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和口径比较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DOI:10.13546/ki.tjyjc.2021.02.029财经纵横0引言2019年,世界服务贸易额高达59851.8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8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服务出口国和进口国,是中国的第一大服务贸易逆差来源国。
从行业层面分析中美服务贸易状况,可为双边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为识别各分行业比较优势变化、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1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1.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1.1.1总体规模1999—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出口额、进口额和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1.17%、14.86%和13.36%。
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7498.67亿美元,同比下降1.24%。
其中,出口2443.59亿美元,同比增长4.62个百分点,进口5055.08亿美元,同比下降3.84%。
研究期内,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2019年有所收窄,逆差为2611.49亿美元,同比下降10.61%。
服务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14.64%。
WTO 以总服务贸易衡量,中国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列世界第五和第二位,占全球4.61%和8.59%。
1.1.2贸易伙伴表1表明了中国服务贸易区域结构。
中国服务贸易伙伴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经济体。
逆差国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顺差国相对分散。
欧盟是最大服务贸易伙伴、最大服务出口目的国及第二逆差经济体。
美国是第二大贸易伙伴、服务进口和逆差第一大来源国。
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日韩与中国双边贸易规模分列第四和第五,韩国与中国贸易相对均衡,日本是中国第三大逆差国。
1.1.3分行业状况1999—2019年,中国各分行业服务出口规模扩张惊人。
个人文娱、知识产权、电信计算机、金融分别扩张142.53、87.60、39.88和34.28倍。
2019年出口前三的为其他商业、运输和旅行,占比28.23%、18.90%、14.66%。
中美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国 际 比较 数 据 来 源 于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 0 E C D)
A NBERD ( Ana l y t i c a l Bu s i n e s s En t e r p r i s e R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数 据 库 和世 界 银行 公 开 数 据 库 。
1 中 美 科 技 服 务 业 范 畴
科 技 服 务业 是 一 个 内 涵 相 当 丰 富 的 行 业 领 域 , 由 于世 界 各 国科 技 发 展水 平 不 同 , 至今 尚未对“ 科 技 服 务 业” 的 内涵 进 行 统 一 界 定 , 也 就 缺 乏 口径 相 对 统 一 的科 技 服 务 业 全 视 角 的 统 计 概 念 与 结 果 。中 美 两 国 对 科 技 服 务 业 的 界定 不 尽 相 同 。 我 国 在进 行 科 技 统 计 的 过 程 中 , 科 学 技 术 活 动 所 涉及 的行 业 为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行 业 分 类 目录 ( GB / T 4 7 5 4 — 2 0 1 1 ) 中“ M 门 类— — 科 学 研 究 和 技 术 服 务 业 ” 。 因此 , 按 照 我 国《 国 民经济 行业 分类 目录》 科 技 服 务 业
科 技 咨 询 等服 务 , 提 高科技 服务能 力 , 加 速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促 进 科 技 服务 产 业 化 , 做 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
美 国政 府 十 分 重 视 科 技 服 务 业 的 发 展 , 研 究 美 国
科技服务业 的发展 状况 对 我 国有借 鉴 意义 。 因此 , 对
(资料帖)2018年中美分行业增加值比较及解读

(资料帖)2018年中美分行业增加值比较及解读1、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国是美国的5.48倍,而当年两国总产出分别为16814.23亿美元和4556.6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3.69倍,说明中国增加值率高于美国。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相反,GDP=总产出-中间投入,这个中间投入就是农业生产所消耗的机械设备、油料电力等支出。
往往越原始,增值率越高,比如大清生产1亿公斤大米,5亿的总产出,可能增加值就4.5亿乃至4.8亿、4.9亿,因为他几乎没什么中间投入。
2、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国是美国的1.64倍,单纯制造业中国是美国的1.67倍。
3、出乎意料,中美比值差距最大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美国是中国的8.2倍,但尴尬的是,中国统计的19个行业唯独这个美国没有,而美国比较接近而又没有纳入其他18个行业的是“行政和废物管理服务”。
幸好,这个差额的绝对值不大,3.7万亿不到。
4、美国领先中国绝对额大于10万亿的有2个,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2.48万亿,房地产业10万亿。
后者在中国社会还算闻名遐迩,前面却默默无闻,其内涵是政府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政府活动是政府出钱,那不扣减GDP都算好的,怎么还能统计为GDP?现在统计了,但大家看到了,我们的数字有多么小。
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美国领先中国均为8万亿。
前者在美国叫做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其中:法律服务2663亿美元(所以不要说美国律师GDP超万亿美元),计算机信息服务3509亿美元,其他杂项9292亿美元。
美国医疗GDP高与大家印象一致,门诊7522亿美元,住院6509亿美元,另外1338亿美元是社会救助。
6、批零贸易GDP美国领先中国6.5万亿,我很难理解。
包括餐饮的社零中国低于美国,但批零贸易GDP对应的是剔除了餐饮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啊。
7、另外几项美国领先中国的,与GDP整体领先幅度差不多,说明相关行业增加值占各自国家GDP的比例差不多,包括很多人以为美国大幅度领先的金融业,我判断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存贷利息差在主要国家里算比较大的,毕竟欧美日都有很大比例的负利率了。
中美服务业的对比分析及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理论与现代化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2011-09 Sep,20112011年第5期NO.5,2011一、引言克拉克(1940)、库茨涅茨(1971)和钱纳里(1975)等人的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上升,并最终超过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而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得到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大量经验数据的证实,服务业的比重和发达程度因此也成为人们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我国而言,服务业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缓解就业压力都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中国服务业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目前我国的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总体发展水平都还不高,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相对较发达、以生产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等诸多问题。
