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相关实验(教案)

氧气相关实验(教案)
氧气相关实验(教案)

氧气相关实验(教案)

一、知识点睛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_________,进入装置内的_______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

(1)药品选用条件

①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_______反应;

②燃烧后生成物所占的空间体积可忽略不计。

a.生成物若为固态或液态,装置中可盛放水;

b.生成物若为气态,装置中需要盛放能够吸

收该

气体的溶液,如SO2、CO2均能被________

吸收。

(2)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红磷要过量;

②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弹簧夹需夹紧胶皮管;

④点燃红磷后需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⑤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3)实验误差分析

当装置内的压强变化不只因为氧气被消耗,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时,会

产生实验误差。

①装置内外压强差减小,测定结果______。

a.装置____________;

b.红磷量_________;

c.反应后没等装置______________就打开弹簧夹。

②装置内外压强差增大,测定结果______。

a.弹簧夹没有_______;

b.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伸入集气

瓶中过慢或

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4)刻度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______,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刻度器上的活塞移动,测出氧气

的体积分数。

2.物质燃烧

(1)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等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物质燃烧时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作用。

①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集气瓶中加细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加热不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并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氧气的检验、验满

关键点:带火星的木条所放的位置。

(4)催化剂相关实验探究

①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二、精讲精练

1.如图甲、乙两个集气瓶的燃烧匙中分别装有

足量红磷和木炭,两个集气瓶中原来均集满

了氧气,弹簧夹夹紧。点燃红磷和木炭,使

其在甲、乙两瓶中充分燃烧。当反应完成并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

是()

A.水进入甲瓶B.水进入乙瓶

C.水进入甲、乙两瓶D.无明显现象

2.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硫或木炭代替

C.选用红磷是因为其只与O2反应且生成固态的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O2、CO2和稀有

气体

3.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氮气

发生反应,生成固体氮化镁(Mg3N2);氢氧化

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回答:

(1)用镁代替红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直接用木炭代替红磷也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如果用氢氧

化钠溶液代替水,则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操

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夹没夹紧,实验结果偏小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实验结果偏大

C.没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偏

D.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实验结果偏大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在一个具有

刻度且能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白磷(白磷

的着火点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

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开始燃烧时活塞先向______(填“左”

或“右”)移动,然后向______(填“左”

或“右”)移动;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

活塞约停在刻度_______处。

(2)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

50 mL空气,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

活塞至完全反应。停止加热,将气体全部推

至一个注射器内。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

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__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改进后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字母。

A.硫粉B.木炭C.红磷D.铁丝E.蜡烛

(1)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物质是_____;

(2)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是_____;

(3)燃烧后能生成水的物质是_____;

(4)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_____;

(5)能在纯氧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是_____;

(6)与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

8.一些燃烧实验常在瓶中预先加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

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瓶中加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瓶中加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瓶中加水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根据水的作用,上述三个实验中可用细沙代替水的是实验______。

9.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填字母),你认为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原

因可能是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B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装置。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选用的药品为两种固体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与B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___(填“a”或“b”)端进入,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

收集,需先_____________,气体应从___(填“a”

或“b”)端进入。

11.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A与B的对比实验。

(1)B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通过A、B两个对比实验,得出二氧

化锰能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过氧化氢的分解。

(3)通过A、B两个对比实验,小红得出二氧化锰是

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你认为小红的结论正确吗?说明原因。

12.某同学想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

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

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洗涤、烘干、称重。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

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

步骤,请补充缺少的步骤: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义答案】

一、知识点睛

1.压强差水1/5

(1)①氧气②NaOH溶液

(3)①偏小

漏气不足冷却至室温

②偏大

夹紧

(4)压强差

2.(2)①a.吸收有害物质,防止污染空气

b.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②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1)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 2KCl +3O2↑

2H2O22H2O+O2↑

二、精讲精练

1. A

2. C

3.(1)镁与氧气、氮气都能发生反应,消耗的不只是氧气

(2)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4. D

5.(1)右左 4

(2)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没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6.(1)10

(2)使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

(3)避免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造成空气逸散,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答案合理即可)

7.(1)A (2)C (3)E

(4)B (5)D (6)ABCD

8.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吸收五氧化二磷固体,防止集气瓶底炸裂,降低温度

9.(1)长颈漏斗

(2)A 棉花

①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②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3)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10.(1)酒精灯2KClO3 2KCl +3O2↑

(2)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3)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

