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知识梳理】

1.生物具有_________现象;生物能够___________;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_________;后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的现象;生物具有________,能对各种刺激作出_______;生物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并__________;等等。生物所表现出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在这些特征中,___________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3.生物圈

概念:地球上有______生存的圈层。

范围:_______的下层、整个_______和_______的上层。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______和海平面以上约_______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________的范围内。

作用:为生物的生存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栖息地

概念:在________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____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六个环节,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___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___,是探究成功的前提,能够制定出恰当的_____________,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_____和_________,以及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6.在生物探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7.显微镜的构造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和e的作用是__________②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_____

和[ ]_______③a和b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④当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视野会变暗,这是因为______。

8.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步骤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①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②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_____厘米左右。

(2)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_________。

②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_______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__________,右眼睁开,转动________,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3)安放装片

①将带有字符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②移动装片,使字符正对_________的中心。

(4)观察

①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距装片2毫米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②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③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像移动的方向。

(5)整理和存放

①实验结束后,转动________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②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应用________轻轻擦拭干净。

③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______,竖直反光镜。

④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成像位置关系

(1)视野明亮程度的调节。外界光线强时,用____面反光镜和______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_____面反光镜和_____光圈。

(2)显微镜所称的像为_____像,应特别注意标本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要想使图甲中的A向下移动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_____移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放大倍数与________放大倍数

的乘积。

(4)如乙图所示,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________,细胞数

量越_________,光线越________。

(5)污点存在位置: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判断方法:移动其中任意______,就能判断出污点的具体位置。

【夯实基础】

1.下面是猫与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哪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__。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属于__________。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病毒、小草 C.猫、蘑菇、细菌 D.蝴蝶、小鸟、钟乳石3.下列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鲸在水面喷出雾状水柱 B.羚羊发现敌害后奔跑

C.火山爆发

D.蘑菇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所共有的特征的是()

A.需要养分 B.有明显的运动和迁移能力 C.对环境的刺激能作出反应 D.能生长于繁殖5. 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盛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环境下培养24小时。其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和现象结果如下表

A.编号①和编号② B编号①和编号③ C,编号①:和编号④ D.编号②和编号⑤

6. 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人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7. 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8.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象.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A.B.C.D.

9.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10.右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总切图,要想把分生区细胞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则装片移动的方向为()

A.向下移动装片 B.向上移动装片

C.向右移动装片 D.向左移动装片

11.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如右图所示的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5×”,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15×”,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12.如图①和②为物镜长度,③和④为目镜长度,⑤和⑥为物像清晰时物镜与装片距离大小.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如想获得最大倍率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3.图甲为显微镜的结构,请根据图作答:

(1)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要先对光,对光要使______(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应用手转动数字[______]所示结构.

(2)使用过程中,转动数字[____]所示

结构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应看着[____]

字母(用图乙显微镜中的字母回答).

(3)某物体在显微镜下被放大了50倍,

则使用的镜头应是______.

A、物镜10x,目镜5x

B、物

镜40x,目镜10x

C、物镜25x,目镜25x

D、以上三组都有可能

(4)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_______。(5)视野中有一污点,在移动物镜和装片时污点仍在原处,可推断污点在_______上。

【链接中考】

1.(2014?菏泽)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2.(2014 潍坊)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调换至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除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操作分别是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B.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D.用凹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3. (2014德州)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B.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4.(2014 济宁)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准焦螺旋

5.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如右图)”的

叙述,错误

..的是

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

B.步骤4的操作是向左移动装片

C.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倍

D.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

7.(2014济南) 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下列哪一项目镜与物镜组合能使显微镜视野最亮?

A.5X 和4X

B.16X 和40X

C.4X 和10X

D.5X 和40X

8.(2015龙岩1)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A .更改实验结果 B .重新实验 C .马上否定假设 D .放弃实验 9.(2015广州2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直接把手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种子萌发时放出的气体

C.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10.(2015广州30)下列实验不需要...

