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208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分析及思考

广西 李玉华 胡英清 朱晓 东
捅 要 : 又迪 辽 目制 的 基 奉 情 况 例 至 l巷 和 S 夺 口 J CL-9 0症 状 目许 重 表 玎 厂 由 呆 Zi 青果
戒毒所 一个大队的 20名男性强制 隔 离戒毒人 员进行测评 , 讨并分析 不 同年龄 、 5 探 不同文化程度 、 同婚姻状况的 强戒人 员的心理健康 水平 。建议 对强戒人 员采取 以 不 个别或 团体 心理 辅导为基础 , 用体 育行 为疗法提 高其心理健 康水平。 关键词 : 强制 戒毒 ; 心理健康 当今世界 , 品问题 日益 严重。毒品的危害是复杂 和多方 毒 面的: 一是 给吸毒者 的生理 和心理造 成巨大 的损害 ; 二是破 坏 了吸毒者周 围的和谐环境 , 给其家庭 、 亲人和朋友 带来麻烦 和
采用 S L 9 症 状 自评量表及 自编 的个人 基本情 况表 , C 一0 将 强戒人 员统一集 中 , 要求被测 试者 自填量 表及基本情 况表 , 对
量表 的每个题 目根 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做 出独立评定 ,并对量 表不理解 的地方做出适 当解释 。由工作人 员宣读指导语 , 当场 回答 , 当场统一 收卷 , 发放 问卷 2 0份 , 共 5 收回有 效 问卷 2 8 0
痛苦 ; 三是毒 品犯罪极大 的社会危 害性 , 严重影 响了社会 的稳 定; 四是毒 品犯 罪极易诱发 许多严重 的社会问题 , 给社会带来 了沉 重 的负 担。为 了解强 戒人员 的心理健康状 况 ,我们采 取 S L 9 症 状 自评量 表 ,对 2 0 强制 隔离 戒毒 人员 进行 测 C 一0 5名 评, 分析其 心理健康状况 , 为进一 步的心理矫 治提供依据 和指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摘要目的探索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选择选取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225(男性200名,女性25名)名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并且以这225名戒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其抑郁和焦虑情况,最后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本次调查戒毒人员抑郁评分(50.47±9.84)和焦虑评分(48.90±10.47)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强制隔离戒毒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的注重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并且定期的和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沟通,给予戒毒人员一定的心理护理,这样有助于缓解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压力,减轻隔离戒毒人员抑郁焦虑等症状,这样有利于帮助隔离戒毒人员戒毒。
关键词: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护理论文类型:理论研究I目录1绪论 (1)1.1背景及意义 (1)1.2研究目的及目标 (1)1.3关键词及定义 (2)1.4文献回顾 (2)2研究设计 (4)2.1一般方法 (4)2.2研究方法 (4)2.3统计学方法 (4)2.4研究步骤 (4)3研究结果 (6)3.1戒毒人员抑郁状况 (6)3.2戒毒人员忧虑情况 (6)4讨论 (7)5推论及建议 (8)5.1推论 (8)5.2建议 (8)5.2.1纠正错误认知,强化自信训练 (8)5.2.2矫治自私思想,引导换位思考 (9)5.2.3心理护理 (9)5.2.4健康教育 (9)致谢 (11)参考文献 (12)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3)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3)I I1绪论1.1背景及意义吸食毒品是国际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人身体健康,危害家庭,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自身而言,毒品的危害是非常大,过量使用药物或过长时间用药产生对身体有害的影响,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
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者抑郁情绪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者抑郁情绪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分析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者抑郁情绪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204例强制戒毒所吸毒者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吸毒者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差异。
结果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者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37.3%,年龄≥31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无业、婚姻为“其他”(离异、丧偶和再婚)、目前吸烟、合并使用其他类毒品和注射吸毒的吸毒者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
结论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者抑郁检出率高,年龄大、低社会经济地位、多药滥用和注射吸毒增加了吸毒者抑郁的罹患风险。
标签:戒毒者;抑郁;流行病学特征抑郁是吸毒人群常见的情绪问题之一,其中强制戒毒所(强戒所)的吸毒者更是各类戒毒机构吸毒者中抑郁情绪的高发人群[1,2]。
研究发现,合并抑郁情绪既是吸毒者生活质量下降、焦虑和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3],也是吸毒者戒断后复吸和艾滋病高危行为的重要原因[2,4]。