将集气瓶装满水 b

11.(1)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加快

(3)不正确。

不知道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12.(1)证明红砖粉末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2)实验开始前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初)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初稿)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了解分解反应。 3. 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理解分解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理解物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题是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升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药品、仪器装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既然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个节课我们就来实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二、新课学习 板书: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能够加热高锰酸钾。 教师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的固体。 师: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师: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实行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药品、装置、验满方法。 【重难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旧知复习】 1.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化学表达符号写在下面?并在药品化学式 下面标注药品的状态。 2.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观察45页图2-17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在45页图中标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①固——固加热型②固——液不加热型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二、合作交流:仔细阅读45页讨论如下问题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装药品 (3)连接仪器并固定 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 b.铁夹夹在距管口1/3处或试管的_________部 c.导管伸入略微露出橡皮塞,原因便于气体导出。 d.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吗? (4)加热(点燃酒精灯) a.先预热,再集中到药品部位加热原因。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原因。

(5)收集气体 a.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应注意导管伸进集气瓶靠近瓶底,便于充分排出空气。 b.排水法:因为。应注意: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 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能收集。原因是: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展示点拨 1. 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2.本实验中的收集方法不需要验满?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a.检验: b.验满(对向上排空气法): 放置:正放。因为 3.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四、分层训练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氧气的制取》教案设计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初中化学的重点,气体“制”(发生)装置和“取”(收集)装置设计拓展、改进是气体制取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热点。本节课是复习课,通过O2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归纳实验室气体制法的一般思路,对比分析气体“制”装置和“取”装置,归纳总结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与高中知识点“Cl2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进行衔接并做好铺垫。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在理清“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回忆呈现知识,问题层层递进,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逐步构建“气体制取的知识网络”并形成能力而保留下来。另外,“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反馈,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间引思路,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体验、想象和思维,这样才能缔造出高效课堂。 二、课标分析 本节课属于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学生已经知道氧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与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氧气制备的实验当成一次科学实验任务,自主分析思考后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决策力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通过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让学生树立物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获取的,并且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药品的选择学生充分感受物质的变化观,元素守恒观等重要的化学理念,同时学生的决策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重视对学生的思路引导。从元素观、反应的可行性、实验装置等角度,形成对物质制取方法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现象与本质、宏观与微观、个别与一般、性质与用途”等辩证关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氧气的制备,让学生树立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或者化学转化的方法获取的,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丰富学生的科学体 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通过药品的选择等渗透节能减排等绿色化学理念。 3、通过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增进交流与 表达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氧气的制备为载体,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 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23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新-课- 标-第-一-网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二氧化锰 加热 课题3 制 取 氧 气 一、概念 1.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 2O 2) ————→ 水(H 2O ) + 氧气(O 2)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反应过程中会改变)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 催化剂,又叫触媒。 (3)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 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 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2. 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KClO 3)————→氯化钾(KCl )+氧气(O 2) 3.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 4)加热——→ 锰酸钾(K 2MnO 4)+ 二氧化锰(MnO 2)+氧气(O 2) 1) 步骤:“茶庄定点收利息”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3)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 加热;(5)收集氧气;(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 注意事项: ①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③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④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 收集的气体更纯。 ⑤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 试管。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4. 收集氧气的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 5. 集气瓶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集满。 二、典型例题 例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不可少的最简单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铁架台 B.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 C.集气瓶、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二氧化锰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

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将容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探究点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讨论交流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了解氧气的性质。 实验活动 1.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收集的氧气中,观察现象,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3.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包括药品、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初步学会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引导设计实验装置。 2、在阅读交流中总结化学知识,掌握操作要点。 3.、视频欣赏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 2、通过阅读归纳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设计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生;学案指引学生;自学阅读训练学生;实验操作锻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课堂阅

课题3 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的示范。 2.催化剂的概念是教学难点。(非重点知识) 【教学过程】 【引入】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氧气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有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很高,我们经常需要较纯的氧气。那么,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本节课中,我们将简单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板书】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 液态空气 降温 加压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是把氧气加压到1.5×107Pa,并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氮气贮存在黑色的钢瓶中) 原理:利用空气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物理性质),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氧气分离出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2-5】 实验现象结论解释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缓 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 (2)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 否复燃?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时能分 解出氧气 (3)向盛有5mL 5% 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木条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 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1)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五、实验准备 (1)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及酒精灯、双孔塞和分液漏斗、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坩埚

钳、棉花、火柴。 (2)高锰酸钾、双氧水、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一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和一空集气瓶。[问]哪一瓶是氧气?[复习提问]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回答]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而不选择氧化汞(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汞有毒)、空气或者水(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回答]因为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教师]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下面请同学们做好自学指导和[活动准备],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那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和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哪位同学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愿意。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 1、催化剂 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气的制取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第一次制取实验,它是建立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并对氧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有广泛的用途。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为什么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以及双氧水来制备氧气?又如何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如何进行收集和验证?催化剂是什么?怎么起作用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