计算平均值的是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1.(2015杭州3)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 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 .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 .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 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 .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12.(2015龙东23)某生物小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他们设计对

照实验的时候,把下列哪项作为单一变量

A .温度

B .空气

C .土壤湿度

D .光照

13.(2015龙东25)下列哪一项不是..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 A.温度 B .空气 C .光照 D . 水分

14.(2015孝感3)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 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

A. 水分 B .空气 C .光照 D .温度

15.(2015湘潭5)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 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 .实验应该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 C.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

D .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16(2015孝感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取 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 沸降温后进行持续观察。装置如右图所示。预测 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A .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

B .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C .甲乙会同时腐败

D .甲乙永不腐败 17.(2015益阳2)对下列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取材部位是口腔内侧壁 B .测种子发芽率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C .叶横切徒手切片须用一块刀片缓慢切割 D .燃烧的蜡烛放入萌发的种子瓶中立刻熄灭

18.(2015眉山1)某学习兴趣小组设计了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

入10只鼠妇,过一段时间观察统计鼠妇的分布情况,下表是该小组重复实 验5次所统计数据的平均值。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过程明暗两种环境的差异只能是光照

B .该小组重复5次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 .实验中明暗两种环境所放入的鼠妇大小可以不同

D .

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19.(2015珠海61)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

在两个花瓶中撒下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 表所示)。另一同学对此设计提出了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处

C.两个花盆都应保持水分充足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 20.(2015珠海6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如果将草 地上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做成曲线,就可以了解

A.草地、裸地、灌木丛的温度差异

B.无对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C.草地一天内的湿度变化

D. 草地、裸地、灌木丛一天中湿度变化的异同 21.(2015眉山5)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某科研组对一 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实验,正确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应选择饱满颗粒大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B .应将所先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进行实验 C .应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下开展实验 D .

应在放入小麦种子后的第七天才开始观察统计

22.(2015自贡7)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实验(如下表),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提供给了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

B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离不开植物产生的氧气

C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污浊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D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长按二维码购买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奥]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吴晓江译金吾伦校选自《生命问题》第一章被自然和艺术所吸引的青年人相信,以其热切的欲望,很快就可以进入自然和艺术之宫那最深的圣殿。然而,经过漫长行程的成年人明白,自己并没有到达圣殿的入口。 ——歌德:《圣殿柱廊·引言》因此,任务不在于更多地观察人们尚未见到的东西,而是去思索人人可见却无人深思过的东西。——叔本华1.传统的抉择在可与我们今天相比拟的一个发生惊人剧变的时期,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科学将对人们的世界观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个时期便是三十年战争,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就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长儿(Rene Dsecartes)。笛卡儿受年轻的物理科学取得的成就的影响——其时物理学一方面处于起初进步的苦斗中,另一方面预示了它的成就在近代技术中得以实现的可能性——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学说。不仅无生命界服从物理学定律——这正是笛卡儿所认为的,而且所有的生命有机体也都遵从物理学定律。因此,笛卡儿把动物理解为机器,一种非常复杂的机器,当然这只不过大体上可与人造机器相比,它的活动