[1]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是按照行业划分并将服务业结构和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研究的还不多。
鉴于此,本文以美国(最大的发达国家)为参照,对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揭示中国服务业与美国存在的差距,找出中国服务业发展缓慢的瓶颈所在;另一方面则为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进行结构升级寻找突破方向,探索出一条与中国实际相符合、适合中国的服务业发展道路。
二、概念定义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和各类企业的结合,一般地,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
按照我国2003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划分为十五个类别,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中美服务业的对比分析及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思考王硕摘要:本文利用2000~2008年中美两国服务业的行业数据,通过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美两国服务业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
中美服务业比较研究

美国的服务业的发达很大程度上源 于高素人才及其创新和管理能力,目 前我国服务人才不足,尤其是高端服务 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虽然第三产业 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就业岗位普 遍是低端的传统服务业岗位。发展新兴 服务业,对于就业人员的专业性、创新 性、知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提高高等 教育入学率,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除 此之外,拓宽人才渠道,重视人才的引 进与交流也十分重要。
美国经验于中国的启示 尽管制度及国情不同,但是美国等 发达国家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发 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 到一定程度以后,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 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服务业中从传统 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是产业结构转 变的规律。我国目前面临着艰巨的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主要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 (1)维护市场竞争,适度放松反垄 断政策 我国服务业市场化程度降低,对外 开放水平也不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 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仍高于工业,服务 业领域管制颇多。比如银行、电信、保 险、民航和铁路等部门都有十分严格的 市场准入限制。缺乏竞争就会导师效率 的缺失,导致行业发展动力不足,创新
中美服务业现状对比 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 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部门投资的增长, 尤其是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增 长。另一方面,随着住房、医疗、教育 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服务消费支出 比重将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推动我国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2 年第四季度起, 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2013 年中 国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 产业。2014 年,第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 值的拉动为 3.5 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持 平。吸纳就业能力高居三大产业之首, 2014 年就业人数为 31364 人,远高于第 一产业 22790 人,第二产业 23099 人。 在制造业和能源产业下行压力巨大的背 景下,服务业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 供了新的增长点。 美国是服务业大国,是全球服务经 济发展最好的国家。2014 年,我国服 务业占 GDP 总产值的 47.8%,而美国 服务业占其 GDP 的 78%。2014 年,美 国服务贸易总额为 11877.12 亿美元占 其贸易总额的 29.4%,服务贸易顺差 2310.76 亿美元。同年,我国大陆地区 的服务贸易总额是 6069.57 亿美元,占 贸易总额的 12.3%,服务贸易逆差 1600 亿美元。美国的服务业中,诸如运输 服务,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占产 业比重较小,而金融服务、保险服务 和专利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则占比较 大,2014 年,美国的专利服务占世界 同类服务贸易总出口的 41.7%。几乎占 据了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与之相比, 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 占比较大,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 不足 30%。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与启示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与启示摘要:国内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优劣的指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行业分类标准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若不加区分直接比较某行业增加值占比,必然造成失实和混乱。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原有行业分类标准的分析,加以调整划分成能够直接比较的类别,定量研究两国产业结构的具体差异,从而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六点策略。
关键词:中美比较行业分类调整产业结构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首,其产业结构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布局较为合理,通常为一般发展中国家所研究和效仿。