因此,分析吸毒者抑郁情绪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引起戒毒机构对吸毒者情绪问题的重视,并可以指导相应的干预措施的制定,本文对天津市强戒所204例吸毒者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及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天津市戒毒所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容的204例戒毒者,均经送检材料和吗啡定性检测为海洛因依赖患者,不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病性障碍和脑器质性精神病,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
1.2研究工具①一般信息问卷,包括吸毒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吸毒方式和吸毒年限等;②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Zung’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为国外Zung氏1965年编制的20个条目的抑郁症状自评问卷,每个条目按照1~4级评分,计分时将条目总分除以80得抑郁严重指数,指数才0.5及以上者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情绪,SDS在国内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首先取得戒毒所管教的同意,之后向调查对象一对一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填表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对象的知情同意后,在调查员的协助下独立自评完成问卷,最后由调查员现场核对问卷后回收。
Removed_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赵某一般心理9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赵某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引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离开无毒环境(强制隔离戒毒所),重新回归社会时,大多数戒毒者对自己戒除毒瘾抱着很大希望和决心,小心翼翼保持着自己的戒毒操守。
但是,吸毒者经常处于一个或大或小的“毒友”圈子,一般都会受到“毒友”的影响和刺激,产生“吸最后一口,以后永远不再吸了”的自我安慰想法,结果是又一次陷入“吸最后一次”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使先前的努力在“毒友”的引诱下化为泡影。
再次复吸给事业、家庭、亲人带来的伤害又使吸毒者陷入悔恨和自责的负性情绪中,以致自己不能解脱。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赵某,男,37岁,已婚,初中文化,汉族,二进宫学员,家中姐弟四人,其排行老四。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993年开始吸食毒品(海洛因),1997年6月被决定劳动教养戒毒(在劳教四大队),2000年1月劳动教养期满解教出所。
解教后巩固戒断毒瘾长达7年,2007年再次复吸,2011年5月投送我所强制隔离戒毒(在戒毒三大队)。
二、来访者主诉一段时间以来入睡困难,白天情绪烦躁,听到其他学员大声说话烦躁情绪加重,不愿与人沟通,情绪郁闷,睡不着时总想以前发生的事情和出所后会遇到的难处。
戒断毒瘾这几年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岳父家的亲朋也接纳了我。
现在我自由没有了,出所后一无所有,我没脸面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岳父家的人,戒毒后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以后他们都不会再信任我。
我这次强戒除了妻子其他亲人没有一个来接见我。
这样反复的想,想的很细,经常几个小时都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幻想中,自我感觉这样不好,主动去控制,可是一会儿又回到刚才想的问题上来,做事情注意力不能集中。
感觉对许多事情提不起兴趣。
3、咨询民警观察和分管民警反应咨询民警观察:该来访者求助愿望强烈,交流时主动诉说,语速适中,表情达意恰到好处,穿着干净整齐,内心较有思想。
分管民警反映:该学员日常管理中能做到遵规守纪,服从教育矫治的安排,习艺劳动表现积极。
戒毒医疗案例分析:一例戒毒人员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案例

【案例背景】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以经常或持续的、全面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及过度焦虑感为特征。
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景没有关系,而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
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不相称,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度警惕。
吸毒行为与个体、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为缓解不良情绪而吸食毒品。
吸毒者成瘾后不仅相关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被严重削弱,而且心理健康也得到进一步损害,焦虑和抑郁情绪愈发严重,进而引起复吸,形成恶性循环。
大多数戒毒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突出,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仅极大影响戒毒成效,同时加大了戒毒所民警的管理难度,并危害场所安全稳定。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戒毒人员范某,女,1961年出生,离异,初中文化,无业。
