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简介
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学是研究体育运动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之一就是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和生物力学变化,旨在探索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提高运动表现和健康水平的方法。
一、运动人体科学的背景和意义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起源于对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关注。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从而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
二、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内容1. 生理学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关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研究领域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方面。
通过研究运动对这些系统的影响,可以了解运动对身体的调节作用,以及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和风险。
2. 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人体科学还关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变化。
研究领域包括运动姿势、力量、平衡、协调等方面。
通过研究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可以优化运动技巧,提高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3. 营养学研究:运动人体科学还关注运动对营养的需求和影响。
研究领域包括运动对能量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研究运动对营养的影响,可以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提高运动表现和康复效果。
三、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领域1. 运动训练指导: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运动员的训练。
通过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水平。
2. 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预防和康复运动损伤。
通过了解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和对身体的影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加速康复过程。
3. 运动健康管理: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了解运动对身体的生理和生物力学变化,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预防和改善运动相关的疾病。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统计及复试分数线

050101文艺学
学术学位
100
18
362
7
7
14
14
0
101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无专项计划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术学位
36
18
393
4
3
7
7
0
101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无专项计划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学术学位
94
28
377
8
9
17
17
0
101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术学位
34
3
347
3
3
6
6
0
124传播学院
无专项计划
050302传播学
学术学位
43
1
359
3
4
7
7
0
124传播学院
无专项计划
055200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
522
104
374
13
28
41
41
0
124传播学院
无专项计划
055300出版
专业学位
50
16
366
6
14
20
20
0
124传播学院
无专项计划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
学术学位
17
6
351
4
1
5
5
0
126音乐学院
无专项计划
135101音乐
专业学位
125
35
337
28
大学专业解读系列:体育学

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0403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什么是体育学?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体育学类专业学什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体育学类属于教育学之中的一个一级学科。
体育学类包含很多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学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体育机构、各级政府体育部门等与体育相关行业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健康咨询、技术指导、裁判及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按摩、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中国武术史、中医学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康复心理学、户外运动等等(专业课程因各校侧重不同会有一定差异)。
体育学类专业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专业简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人体科学主修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主修课程运动人体科学主修课程是指一系列涵盖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的课程体系。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人体运动机能的深入掌握,以及运动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
运动人体科学主修课程对于有志于从事运动科学、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和体育学研究等领域的学生尤为重要。
这些课程提供了有关人体运动能力的完整知识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了研究和开发运动相关领域的基础。
下面是运动人体科学主修课程的一些课程介绍:1. 运动解剖学: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人体运动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包括骨骼肌、骨骼和神经系统。
学生将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每个部分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如何提高这些系统的功能和表现。
这门课程还介绍了力量和耐力训练的解剖学基础,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2. 运动生理学:这门课程涵盖了人体运动的各种方面,包括身体适应、能量代谢、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等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人体运动的生理反应,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来制定训练计划并改善运动表现。
这门课程还涉及到研究运动相关疾病的生物学机制。
3. 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重点介绍了与运动表现相关的心理因素。
学生将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准备、自我调节、注意力控制和决策制定等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还介绍了运动员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以及运动员如何在比赛中达到最佳表现状态。
4. 运动营养学:这门课程涵盖了饮食对于运动表现和身体适应的影响。
学生将了解能量坚持、氮平衡、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对于给予运动员不同的营养支持的基础课程。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根据运动员的体型、运动类型和个人营养需求制定适当营养计划,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员营养缺乏症。
5. 运动训练:这门课程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训练课程,涵盖从初学者到顶级运动员的不同层次,包括运动员的体能、力量和技能方面。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适当的训练计划,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的运动和竞技需求,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总之,运动人体科学主修课程旨在使学生对人体运动机能有深入的理解,并培养其在运动相关领域中的专业技能。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体育学(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一、学科概况现代体育学研究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体育开始成为人类认识的对象和改善自身的特殊途径。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最先尝试用解剖学和力学观点解释人体运动,他还研究了运动与血液流动和动脉硬化的关系。
到了17世纪,人们对体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已经形成了大体一致的认识,这一时期,按照活动的形态、目的、功能、过程等特征对体育活动进行分类认识成为体育研究的普遍倾向,体育开始把医学、教育学等学科作为自己的科学基础。
19世纪欧洲国民教育改革和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带动了体育学研究的发展,体育学多个分支学科开始利用母学科的理论进行独立的探索。
菲特(G. U. A. Vieth,1763~1836)的《体育辞典》分卷介绍了体育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力学。
