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基础知识-肺野、肺叶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可编辑补充)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血液在血管内快速流动时,在成像过程中,不能采集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4、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5、肺野(lung field):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6、肺门(hilum of lung):肺根内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的投影。
7、肺纹理(lung markings):充满气体的肺野中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静脉、肺动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也有淋巴管、支气管和结缔组织参与。
8、肺实质(lung parenchyma):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9、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10、空洞(cavity):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
11、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12、原发综合征:见于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
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
13、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0-3.0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有斑点、层状、环状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值性灶称“卫星灶”。
14、胸膜凹陷症: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成胸膜凹陷症。
呼吸科影像检查胸片的解读护理课件

预约登记、核对身份信息、摆位、曝 光、冲洗照片、医生阅片。
注意事 项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用药情况 等;检查时应保持安静,不要移动身 体;孕妇在拍胸片时应穿防护服,避 免直接照射腹部。
02
胸片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胸片解读的基本原则
对比观察
通过对比正常胸片和异常胸片,找出 异常表现。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 结果,综合分析胸片异常表现的意义。
胸片解读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1 避免主观臆断
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判断,避免仅凭 个人经验做出结论。
2 注意影像学特征的动态变化
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判断,避免仅凭 个人经验做出结论。
3 重视与其他检查结果的结合
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判断,避免仅凭 个人经验做出结论。
详细描述
通过胸片复查,护理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 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如改变给 氧方式、调整排痰方法等。
胸片解读在护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总结词:评价护理效果
详细描述:胸片可以反映患者的肺部病变情 况,通过前后胸片的对比,护理人员可以评 估护理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案 提供依据。
总结词:预测预后
详细描述:通过解读胸片,护理人员可以预 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如病情好转、恶化或出 现并发症等,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05
护理人员如何提高胸片解读能力
学习胸片解读的基本知识
了解胸片的基本原理
胸片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通过感光设 备获取影像,再经过处理形成胸片图像。
熟悉正常胸片表现
掌握正常胸片的解剖结构和表现,如肺纹理、 肋骨、胸膜等。
胸片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创无 痛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胸片阅读(必看)

初步诊断
右侧肋膈角消失,考虑右侧少量胸 腔积液。
中等量胸腔积液
种类和检查方法
胸部后前位片
影像学表现
双侧胸廓基本对称,左侧略饱满, 气管居中,所见肋间隙未见明显增 宽或狭窄。心影及中下纵隔右偏。 右侧横膈及肋膈角未见明显异常, 左侧横膈及肋膈角消失。左侧中下 肺野见大片密度增高影,上缘呈外 高内低的弧线形。右侧肺野未见明 显异常密度影。
3. 肺叶、肺段 、肺小叶 左肺分叶: 右肺分叶:
肺段:(线图)
4.肺叶及肺段支气管
(三)横膈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及常见病
肺部
渗出(肺炎、结核、肿瘤) 增殖(结核) 钙化(结核、肿瘤) 纤维化(肺炎愈合、结核) 空洞(肺脓肿、结核、肿瘤) 肿块(结核球、肿瘤) 间质性改变(间质性肺炎、肿瘤转移)
初步诊断
左下肺野肿块,周围型肺癌首先考虑 伴左侧胸膜反应,建议胸部增强CT进 一步检查。
周围型肺癌
种类和检查方法
胸部后前位片
影像学表现
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肋间隙 未见明显增宽和狭窄。横膈位臵未 见明显异常。纵隔心影居中,心影 未见明显增大。双侧肺门形态可。 右上肺野见一团块状病灶,病灶周 边见多发小增殖灶,左中上肺见散 在细小钙化增殖灶。
大叶性肺炎
种类和检查方法
胸部后前位片
影像学表现 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肋间隙 未见明显增宽或狭窄。横膈及肋膈 角未见明显异常。纵隔心影居中, 心影未见明显增大。左侧肺门形态 正常。右上肺野见大片密度增高影, 密度不均匀,下缘清晰锐利。右下 肺纹理扩散。左侧肺野未见明显异 常密度影。 初步诊断 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吸收期), 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
胸片阅读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
肺部影像解剖的内容