范某注射海洛因、吸食冰毒21年,两次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于2021年8月由公安机关投送至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入所体检:符合收治条件。
血压156/94mmHg,自诉有高血压及丙肝病史;胸部正侧位片、腹部平片、心电图、肝胆脾肾B超均未见异常。
(二)诊断过程患者因“烦躁伴躯体不适两年余,加重一周”就诊。
两年前,患者因和前夫闹离婚,之后感觉不明原因的紧张、烦躁不安、浑身不适,感到痛苦,总是想为什么自己生活不幸福,偶有消极念头,未至医院就诊,在父母的陪伴开导下症状逐渐改善。
一周前,患者得知家里老人生病后,突然出现头痛,感觉脑袋像要炸开一样,所部医院即刻安排其至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就诊,完善头颅、颈椎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数小时后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回所后患者每到下午仍会感到头疼不适,遂再次就诊。
病程中患者饮食、二便如常,睡眠欠佳。
既往有高血压、丙肝病史,无糖尿病史,否认外伤史。
体格检查:T36.2℃,P71次/分,R16次/分,BP145/91mmHg,心肺听诊未及显著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分析

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分析吸毒人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心理出现了障碍或变异。
在很多的国家,吸毒人员首先被视为精神戒毒人员,从这一角度上说,吸毒人员既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同时又是毒品的受害者。
在毒品戒断期间,戒毒人员的身体初步得到了恢复,认知的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也比吸毒时有较大改善。
但是,由于戒毒综合症的出现,再加上有些人多次戒毒失败,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戒毒人员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认知方面的方面:戒毒期间是戒毒人员心理活动最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最强烈的时期,这些内心矛盾使得戒毒人员常处于感情的漩涡中。
我们常看到不少戒毒人员在戒毒初期很短时间内就戒断了生理上的毒瘾,当他们为自己取得成绩沾沾自喜、对前途充满信心时,却听到充斥于戒毒场所的“毒瘾易除、心瘾难戒”、“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等论调;看到“二进宫”、“三进宫”、“多进宫”吸毒人员的泛滥后,有很快陷入了沮丧、失落的情绪之中。
正是因为戒毒人员缺乏正确的认知方式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不善于进行自我调控,对挫折和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和能力准备,从而容易对戒毒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无能为力,以致进一步加深心理失衡及心理变异。
二、人格方面的特点戒毒研究表明,大部分吸毒人员在吸毒前就已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与人格障碍,其人格特征表现为非积极进取,缺乏激情,缺乏社会交往和逃避现实。
他们吸毒后,因受社会、家庭对戒毒人员负面评价的影响,在就业、交友、婚姻、经济等方面面临巨大的阻力,进而引发和加剧吸毒人员情绪、人格等方面的不良状况,刺激他们对毒品的渴求,并使他们借助毒品麻醉自己已暂时摆脱眼前的困境。
当他们承受社会、家庭及周围环境的负面评价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从无奈、自卑、逃避、封闭的心理转化为对社会和家庭的不满、仇视、报复等心理,逐渐发展成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调查显示,吸毒人员都具有意志力薄弱、行为退缩、缺乏信心等回避型人格特征,其抑郁、焦虑等神经症状表现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与矫治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与矫治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开展和进步,毒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对待毒品问题的处理中,强制隔离戒毒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然而,这个过程中,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征的了解和矫治对策的制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针对这些特征的矫治对策。
一、心理行为特征在强制隔离戒毒环境中,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表现出一些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依赖心理戒毒人员对毒品有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他们难以抑制对毒品的渴求,思维固定在毒品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其他事情。
这种依赖心理导致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经历着强烈的内心斗争。
2. 悔过心理很多戒毒人员在其自愿或被迫接受戒毒治疗后,会生成一种悔过心理。
他们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和毒品带来的后果,渴望重新获得正常的生活。
然而,这种悔过心理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
3. 心理逃避在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戒毒人员常常表现出心理逃避的行为。
他们逃避与其他戒毒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交流,尽量回避真实的自我。
心理逃避不仅增加了戒毒人员的挫败感,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对治疗过程的反感。
