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美体育产业对比分析报告
美国体育产业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借鉴意义

使得体育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有宣传体育精神的作用、媒体下的商业赞助对体育产业提供了经济支持。
正是看到二者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说体育产业与大众传媒具备了融合的机制。
其次,本文旨在分析两者联动发展结合为体育传媒业中存在出现的问题,如过度商业化、垄断、不当宣传。
我们都知道体育活动和大众传媒互为对方带来经济效益。
这也常常会出现为了迎合观众的收视习惯而调整体育比赛场次时间的现象,这种过度屈从与商业利益的行为对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不小的影响。
另外随着大众传媒与体育产业融合,还出现了对于体育赛事传播权的垄断,现在体育传媒业已经形成了有些畸形的金字塔形,几家独大,其他媒体缺少赛事资源,这势必会影响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受众对于体育传媒的热衷关注,当前一些媒体忽略舆论导向,而是热衷于夸大事实,经常把报道焦点放在球场暴力、教练下课、运动员婚变等方面,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大众价值取向发生畸变,致使人文精神淡漠,同样也会败坏媒体的声誉。
最后,基于这些研究,文章提出更加良好的互动策略,例如加强合作、完善机制、培养专业性人才等。
要想体育产业和大众传媒产业和谐联动融合,第一点是应该充分挖掘体育产业和大众传媒各自的优势,突出它们的自身特色。
和谐联动融合的第二点就是管理部门要充分意识到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政府部门和相应立法应该适应产业融合的要求。
第三点,有了平台有了机构,接下来是要培养聚集一批有关传媒业和体育产业的体育传媒专业研究人才,并策划设计一些体育传媒业的开发项目,让他们在具体实践问题中提高专业理论素养。
综上,我们认为,体育产业和大众传媒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传媒如果缺少体育,必将缺少一抹亮色;体育如果没有传媒的支持,也难以展翅高飞。
传媒与体育产业这两个产业联动结合的体育传媒业还是朝阳产业,才刚刚起步还未成熟,在产业融合中只有让二者亲密和谐恰当的联合,在相互协调紧密合作中共同发展,才能比翼双飞,实现双赢。
《2024年中美文化产业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文化产业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对中美文化产业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文化产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美文化产业现状比较1. 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美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影视、音乐、出版、游戏、动漫等多个领域。
其产业结构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特征,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高科技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影视、音乐、动漫等领域的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赶超美国的趋势。
2. 政策支持与文化输出美国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美国的文化产品如电影、音乐、动漫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此外,中国在文化输出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推广。
三、中美文化产业特点分析1. 美国文化产业特点美国文化产业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特征,注重创新与创意。
其文化产品以高品质、高附加值为特点,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美国文化产业还具有多元化、全球化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需求。
2. 中国文化产业特点中国文化产业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注重传承与发展。
在影视、音乐、动漫等领域,中国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此外,中国还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科技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四、中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1.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未来,美国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注重创新与创意。
同时,美国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与科技、娱乐等领域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中国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注重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
中国体育产业规模现状、产业链、PEST分析及前景展望

中国体育产业规模现状、产业链、PEST分析及前景展望一、中国体育产业PEST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体育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家极为重视体育产业在“稳促调惠”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将体育产业培育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面世。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表明体育产业将在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21年发布《“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全民健身目标。
2、经济环境分析自2015年起,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持续升高,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国家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据统计,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支出占比GDP2.69%。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不平衡,体育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体育强国中,体育产业占GDP2.5%以上,全球平均水平达到2.1%。
3、社会环境分析近年来,持续高涨的全民健身热潮以及后疫情时代民众健康意识觉醒不断推动体育产业迅速发展,体育培训产业规模不断扩容。
从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看,除居住、食品烟酒、和交通通信支出外,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较高,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为11.7%,远超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等领域的消费支出,可见我国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辐射中国儿童体育培训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4、技术环境分析科学技术是降低体育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辅助性因素,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体育产业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

