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对华政策分析
奥巴马为何向中国屈服?

奥巴马为何向中国屈服?在奥巴马的新外交政策从巴格达到乌克兰频频受挫,而美国侦察机刚刚与中国战机在海南上空发生近距离对峙事件之际,美国总统的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专程访华,为将于11月举行的习奥会敲定议题。
苏珊·赖斯不无讨好地对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说,尽管美国当前面临很多全球议题,但奥巴马总统还是专门安排她来华,“因为他优先地看待中美关系”。
赖斯在就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后首次的访华行程,就超过3天,这被视为美国及她本人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赖斯将奥巴马的中国之行描述为“重要里程碑”,这一少见措辞体现了中美双方都期冀通过此访就攸关两国利益的战略问题交换意见,并凝聚共识,为今后一段时期中美关系确定方向、基调和重点领域。
在习近平对赖斯的会见中,后者“非常赞同”他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像建造一座大厦”的比喻,同意和中国一起为这座大厦打牢地基、添砖加瓦。
她还举例说,这包括促进两国人民交往,深化各领域合作,并同中国进行坦诚对话,增进互信,管控好摩擦,不让它们妨碍两国合作。
赖斯在此次访问中的这些公开声音,虽然不乏外交辞令色彩,虽然为“习奥会”暖身的意味浓厚,但已经超越了此前美国对华关系的描述——赖斯向中国外长王毅重申,美国致力于与中国发展富有成果和互利共赢的关系,并欢迎一个长期稳定、和平繁荣的中国崛起,支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的作用。
它们显示出身处外交关系囧境中的奥巴马政府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的屈服。
全力维系和发展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为自己的任期保存一份外交成果,同时也改善当前美国不利的国际处境,成为奥巴马政府的优先战略选择。
国际政局近几个月来最大的变化是俄与西方的对峙加剧,世界重现冷战阴云。
在对乌克兰政治危机的反应中,美欧与俄罗斯展开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广和严重的博弈,不仅在地缘政治意义上,而且从全球政治重塑的角度来看,俄罗斯重燃的“北极熊”雄心令西方如鲠在喉,在最大程度地避免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同时,再次将冷战方式发挥到极致——就在最近,美欧启动了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
奥巴马上任之后的政策走向及影响

奥巴马较前任战略调整1、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奥巴马解决金融风暴的理念:减轻受害民众阶层的债务负担,对华尔街精英阶层加强监管,提高税负在对外经济问题上,将更加强调美国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布什所执行的温和的“双赢”政策。
将更看重实体经济的富强,而不是高收入阶层所看重的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
美元汇率因为美国债务赤字的扩大而不断疲软的挑战性问题,他可能会纵容,而不会像前任总统那样会顾及到美国金融市场的霸主地位2、对国际环境的影响奥巴马的目标是,恢复美国在一个不再是单极世界上的全球领导地位,并且将不是主要通过军事力量来实现,而是通过软实力以及政府间和正式国际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协作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民主党十讲究国际合作、联盟、伙伴,利用国际机制解决问题,跟布什相比,他更看重国际合作。
对待以前被美国认为敌对的国家,未来多边主义色彩会更加浓厚,奥巴马将会倾向于多边框架,心平气和的讨论,可能会放下自己的身段,用利益交换或者一步一步走的方法,能够使对方更容易接受,而不是直接采取强硬的、敌视的态度、立场和手段3、美国能源政策的调整布什的能源政策:继续消费石油,提高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以布什政府副总统切尼为首的“国家能源政策研究小组”体积高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的第八章以及最后一章《加强全球联盟》中,提出:美国的能源安全取决于充足的供应,唯有此财政支撑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增长。
报告同时强调: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使全球石油产量不断提高,我们就能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从实现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保证能源安全是我们肩负的使命,是我们贸易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奥巴马认为,美国过分依赖外国原有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安全都构成威胁。
奥巴马表示支持从海上钻井开采石油并发展核电,同时强烈指出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奥巴马曾表示,他当选总统后将帮助开发新的能源经济,提出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由于清洁能源开发,并计划提高燃料经济标准,争取2025年美国25%的电力消耗都来自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浅析奥巴马对华政策

(二)、美国政府将会继承美国政治传统,继续高举“人权”、
“民主”大旗,重新树立美国的道德权威。冷战后的美国历届政府 都将“民主”、“人权”视为外交政策的旨归。这一方面是由于美
国的自由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美国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正是因为继承和发展了自由主义思想而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延续性;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高举“民主”、“人权”大旗树立自身的道德
2008年10月29日写给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信中,提出中国 必须改变贸易政策,并指责中国有意压低人民币汇率,导致中国巨
大的对美贸易顺差。近年来,布什政府顶住来自工商界的片面要求,
在每年发布的外国货币政策评估报告中,都拒绝把中国列为操控货 币的国家。奥巴马的上述言论是从布什政府有关立场上的后退。事
二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一、第一任期(2009--2012)
二、第二任期(2013--2016)
一、美国对华政策描述(2009--2013)