4. 自卑感戒毒人员在接受戒毒治疗时,常常会因为自己曾经的行为产生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可以是源于他们对自己的否认,也可以是来自社会对戒毒人员的歧视和排斥。
自卑感会影响戒毒人员的情绪和自尊心,对戒毒治疗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矫治对策面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矫治对策。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矫治对策:1. 心理辅导戒毒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心理行为特征,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戒毒人员建立积极的心理支持系统,增强他们对戒毒治疗的信心。
2. 情感支持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他们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这可以通过与父母、家人、朋友或其他戒毒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
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戒毒人员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增强他们的戒毒意愿。
强制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

强制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众所周知,吸毒不仅危害家庭及社会,更重要的是对自身的危害。
毒品对吸毒者自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损害;一个是对人体心理机能的损害。
随着社会的重视,科学的发展,毒品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损害,也就是毒品的生理依赖性通过政府的强制戒毒,辅之以适当的药物和一定的戒治方式,较易戒断。
而毒品对人体的心理损害,即毒品的心理依赖性却是药物难以戒断的,即“心瘾”难除。
要探索对吸毒人员的心理矫治,必然要先搞清楚毒品对人体心理机能有哪些损害。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毒品对人体心理机能的破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情绪障碍。
人一般具有两种智商:一种是智力智商,它与先天遗传基因有关;一种是情绪智商,主要受后天的各种环境影响而形成。
在这两种智商中,情绪智商对人一生所发生的作用约占80%,它是人生事业大厦的基石。
吸毒者吸食毒品后,毫无例外地会造成情绪障碍,会改变正常的精神状态,变得极度兴奋、狂躁和暴烈;戒断时又变得异常低落沮丧多疑。
在毒品的反复作用下,两种极端情绪交替出现,使人处于一种喜怒无常的无节制状态之中,从而导致情绪智商规律的紊乱和功能失常。
这也就是为什么“多进宫”吸毒人员在戒毒所表现出的对任何事都非常冷漠无兴趣,抱着一种得过且过混日子生活态度的原因。
二是智力障碍。
吸食毒品还会造成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减弱,注意力分散,创造力和主动性丧失,严重者会引起智力迟钝、知觉错误、偏执狂和暴力行为。
在强制戒毒所主要表现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非观念混淆,喜欢打架斗殴,对管教干警采用敌对态度,抱有成见和偏见。
三是意志障碍。
吸食毒品者都会变得好逸恶劳、好吃懒做。
变得孤僻自私、爱说慌、好诡辩、不知自尊自爱、意志消沉、失去责任感。
平时很难从他们嘴里听到一句实话,为人处世表现出极度的自私自利,凡事只考虑自己从不考虑别人。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上都是害得家庭生活拮据,可是他们照样要求家属给钱给物,如果稍有不顺,他们就会变得极度失望沮丧,更有甚者还会要挟家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
目的探索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选择选取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225(男性200名,女性25名)名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并且以这225名戒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其抑郁和焦虑情况,最后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本次调查戒毒人员抑郁评分(50.47±9.84)和焦虑评分(48.90±10.47)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强制隔离戒毒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的注重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并且定期的和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沟通,给予戒毒人员一定的心理护理,这样有助于缓解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压力,减轻隔离戒毒人员抑郁焦虑等症状,这样有利于帮助隔离戒毒人员戒毒。
关键词: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护理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I
目录
1绪论 (1)
1.1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目的及目标 (1)
1.3关键词及定义 (2)
1.4文献回顾 (2)
2研究设计 (4)
2.1一般方法 (4)
2.2研究方法 (4)
2.3统计学方法 (4)
2.4研究步骤 (4)
3研究结果 (6)
3.1戒毒人员抑郁状况 (6)
3.2戒毒人员忧虑情况 (6)
4讨论 (7)
5推论及建议 (8)
5.1推论 (8)
5.2建议 (8)
5.2.1纠正错误认知,强化自信训练 (8)
5.2.2矫治自私思想,引导换位思考 (9)
5.2.3心理护理 (9)