受物理学定律支配。笛卡儿的思想确实并不完全一贯。他作为教会的忠实信徒,对物理学知识作了限制:不应把人仅仅看作一架机器,而应看到人具有不服从自然定律的自由意志。笛卡儿设置的这种限制为法国启蒙运动所冲破。1748年,茹利安·拉·美特利(Julien de la Mettrie)爵士提出人是机器的学说,以反对笛卡儿关于动物是机器的学说。 这些思想家寻求一个古老哲学问题的答案。生命有机体,植物或动物,显然与非生命的东西诸如晶体、分子或行星系有很大区别。生命表现为无数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这些形态展现出一种从单细胞到组织、器官,再到无数细胞组成的多细胞有机体的独特的组织体系。生命过程同样也是独特的。所有生物都在其组成的物质和能量连续交换中保持自身。它能以活动的方式,尤其是以运动的方式对外界的影响即所谓刺激作出反应。事实上,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它也经常显示出运动和其他活动,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在无生命与有生命的东西之间作出明显的、虽然不是断然的对比:前者仅仅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运动,而后者能够表现出“自发”的运动。有机体经历渐次的变态,我们称之为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它们只能通过所知的繁殖过程从其亲属中产生出来。一般说来,后代像双亲,这种现象我们称为遗传。可是,通观生物界,可以看到它表现为在漫漫地质历史长河中奔涌不息的一系列形态。这些形态通过繁殖和进化而相互关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检测卷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 第一单元第一章基础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恐龙蛋化石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 2.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D。繁殖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 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D。实验器具好看 5.一场威力强大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影响范围广泛。为掌握暴风雪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测量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D。观察法 6。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 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 D。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 7.取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两手托镜座B。两手握镜臂 C.右手提着镜臂 D.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8。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A。载物台B。反光镜 C.装片D。通光孔 9。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对光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装片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10、家中饲养小鸡时,小鸡的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1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 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 D.以上三项都是 12、“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 13、下列动物中生活于湖沼栖息地的一组是( ) A。鲸、鲨鱼B。丹顶鹤、扬子鳄C。骆驼、蜥蜴D。蚯蚓、老鼠 1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模糊,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15、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A。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16、小翠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显微镜观察某装片,若要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应选用() A.大光圈和平面镜B。小光圈和平面镜 C.大光圈和凹面镜 D.小光圈和凹面镜 17、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下比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目() A。小、亮、多 B.小、暗、少 C.大、亮、多D。大、暗、少 18、下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昱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B.生物圈中有维持生命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20、下列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蘑菇长大B。蝌蚪长成青蛙 C。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D。种瓜得瓜 21.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 A。正中央B。略偏右C。略偏左D。以上三种都可以 22。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 A。左上方 B.右上方C。左下方 D.右下方 23.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载玻片上画的是( ) A。↘ B.↖C、↙D、→ 2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装

七年级生物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 一、复习目标: 1、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4、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5、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复习过程: 【学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自学课本内容(5分钟),并回答: 1、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 2、看课本图1.1-1的图片。请学生说出名称。 精讲点拨: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五类。 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那么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学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出示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A和一盆塑料花B,让学生判断哪一盆是生物,并列举它是生物的理由。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列举的理由多而合理。学习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分题讨论: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本小组的题目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 1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例子为: 2组:生物需要呼吸 例子为: 教师参与:植物需要呼吸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例子吗? 3组:排除体内的废物 例子为; 4组:生物都能生长 例子为: 5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子为: 6组:生物都能够繁殖 例子为: (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与鼓励) 拓展延伸: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精讲点拨:上述生命现象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即: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3.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4.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感冒病毒 B. 变形虫 C. 细菌 D. 霉菌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 竹和山石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蜻蜓点水 B. 钢铁生锈 C. 公鸡打鸣 D. 葵花向阳 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都能运动 B. 都能呼吸 C. 都有细胞结构 D. 都生活在水中 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发育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 对象中的一个 B. 对象中的一部分 C. 全部对象 D. 以上都对 11.下列哪个是生物() A. 枯死的树 B. 桌椅板凳 C. 蚂蚱 D. 机器人 12.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 A. 玉米和大豆 B. 鱼和水草 C. 空气和水 D. 岩石和苔癣 13.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 生长现象 B. 遗传现象 C. 新陈代谢 D. 应激性 14.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A. 牧童骑黄牛 B. 遥看瀑布挂前川 C. 处处闻啼鸟 D. 浅草才能没马蹄 15.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 () A. 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生物体都能生长 16.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 A. 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 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观察生命现象 感知生命特1

