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儿的护理

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儿的护理作者:方艳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动静脉畸形的专科护理,提出具体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收治的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
结果;8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及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结论;通过整体全面的护理,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儿;脑动静脉畸形;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55-02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育上的变异,在病变部位的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直接与静脉相接,形成了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产生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紊乱.儿童自发性脑出血较为少见,而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儿童自发性脑出血最常见原因[1]。
对于AVM患儿,原则上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确定病因最有效的方法,血肿清除加AVM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因此,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完成及术后患儿病情的观察,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010年3月---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12岁以下AVM患者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1例;年龄6~12岁,平均8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为急性起病。
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4例、嗜睡2例,浅昏迷2例,重度昏迷1例,躁动4例。
其中癫痫大发作3例。
运动性失语1例。
发病后脑疝1例。
1.2 治疗及结果本组小儿的临床特点为:病情重、变化快,多有高热和癫痫,8例患儿明确出血病因后即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后期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 护理体会2.1基础护理2.1.1熟悉病情特点,全面评估病情入院时临床表现有两种,一种表现为生命体征尚平稳,但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
另一种表现为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头痛剧烈;甚者瞳孔不等大,生命体征不稳定,颅CT往往有颅内血肿[2]。
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

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为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
它是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占90%以上。
AVM的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约为2:1。
发病高峰年龄在20~30岁,平均25岁。
本病可发生于颅脑任何部位,病灶左右侧分布相等。
90%以上位于小脑幕上,可见于大脑皮质、纵裂内;小脑幕下的AVM,约占10%,可发生于小脑半球、小脑蚓部、脑桥角和脑干等部位。
一、专科护理(一)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癫痫发作的时间及性质,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二)主要护理问题1.急性意识障碍(acute confusion)与颅内出血有关。
2.有受伤害的危险(risk for injury)与癫痫大发作有关。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脑疝、癫痫发作、术后血肿等。
(三)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宜。
将患者妥善安置在指定床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
出血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15°~30°,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等诱因,防止再出血。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对症护理(1)急性意识障碍的护理: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在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均应密切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观察有无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及双侧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有受伤害的危险的护理:设专人陪伴,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一旦发生癫痫,应立即给予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实施保护性安全措施,将急救车及急救药品放置在固定位置备用。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生命体征要连续监测,直至平稳。
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脑疝、癫痫发作、术后血肿等是AVM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喷射状呕吐、意识变化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术后护理

血 流量 ,通过这些 办法 能有效 预 防体 位性 的低血 压 。
[ 收稿 日 :2 1.02 编校 :朱建 梅】 期 001—5
量 的降低 和脑 血流量 减少 相伴 随的低 血压 。胸腰 部用 来 固定 的棉