(一)、美国政府将会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发展对华关系。 无论是奥巴马总统还是克林顿国务卿都表示,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 尤为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处理好两国之间的关系对于美国的未来 至关重要。美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 领域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克林顿国务卿在访华过程中,强调“希 望人权、台湾和西藏问题不会妨碍其他更广泛问题的解决”,并且 在即将离京回国之时,向中国政府表示,希望中国政府继续增持美 国国债。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 一贯注重实用、效率的美国政府将会充分展开与中国在诸多领域内 的合作,以共同应对挑战。
相形见绌。如果中国政府出于经济或政治的原因停止购买美国债券,
甚或抛售美国债券,这对美国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无异于雪上加霜,
奥巴马对华政策

奥巴马在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为振兴美国经济、维护全球战略利益,以及稳定日趋严峻的亚太安全形势,在对华政策上作出调整。
中国因素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也使美国对华政策面临更多的问题,中美关系也需要重新找到平衡。
经历了起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也大有提升,从此,中国不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有成为世界新一极的趋势,这使得作为现阶段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不再是高枕无忧了。
世界各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亚太地区是21世纪的希望,美国日益重视亚太地区,奥巴马连任后自称是“美国第一任太平洋总统”并提出要“重返亚洲”。
这说明美国的战略中心从中东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也是世界的权势东移的结果。
究其原因,源于中国的强势崛起,一个没有中国的亚太地区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战略中心的东移,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意识形态等全方位多领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整体性。
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对美国来说不再是单纯的外交问题,美国各行各业逐渐感觉到了“中国因素”的影响。
中美关系呈现出了“合作内容更多,竞争态势更强”的特点,既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上“遏制”与“合作”并存,奥巴马对中国的基本定位是:在政治上,中国是潜在的对手和威胁;在经济上,中国是发展伙伴和竞争对手;在军事上,中国是美国潜在的敌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卷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进行全面对抗,围堵中国的战略是不变的。
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两国在国际和双边事物中,既有接触、合作、对话也有分歧、矛盾和对抗。
目前,这两个大国是战略上的对手,但两国的繁荣和发展又离不开彼此。
中国和美国不是敌对国,但也不是同盟国,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的关系,在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相互握手,而有损于自身利益时互不理睬。
中美关系虽然有众多问题和摩擦,但谁也离不开谁,放弃对方。
而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也会限制两国发生正面的冲突和对抗的可能性。
浅析影响奥巴马对华政策的因素

2009年12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 OC I A L SC I E NCES浅析影响奥巴马对华政策的因素①赵书第 赵松欣(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漯河市委党校,河南漯河 462000) [摘要] 奥巴马上台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美国外交变化的关注。
奥巴马的经历使其政策趋于温和、包容、协商,国家利益与国内压力又使其对华政策不会有本质改变;国际环境促使奥巴马对华更加合作,但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对美政策也影响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其一手筹建的外交团队显示出外交将趋于务实和磋商。
面对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正如猎鹿博弈那样,合作带来更大收益,但合作要在力所能及和公正公平下进行,中国在合作中要保持警惕,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 奥巴马;对华政策;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D8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9]专辑—0063—02 2009年1月20日,非洲裔黑人青年奥巴马,凭自己的努力,以绝对优势当选世界最强大白人国家的总统。
他不同于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的肤色和成长经历,以及选战中大打“变化”牌的策略,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这位“受命于危难”的黑人总统的好奇和关注。
他那句“中国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而是竞争对手”的对华关系定位,也让国人对其上任后的中美关系充满猜测。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奥巴马对华政策的因素,把握中美关系的走向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从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看奥巴马对华政策的总体特征1、奥巴马的经历决定其政策趋于温和、包容、多元、协商。
奥巴马是出生于美国的第二代黑人移民,成长于单身家庭,随母亲改嫁经历了不同的文化环境。
他从小就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既在成长过程和从事社区工作期间接触不少下层人民,也在哈佛受教育时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
生长于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他,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愿意与不同意见者沟通合作,没有强烈的“西方优越感”。
奥巴马对华政策之我见

奥巴马对华政策之我见学生愚见,奥巴马对华政策或许不利于中国发展,但奥巴马带领美国,却不可谓不是件好事。
一个国家的带领人,他的性格,背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价值观念,势必会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发展,会影响国家态度,影响国家的政策。
那么,要谈奥巴马对华的政策,首先得先说说奥巴马。