观察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特征 ——广州市小学科学课程“生命世界”部分编写说明 广州市小学科学课程研究课题组执笔:刘玉璇 “生命世界”部分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以显浅的容易感知的有关生命问题为中心,对少年儿童进行生命知识的启蒙教育。帮助儿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热爱生命。融“知识、态度、方法”于一体,力求在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生命的特征,获取学习上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一、以生物的生命特征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世界”以生物的生命特征为主线组构教学内容,对儿童进行科学自然观的启蒙教育,为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美奠定初步基础。 1.通过对生命现象和事实的观察,帮助儿童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在大自然的广阔领域中,在人们的周围,生命现象无处不有、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生生不息。生命与生命的过程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在动态中不断变化发展。“生命世界”教学内容的确定力图充分体现生物的生命特征。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突出启蒙、常见、有趣和多样。儿童受年龄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早期主要用感官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禽畜和人的身体。首先展现的是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常见的动、植物。在构图上全取生态图,突出生态特征、生活习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察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观察植物体的组成和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如呈现母猪(在喂一群小猪)、黄牛(在山坡吃草)、水牛(在耕田)、乳牛(机器在挤奶)、麻雀(停在电线上)、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在比较中找出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生物能长大、能运动、能繁殖后代的事实,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初步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2.从热爱生命的角度,注重对儿童进行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环境的教育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息,与大自然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儿童乐意接近自然和探索自然,也喜欢欣赏大自然。他们渴求了解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如何帮助儿童选择学习的题材?如何帮助儿童收集、分类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使之成为有一定科学见识的小公民?这是确定“生命世界”的教学内容所必需的,也正是培养儿童心理品质所必需的。“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中,选择了“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住在校园里的动物”、“影响动物生存的因素”等课题,注重从热爱生命的角度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从小开始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周围环境以至关注整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指导

第1单元认识生命现象教案-九年级生物复习

学习设计与指导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现象 ——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当你置身校园时,校园中有高大挺拔的银杏、四季常绿的松树、国色天香的牡丹、妖娆的玫瑰花、顽强的小草、可爱的鸟儿、池塘中游来游去的鱼儿,雨后出现的蜗牛 和蚯蚓,翻开石块,偶尔还会观察到黑色的小动物鼠妇在爬动。我们只要 仔细留意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生物圈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 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色彩缤纷,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勃勃生机。这些生物 却有着共同的特征。让我们共同走进这奇妙的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单元包括《认识生命现象》一个章节的内容。本单元的核心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本单元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为后续的单元的学习奠定的基础。 单元学习目标 1.分析不同生物的生命现象、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2.分析不同生物的栖息地,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及它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方案。 4.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并能独立规范使用显微镜。 单元学习计划

评价内容 评价量规 等级 整体认知 能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构建成思维导图 ★ 明确生物的 基本特征及 生存条件 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及它为生物生存提 供的基本条件。 ★ 如何设计对 照实验 自主设计对照实验。 ★★★ 正确使用显 微镜 能独立规范操作显微镜,观察永久切片或带有字符的装片,总结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成果展示 1.物化成果:思维导图、显微镜实验操作;2.进一步设计实验 ★★ 学习内容 课时 活动设计 整体认知 1 结合《学习设计与指导》中本单元内容设计的问题研读教材, 也可查阅271bay 中资源,形成自己的整体认知,尝试初步 构建知识结构 核心 内容[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生物基本特 征及生存所 需要的条件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68248408.html,] 1[来源:学科网ZXXK] 1.分析不同生命现象、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来源:学&科&网] 2.分析不同生物的栖息地,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和它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关注生物的栖息地。 设计对照实验 1 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方案。 规范使用显 微镜 1 能独立规范操作显微镜,观察永久切片或带有字符的装片,总结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单元学习评价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杨树B。家兔C。小麦 D.感冒病毒 2、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对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解释就是假设。一个成功的假设,能够说明事物之间的( ) A.相关信息 B.因果关系 C。相关联系 D。相关问题 4、下列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7、在实验法研究中,一般要按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A。用实验来检验假设 B。寻找最优化的实验过程 C。从不同角度验证假设 D.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 8、水圈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________以内的水层中( ) A.10千米B。 1千米 C. 150米 D. 50米 9、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哪一科学家证明的() A.达尔文B。施莱登 C。巴斯德 D。施旺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11、春季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水分B。杂草C。蚜虫D。以上都是1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1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1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绿色植物 B。肉食动物 C.微生物 D.阳光 1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奇妙的生命现象学案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导学提纲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都是___。 2.真菌、细菌和病毒也是___,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多万种。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等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___,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的___。 2.生物具有___,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例题解析 【例1】鲸浮出水面时,在头部往往会形成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时产生的。 A.吸气 B.取食 C.呼气 D.呼吸 解析: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呼吸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一,而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该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排出体内废物的理解。 答案:C 【例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猫、蘑菇、细菌 D.蝴蝶、小鸟、钟乳石 解析:生物具有生命现象,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不具备生物基本的生命特征。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 答案:C 【例3】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 D.繁殖 解析: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特征。猫妈妈生小猫、后代再生小猫属于繁殖特征,小猫长大属于生长和发育特征。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生命特征的理解。 答案:A 课堂自测 1.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生长 B.遗传变异 C.新陈代谢 D.应激性 2.黑豆幼苗不断长大属于()现象。 A.遗传变异 B.新陈代谢 C.生殖 D.生长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 B.细菌 C.植物 D.化石 4.在生物大家族中,除了植物、___、___外,还有细菌、___等。 5.现在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多万种,而且还有许多未知种类,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___,但又存在着___。 知能提升 1.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生命的现象