肺部影像解剖的内容
肺部影像解剖主要涉及肺部结构在医学影像上的表现,包括X光、CT等影像技术所呈现出的肺部结构和特征。
以下是肺部影像解剖的一些主要内容:
1.肺野:这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两侧第二、四肋骨前端下缘
水平线将肺野分成上、中、下野,同时纵行三等分为内、中、外带。
2.肺门: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结,神经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肺门。
右肺门上
部由下后干构成肺门外上缘,与右下肺动脉构成较钝的肺门角。
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
左肺门高于右肺门1-2厘米。
肺门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改变可能提示病变。
3.肺纹理:这是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组成的,从肺门向肺野放射状分布的树枝
状影。
肺纹理的变化可能提示某些疾病,例如肺纹理粗大、边缘清晰可能表示有风湿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力衰竭等;肺纹理较细分支少,边缘清楚,可能表示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4.肺叶和肺段:左肺有上、下两叶,右肺有上、中、下三叶。
每叶由2-5个肺段组成,
但X线不能显示肺段界限。
5.胸膜:包括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以及叶间胸膜。
6.纵隔:在影像中,纵隔的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
7.气管和支气管:气管起自C7,长约10-13cm,宽1.2-2cm。
支气管则分支进入肺叶,
左上叶支气管呈“鱼钩状”。
肺野的名词解释

肺野的名词解释肺野是指人体肺部的内部结构,是肺组织在X线胸片上显现的图像。
通过胸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观察肺野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或异常情况。
肺野的解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 肺叶肺叶是指肺组织的主要解剖分区,每个肺叶都由一个大的支气管和其附属的动脉、静脉、及淋巴管组成。
人的右肺由三个肺叶组成,而左肺由两个肺叶组成,分别是上、下叶和上、下叶。
肺叶的划分在X线胸片上呈现出清晰的边界,有助于医生识别其中的异常。
2. 支气管支气管是连接气管和肺泡的管道,它在肺内的分支形成一组复杂的树状结构,被称为支气管树。
这些分支细小且呈分层状,形成了从大到小的直径梯度,直至最细的呼吸性终末支气管。
支气管的异常可能导致气流受阻、感染和其他肺部疾病。
3. 肺泡肺泡是肺部最小的结构单位,是气体交换和呼吸的场所。
它们是由微小的囊状结构组成,被薄膜包裹,供氧通过肺血管进入血液,一氧化碳等废气则从血液中释放进入肺泡,最终通过呼吸排出。
肺泡表面积广大,以便提供充足的气体交换。
4. 肺间质肺间质是肺组织中的一种结缔组织,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胸膜等。
它们为肺提供了支持、保护和营养。
同时,肺间质可以传递气体、液体和细胞,在维持肺的正常功能和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肺间质的病变可能会导致炎症、纤维化和肺水肿等疾病。
5. 胸腔胸腔是肺所在的腔体,它是由肋骨、胸椎和膈肌等骨骼组成的。
胸腔与肺之间有胸膜相隔,胸膜由两层组成,内层贴附于肺表面,外层附着在胸壁上。
正常情况下,胸腔内部有一层薄薄的液体润滑胸膜,有助于肺的自由活动。
胸腔的病变,如积液、气胸和胸膜增厚等,会影响肺的展开和收缩。
肺野的解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通过观察肺叶、支气管、肺泡、肺间质和胸腔等结构的变化,可以推测出肺部疾病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常见的肺部疾病包括肺炎、结核病、肺癌等,它们在肺野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因此,理解肺野的解析方法和诊断指标,对于医生的工作至关重要。
《医学影像学》名解与简答

《医学影像学》名解与简答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血液在血管内快速流动时,在成像过程中,不能采集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4、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5、肺野(lung field):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6、肺门(hilum of lung):肺根内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的投影。
7、肺纹理(lung markings):充满气体的肺野中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静脉、肺动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也有淋巴管、支气管和结缔组织参与。
8、肺实质(lung parenchyma):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9、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10、空洞(cavity):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
11、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12、原发综合征:见于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
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
13、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0-3.0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有斑点、层状、环状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值性灶称“卫星灶”。
14、胸膜凹陷症: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成胸膜凹陷症。
胸片入门及常见胸片的解读