体育产业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1.引言体育产业是指涉及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健康等方面的商业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体育产业市场占有率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市场的情况。
2.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体育用品、赛事组织、体育媒体、体育培训等多个子领域。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其中,体育用品和装备市场约占总市场规模的40%,体育媒体和赛事市场占比约为30%,体育培训占比约为20%。
3.体育用品市场占有率分析体育用品市场是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品牌有耐克、阿迪达斯、安德玛等。
这些品牌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其中,耐克在市场中占据了约30%的份额,阿迪达斯占有25%,安德玛占有15%。
其他品牌则分布在剩余的市场份额中。
4.赛事组织市场占有率分析赛事组织是体育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吸引观众和赞助商的关键。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奥委会、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等组织主导着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
这些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也有自己的体育赛事组织,如NBA、英超等。
这些组织在本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5.体育媒体市场占有率分析体育媒体是将体育赛事内容传递给观众的重要媒介渠道。
目前,体育媒体主要以电视、互联网和移动平台为主要载体。
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媒体公司有ESPN、FOX Sports等。
这些公司通过与体育组织的合作和独家转播权的获取,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由于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普及,新兴的体育直播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并逐渐分得一杯羹。
6.体育培训市场占有率分析体育培训市场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子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体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并有需求接受专业的培训。
中美体育产业对比分析

中美体育产业对比分析韩靓【摘要】中美体育产业的成熟度差异较大,美国体育产业已有百年商业化历程,属于一个巨大的商业机构,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从行政化到产业化的过渡期,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资源,商业化运作不成熟,相关制度还不完备.对比中美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细分市场,旨在借鉴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经验,以探寻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中美;体育产业;对比【作者】韩靓【作者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广东深圳518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美国体育产业已经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其中职业体育商业化程度高,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且在体育科技等新兴领域暂露头角。
中国体育过去行政化色彩浓重,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期,商业化运作不成熟,职业体育盈利薄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中美两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和细分市场对比分析,找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不足之处,借鉴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经验,以探寻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 中美体育产业发展历程美国体育产业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了商业化进程,第一个职业体育联盟是1871年成立的国家棒球协会,1875年改名为全美棒球联盟,联盟制订了各项规则,并有计划地开发棒球的联赛市场。
这种制度很快推广到篮球、橄榄球和冰球等项目中,最终形成了NFL、MLB、NBA、NHL四大职业体育联赛。
美国的体育产业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管理,管理方由美国奥委会、美国单项体育联合会、美国大学生联合会三个组织构成,三者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在实际管理中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美国体育产业发展来源于群众,二战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提倡竞争、注重个人奋斗价值观深入人心,民众产生了对体育的诉求,体育产业开始步入快车道,职业体育愈发成熟,并出现了专业的体育管理公司。
青少年体育的机遇与挑战