垫 ,在不 影响 呼吸情 况下 还可 以减少 内脏 血液滞 留,增加 回心 的
[]张 瞿璐 . 颈 动 脉 给 药 治 疗 脑 血 管 痉 挛 的 护 理 [】 理 学 杂 6 经 J. 护
志,0 1l()1 8 2 0 ,63 : . 4
影 ,了解 畸形 血 管 团 的位 置 、大 小 、供 血动 脉及 引流 静脉 的情 况 。根据 畸形 团 的供 血动 脉 ,将 6F 引导 管 置人 颈 内动 脉或 椎 导
得 到提 高 , 而 且 对 于大 型 、巨 大型 颅 内动 静脉 畸形 行 一 次性 栓
塞 ,可 以达到 明显缩 小其 体积 的作用 ,减 少栓 塞次数 ,提 高综 合 治疗 的效 果 ,尤其是 对 于较大 的颅 内动静 脉畸 形 的栓 塞治 疗效 果
取相应 的措施 。 】
因素 ,是 造成 死 亡 和病残 的主 要原 因之一 。O y 栓 塞 治疗 脑 颅 nx
内动静 脉畸 形病 灶是 最理 想 的治疗 方 法Ⅲ 阿坝 藏族羌 族 自治 州 。
人 民医院 自2 0 年 5 ~ 00 5 应用 O y 栓 塞 治疗 颅 内动 静 07 月 2 1年 月 nx
近端供血动脉的阻力增大 ,动脉灌注压升高,原处于低血流量的
区域 突然转 为正 常或 高压 灌注 ,由于该 区的血管 已失 去 了 自动调 节 功能 ,可 导致颅 内压增 高 、脑 水肿 、急性 血管 充血 扩张 、渗 血 甚 至颅 内出 血 。 由此 可见 ,应 用 O y 栓塞 治疗 颅 内 动静 脉 畸形 nx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小 脑半 球 7 。畸 形 团 直径 小 于 3 m 的 5 例 c 6例 . ~6 m 的 7 例 . 于 6 m 的 2 例 。注 射 O y 3 c 2 大 c 4 n x栓 塞 脑 动静 脉 畸 形 . 形 畸 团 完全 栓 塞 4 2例 . 畸形 团栓 塞 8 以上 6 O 2例 . 畸形 团栓 塞 5 ~8 3 O O 4例 . 形 团 栓 塞 5 以下 l 畸 O 4例 。术 中并 发症 : 2例栓 塞术 中发 生粘 管 ; 栓 塞 术后 出现 肢体 偏 瘫 , 8例 由于 护 理 观 察 及 时 , 解 痉 、 低 颅 内压 、 进 微 循 环 供 血 等 治 疗 好 经 降 促 转; l例脑 出 血 急症 开 颅 清 除血 肿 . 体 留有 偏瘫 其 余病 例无 严 重 并 发 症 。结 论 : 前 充 分 准备 . 中 预 见 性 观 察 与 处 肢 术 术
The nu s n a e o n x e b l t r p o e e r r e i v no s m a f m a i n r i g c r fO y m o o he a y f r c r b ala t r o e u lor to s
W A N G “ . X UE Ya K n
医 学 影像 学 杂志 2 1 0 0年 第 2 0卷 第 1 0期 JMe ma ig V 1 2 . 0 2 1 d I gn o. 0 No 1 0 0
脑 动 静 脉 畸形 介 入 治 疗 并 发 症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王 琨 , 薛 艳
( 山东 大学 附 属省 立 医 院 山 济 南 2 0 2 ) 5 0 1
5 O e mbo ia i n 1 a e . Adh so O t a h t r a e e n 2 c s s. mid h m i a ay i pp n d i a e lz ton i 4 c s s e in t he c t e e h pp n d i a e l e p r l ss ha e e n 8 c s s・i n
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常规【术前护理】一、症状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瞳孔的变化。
若双侧瞳孔不等大,则表明有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
二、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防止畸形血管破裂。
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使其对疾病的痊愈有信心,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三、术前准备:1、体位准备:绝对卧床,避免剧烈活动。
2、常规准备检查: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备全。
3、消化道准备:向病人宣教合理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应用。
4、呼吸道护理:禁烟,注意冷暖变化,以防感冒后用力打喷嚏或咳嗽诱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
5、术前一日准备:抽血交配、备血、做药敏试验,术前晚洗澡,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
6、术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留置导尿,协助病人穿手术衣,戴腕带。
根据医嘱术前用药,CT或MRI片带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一、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
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二、体位与运动护理:清醒者保持头高位,即床头抬高15-30°。
患者血压平稳后给予翻身,动作轻柔,同时观察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
三、呼吸道护理: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及时清理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
长期卧床者应注意肺部情况,及时翻身拍背,促进有效咳嗽,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可根据听诊和胸片有选择性的进行拍背。
四、消化道护理: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保持大小便通畅,忌用力屏气排便,三天无大便需给予缓泻剂。
五、伤口与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量、色、及性质的变化,若短时间内引流大量血性液体,应及时通知医生。
六、特殊药物护理:按时给予脱水及抗癫痫药物,以防止病人颅内压增高或癫痫发作。
如有癫痫发作,应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痰、吸氧,同时防止坠床等意外伤害,予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四肢,置口咽通气导管,配合医生给予镇静剂抗癫痫药物。
高流量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例、 1 ( 差 例 因术后 出现 N P 经 急 诊手术 后 遗有 P B, 严重 神经功 能 障碍 ) 。随访 1 年 , ~5 失访 l 例 ,7 1 2 例经 造影检查 提示 彻底 治 愈 1 , 8例 畸形 团仍 有少 量残 留或 随访 时有 新 的畸 形 团 出现 9例 , 用立 采 体定 向放射 治疗术 继续 治疗 。
科 收住 高流量型 A M 患 者 3 , V 8例 成功救 治 3 , 7例 1 例术后 出现 N P 。现将护理体会报 告如下 。 P1 1 一般资 料 .
