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修辞格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3)超前夸张 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同时出 现的。
例如: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 来了。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香味”,这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 的事。
4 反复 • FAN FU
1.反复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 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1.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 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使人接受;三是使 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大类。
(1)明喻
明喻的典型是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连接。
设问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为标题,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 性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起来说,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
先用比拟中的拟人,把“湖水”描写得具有人的神态,“愈发温柔”“愈发安 详”是动词性短语;后用比喻,把湖水的“神态”比作“母亲怀中含乳酣睡 的婴儿”,“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是名词性短语。
3 夸张 • KUA ZHANG
1.夸张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是一种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用于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等。

修辞格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除了文学作品,修辞格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中使用,例如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在这些领域中,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不同的修辞格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比喻通常用于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拟人通常用于将非人类事物拟人化,以增强它们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夸张则通常用于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以便更好地表达强调和感染力。

对比和排比通常用于强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除了特点和用途,不同的修辞格也有不同的名称。

例如,比喻通常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手法或比喻术。

拟人通常被称为修辞手法或人格化。

夸张通常被称为夸张、夸大或夸张性表达。

对比和排比通常被称为对比、排比或并列修辞格。

拓展:
修辞格是文学和艺术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在文学中,修辞格通常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等。

在非文学领域中,修辞格也可以被用于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这些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
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修辞格和修辞方法是修辞学中常被提及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文学创作和修辞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它们都与修辞相关,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区别之处。

修辞格是修辞学中指用特定的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艺术上的修饰的方式。

它是通过对词语、语句或段落的表达方式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在表达上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修辞格是修辞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达到文字的修饰效果。

修辞格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对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的修饰,常用的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这些修辞格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强作者的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

与之相对的,修辞方法是指在文章中运用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或思考逻辑。

修辞方法强调的是作者在论证或阐述观点时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它包括对论证结构的安排、论据的选择、论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处理。

修辞方法的特点在于强调对文章结构及逻辑推理的处理,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较、对照、列举、引用权威等。

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因此,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在于焦点的不同。

修辞格更侧重于对语言形式的修饰和装饰,强调文字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修辞方法更侧重于对论证结构和逻辑思维方式的处理,强调论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总结而言,修辞格与修辞方法在修辞学领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修辞格注重对语言形式的修饰和装饰,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修辞方法注重对文章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的处理,强调思辨和说服力。

理解修辞格和修辞方法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修辞表达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修辞和修辞格

修辞和修辞格

修辞和修辞格
修辞和修辞格:
1、包含范围不同
修辞,狭义上就指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言文字修辞。

修辞格一般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2、用处不同
修辞可以针对字词句,以增加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修辞格针对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比拟,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托,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对比,
对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
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跳脱,转文。

修辞格简表

修辞格简表

光彩夺目的春天。
(拟人)
3.
。 (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
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
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
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6.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
4.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使同一个词语、句子或某种 结构一再出现的修辞手法。 包括两类: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 间隔在中间。 如:别人打球时,他在看书;别人逛街时,他在看书;别人睡觉了,他 在看书。 5.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手法。 如: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 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区分比喻和拟人,要记住两点:比喻是以甲
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拟人是
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比
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出现也
可以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拟人的本体
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却不
一定会出现。
例1: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
洋淀的哨兵吧!
(比喻)
例3
例2: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
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

修辞与修辞手法

修辞与修辞手法

修辞与修辞手法修辞是一种文学艺术手法,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其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修辞以及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修辞的概念和意义修辞指的是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通过词语、句子、段落的选择和组织,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并且具备情感色彩。

修辞不仅仅适用于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于言辞辩论、广告宣传、演讲演出等各个领域。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修辞手法的分类与例子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用来形象、生动地描述一个事物或者概念。

比如:“他的眼睛像一片湖水,清澈而深邃。

”这里通过将眼睛和湖水进行比较,使得形容对象更加具体。

2.拟人:将无生命物体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和感情,以增强表现力。

例如:“大海啊,你是那样宽广,你的怀抱包容了一切。

”这里通过把大海拟人化,使其具备了包容的性格。

3.夸张:通过对某一情节或事物的过分夸大,来产生强烈的效果。

例如:“这个苹果有千斤重,我差点被压扁!”这里通过夸张苹果的重量,来增强语言的戏剧性。

4.排比:在句子中,通过列举若干相同结构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例如:“我爱这个城市的河流、山脉、大地,我爱这个城市的人民。

”这里通过排比的方式,表达了对城市各个方面的热爱之情。

5.对偶:通过在句子中使用相对称的结构、内容或词语,以营造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美感。

例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升月落。

”这里通过对偶的方式,展现了时间和自然的变化。

6.反问:通过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立即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你难道不想改变现状吗?”这里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现状的不合理性。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效果1.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和效果,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运用。

运用各种修辞格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运用各种修辞格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五 排比
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 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 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伟大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 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符合要求即可)
六、反复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 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分类:
1、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 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 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什么?
借代。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②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 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表达效果:
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 鼓鼓圆。(《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 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效果1: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 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 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
比喻和比拟
• 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 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拟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拟物)
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
甲物当成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
【有时候开着自己的车,总是看到路轨伸展着生锈的 臂膀涌向远方。】
对比
•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 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三、分类
明喻
暗喻
借喻
。 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 喻”、“借喻”、“类喻”、“对喻”、‘博喻”、"简 喻”、“详喻”、‘引喻”、“虚喻”。
明喻
• 明喻又称直喻,是最典型的比喻,结构最为完整,本体、 喻体和喻词都有。例如: 【湖面静悄悄的,似一面镜子。】 常见的喻词: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犹、 仿佛、宛如
暗喻
• 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但是喻词变为“是、 变成、成为、成了、等于”等。例如: 【风将衣服携上天去,变成了奇大的鸟。】
· 有时,还可以利用“X的Y”“X,Y”等形式来构成比喻。 例如: 【思念的藤蔓慢慢生长,他再也压抑不了。】。
借喻
• 借喻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如: 【狮子似的雄心,兔子的懦弱,狐狸的狡猾…】
相近修辞格的比较

1.借喻和借代

2.比喻和比拟

3.比喻和对比
借喻和借代
• 借喻: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 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不能让那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 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 密切相关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格式。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一个是马褂,西边一个是 西装。】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 3.表猜测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4.单纯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二、结构
比喻里被打比方的事物叫作“本体”,用来打比 方的事物叫作“喻体”,将二者联系起来的词语叫作 “喻词”。
【漫山的枫叶像火一样。】
“枫叶”是本体,“火”是喻体,“像”是喻词。
修辞与修辞格
李孟蝶、乔小明、杨天笑
修辞与修辞格
• 1.比喻的基本内容
• 2.相近修辞格的比较
比喻
一、基本概念
• 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 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 【漫山的枫叶像火一样。】
易混淆的句子
1. 女儿长得像妈妈。 2. 中国有许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像孔繁深、焦裕禄等。 3. 天好像要下雨了。 4. 读了《雷锋的故事》,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仿佛 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