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故宫国宝南迁记
故宫文物南迁及其意义

文 化 遗 产 是 一 个 国 家 和 民 族 文 明 历 程 的 积 淀
和载体 , 是全 人类 的文 明成 果 。对 任何 民族 文化 也 遗产 的损 害 即是 对 全人类 文化 遗产 的损 害 , 因为每
一
民族 对世 界 文 化 皆有 其 贡 献 。第 二 次 世界 大 战
是德 、 、 意 日法西 斯 国家 发 动 的人 类 历 史 上空 前 规 模 的世 界 战争 。 中 国人 民抗 日战 争 是 这 场世 界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中 国 人 民 为 世 界 反
14 9 9年 间 , 宫 博 物 院 约 1 3万 箱 文 物 精 品 为 防 故 .
物 院成立 8 5周 年 以 及 中 国 人 民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6 5
大 壮举 , 也是对 保 护人类 文 化遗产 的重 大贡 献 。
战争 不仅 会造 成人 民生命 财产 的损 失 , 必 然 也 对文 化遗 产带来 破 坏 , 别是 大规模 武 装 冲突更是 特 如此 。鉴 于此 ,8 9 和 l 0 19 年 9 7年 两 次海 牙 和 平会
周年 , 铭记这 段 不 平凡 的历 史 ,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为 北 与 台北故 宫博物 院 共 同组 织 “ 故 知新 : 温 重走 故 宫
文物 南迁路 ” 考察 活 动 , 寻先 辈足 迹 , 承典 守精 追 传 神 , 索南 迁 的意义 与价值 。 探
故 宫 文物与 国家命 运 、 民族精 神 紧 密联 系。 第三 , 其 置 于 中 国文化 教 育 西 迁 的历 程 , 宫 文物 将 故
与其他 文化 机构 共 同开展 的文 物清 点 、 籍校抄 、 开展 览等 工 作 , 西 南诸 省 的 文化 事 业 产 生 典 公 对
故宫文物南迁:鲁迅胡适等曾经明确反对

故宫文物南迁:鲁迅胡适等曾经明确反对原标题:文物南迁争议:蔡元培力挺鲁迅冷嘲热讽台北故宫收藏的汉朝玉角形杯台北故宫收藏的战国玉螭纹觿如今去台北地区旅游的大陆游客,台北故宫博物院基本上是必去之处,因为那里收藏了当年国民党从大陆运走的珍贵文物。
其种类繁多、年代久远,令人叹为观止。
在日军一步步加快其侵华步伐之时,有识之士就开始担忧六朝古都北平的文物安全。
自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故宫所蕴含着的文化、历史、艺术等多重价值日益焕发,为民国学者们施展才华、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无比的平台。
但随着“九一八”事变,时局动荡,这一短暂的黄金时代终为旷日持久的国难所中断。
随之而来的,故宫文物的命运牵动国人的心魂,在文物的迁移历程中,当时的学者们意见不一,互有争论。
蔡元培、寅恪、马衡等人的贡献与意见,可圈可点,值得国人铭记。
而在将故宫文物南迁之前,还挑选一部分远赴英国伦敦举办展览,并影印四库全书作为“国礼”赠送联。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又将故宫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突显,甚至还赋予其文化外交的重要使命。
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北平古物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19557箱文物(其中故宫1.3万余箱)从北平运抵。
1936年底,朝天宫库房建成后,文物被运抵。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这批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博物院前身)等单位的文物,分三路在日军炮火下紧急西迁,被运抵,直至抗战胜利后被运回。
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收藏,堪称国宝,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毛公鼎、翠玉白菜、玉石东坡肉和著名的《快雪时晴帖》等。