本组 3 8例 , 2 例 , 1 ; 男 1 女 7例 年
2 1 意识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况 , . 给予各 种刺激 , 察 其 反 应 情 况 加 以判 断 , 呼 唤姓 名 、 观 如 推摇 肩臂 、 迫 眶上 切 迹 、 刺 皮 肤 、 之对 话 和 压 针 与 嘱其执行有 目的的动作等。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绝 大多数 采 用 全麻 手 术 , 正 确 区 别 全 麻 未 醒 与 意 要 识障碍 , 如患者意识和痛觉消失、 肉松 弛、 肌 反射 活动减 弱 , 明全麻 未醒 。本组 1 说 例在 术后 6h意 识突然由清醒转为昏迷 , 确诊为 N P , P B 经手术治 疗, 其意识最终 只恢复呈模糊状态 ; 其余病例术后 意识均 清醒 。
后瞳孔恢 复 正常 。
龄 1-4 2 1岁 , 平均 2 . ; 6 4岁 术前 主要症状 : 内出 颅
血 2 例, 8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2例, 癫痫 8例; 均经 C A、 T、 MRIMR 、 A或 Ⅸ 检 查确 诊 ; 1 无 例合并高血压。 12 治疗 方 法 1 采 用 开颅 A . 2例 VM 切 除 术 ; 3
小儿脑血管畸形病人的护理

康复护理
跟踪康复进展,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康复计划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效 果
及时报告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异 常情况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确保病人按时用药和接受治 和对光的反应 进行神经评估,包括运动、感 觉和协调性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保持环境安静、安全、低刺激 调整照明和温度,避免过度刺激
护理措施
避免剧烈运动和活动 给予有营养的饮食,确保病人 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护理措施
监测病人的神经状态和疼痛程度
定期检查和观察血压及其他生命体征的 变化
小儿脑血管畸 形病人的护理
目录 简介 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护理计划 家庭支持 并发症防治 康复护理 注意事项
简介
简介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血管 异常,可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 功能。
儿童脑血管畸形病人需要特殊 的护理和管理来确保他们的健 康和福祉。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
了解病人的病史及症状 监测血压、脉搏和心率
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 病人的需要和状况制定适当的 建议和护理目标
确保护理计划得到团队成员的 有效协调和执行
护理计划
定期评估护理计划的有效性,并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
与病人家属沟通,提供相关的 教育和支持 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帮助家庭 应对护理和生活上的挑战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康复和护理过程
并发症防治
并发症防治
监测并及早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和症状
积极治疗并控制高血压、感染 等可能的并发症
并发症防治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病人和 家属应对并发症的影响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术并发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a aye . Reu t T i ysv n p t nswee fl we p fr3 mo tst e r ( a f1 nh ) n lzd sl s hr —e e ai t r ol d u o nh o 3 y as me n o 5 mo ts . t e o E c l n ep n a ban di lc ss( 37 ) od rs l w so s re n5 c ss( 35 )a d p o x el t s o d w so tie n3 ae 8 .% ,g o eut a b evd i ae 1 .% e r n o r
i ain s a tre o iai n t e a y C a i tmy wa are u n t a e o r mo e t e h mao n 7 p t t f mb l t h r p . r n oo s c r d o ti wo c s s t e v h e tma. e e z o i a d i h e i i g 5 c s s t e s l h mao s we e a s r e p n a e u l . Of t e 7 p t n s w t n n t e r man n a e h mal e tma r b o b d s o tn o sy h a i t i e h i t c a i lh mo r a e c mp e e c r s a h e e n 2, n r r n a e rh g , a o lt u e wa c iv d i d s e r e i e n 4 a d h mi a ay i y n u i r man d i n e p r lss a
o ti l p t n s o lw— p wa o d ce n h o l ain wa o u n e .T e c i ia e u swe e u n al a i t.F l e o u sc n u td a d t e c mp i t s d c me td h l c lr s h r c 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摘要:总结3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做好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脑灌注不足、癫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防与护理,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并发症;护理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
多数患者发生自发性脑出血或突发癫痫后就诊。