但纵观诸多文献,常常存在人云亦云现象,如就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而言,动辄提到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10%之类,如《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一书中就曾提到,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文化产业则占了世界文化市场的43%。
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25%,而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仅为2.6%。
诸如此类的文献不少,在没说清概念的情况下,就贸然用这类数据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
为弄清诸如此类对各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分析,笔者查阅相关英文网站和国家统计局数据,特写此文,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政策参考。
一、对两国现有行业分类标准的比较在进行各产业增加值占比计算之前,必须先分清中美两国在行业分类上的异同。
通过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查阅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发现两国行业分类存在显著差异(参见表1)。
由资料和图表可知,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分类存在的显著区别和兼容并包之处主要在于:1、美国不按三次产业进行划分,但却也能清晰地划分出三个产业;2、中国把“批发和零售业”合为一个大类,而美国却把这两类分开了;3、中国把“住宿和餐饮业”单独分类,而美国把“住宿和餐饮业”归入了“艺术、休闲、娱乐、住宿和餐饮业”这个大类中;4、美国的“公用事业”部门似包含了中国产业分类中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两个部门;5、中国产业分类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两类综合起来又似与美国“专业技术和商业服务”和“金融、保险、房地产、租赁和出租业”大类中的“租赁服务和无形资产的出租”存在兼容并包关系。
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和口径比较

13 ~ 99 98 13 年公布的最初 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随着 ,
技术 进 步、 产业 发 展等 变化 进 行 了多次 修订。 95 和14 14 年 9 9
类、 3 6个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见表1 2 0 年版和2 0年版 ) 02 。 07 北美产业分类 体系》 关于服务业部分同样包括1个门类, 6 大类略有调整。
后 , 几年 我 国服 务业 增 加 值 占G P 近 D 比重 约增 加 3 4 百分点 , 业 人 员占全 国就 业 人 员比重 约增 加 O5 百分 ~个 就 .个
点。
[ 词] 服 务 关键 业
行业分类 统计 口 径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0 7 2 1) 6 0 1- 10 — 6 0(0 2 0 — 00 5
业发展和国际可比性的需要, 9 7 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办 19年,
公室宣布用新的 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 取代 ( ( 标准产业分类
体系》。
( ) 国的 《 准产业 分类体 系》 一 本 标
19 年, 93 美国经济分析局、 劳工统计普查局、 管理预算
署、 农业部、 运输部等单位和机构在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办
年, 国分别对制造业标准产业分类和非制造业标准产业 美
本 报告 为 国务发展 研 究中心招 标课 题 《 中美报 务业 结构 比 较 》 果 成
10
201 年 第 6 2 期
《 展研 究 》 发
表1 19 ̄ ( 97 ( 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中的服务业分类
门类 大类 类别、 名称
公用事业
表 1 续表1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刘淑茹;徐丽丽【摘要】一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必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本文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作为对比参照系,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之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比重和结构偏离度仍然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制造业处在价值链底端;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
进而提出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村人口教育水平;加速第二产业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坚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对策建议。
以期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not only reflects the increase of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 ,but also must be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ystem of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pares with American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is regarded as comparative reference system in the paper .Through compar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inese first industry continues to decline , but the proportion and structure deviation degree is still on the high side .The second industrial proportion is rising slowly ,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 the bottom of the value cha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ird industry is small ,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etc .So we suggest that we must continue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e ,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ruralpopulation .Accelerate adjustment of second industry , develop the 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D .We need to promote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consummat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third industry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y of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8页(P41-48)【关键词】产业结构;GDP;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作者】刘淑茹;徐丽丽【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引言研究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了解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是解决中国产业结构发展问题的前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和口径比较2012-09-10内容摘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正确比较和评判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本文比较了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和口径。