什么是生命 世界上最令人惊奇的,也莫过于生命本身。然而,什么是生命,却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与生命或非生物相比较,必须要知道生命或生物具有哪些特有的基本性质或特性。概括起来,生命具有如下特性: (1)应激性 应激性是指生物个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我们的手触到热源会缩回,昆虫晚上会向光源聚集,都是对刺激的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 (2)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生物个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从外界摄入物质(如我们吃食物、喝水),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将外来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如构建我们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并把能量储存在自身的物质内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个体内的物质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并释放出能量,以供活动所需的过

程。生物个体正是通过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过程维持生命。个体的新陈代谢停止,生命即告终。 非生物也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但交换的结果是导致自身的消亡,而不是自身的建设。例如,蜡烛借助于空气中的氧,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岩石风化变成土壤。 因此,外界环境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条件,是非生物个体消亡的原因,这就是生物个体与非生物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3)生长与繁殖 生物的生长,是指生物把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吸收到体内,经过一系列转化后成为其自身的物质,而使生物个体长大的过程。 非生物的“生长”只是相同物质的增加。在寒冷季节,把水浇在冰块上,冰块会增大;把若干小溪的水注入一条河时,河水会增加。但冰块的增大部分和河水的增加部分仍然是水,而不是别的物质。 所以生物的生长与非生物的生长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有质和量的变化,后者只有量的变化。

七年级生物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 【课堂内容】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自然界中的生物,有些也是不易被观察到或者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人们通常将它们分为、、。【对应训练】 1、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生长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等生物归为一类。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每个特征下面的内容,把课本上的图片及图片下的文字学以致用并思考然后回答下列内容:

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说明了什么? 2、判断对错:绿色植物不需要营养。() 3、人时时刻刻都要喘气,不论睡觉时,还是运动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天热时或者运动比较剧烈时,人还经常出汗,知道这都是什么原因吗? 4、鲸鱼有时在水面上产生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鱼在干什么? 5、你见过含有草吗?它为什么叫“含羞”草? 6、假如现在有人喊:“地震了,地震了……”,说一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什么反应? 7、体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的哨声有什么反应? 8、人能由小孩变成一个大人,小树也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这都是什么现象? 9、母鸡能够产卵,给它一个适宜的条件,小鸡能从鸡蛋里面破 壳而出,这都说明了什么? 10、民歌中唱到:“种了一粒籽,发了一颗芽。”这些现象都说明 了什么? 11、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变成青蛙,青蛙长 大后又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青蛙的那一生命现象? 12、天冷了,好多人都得了感冒,你知道感冒是什么引起的吗? 13、引起感冒的东西是生物吗?它的特征又是如何的? 14、判断题: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总结规律 1、生物具有现象; 2、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