癫痫一旦发作,患者颅内压骤然升高,使原有的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病灶破裂出血后,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如能急诊手术一次性完整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可减少再出血风险,大大提高患者预后[1]。
因此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合并脑内血肿的患者,急诊静脉畸形病灶清除同时行血肿清除减压为手术最佳方案[2]。
对于未破裂出血的畸形脑血管,还可以选择介入栓塞等治疗方法。
由于术中或术后会发生血液重新分配,病灶周围脑组织小动脉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可能无法耐受增加的血流量,导致血液过度灌注,引发脑肿胀、广泛渗血等并发症[3],增加致残发生率。
我院对3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1~72岁。
首发症状:特发性癫痫3例;突然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7例。
瞳孔变化:双侧瞳孔等大等圆11例、一侧瞳孔散大17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
术前GCS评分:13~15分5例、12~9分10例、8~6分13例、5~4分2例。
影像学检查:27例患者CT提示急性脑出血,出血量30~90mL。
其中左侧额叶4例、右侧额叶5例、左侧颞叶2例、右侧颞叶5例、左侧枕叶4例、右侧基底节区2例、右侧顶叶3例、一侧小脑半球及蚓部2例。
3例以癫痫首发症状的患者,经CTA检查提示:左侧额叶AVM1例、右侧颞叶AVM2例。
27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予急诊手术,术中清除脑内血肿同时发现血管畸形予切除23例;4例术中未发现血管畸形,术后经CTA检查提示合并血管畸形,3例再次行血管畸形切除,1例予血管内栓塞及伽玛刀治疗。
另外3例患者中,2例予行血管畸形切除术;1例予血管内栓塞过程中发生出血,再予开颅手术。
手术过程中18例出现2000mL以上的大出血,最高达5000mL左右。
6例患者术后30分钟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立即复查头颅CT提示左侧颞叶自发性脑出血,量约50~60mL,诊断为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ormalperfusionpressurebreakthrough,NPPB),急诊在全麻下行左侧颞叶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27例合并出血的病例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13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需他人适当帮助)5例、卧床者5例、死亡4例。
3例未出血病例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2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1例。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本组病例大多数是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病例,由于是急诊手术,术前影像学资料不全,很难对患者的血管畸形的大小、范围、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等情况作充分的评估,对手术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成为脑血管畸形术后重中之重的护理内容。
2.1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护理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是脑血管疾病术中或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4]。
而控制性低血压,成为减少AVM切除后周围脑组织异常增高的灌注压和灌注流量,预防和减少AVM术后发生NPPB的主要措施[5]。
将全身血压控制在低于基础血压的20~30mmHg(1mmHg=0.133kPa)水平,能有效地减少NPPB的发生[6]。
2.1.1血压的调控本组患者基础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mmHg,将术后的目标血压控制在90~100/50~60mmHg,设置心电监护报警值为收缩压89~101mmHg,舒张压49~61mmHg。
6例患者术后发生NPPB,予尼莫通50mL加生理盐水500mL以起始剂量2mL/min泵控;18例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返病房时血压维持在90/50mmHg左右,开始未用降压药,6小时后血压逐步上升至110/66mmHg左右后用尼莫通50mL加生理盐水500mL以起始剂量2mL/min泵控,早期每15~30min 监测血压1次。
3例患者由于麻醉苏醒后出现躁动,尼莫通逐步调至8mL/min,泵入时患者血压仍维持在120~130/80~90mmHg,排除颅内出血的情况后,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50mL加右美托咪定0.2mg以2mL/h泵控,1小时后患者血压95/60mmHg,尼莫通逐步调整为3mL/min,泵入后患者血压波动在90~100/50~60mmHg,延长测压时间至30~60min1次,并保持该波动范围每天不超过10mmHg[5]。
控制血压保持1周的时间[7]。
在此期间,控制常规补液速度为30~40滴/分,防补液过快。
2.1.2控制性降温降低头部温度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5]。
文献报道[8]体温下降1℃,脑血流量降低6%~7%,颅内压降低5%,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
本组6例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患者由于脑灌注压维持在50mmHg左右,为使脑组织在低灌注状态下保持正常功能,术后遵医嘱予异丙嗪加氯丙嗪各25mg肌肉注射q8h,首次注射后半小时用冰毯物理降温,开始设置水温为4~10℃,2~3小时内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5~36℃,另外每4小时手工测温1次。
该6例患者体温达到35~36℃后,逐步将水温调至15~20℃,并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动态调节水温。
由于用降温毯后,皮肤血循环减慢,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需做好背部皮肤的护理。
2周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再次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的概率不大,遵医嘱停用冰毯降温,先撤除冰毯,使腋温自然回升到36~37℃,再停用冬眠药物。