胸片与CT检查的比较:CT检查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图像,但胸片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胸片与MRI检查的比较: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但胸片在显示肺部结构方面更具优势。
胸片与超声检查的比较:超声检查具有无辐射、实时动态等优点,但胸片可以显示肺部的大 致结构。
胸片与核医学检查的比较:核医学检查可以显示功能代谢信息,而胸片主要显示解剖结构。
站立位:患者站 立,身体与胶片 平行,双臂自然 下垂
后前位:X线球 管 与胸 壁成 45°角, 正对乳头,观察 心脏和大血管
斜位:X线球管 与 胸壁 成45°角 , 向左或向右倾斜, 观察肺部和胸膜
侧位:X线球管 与胸壁垂直,观 察脊柱和纵隔
常见胸片的解读
胸片解读的步 骤:观察胸片 整体,检查肺 部、心脏、胸
胸片入门及常见胸片 的解读
汇报人:XX
目录
胸片基础知识
常见胸片的解读
胸片解读的注意事 项
胸片解读的进阶知 识
胸片基础知识
胸片是X线检查的一种,通过X线照 射胸部,记录下脏器结构和病变的 影像
胸片还可以用于检查心脏和血管的 病变,以及胸部的外伤和骨折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胸片主要用于检查胸部疾病,如肺 炎、肺结核、肺癌等
肺炎胸片的表现:早 期可能出现肺纹理增 粗,随着病情发展, 可能出现大片状阴影。
肺炎胸片的鉴别诊 断:需要与肺结核 、肺癌等其他肺部 疾病进行鉴别。
肺炎胸片的诊断价 值:结合临床表现 和实验室检查,可 以确诊肺炎。
肺结核胸片特征: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下叶的背段和后基底段,呈多态性改变,即浸润、增值、干酪、纤维钙化病变 可同时存在,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楚和病变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和破散病灶。
正常胸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正常胸片的观察与分析,加深对胸部影像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胸部正常影像学特征的识别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正确诊断胸部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影像诊断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正常胸片基本知识- 胸部解剖结构:肺、心脏、纵隔、胸膜、骨骼等。
- 胸片投照技术:包括前后位、侧位、斜位等。
- 胸片正常影像学表现:肺野清晰,边缘锐利;心脏形态规则,大小适中;纵隔对称,无增宽或移位;胸膜光滑,无增厚或粘连;骨骼无畸形或病变。
2. 正常胸片观察与分析- 肺部:观察肺纹理、肺门、肺实质、肺边缘等。
- 心脏:观察心脏大小、形态、位置、心缘等。
- 纵隔:观察纵隔宽度、形态、结构等。
- 胸膜:观察胸膜厚度、光滑度等。
- 骨骼:观察肋骨、胸椎、锁骨、肩胛骨等。
3. 正常胸片影像学特征- 肺纹理:呈放射状分布,由浅入深,清晰可见。
- 肺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两侧对称。
-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形态规则,大小适中,两侧对称。
- 纵隔:宽度适中,结构清晰,无增宽或移位。
- 胸膜:光滑,无增厚或粘连。
- 骨骼:肋骨排列整齐,胸椎、锁骨、肩胛骨形态正常。
五、实训过程1. 实习教师简要介绍正常胸片的基本知识和观察要点。
2. 学生分组进行胸片观察与分析,实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实习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学生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正常胸片的基本知识和观察要点,能够独立识别胸部正常影像学特征,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正确诊断胸部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实训总结1. 理论联系实际:本次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胸部影像学知识。
2. 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正常胸片,学生提高了对胸部影像学特征的识别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分组进行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定位
人为划分:一侧肺野 纵行分为3等分,称 为内、中、外带; 在第2、4前肋下缘画 水平线,将肺野分为 上、中、下3野。 有助于描述病变位置, 但无肺叶含义。
肺叶分布示意图
识别斜裂、水平裂
按肺叶定位;右肺:
1. 识别斜裂:如果病变在斜裂后方,无论位置多高,病变也一定在下叶 2. 如果病变在斜裂前方,识别水平裂。如果在水平裂下方,定位在中叶; 如果在水平裂上方,定位在上叶。
右肺上叶
右肺中叶
右肺下叶
左肺: 识别斜裂,如果病变在斜裂后方,则定位在下叶;如果病变在斜裂前 方,则定位在上叶。
左肺上叶
胸片基础知识 -肺野、肺叶hFra bibliotekpo 2017.4
读片顺序
1. 肺野:双侧对比,注意肺野大小、透亮度
2. 肺纹理:粗→细,内2/3,下多上少,边界清晰; 气管/伴行血管直径 3. 肺门:位于第2~4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 4. 气管和纵隔:居中,气管右侧缘宽度<2~3mm 5. 心影:最大径<1/2胸廓最大横径;形态 6. 横膈:位置(右膈比左膈高1~2cm)、形态、肋膈角 7. 膈下:膈下气体,胃泡、肠管 8. 骨骼和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