在15年的时间里,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这批南迁文物中,最终有2972箱被运至,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留在的文物,在1951年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剩余2221箱留于,划归博物院所有。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等24则-精选文档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等24则-精选文档《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等24则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一个国家的历史,无论它有多少年代,如果常常因为虚幻情致的浸染而被叙述和描绘得满纸帝王将相、金袍青甲、才子佳人和柳絮飞花,那么这个民族的世世代代也就不可能有文明的进步和光荣的传承,更不可能有伟大的民族复兴。
1901年,这个世纪之交的历史片段,是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历史过程中,最为恐怖、悲伤、痛心的年代。
作者以激情内敛的叙述方式透过1901年描绘出我们这个民族的面孔和表情。
王树增著海南出版社 2004.3 定价:50.00元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交往录本书从已解密的俄罗斯总统档案室资料中,仔细筛选出一些至今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予以翻译出版,这些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真实而客观地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一些重大历史史实,如日本投降的内幕、马歇尔访华与蒋介石的全线崩溃之内情、毛泽东访苏缘何被几次推迟、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内情等,均有全新的、不同于历史教科书所言的真实资料。
[俄]尼?特?费德林等著彭卓吾译东方出版社2004.1 定价:20.00元国宝1931年,日军侵入山海关,华北形势告急,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文物南迁,以避战火浩劫。
由于国宝南迁工作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长久以来一直带着神秘的传奇色彩。
故宫文物南迁历时15年,近两万箱、百万件文物,行程数万公里。
第一代故宫人宁致远、范思成、方如山、余任道等人为了文物的安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生命代价。
在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更会被那些为中华文明奉献的故宫人所感动。
马军骧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2 定价:22.00元人性与战争战争自古都是影响人类命运的大事,它对人类的特殊魅力,很难用一种简单的逻辑解释出来――经济的、政治的、外交的、历史的、心理的、民族的、道德的、观念的、军事的原因,无不作用于人性的“潘多拉之匣”。
文物史上的长征——故宫国宝南迁大揭秘

和那种 “ 奇 怪 的 感 觉” ,被
称为 “ 世 界 文 物 史 上 传 奇 之
行 ”的 “ 故 宫 文物 大迁 移 ” ,
就 此 拉 开 了序 幕 … …
早在 1 9 5 1 年 “ 9-1 8 ” 事
变 爆 发 时 , 故 宫 的 国 宝 便 已
最 终 去 向和 命 运 。
短 的 时 间 ,“ 七. 七 ” 事 变 爆
其 余列 车都 要 给 文 物 列 车 让
熄灯。 为防止 E l 军 袭 击 , 必 须
国 宝 有 了 暂 时 安 身 之 再 迁 南京 , 有 了暂 时 的 “ 家” 。
道 ,途 经 重 要 关 口 时 车 内要 所 , 故 宫 博 物 院 驻 沪 办 事 处
那 天 深 夜 的 情 景 , 在 故 宫人 那 志 良的 《 故 宫 四 十 年 》中 多有记 载 。夜 深人 静 ,
身 处 阴 森 的 大 殿 里 ,讨 论 着 宫 中 流 传 已 久 的 鬼 故 事 , 已
的记 忆 。那 夜 之 后 ,他 们 和
牵 动 众 人 心 。 在 那 段 日 子
戒 备 森 严 。据 那 志 良 回 忆 : “ 上 面吩 咐 我 们 ,要 等 到 天 黑 才 启 运 。 由 几 十 辆 板 车 轮
河 、 窥 伺 华 北 。 就 在 山 海 关
陷 落 的 第 6天 , 故 宫 博 物 院 召 开 了理 事 会 , 决 定 将 故 宫 文物 南迁 ,以 策安 全 。 自此 ,
里 , 笼 罩 故 宫 的 是 不 息 的 争
论 — — 国 难 当 头 , 国 宝 将 如
伺‘ 保 全?