该6例患者在控制性降温期间未发生心律失常、冻伤等并发症。
2.2脑灌注不足的预防与观察控制性降压可导致重要器官的血流缓慢致灌注不足。
文献报道[9]扩容达血容量的20%~25%时可使控制性降压导致重要器官血流缓慢的不足得以改善。
还有学者认为采用高渗性晶体液和白蛋白等进行血液稀释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再灌注早期和后期广泛性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和脑水肿反应[10]。
2.2.1掌握输液要求本组患者为防止脑缺血的发生,术后于控制性降压期间,每日补液维持在2500~2700mL,其中20%甘露醇安排于8时、16时、凌晨24点各250mL;中午12时予血浆200mL静滴;20时予白蛋白20g 静滴,使甘露醇与血浆或白蛋白交替输注;其余补液按先盐后糖的顺序以30~40滴/分匀速滴入。
在使用脱水剂前鼻饲温开水200mL,以防血容量不足。
2.2.2记录24小时出入量,量出为入本组患者每日尿量维持在3500mL左右,加上每日气道蒸发约500mL,气管切开者每日气道蒸发约1000mL,以及皮肤蒸发300mL;本组患者每日出量维持在4300~4800mL左右;入量中除去静脉补液2500~2700mL以及内生水200mL外,其余水分均予鼻饲或口服补给。
2.2.3严密观察脑灌注不足表现术后关注患者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的变化范围,了解患者的脑灌注情况。
文献报道[11]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患者脑灌注压可维持于50~70mmHg。
根据公式平均动脉压=收缩压+1/3脉压,计算本组6例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在63~73mmHg;通过连续多次的腰穿测得颅内压维持在15~17mmHg;脑灌注压维持在50mmHg左右。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口眼有无歪斜等脑灌注不足的表现。
由于该6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一侧肢体刺痛无反应,系对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另一侧肢体刺痛屈曲,因此术后需每班评估患者肢体对刺痛的反应,以早期发现另一侧肢体有无瘫痪的发生。
密切观察SPO2,予气管套管内吸氧6L/min,防止低氧血症导致机体产生过多的缩血管物质[12]。
2.2.4防止颅内压升高颅内压的升高会直接影响脑组织的灌注,因此术后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颅内压升高,包括及时使用冰毯物理降温;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躁动和癫痫;采用浅部吸痰法保持气道通畅,避免深部吸痰导致患者剧烈咳嗽至颅内压骤然升高;妥善安置各管道,以防管道移位或牵拉造成患者疼痛或不适至颅内压升高。
本组患者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进行降压,切实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均未出现脑灌注不足的表现。
2.3癫痫的护理由于脑血管畸形,造成脑组织长期缺血缺氧、脑胶质增生、脑萎缩、血肿形成等因素导致癫痫的发生。
癫痫一旦发作,患者颅内压骤然升高,使原有的脑肿胀急剧恶化,可立即导致脑疝的发生,并诱发NPPB[5]。
本组患者术后遵医嘱予丙戊酸钠400mg加生理盐水250mL 以30~40mL/h泵控,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口角眼睑颤动或突然肢体大抽搐、口吐白沫等表现。
本组3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一次癫痫大发作,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调节氧流量为6L/min,遵医嘱安定10mg静脉缓慢推注,同时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SPO2等。
调整丙戊酸钠速度为40~50mL/h泵控;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
癫痫控制后,采取保护性约束。
5天后改用丙戊酸钠片0.4gtid鼻饲后有1例再次发生癫痫大发作,遵医嘱调整丙戊酸钠片剂量为0.8gtid鼻饲,维持其有效血药浓度达50~100ug/mL 后未再次发生癫痫。
其余患者均予丙戊酸钠泵控3天后改用丙戊酸钠片0.4gtid口服后未再次发生癫痫。
2.4DIC的观察及预防大出血致血压下降及大量输注库存血可能导致DIC的发生。
本组18例患者术中出现2000mL以上的大出血,最大量达5000mL左右,补充各种血液成分约2000~5000mL,存在DIC的可能。
由于凝血倾向是DIC最早期征象,一般持续时间短暂,临床难于观察到,而渗血是DIC最常见的症象[13],因此术后除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头部减压窗及引流管以早期发现颅内出血外,在多次抽血查凝血指标的同时观察血标本的凝固时间及手术切口、注射部位等有无渗血现象。
有文献报道[14]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接近1℃1时DIC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该18例患者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为1.1℃1;术中还给予输注10单位冷沉淀;术后3天又给予静脉输注血浆200mL/d,既补充了凝血因子又扩充了血容量。
该18例患者术后多次复查血凝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观察也未出现渗血现象。
3小结对于术中切除畸形脑血管并发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患者,术后血压的调控是重点,首先要确定患者术后的目标血压,护理中及时控制癫痫等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将血压控制在低于基础血压的20~30mmHg水平是防止AVM术后NPPB发生的关键;而控制性降压又会带来低灌注的矛盾,因此,需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进行降压,护理中应合理安排补液,尽量避免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以防降低脑灌注压,并密切观察脑灌注不足的表现;术后采取控制性降温不但能降低颅内压,还能使脑组织在低灌注状态下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还应做好躁动和癫痫的护理;对于术中大出血给予大量输血的患者,需密切观察DIC的早期征象,采取有效措施预防DIC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