 岁病机理: 病因和发病机理: ♦ 常与某些惊恐事件的经历有关。 常与某些惊恐事件的经历有关。 ♦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1、类型:简单恐惧症、空间恐惧症、社交恐 类型:简单恐惧症、空间恐惧症、 惧 ♦ 2、发作时伴心跳、气急、出汗、四肢发抖等 发作时伴心跳、气急、出汗、 植物神经症状。 植物神经症状。 ♦ (三)治疗 ♦ 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认知疗法 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
♦ (三)防治: 防治: ♦ 1、支持性心理治疗 ♦ 2、适当地降低自己的奋斗目标,重拾自信 适当地降低自己的奋斗目标, ♦ 3、在实践中陶冶乐观开朗性格。 在实践中陶冶乐观开朗性格。 ♦ 4、药物治疗
七、癔症

又名歇斯底里,其主要表现为感觉、 又名歇斯底里,其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 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 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 ♦ 发病率居神经症中第二位, 发病率居神经症中第二位,农村患病率明 显高于城市,发病年龄多在16 35之间 16~ 之间, 显高于城市,发病年龄多在16~35之间,以女 性多见。 性多见。 ♦ (一)发病机理 ♦ 1、性格因素 :高度情感性、暗示性强、自我 、 高度情感性、暗示性强、 中心, 中心,富于幻想 ♦ 2、重大精神创伤 ♦ 3、遗传因素
六、抑郁症
♦ 本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本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戴着一副墨镜看世界” “戴着一副墨镜看世界” ♦ 本病患病率居神经症第三位,成年患者 本病患病率居神经症第三位, 女性多于男性。 女性多于男性。 ♦ (一)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 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 ♦ (二)“三低”表现:1、情绪低沉 三低”表现: 、 2、 、 运动活力低 3、思维活力低 、 ♦ 隐匿性抑郁症” “隐匿性抑郁症”
二、导致神经症的心理因素
♦ 1、急性精神刺激。 急性精神刺激。 ♦ 2、工作、生活、学习负担过重。 工作、生活、学习负担过重。 ♦ 3、人际关系不和。 人际关系不和。 ♦ 4、暗示或自我暗示。 暗示或自我暗示。 ♦ 此外,一些人格因素、家庭因素、社会 此外,一些人格因素、家庭因素、
文化因素也与神经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 系。
青少年常见的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干扰人的正常生活、 神经症是一组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 的适应能力的中等强度的心理障碍, 的适应能力的中等强度的心理障碍,在心理咨 询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神经症。 询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神经症。
在他们中间: 在他们中间: 有的人每天禁不住自己总要想一些稀奇 古怪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是毫无意义的; 古怪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是毫无意义的; 有的人对一些正常人不以为然的东西, 有的人对一些正常人不以为然的东西,他 们却怕得毫无道理,怕得不可思议; 们却怕得毫无道理,怕得不可思议; 有的人整天悲悲切切,忧郁苦闷, 有的人整天悲悲切切,忧郁苦闷,对生活 甚至生命都失去了信心; 甚至生命都失去了信心; 有的人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有的人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检查了一 家又一家医院,不辞辛劳地来往奔波; 家又一家医院,不辞辛劳地来往奔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