北 京 前 门 火 车 站 ,押 运
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

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
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来自日本的侵略和战争的威胁。
为了保护文物免遭战火摧毁,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的文物从北京迁移到南方的安全地区。
这项艰巨的任务于1933年展开,
历时两年,最终于1935年圆满完成。
南迁的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首先,文物的迁移需要大批工人和专家进行包装、运输和保护。
他们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和其他相关机构,组成了一个迁移队伍。
然而,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迁移队伍必须面对长途跋涉和艰苦的环境条件。
其次,文物的保护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许多文物都是非常脆弱和易损坏的,特别是绘画、陶瓷等艺术品。
为了保证文物在迁移过程中的安全,专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使用特制的包装材料和木箱,并定期检查文物的状态。
最后,文物的南迁还涉及到安全和隐藏的问题。
为了防止文物被敌人发现和抢走,迁移队伍在整个过程中保密行动,并选择了不易被敌方注意的路线。
通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故宫的文物最终成功地南迁到了两个地点:一个是湖南的湘潭,另一个是四川的多庙。
这些新的场馆也得到了充分的准备和改造,用于展示和保护迁移而来的文物。
南迁后的故宫文物终于得到了安全的庇护,没有遭受战争的破
坏。
在此之后,这些珍贵的文物陆续返回到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馆藏品,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和历史。
颠沛流离的国宝抗战时期故宫文物之迁徙(一)

【编者按】20世纪30年代初,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战事一触即发。
为避免故宫文物在战火中受损,曾有一群以保护文物为己任的故宫人,护送文物一路迁徙。
故宫文物南迁是故宫博物院的一段峥嵘岁月,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段文化抗争历史。
故宫文物自北平、上海、南京而辗转于西南诸省,历时十余载,行程数万里;从守护森严的皇家宫殿移往华洋杂居的租借洋房,从钢筋铁骨的保存库移入军民共守的山间洞穴和乡野祠堂。
其间,故宫文物并未就此尘封,而是择选精华,远赴英国伦敦、苏联莫斯科及列宁格勒展览,使西方人士得见中国艺术之伟美,引起各国民众对中国抗战之同情。
走过烽火年代,故宫文物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创造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伟大奇迹。
故宫文物南迁谱写了一曲文化抗战的壮歌,镌刻着几代故宫人悲怆而富有温情的文化担当和家国情怀,承载着深刻而意味隽永的国家命运和民族记忆。
今天,那段历经战火硝烟、颠沛流离的岁月已被尘封进历史,“美术副刊”版将以连载的形式为读者揭开那段尘封的往事,呈现那段承载着国家文化命运的动荡岁月。
烽烟继起国宝危难1931年9月,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战事一触即发,北平市内的文物该何去何从?北平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机关及其古物的保管问题,故宫博物院亦就古物安全筹谋对策。
1931年12月3日,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呈请行政院,拟设临时警卫处,统一管理和调度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和历史博物馆的警卫力量,以保护古物安全。
12月15日,行政院令准北平故宫博物院设立临时警卫处,处长由总务处长俞同奎兼任,副处长由古物陈列所主任钱桐兼任。
及至1932年8月,日军进犯热河,榆关告警,平津形势日益危险。
故宫博物院呈文行政院,拟议将故宫古物精品迁移至北平东交民巷及天津、上海租界区域保存,并提议在南京设立故宫分院以保存古物。
古物陈列所主任钱桐亦急电内政部,呈递《古物陈列所拟具国难期内应付非常事变计划》,拟议择选部分古物精品,送东郊民巷六国饭店地窖保存,并计划在院内空地挖掘地窖,以备存藏金属、陶瓷等古物珍品。
故宫文物“三路西迁”往事

故宫文物“三路西迁”往事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5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南京岌岌可危。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认为南京距北方战区千里之遥,作为六朝古都和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南京城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文物最初也打算长期存放南京并且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以利管理。