且说奥巴马的草根背景和平民主义色彩。
“几乎所有能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我尽量不说话,只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管对方是痛恨布什者,还是对民主党感到愤怒者,我都会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他愿意去了解工人的生活,愿意去慎重思考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可见,奥巴马是一个实际的人,是真心想带领国人发展的人。
再说他的人格魅力,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诚恳甚至有些谦恭的个人形象,展现了独特魅力。
他所展现的清新的政治形象,已在不知不觉中负载了许多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们的梦想。
故而,他肩负是肩负着美国的梦想,所以,他要为他的国家负责。
“人类所要求的不只是自由的生活,而且是要一个有尊严、机会、安全和正义的生活。
”从这话里,能感觉到奥巴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说说奥巴马的对华态度。
奥巴马曾把中国形容为“亦敌亦友”。
据说奥巴马的妹夫就是个中国人不过是个早就离开中国的华裔,弟弟在深圳经商,好像和中国挺亲近的。
不过,在过去的四年,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划出的是一弯高开低走的弧线。
现在说说这4年中美对中的政策,既也是奥巴马对华态度的一个体现。
缘何高开,却又为何低走?答案还是隐藏在那条横亘在奥巴马外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灰色地带中。
下面分析奥巴马前执政4年的一些动作和政策。
中有网上找到的专家分析。
在中国之行时,奥巴马刻意回避了中美双方分歧较大的人权和汇率等问题,重点强调了金融危机下中美合作的共同利益。
又一再向中国传达信息,承诺不遏制中国。
似乎这些表现都显示了奥巴马对中国的友好,但这些面向大众的行动下,总会藏着各种暗流。
奥巴马说过,要重返亚太,如此说之,也是如此做之。
四年来,从对华“战略再保证”,偏移到了重返亚太的“战略再平衡”。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奥巴马阵营10月8号推出新广告,指控罗姆尼过去创立的私人投资公司贝恩在2007年与2008年间曾经与华为合作,投入22亿美元的资金竞购一家美国公司3COM,当时布什政府对此十分关切并且拒绝批准这一项收购计划,对此奥巴马阵营批评罗姆尼将利益放在国家安全之上。 无独有偶。奥巴马政府并不是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大打中国牌。近期,三一重工集团关联美国公司Ralls被阻止在俄勒冈州美国海军一个试验基地附近修建风电场。美国政府认为,风电场可能危及国家安全。9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禁令,勒令Ralls在90天内将俄勒冈州的4处风电场出售,在14天内将所有设备和建筑清除干净。奥巴马还称,政府有权质询Ralls的员工和顾问,以及调查该公司在美国境内的文件和电脑纪录,确保他的命令得到彻底执行。这是1990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下令阻止一项投资项目的继续进行。 奥巴马在声明中称:“有可信的证据表明,(Ralls)已采取的行动可能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但是,奥巴马的声明没有就此公布更多的细节。 同时,在电视辩论上,奥巴马握着手中的中国牌发起了攻势:一是调动传媒把罗姆尼描绘为把美国的产业工作输送到中国的“罪魁祸首”,二是动用总统的权力与中国打贸易仗。 9月12日,奥巴马竞选团队利用社交媒体引用中国新华社的一篇批评罗姆尼的文章,告诉选民说,连中国人都说罗姆尼在中国赚了大钱,引起美国舆论大哗。 9月17日,奥巴马在摇摆州俄亥俄竞选时宣布将中国政府补贴汽车零件出口和对美国汽车横征关税的做法提交国际贸易组织仲裁。奥巴马总统在宣布这一决定时告诉选民,他在任不到4年,对中国执行贸易制裁的次数超过布什总统8年的总和。 与此同时,共和党党内的一些大佬和支持罗姆尼的跨国公司对罗姆尼上任头天就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的誓言开始表示怀疑,并忧心忡忡。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展望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展望马建英【内容提要】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治步入“奥巴马时代”。
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的奥巴马具有“现实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在确保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前提下,他会在安全、经济、民主以及全球性问题等时外政策领域有所调整。
奥巴马时华政策的延续性将大于变革性,有理由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持谨懊乐观的态度。
[关键词]奥巴马外交政策理念对华政策中美关系2008年美国大选已经落下帷幕,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历史性地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美国已正式步人“奥巴马时代”。
与此同时,控制国会的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不仅保持目前多数党地位,而且扩大了在国会的议席数,美国政治也将出现民主党同时控制政府和国会的新格局。
众所周知,正是小布什执政八年将美国引向了错误方向,使得美国陷人内外交困的境地,美国民众普遍存在着对现状不满情绪,寄希望于一位“罗斯福式”总统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奥巴马及时抓住了民众“人心思变”的心理,打出了“改革”(change)旗号,从而赢得了选民的认可。
就对外政策而言,奥巴马执政后的美国外交政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拨乱反正”无疑是世界目光的注视所在。
基于此,考察奥巴马的对外政策言论和宣示,我们可以大致勾画出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框架,从而明晰其中的“变”与“不变”,这对预测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奥巴马的对华政策主张此次美国大选与以往选举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中国问题”及美中关系并未成为选战议题中讨论的焦点,但这并不说明中美关系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在下降。
“中国问题”之所以受到“淡化”处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深陷金融危机、国内矛盾激化,与其谈论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不如多谈美国民众更关切如何渡过当前危机以及从伊拉克脱身等“紧急问题”。
然而从奥巴马竞选期间的文章和演讲中仍能大体揣测到其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
第一,奥巴马将中美两国定位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巴马对华政策分析