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服务业的统计分类与美国《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关于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则小于美国。
按美国服务业统计口径调整后,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增加3~4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约增加0.5个百分点。
关键词:服务业,行业分类,统计口径服务业的规模与水平提高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
由于各国对服务业的分类和统计口径不尽相同,影响了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的正确比较和评判。
鉴于此,本文对中美服务业的统计分类和口径进行了比较,找出了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美国服务业统计分类美国产业分类经历了《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到《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过程。
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1997年,美国所发布的经济调查数据是以联邦预算管理办公室开发和维护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作为产业分类的标准。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和国际可比性的需要,1997年,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办公室宣布用新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取代《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一)本国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央统计委员会[①1939年后,由美国联邦预算局(现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办公室的前身)负责产业分类体系的有关工作。
]设立了一个跨部门的产业分类委员会,力求开发一套可供多部门使用、加工和数据比较的标准产业目录。
1938年,产业分类委员会公布了制造业产业分类体系,第二年公布了非制造业(主要是服务业)产业分类体系。
1938~1939年公布的最初《标准产业分类体系》,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变化年,美国分别对制造业标准产业分类和非制造业标准产业1949年和1945进行了多次修订。
.分类进行了修订。
1957年的修订把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合并到一起,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美国《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此后,每隔10到15年都对《标准产业分类体系》重新修订。
1987年进行了最后一次修订,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6个部门,分别为:(1)交通运输、电力、天然气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含水、热力和冷气供应,废弃物回收处理);(2)批发业;(3)零售业;(4)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5)服务业;(6)公共管理。
(二)与国际接轨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1997年后,美国采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进行产业统计,至2011年共颁布了三个版本:1997年版、2002年修订版和2007年修订版。
1993年,美国经济分析局、劳工统计普查局、管理预算署、农业部、运输部等单位和机构在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办公室的主导下成立了美国经济分类政策委员会,与加拿大统计局、墨西哥国家统计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正式作为美国统计机构使用的产业分类体系公布。
《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国别产业五层,在门类层次上与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以下简称《国际标准产业分类》)[②1948年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由联合国统计署负责修订。
1989年修订了第3版,最新版本是2006年修订的第4版。
]具有可比性。
1997年版《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服务业包括16个门类、63个大类(见表1)。
2002年版和2007年版《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关于服务业部分同样包括16个门类,大类略有调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1997年版《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分类层次、类别数量等较之前各版《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增多,但后面的版本对前面的版本是兼容的,各版本的产业分类能够相互转换,统计数据具有连续性。
这无疑为统计分析和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便利。
表1 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服务业分类注:美国统计局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给出注释,私人服务业(Privateservices-producing industries)包括北美产业分类代码中的以下门类:22、42、44~45、48~49、51、52、53、54、55、56、61、62、71、72、81。
此处加上公共管理,服务业共计16个门类。
资料来源:/epcd/naics/naicscod.txt二、中国服务业统计分类我国对服务业的统计分类也经历了从本国开发到与国际接轨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内,我国的产业分类一直遵循着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核算范围仅限于物质产品,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三产业没有给予重视。
1985年,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
在这个分类中,各种类型服务业都划入了第三产业,共分为四个产业部门。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1994年,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首次细分了行业统计,对服务业作了两级分类,共有11个二级分类和51个三级分类。