5.2.4健康教育 (9)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3)
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3)
I I
1绪论
1.1背景及意义
吸食毒品是国际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人身体健康,危害家庭,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自身而言,毒品的危害是非常大,过量使用药物或过长时间用药产生对身体有害的影响,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
长期吸毒造成严重且可能致命的身体和精神损害,通常发生在药物突然终止或剂量减少之后,因此吸毒者一旦上瘾就很难戒掉。
许多吸毒者通常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难以忍受的疼痛而自杀,并且在不具备买药物能力或药物来源困难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犯罪活动。
丧失人性,扰乱公共秩序,对社会稳定发展构成巨大威肋、,不仅危害自己身体,而且危害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难以戒毒的重要原因,药物使用中的吸毒者,停止使用或减少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特殊的心理综合症。
药理学性质不同,导致反映也不同,并且通常表现为与所用药物作用相反的明显症状。
反而言之,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表现又促使吸毒者尽一切可能去吸毒。
由于药物滥用引起最突出的精神障碍、幻觉和思维障碍。
当药物应用于人体时,它们可以改变人们的精神和情绪,甚至使吸毒者能够体验到异常的欣快感。
所以对于吸毒人员进行戒毒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吸毒人员对于毒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需要强制性帮助吸毒人员进行解毒。
强制性隔离建筑人员在心理方面容易产生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这样很难能够进行戒毒,使得戒毒的效果大大的降低。
所以对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的学者对于强制性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比较匮乏,这样就缺乏对于强制性监督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的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状况合理的选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毒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的意义。
1.2研究目的及目标
(1)研究目的
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1
(2)研究目标
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后提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建议。
1.3关键词及定义
强制隔离戒毒: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了《禁毒法》,《禁毒法》与时俱进,适应了当前我国禁毒的实际需要,新设立的强制戒毒制度取代了之前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并且吸收了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合理成分,同时又增添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内容。
①强制隔离戒毒,是帮助戒毒人员主要解读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强制性的,并且采取一定的科学性戒毒的方式帮助戒毒人员进行戒毒,回归社会,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从而减轻对于毒品的依赖性。
强制戒毒的期限一般是两年,学员在所内采取积分制,学员根据自己的表现获得相应的分数,分数积够并且出所材料交齐方可出所。
强制隔离具有强制性、惩罚性、矫治性、教育性。
护理:护理是指病人在医治以后进行一系列的护理,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病人康复,但是这种方式是有偿的。
在病人医治以后,需要对于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察,这样有助于了解病人的病情,并且在心理和精神以及生体方面进行照顾,能够有效的帮助病人康复,并且还会减少病情的恶发。
通过对于病人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患关系发生的概率。
所以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人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况,心理状态表现为积极向上,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能够正常的和外界进行社交,与人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
人们的心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因素的影响,如果人们长期压抑,会产生焦虑以及抑郁的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1.4文献回顾
通过在网络上进行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对于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对于该课题进行研究的结果如下所示:
刘良军(2019)认为: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家人的支持和赞扬够给一个人增添力量,能在角色适应阶段明愿意配合戒毒案主己经对吸毒的危害和后果有了比较透彻的认识,并且表角色体验阶段,通过亲情体验能够帮助吸毒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