陈静静11政治学与行政学学号:110403003
摘要: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连任成功,在其过去执政的四年里,对华政策褒贬不一。
再次当选,奥巴马对华政策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不光影响着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更是对世界经济。
政治与和平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对华政策、台湾问题、贸易问题、互利共赢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再次当选总统。
在这次大选中,对华政策成为双方唇枪舌战的主要内容。
从08年奥巴马第一次当选美国总统时候,其对华政策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从其执政的过程来看,奥巴马对华政策实际上是有着不断调整的,但又大体维持着总的方针未变。
奥巴马对华政策有了那些变化,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又有什么原则是一直坚持的?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布什政府的强硬,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相对温和。
他也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在其上任的第一年便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是第一位在任期的第一年便对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总统。
并且访问日期维持了四天,而对于美国的一贯盟友日本的访问,仅仅一天而已。
奥巴马本人更曾经说过:我与中国特别有缘。
然而,其实无论谁当选成为美国总统,对华政
策的根本出发的还是基于对于美国的利益的考虑。
奥巴马对华政策也不可避免的在执行中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尴尬处境。
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核心、最为敏感的问题。
奥巴马政府在对台问题上,做出的声明是反对两个中国论,这看似是支持大陆与台湾关系进一步改善。
可是事实上,美国政府继续遵行《与台湾关系法》,在对待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克林顿国务卿在访华前夕曾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放弃对台湾的义务,美国将继续对台军售。
而奥巴马在竞选时候曾经称如果当选会积极推进与中美关系,与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
不会将中国妖魔化。
可是而后,他又表明,中国既是美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近期内甚至频频出现“中国威胁论”“中国高傲论”等。
奥巴马政府在从伊拉克撤军等方面做了积极的行动,却在对于中国方面实行了“重返亚太”的战略计划。
虽然美国称这一计划只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但是其实对中国的针对性不言而喻。
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之争等,其实在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而在经贸问题上,奥巴马上台以后则是显示了更加强硬的态度。
他讲中美两国贸易的巨大顺差归责为中国操控人民币,提出中国必须改变贸易政策,并指责中国有意压低人民币汇率。
还指出希望中国提高内需在GDP中所在的比重,从而降低中国出口
在GDP中的所占的比重。
虽然奥巴马主张的是所谓的自由贸易,可是其一些行为主张仍带有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认为美国国内大量的就业机会给给了外国人,而美国的一些企业又进行了许多海外投资,促进了别国经济的发展。
奥巴马在2008年10月29日公布的致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信中称:“中国必须改变其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依靠国内本土需求的增长。
”奥巴马表示,他会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国改变。
其实贸易顺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各个国家的国情,以及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有关,而海外投资等也是全球化的体现。
其实在当今世界,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在即将离京回国之时,向中国政府表示,希望中国政府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由此可见,美国发展离不开中国。
而美国虽然遭受金融危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可是其作为世界经济、军事、政治大国的地位仍没有发生根本性动摇。
中美之间相互影响,只能够共同合作,相互信任,寻求共同进步。
如果相互怀疑,双方互打贸易保护战,阻碍经济交流,甚至在军事上发生冲突,对双方来说,都是两败俱伤的事。
这也是虽然奥巴马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一向政策对于中国有针对性,可是在大体方面,仍是寻求与中国合作、建立友好关系的原因。
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奥巴马一定会致力于建立中美双方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国曾经承诺不再抑制中国发展,承认中国发展在世界经济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温和态度转变,以此来谋求与中国在对于伊朗核问题、世界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上的一致。
然而中美两国由于各自不同的国情、以及长期以来历史原因形成的不同价值观、政治制度、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的差别使得中国不能一味寻求与美国的“同步调”。
理性告诉中国,目前还没有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队世界气候承担责任的能力,对于伊朗核问题等中国也有自己的立场。
这使得中美两国之间出现了一些信任危机,而奥巴马政府内的一些强硬派则趁机对其施压,认为对待中国就应该采取强硬的态度。
政府内部的压力也是使得奥巴马对华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
美国应当抛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要盲目担忧、排斥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而是正确认识到中国发展对于美国经济、世界经济政治与地区和平稳定的重大影响力。
双方加强相互信任,看到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
相互尊重主权,减少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控制,寻求相互和平稳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