20世纪初,人们综合生物学、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体育进行研究,体育学研究开始进入多学科探索时代;《肌肉运动生理学》、《运动员手册》、《运动心理学》等许多体育学有关论著的出版,以及国际体育教育联合会、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等体育学术组织相继成立,标志着体育学的初步形成;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学校体育日益受重视以及体育产业的蓬勃兴起,体育学进入学科快速发展时期,体育学为了解决体育运动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了体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体系。
中国的体育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
随着现代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相继建立高等体育教育专业。
1918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创办了学术性体育刊物《体育季刊》,并编写了一批体育教材和学术著作,这意味着我国体育学研究的开始。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亓圣华简介1992.9-1996.7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9.9-2002.7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7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7.9-2009.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方向。
1996.9至今济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本科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硕士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在运动训练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是本人的研究方向之一。
攻读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向为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田庄简介田庄,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足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彭成简介彭成,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篮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张武简介张武,男,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现担任体育学院排球普修、排球专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公共体育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张荃简介张荃,男,1963年4月生人,副教授,硕士毕业学校: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毕业时间:1985.7教学方面: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业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大学体育课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二部(副主编);负责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省级与课题四项。
社会兼职:山东省学校体育协会;山东省足球裁判员二级讲师;担任山东省学生体育竞赛组织工作。
闫民简历闫民,男,1970年8月生人,讲师。
学习经历: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年9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
2005年9月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获教育学博士。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体育学(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一、学科概况现代体育学研究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体育开始成为人类认识的对象和改善自身的特殊途径。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最先尝试用解剖学和力学观点解释人体运动,他还研究了运动与血液流动和动脉硬化的关系。
到了17世纪,人们对体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已经形成了大体一致的认识,这一时期,按照活动的形态、目的、功能、过程等特征对体育活动进行分类认识成为体育研究的普遍倾向,体育开始把医学、教育学等学科作为自己的科学基础。
19世纪欧洲国民教育改革和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带动了体育学研究的发展,体育学多个分支学科开始利用母学科的理论进行独立的探索。
菲特(G. U. A. Vieth,1763~1836)的《体育辞典》分卷介绍了体育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力学。
20世纪初,人们综合生物学、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体育进行研究,体育学研究开始进入多学科探索时代;《肌肉运动生理学》、《运动员手册》、《运动心理学》等许多体育学有关论著的出版,以及国际体育教育联合会、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等体育学术组织相继成立,标志着体育学的初步形成;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学校体育日益受重视以及体育产业的蓬勃兴起,体育学进入学科快速发展时期,体育学为了解决体育运动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了体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体系。
中国的体育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
随着现代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相继建立高等体育教育专业。
1918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创办了学术性体育刊物《体育季刊》,并编写了一批体育教材和学术著作,这意味着我国体育学研究的开始。
某大学本科生50m测试成绩分析——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标准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c)-0228-02
国民体质是国家经济建 设 和 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综 合国力的重要 组 成部 分,是国家的宝贵财 富。一 个民族 的身 心 素质 是 一种 物质 资 源,它 对 于 一 个 国家 的 现代 化 建 设有 着 不 可忽视的影响和不 可替 代的作用。当今世 界,以经济和科 技 为 基 础 的 综 合国力的 较 量日趋 激 烈,从一定 意 义 上讲,这 种 竞争 也 是人 才的竞争,是整 个民族 素质的竞争。中华民族 要 想 在 竞争中立于不 败 之 地,就 必 须 从 整 体上 提 高 全民 族 的 素 质。当前,世 界各国在注 重国民体质的同时,都 非常关注青少 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2 014 年 修订)《国家学 生体质健 康 标 准 》。学 生体 测成 绩 达 到或 超 过良 好,才有资 格 参 与 评 优 与 评 奖 [1]。
2 研究结果 2.1 某大学本科生各年级大学生50m测试成绩具体成绩结果
如 表1所 示,2 011级 学 生 及格 率最 低 为 6 6.7 %,2 012 级 学 生及格率最高为82.9%,2015级学生及格率也较高,2013 — 2 014 级学 生 及格 率 要 优于2 011级学 生,总体来说 最高年级 学生体质检测及格率最低。 2.2 文科专业与理科专业之间50 m成绩的差异性比较
项目的测试,本文以50m测试成绩为例利用交叉表、独立样本t 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来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质健康的现状、特点
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今后体育活动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本科生 体质状况 50m测试
中图分类号:G8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 本专业在岗导师 10 人,包括教授 9 人,副教授 1 人,其中博导 8 人。 研究方向主要有人体机能评定、运动适应与线粒体调控、运动和适应、运动与健康、体育运动和身心 健康、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运动与健康促进的机理机制研究、抑郁症的运动干预、锻 炼的身心效益与机制、运动适应与神经元兴奋性调节、运动控制机制的仿真模拟研究、运动与脑可塑性、 运动认知神经科学、运动适应的生物学机制等。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细胞生物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生理学研究进展、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化 学研究进展、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专业外语、学术前沿专题讲座、体育统计、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体育理论素养、了解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体育研究的 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体育教学和科研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01 人体机能评定 02 运动适应与线粒体调控 03 运动和适应 04 运动与健康 05 体育运动和身心健康 06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恢复过程 07 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08 运动与健康促进的机理机制研究 09 抑郁症的运动干预 10 锻炼的身心效益与机制 11 运动适应与神经元兴奋性调节 12 运动控制机制的仿真模拟研究 13 运动与脑可塑性 14 运动认知神经科学 15 运动适应的生物学机制 主要导师【适用 2018 年招生】
季浏李世昌卢健尹小俭徐波丁树哲刘微娜陈彩珍李琳 专业课程 细胞生物学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心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运动营养学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 专业外语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体育统计 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大中小学和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