体育培训vs学科培训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面临的挑战
28个大项,306个小
冬季奥运会,核心赛事资源分布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面临的挑战
• • • 俱乐部运营管理人才奇缺,现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所运营场馆,多为租赁性质,场馆存续状况存在不稳定情况。条件优异的场馆要么不对外经营,要 么价格奇高。 扶持政策难落地。虽然方向利好的政策不断推出,但目前政策落实仍待破冰,扶持政策落地困难的 问题。虽然国家层面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很支持,但地方层面对中小体育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则相对欠 缺,政策指定的方向跟本地市民需求脱节。比如,在各地政府购买服务难以实现。
•
• • •
赛事补贴、政府引导资金补助等,大多指向体制内企业,市场化机构无法享受。
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规定的补助对象往往是国有单位,体育类市场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无法享受, 导致大多数体育俱乐部被拒之门外。 税费负担较重,盈利水平低。比如,目前体育类民办非企业享受的税收政策是普通增值税,反倒是 体育用品零售,可以享受到文化体育类3%的税收标准。 至于体育场馆的水电费优惠标准,也根本“享受不到”,因为场馆的所有权并非经营者所有。特别 是体育俱乐部作为服务业,在社保公积金缴纳基数的新政策面前,面临新增巨大负担。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青少年俱乐部分会是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唯一对接市场的 行业协会
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应对举措
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应对举措
教练
赛事
体育俱乐部自身建设的关 键构成要素和典型样板
教学 体系
会员
市场 推广
场馆 运营
感谢您的聆听!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产业机遇
按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去年82.7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美元就是约12.25万亿。而美国经济分析局在2018年4月19日发布 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GDP是19.39万亿美元。 再对比下三大产业中美两国数据的差距,全部摘取自中美各自官方公布的数据: 2017年第一产业(农业):美国的增加值是1734亿美元,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9696.38亿美元(65468亿元)。这样中国第一产业是 美国的559.2%,比美国多了7962.38亿美元。 第二产业(工业),美国公布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9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约为49560.56亿美元(334623 亿元,增长6.1%)。这样中国第二产业是美国的134.12%,比美国多了12607.56亿美元。二者合计比美国多了2.057万亿美元。 第三产业(服务业),美国公布的第三增加值为155219亿美元,而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约为63247.13亿美元(427032亿元)。这样中国 第三产业是美国的40.75%,比美国少了91971.87亿美元。美国凭借第三产业使得GDP由比中国少2.057万亿美元到最终比中国多了7.14万 亿美元。
中美体育产业对比投资分析报告

中美体育产业对比投资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美国体育消费市场繁荣,中国体育服务业发展落后 (4)第二节美国体育经历百年商业化历程,中国体育尚处于产业化转换初期 (8)第三节对比中美体育服务业,掘金五大细分市场 (10)一、体育赛事 (10)二、体育中介 (11)1、世界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CAA (11)2、全球体育营销巨头IMG (12)三、体育传媒 (15)1、EPSNvs.乐视体育 (17)四、健身休闲 (20)五、场馆运营 (23)1、中国体育场馆的标杆——北京五棵松体育馆 (24)第四节总结及投资建议 (30)一、中美体育产业对比 (30)二、重点企业分析 (30)图表目录图表1:美国体育产业结构 (6)图表2:中国体育产业结构 (6)图表3:美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 (8)图表4: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 (9)图表5:IMG业务分类 (13)图表6:中国体育视频直播PC端活跃人数 (16)图表7:中国体育直播市场用户规模分布 (16)图表8:2013-2018年中国在线视频付费用户规模 (16)图表9: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付费用户付费内容意愿 (17)图表10:EPSN拥有的体育赛事版权 (18)图表11:2014年美国每个用户每月支付的电视转播费用 (19)图表12:2013年ESNP的收入结构(单位:亿美元) (19)图表13:20岁及以上各种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 (21)图表14:2009-2014年健身产业产值情况 (22)图表15:美国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发展 (23)图表16:美国知名体育管理公司AEG的业务情况 (23)图表17:五棵松体育馆可承接的活动 (25)图表18:五棵松体育馆举办演唱会 (25)图表19:五棵松体育馆举办CBA篮球比赛 (26)图表20:五棵松体育馆的商务合作伙伴 (26)图表21:汇源空间举办会议宴会 (27)图表22:HI-PARK举办体育活动 (27)图表23:五棵松文化体育广场 (28)图表24:五棵松体育馆的红吧区 (28)表格目录表格1:2005年美国体育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4)表格2:2006-2008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情况 (5)表格3: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基本信息 (10)表格4:北美四大联赛与中超、CBA比较 (11)表格5:2015年世界十大最有价值体育经纪公司 (12)表格6:中国涉及体育经纪业务的公司情况 (13)表格7:国内体育版权签约情况 (15)表格8:美国健身俱乐部分类 (20)第一节美国体育消费市场繁荣,中国体育服务业发展落后美国体育产业规模庞大,远超中国,是世界体育消费的火车头。
中美韩体育产业比较分析