为了满足经济统计和研究的需要,并与国际产业分类接轨,200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这一版本在划分行业的原则和统计单位、分类的基本结构和编码方法等方面,都与联合国第三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基本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15个门类,47个大类(见表2)。
201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第3次修订,调整了部分门类名称和顺序,增减了个别大类,变化很小。
表2 中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服务业分类注:*商务服务业包括:741企业管理服务、742法律服务、743咨询与调查(包括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市场调查和社会经济咨询及其他专业咨询)、744广告业、745知识产权服务、746职业中介服务、747市场管理、748旅行社、749其他商务服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2003.虽然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经历多次修订后最终也与国际接轨,但后面的版本对前面版本的兼容性差,各版本的产业分类不能相互转换,统计数据不具有连续性,这给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分析和研究带来了困难。
三、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比较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各版《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均参照了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见表3)。
(一)中国关于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小于美国美国各版《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和《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均将公用事业(含电力生产、传输和配送,天然气配送,水供应和灌溉、污水处理系统,蒸汽和制冷供应)、废物管理和治理划入服务业,我国划入第二产业。
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以上产业对应为“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C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对应关系3 表注:表中实线连接表示对应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为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美国为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二)部分服务业行业与美国直接对应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服务业的分类,共有5个门类与1997年《北个门类对2个大类分别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2个门类下属1美产业分类体系》对应,应。
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服务业的分类中,门类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分别与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48~49(运输和仓储业)、72(住宿和餐饮服务业)、52(金融和保险业)、61(教育服务)、62(卫生保健和社会救助)对应;门类H(批发和零售业)所包含的2个大类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2个门类42(批发业)、44~45(零售业)对应。
(三)部分服务业行业经增减或合并后与美国对应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服务业的分类,有9个门类增减下属大类或合并后与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7个门类(或其合并之和)对应。
门类K(房地产业)加上门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属大类73(租赁业)与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53(房地产和租赁业)对应。
门类R下属大类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71(艺术、休闲娱乐业)对应。
门类G下属大类61(计算机服务业)和62(软件业)和门类L下属大类74(商务服务业)加上门类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54(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加上门类55(公司和企业管理)和门类56下属大类561(办公管理及其支持服务)对应。
门类G下属大类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加上门类R下属大类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51(信息业)对应。
门类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加上门类S下属大类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81(其他服务业)对应。
门类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扣除下属大类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后加上门类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门类T(国际组织)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92(公共管理)大致对应。
表4 按美国统计口径调整后的中国二、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按中国统计口按美国统计口按中国统计口按美国统计口年份径径径径就业注:按美国统计口径为将我国第二产业中的门类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大类C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调整到第三产业。
受统计数据限制,我国以上2行业数据中,2005、2006年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据,2007~2010年为规模以上企业数据,2010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数据根据增值税率推算(增值税率为2005~2007年该行业增值税率平均值),2008~2010年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增加值数据根据增值税率推算(增值税率为2005~2007年该行业增值税率平均值)。
资料来源:2006~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四、按美国统计口径计算的中国服务业比重按美国统计口径,我国第二产业中的门类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大类C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应调整到第三产业(服务业)。
不同统计口径影响第二、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不受影响。
经过调整后,2005~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在44%以上,比按我国统计口径约增加3~4个百分点,2010年为45.6%;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比按我国统计口径约增加0.5个百分点,2010年为35.1%(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