奇妙的生命现象

奇妙的生命现象 基础知识巩固: l、在生物大家族中,人们通常将它们分为、、. 2、生物能够表现出生命现象:、、、 、。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生物具有现象,生物能够;成熟的个体能够;生物具有与现象:生物具有生物既能环境又能环境。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探究的方法有:、、、。 5、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一手托;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的地方,镜壁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台边缘厘米左右. (2)对光:先转动使上升;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眼注视目镜( 眼睁开).转动.直到看到一个的视野. (3)安放装片,装片放在上,用压住,使标本正对通光孔. (4)观察:从侧面注视,方向转动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左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倚上升至发现物像:必要时,转动使物像更清晰。 (5)整理和存放:提,取下;转动,使偏向两旁,将转到最低,竖起. (6)、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观察到的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倍数的乘积. 6、复习课本第17-18页,了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驟。 (l)制作临时装片前,为什么要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下手? (2)为什么在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是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涂片吋却滴生理盐水? (3)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4)怎样正确地盖盖玻片,为什么? (5)用什么染色?怎样染色? 7、观察细胞结构并讨论: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它们的异同?

8、(1)细胞分裂的过程: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异同点 9、(1)经过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我们把、相似,相同那个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 (3)对各种组织进行举例? 10、草地上,小羊在悠闲的吃草,请报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分別写出青草和小羊的结构层次. 青草: 小羊: 11、阅读课文并结合生物圈示意图 (l)生物圈包括、和. (2)生物圈的范围为和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以、、和等。12.(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称为栖息地,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例如:、. 、 (2)不同的、、.'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3)栖息地的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目前,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典型例题: 【例1】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对光时,选用的物镜是__________。(2)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是_______。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视野较暗时,一方面可通过转动反光镜,让凹面对准光源,另一方面还可转动遮光器,让_______(大、小)光圈对准通光孔。 (4)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_______。【互动探究】若发现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偏左上方,该如何移动装片? 【例2】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和人的小肠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⑥中央大液泡⑦细胞质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②④⑥⑦ 【例3】甲乙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完成的是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另一位同学完成的是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请根据他们所做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同学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的是一滴生理盐水,他制作的是___细胞临时装片。(2)请写出两位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观察两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后,他们发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有______和_______,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这些结构。 【例4】如图是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_,②过程表示_______,③、④过程表示_________。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含总结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含总结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学常识,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长过程。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增加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气球15个、图片:ppt、1--10月胎儿视频:胎儿成长、剪脐带、受精卵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胎生与卵生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区分胎生与卵生谈话:猫妈妈生的宝宝是什么?鸡妈妈生的是什么? 小结: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并出生的动物是胎生动物,妈妈生出蛋再孵化出来的是卵生动物。 2.谈话: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哪些动物的卵生的?我们人是什么动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长过程。 1.生命的形成谈话:你是怎样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来?观看"小威向前冲"视频小结:爸

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卵子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留在妈妈肚子里面叫子宫的地方。在这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经历了九个月(280天)左右,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 2.成长经历谈话:你们还记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的吗?吃什么?(观看视频:胎儿成长)(胎儿成长照片)了解成长每个阶段的情况。 小结:在妈妈肚子里的九个多月,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妈妈的肚子也会越来越大,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非常辛苦。 三、体验每位幼儿肚子前绑一气球,听指令做各种动作,感受妈妈保护宝宝的艰难。 小结:你们是在妈妈辛苦的保护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说一句爱妈妈的话或做一件爱妈妈的事,感谢妈妈的养育。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充满着欢声笑语,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和成长过程。还知道了妈妈怀自己时的辛苦及不易,更加加深了对妈妈的爱。家是一个温馨的乐园。妈妈、亲情的宽厚无私及其在幼儿成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已是勿容置疑的真理。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人,只有这样,健全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将有数字b 的透明纸片移到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 ) A 、d B 、b C 、p D 、q 2、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让视野中暗一些,应选( ) A 、大光圈、平面镜 B 、大光圈、凹面镜 C 、小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凹面镜 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我们一般选用( )。 A 、低倍物镜,较小光圈 B 、低倍物镜,较大光圈 C 、高倍物镜,较小光圈 D 、高倍物镜,较大光圈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应将装片( )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左上方移动 C 、右下方移动 D 、向右上方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要想在视野内所看到物象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目镜10x 物镜10x B.目镜10x 物镜20x C.目镜10x 物镜4x D.目镜10x 物镜40x 6、“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 A.↘ B.↖ C.↙ D.→ 8、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 .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 .反光镜和物镜 D 折光器和反光镜. 班级 姓名 考号