体育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截至2014年底,我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万亿元,达到了13574.71亿元,实现增加值4040.98亿元。
若按此增长率计算,国务院提出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的目标将计日可期,甚至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还能增加2万亿元的产值,达到7万亿元。
其潜力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正逐渐成为我国未来的经济支柱。
2010年以前,纵观中美韩三国体育产业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与美韩两国不论在体育产业规模还是其商业链条的运营成熟度上,都有极大差距。
“十一五”后,在我国有关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大企业参与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步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所有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都将在这一时期定型,这个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至关重要的黄金阶段。
1、中、美、韩现阶段体育产业规模发展特点1.1、中国现阶段体育产业规模发展特点表12010-2014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年份增加值(亿美元)占GDP比(%)2010340.770.552011420.590.562012481.370.62013546.920.632014620.290.7平均增速68.3517“十一五”后,国家政府意识到体育产业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产业,陆续出台了关于体育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和“46号文件”,强调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较为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由表1可知,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表中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2014年增长幅度最大,2013年次之,且其同比增长率也是最高的,说明我国体育产业在最近几年中结合有利政策蓬勃发展。
但我国属于地大物博的国家,人口基数庞大,虽然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规模宏大,却也只发展了冰山一角,尚有万亿海内市场等待发掘,其蕴藏的海量宝藏及其每年平均17%的增长速度,隐隐有成长为我国经济支柱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美体育产业对比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一、美国体育消费市场繁荣,中国体育服务业发展落后 (6)
1、美国体育产业规模庞大,远超中国,是世界体育消费的火车头 (6)
2、中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以体育用品制造为主,主体产业——体育服务业发展滞后 (7)
二、美国体育经历百年商业化历程,中国体育尚处于产业化转换初期 (9)
1、美国体育产业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了商业化进程 (9)
2、中国体育过去行政化色彩浓重,目前正处刚步入产业化的初期 (10)
三、对比中美体育服务业,掘金五大细分市场 (12)
1、体育赛事 (12)
2、体育中介 (13)
(1)世界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CAA (14)
(2)全球体育营销巨头IMG (15)
3、体育传媒 (18)
(1)EPSN vs.乐视体育 (20)
4、健身休闲 (23)
5、场馆运营 (25)
(1)中国体育场馆的标杆:北京五棵松体育馆 (28)
四、总结 (30)
1、中体产业 (32)
2、道博股份 (32)
3、华录百纳 (32)
4、奥拓电子 (33)
5、雷曼股份 (33)
6、莱茵体育 (33)
7、互动娱乐 (34)
从兴起到繁荣,诞生了全球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四大职业体育联赛和全球领先的大型跨国体育管理公司。
中国体育在政策、资本和消费需求的驱动下,正迎来黄金时代,各细分领域均有望诞生市值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公司。
我们推出本篇中美体育产业对比研究,重现美国体育商业变现路径,观中国体育之大国崛起。
美国体育经历百年商业化历程,中国体育尚处于产业化转换初期。
美国职业体育19世纪初就开始商业化进程,二战后步入快车道,以职业体育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衍生产业专业化发展。
第一个职业体育联盟是1871年成立的国家棒球协会,1875年改名为全美棒球联盟,联盟制订了各项规则,并开发联赛市场。
这种体制很快推广到篮球、橄榄球、冰球等项目,最终形成了NFL、MLB、NBA、NHL等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赛。
中国1994年才推出首个职业联赛(甲A),但直到2005年才成立中超联赛公司。
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46号文拉开了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序幕,各路资本争相介入,中国体育产业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
对比中美体育服务业,五大细分市场尚待掘金。
1)体育赛事:美国职业体育2014年共创造收入369亿美元,其中四大联盟(NFL、MLB、NBA、NHL)获得收入260亿美元(占比71%),剩下的109亿美元来自于美国足球大联盟、大学生体育协会等。
福布斯估计,NFL在2014年取得了96亿美元收入,是英超联赛的两倍之多,主要来源包括电视转播(60-70亿美元)、门票销售(10亿美元左右)、赞助及合作伙伴和授权产品销售(20-30亿美元)等。
中超联赛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