然而,战火蔓延的速度和敌人的疯狂令人难以想象。
刚刚在南京安家的故宫国宝再一次命悬一线。
随着战争进行,故宫博物院管理层抓紧时间制定着保护国家宝藏的计划。
经过紧急磋商,故宫管理委员会通过了国宝分三路向西转移重庆的方案。
编辑张敏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因“九一八事变”而迁移出北平的故宫文物,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关于南迁目的地也曾经有过多种争论,有人认为,文物应该迁往陕西西安,有人认为存放在上海租界更为安全。
在争议并没有确切结论的同时,故宫的文物正在进行秘密迁移。
为避开天津,以防遭遇到日军的袭击,文物转移路线为:平汉线转陇海路再转津浦线,经郑州、徐州绕道南下到达南京浦口站。
在浦口待命的运送文物的火车仍然不知道下一站要去哪里,火车上又不利于文物储存,当时负责押运的故宫人吴瀛、那志良和同事们心急如焚。
一直等到三月中旬,政府才决定将文献档案留在南京,暂时放在行政院大礼堂,其余的文物走水路运往上海。
3月5日,满载故宫文物的大箱子中的一部分出现在了上海南市招商局的金利源码头上。
第二天的《申报》立即刊登了这则消息:“南迁古物昨午抵沪,共一千零五十四箱,存储仁济医院旧址”。
直至1933年5月23日,最后一批文物(第五批)安全抵达上海,保存在法租界和英租界的仓库里。
南迁文物存放于上海只是临时性的,在南迁伊始,政府就已经决定把一批文物存贮南京,只是由于当时没有合适的存放地点,而上海仓库很多,所以暂运上海保存。
1934年12月,故宫博物院理事会会议,由王世杰理事提议把南京朝天宫全部划归故宫博物院作为成立南京分院以及建筑仓库的地点。
博物馆学复习

博物馆学基础复习第一讲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二、博物馆的定义②中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
③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常设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应当具备的四个条件:1、具有藏品实物2、有基本陈列3、向社会公众开放4、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三、博物馆的性质、特征、职能、构成要素及作用性质:性质体现工作宗旨,博物馆的宗旨是:1、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社群。
2、非营利机构,不得向机构拥有者、成员风向利润,利润不得上交、私分,应当重新投入社会服务。
3、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三性两务”: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的基本任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职能:中国:收藏,研究,宣教(群工)国际博联: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展览构成要素:展品、设施、专业人员、观众、作用①基本作用:对社会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整合社会和种族的记忆。
②政治作用:代表现政府对历史的态度,反映政府形象。
③科研作用:为科研提供实物资料。
④经济作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化消费。
⑤休闲娱乐。
⑥文化遗产。
⑦社交。
第二节博物馆学一、博物馆学的定义:国际博协的定义: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二、博物馆学的特点:1、边缘学科2、实践性较强3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4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三、博物馆学的发展历史(1)西方博物馆学的发展历史①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验描述阶段——就事论事的研究,没有进行整体性、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总]故宫国宝南迁记
,
故宫国宝南迁记
,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开院,经历了民国乱世,至1928年10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规定“中华民国故宫博物院直隶于国民政府”,随即组建理事会,任命李石曾为理事长,易培基、张继为正副院长。
至此,故宫博物院有了法律上、组织上的保障,迎来了专家所说的“鼎盛时期”。
坚持南迁