9、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 A、细菌B、真菌C、病毒D、微生物 10、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1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镜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D防止污染镜头 1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太阳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1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4、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5、地球上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是() A、新陈代谢 B、生长和繁殖 C、遗传和变异 D、具有应激性 16、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生活在() A、岩石圈的上部 B、整个水圈 C、大气圈的下部 D、生物圈 1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18、关于显微镜的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

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导学练jn版阶段闯关一

2020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导学与训练阶段闯关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有反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2.下列各选项中均是生物的一组是 ①能弹出声音的钢琴 ②优美挺拔的水杉 ③分布广泛的细菌 ④清澈溪流边的苔藓 ⑤千姿百态的珊瑚 ⑥会洗衣做饭的机器人 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A.①②③B.②③⑤⑦ C.①③⑤D.②③④⑦ 3.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A.母鸡孵卵B.种子萌发成幼苗C.膝跳反射D.排出汗液和尿液 4.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 A.鱼类的季节涸游B.仙人掌的叶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6.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B.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物圈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包括人类和其生活的环境7.我国很多地区出现过沙尘天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异常 B.天旱无雨 C.温室效应 D.植被被大面积破坏 8.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9.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0.春天连翘和紫荆争相斗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节日,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11.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12.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的奥秘,主要应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的是()A.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 B.米勒与模拟生命的起源 C.珍妮·古多尔与野生黑猩猩的行为 D.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3.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目镜内看到的圆形光屏,叫作视野 B.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 C.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 D.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 14.下列探究活动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生命现象教学设计

生命现象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生命现象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命现象。 2.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目标: 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体验新知获取的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感悟生命,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2.举例说出生命的共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命的现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有趣的游戏) 1.师: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到神奇的生物殿堂,这是一个绚丽多彩、

奥妙无穷的世界。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有你所困惑的,她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去感悟生命的奥秘。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动一:教师以第一人称“我”说出一种生物的几个独特的特征,例如:我透过湿润的皮肤呼吸;我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我的舌头位于嘴的前方,我用长长的舌头捕捉昆虫;我的皮肤是绿色的,在水里进进出出;如果天冷,我会冬眠。你们猜出我是谁了吗?(青蛙)让学生才猜出是那种生物,并认识该种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二:学生可仿照教师的模式,也可以独创模式来说出某种生物的特征,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来猜是哪种生物。 师: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从你们的创作中我看出你们对周围的生物观察得非常仔细,并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获取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去发现,去探索,相信你们会获取得更多。 (设计反思:以游戏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也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多留心生活,多积累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课下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重走探索之路 1.师:看,我们周围的生物多么可爱!但我们说了半天生物了,那到底什么是生物呢?(有生命的) 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呢?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个“有生命的”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教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生物制定日期课型复习课课题认识生命现象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来源:学 科网] 知识目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68248408.html,] 1、举例说出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68248408.html,] 3、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来源:学#科#网Z#X#X#K] 4、准确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来源:学&科&网] 5、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教学难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教学方法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知识链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学探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旧知,做实铺垫(一检)3分钟 课前准备:课件把一检问题展示出来 课本、导学与训练、纠错本,红色笔提前准备好。

第二步,出示目标半分钟左右 直接导入 生齐读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1 巩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栖息地的基础知识 2 攻克生物学探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易错点 3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第三步,自主复习,合作探究 第一环节:自主复习 内容:复习课本2—19页内容 时间10分钟 要求:依据学案上的知识点,快速阅读课本,圈出重点知识,并且快速记忆。 导学问题: 一.下列俗语分别描绘了生物的哪项基本特征: 1、朵朵葵花向太阳 2、大树底下好乘凉 3、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生物圈的范围(用文字表示) 8、生物圈的范围(用数字表示)_ 9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1、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由决定。 12、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