鼎盛时期好景不长,不过三年,故宫博物院厄运降临,是日本侵略者的作孽。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后,不时在长城外制造事端,大有随时入侵平津之势。
北平一旦沦陷,故宫博物院不是遭战火破坏,便是被劫掠。
出于保全国宝的考虑,理事会向政府递交报告,拟将国宝南迁上海,并通过了六万元费用预算。
行政院批复核准,理事会于是开始了南迁的准备。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多不胜数,全部迁移且是三千里迢迢、长途跋涉,谈何容易,理事会议决,南迁以精品为主,分布在陈列室的展品,以及古物、图书、文献三馆库房中的文物,均是从各个宫殿遴选出来的,都在迁移之列。
确定了这一原则后,进入登记、装箱。
这是从1932年秋开始的。
为不使运输
过程中振动碰撞而损坏,工作人员拜古董商为师学习包装技巧。
每装好一箱,即贴上封条,写上编号。
时历半年,装箱完毕,共计19557箱。
故宫国宝南迁的消息透出,引发一片反对声。
有市民如是说:故宫文物南迁,
说明日军进攻时政府将放弃北平,此乃重文物而轻人民,断难接受。
还有人说:北
平所以以古都著称,是因为有故宫文物,没有了故宫文物,古都北平也就名存实亡,国宝不可南迁。
著名学者胡适也在反对之列,他条陈的理由是:日军狼子野心,非但随时入侵平津地区,而是整个中国无一处安宁,文物即使南迁了,又怎能料定将来,古物数量巨大,迁移途中如遇打劫,何人负责之,又如何使原物复得,北平在国际社会严重监视之下,
日人未必敢公开劫掠破坏。
原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所长周肇祥,是反对南迁最激进又最有能量的一个,散发传单,集会演讲,声言不惜以非常之手段,阻止故宫国宝迁离北平;又联合“工联”煽动工人,不使汽车、排子车等装运国宝出门。
当时凡参与南迁的人员,几乎都接到了攻讦恫吓之类的信件、电话。
以易培基院长为首的故宫博物院全体同人力排众议,坚持国宝南迁,理由也很充分:日军一旦入侵北平,故宫博物院断难保全,文物有受损失的危险。
土地失了,尚有收复之可能,国宝一亡,永无复还之望了。
而纵观世界各国,在战争期间将重要文物迁移安全地带不乏先例。
国民政府重申文物南迁的成命。
鉴于有反对者声言,如果文物起运,将实行爆炸,与汝皆亡。
故而令军警武装押运,并在晚上进行,以策万全。
1933年1月1日,日军进犯山海关,3日,山海关沦陷,平津风声鹤唳。
时不待人,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启动。
2月6日深夜,从故宫到火车站的道路戒严,装满了文物的汽车由全副武装的军警保护,一辆接一辆开往火车站。
重兵“押送”
2月7日凌晨,装载第一批国宝的特别列车驶离北平,每节车厢均有军警日夜看守,顶上和门口还架着机关枪;列车行进途中,还有骑兵在两旁接力飞奔护卫。
虽然重兵保护,戒备森严,但仍险遭劫夺。
盖因故宫国宝南迁已成公开的新闻,常有土匪出没的徐州郊外,就在专列经过的前一天晚上,千余土匪集结埋伏,好在被当地守军发现击溃。
专列到浦口后停下不走了,一种说法是当时《申报》报
道,因难觅相当的保藏地点。
另一种说法是,上层对文物究竟存放何处的意见未曾统一,宋子文主张放在上海“国中之国”的租界里,以期保险;张继则认为由租界保管有辱国体,主张运去西安。
最终由蒋介石定夺,基本上采纳了宋子文的意见,古物运往上海,文献存放南京。
文献于是保藏在了南京行政院大礼堂。
确定文物迁往上海后,行政院指派专人到沪,物色存放地点,最终选定在法租界天主堂街26号的仁济医院旧址,月租金3750两白银。
这是一幢七层钢筋混凝土楼房,租赁后在所有窗户上加装了铁栅栏外,又在大楼四周打桩立柱,围以铁丝网。
延搁至3月4日,运往上海的1054箱故宫国宝,在浦口搬上招商局“江靖”号轮船,顺流东下,随船押运的是首都宪兵连、机关枪连各一,押运官员为行政院参事陈铣、
朱宗良,书记官翟宗翰,收发主任汪今亮等。
5日中午12点,“江靖”轮安全抵沪,缓缓停靠在金利源码头。
故宫博物院秘书长李宗侗已在码头迎候。
“沪上寓公”
码头上戒备森严,市公安局侦缉队队长卢英、督察员张芝山,率侦缉队、水巡队水陆布防警戒。
警备司令部、法租界巡捕房派出部队、巡捕协助维持秩序。
碇船上下中西探捕密布,外滩马路上断绝交通,实行部分戒严。
下午1时起,将船上古物卸装在雇用的“茂泰”洋行汽车上,十多辆汽车穿梭往来,运去天主堂路26号入库,每辆汽车上由故宫博物院职员、侦缉队员各一人押运保护。
库房同样戒备森严,大门前法租界巡捕站岗看守,周围还有市公安局侦缉队的游动哨巡逻。
据当时报载,经由故宫博物院秘书长李宗侗,会同法租界巡捕房与市公安局商定,库房长驻巡捕和侦缉队员各5人,负责库房的日常保卫;各楼层装有
报警电铃,直通巡捕房,消防器具全部到位,均属当时一流。
总之是,所有保安设施应有尽有。
3月21日、4月5日、4月27日、5月23日,另四批故宫国宝先后安全运达上海。
故宫国宝从北平南迁时,由于时局紧张而仓促进行,所以只是登记物品的名称与件数,南迁上海后,由新任院长马衡组织并主持,对所有文物作详细的清点登记造册,编印成《存沪文物点收清册》。
规定每件必须载明质地、色彩、尺寸、款式。
瓷器须记录口径、底径、腹围、深度;铜器、玉器还要登记重量。
南迁上海文物的清点登记,以在北平陈放的馆处为单位,各用一个字代表之。
偌大中国,受小日本欺凌,竟致国宝难以安居,颠沛流离南迁申城,马院长感慨万千,别出心裁寻思了四个字作代号:原古物馆的箱子编入“沪”字,图书馆箱子编入“上”字,文献馆箱子编入“寓”字,秘书处箱子编入“公”字,连起来成了“沪上寓公”。
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故宫国宝的多舛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