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五、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 2.学生复习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3.对氧气的性质和其他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 六、教学思路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1、情景导入: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 需要纯净的氧气应该如何制取的问题? 2、出示过氧化氢溶液,叙述性质。出示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对二者 进行认识。 3、合作探究: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学 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A:在试管里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 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本实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连接装置。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留有少量水等等。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的规范。 【教学准备】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实验室是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的?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学生活动]写出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引入课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板书]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二、推进新课 1.设计实验装置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装置学生对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并对装置进行组装。)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 2、通过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熟练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规范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初步形成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体验对比实验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选择过程,学会从简捷、绿色、经济的角度去综合考虑一套方案的优劣,进一步建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观念。 ※学习过程 探究任务一: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O ) 2 提出问题: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得一瓶氧气呢? 收集证据: 1、我们已经学过的可以制得氧气的方法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得到大量的氧气,但低温高压的条件高,需要特殊的设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速度比较慢,耗电多,成本高; 2、查阅资料一: (1)利用酒精灯,加热固体药品氯酸钾(KClO3)(需要加催化剂),可以比较快速的得到氧气。此种方法制得的氧气会含有少量杂质气体(氯气),氯酸钾中不能混有可燃性的物质,否则加热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2)利用酒精灯,加热粉红色固体氧化汞(HgO)可以得到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生成单质汞。汞俗称水银,是常见金属,常温液态,液体或蒸气都有毒。 (3)利用酒精灯,加热紫黑色的高锰酸钾(KMnO4)固体,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很快得到氧气。高锰酸钾的粉末或烟雾进入人体会引起轻微恶心及神经系统中毒,若高锰酸钾与易燃物混合运输或存放,遇明火或撞击、或未密闭贮存,都会出现不安全事故。 (4)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H2O2)的溶液,常温下分解生成氧气,生成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水。在溶液浓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使用相对安全。 3、查阅资料二:制取1L氧气的成本比较表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 姓名:汪祎晨学号:39班级:09化本1班,2012年3月19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 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 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 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三、教学课时安排10分钟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氯酸钾二氧化锰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五、板书版面安排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重的气体),向下排空气 法(比空气轻的气体) 实验现象:①排空气法:收集满时,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会复 燃。 ②排水法:有气泡生成,集气瓶内水逐渐下降直至没有。 六、教学过程设计

时序教师活动(教学技能指令和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1分30秒【上课】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氧气及其性 质,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在实验室里怎样制 取氧气。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下实验室制取 氧气有哪些方法?板书,写出课题名称。 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方法有三种,分别 是:高锰酸钾制氧法;氯 酸钾制氧法;过氧化氢制 氧法。 2分【讲解】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就利用氯酸 钾制氧法。板书,写出反应方程式。所要 用的实验器具及药品已经在桌面上了。由 于时间关系,仪器的组装及药品的放置我 们已经准备好了。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 3分【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实验室收集气体 的方法有哪几种呢?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收集氧气可以使用 什么方法呢?板书,写出收集方法。 学生回答:排上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收集氧气可以使用排水 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4分【讲解】好,看来大家之前学的知识掌握 的挺好的,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用这两 种方法来收集氧气。首先我们用排空气法 收集,这就是我们的实验装置了。 学生观看老师操作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 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 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对比。 【实验】 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材所在页:第37----43页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育理念: 1、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五、教育方式:采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测试题上课讲义

第一单元 第二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北京课改版)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O 2的是( ) A 、H 2O 2 B 、MnO 2 C 、Fe 2O 3 D 、KClO 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溶于水 B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C 、不加二氧化锰,氯酸钾受热不会生成氧气 D 、氧气可用来急救病人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如果不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反应就不能进行 4、下列各组变化中,后者一定包含前者的是 ( ) A、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B、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D、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5、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B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 、氧化汞汞+氧气 D 、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6、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减慢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必须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⑤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①④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8、实验室制取氧气不正确的操作是( ) A 、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C 、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D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9、如下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下列现象 正确的是( ) 点燃 加热 点燃 点燃

制取氧气 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导入新课 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 [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选择装置 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 [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二、操作过程 [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 (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验满,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氧气的制取教案

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第一课时 冠县梁堂乡中学王洪建【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认识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导管橡胶管止水夹水槽集气瓶试管木条玻璃片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土豆芹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讲解适时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了解氧气哪些用途?如何获得氧气? 学生思考、回答: 获得氧气的方法 1.分离液态空气 2.电解水 3.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引入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探究新知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反应物,反应条件,发生和收集装置,反应体系需环保、安全1. 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①水(H2O)②氯酸钾(KClO3 ) ③氯化钠(NaCl) ④高锰酸钾(KMnO4) ⑤过氧化氢(H2O2) ⑥甲烷(CH4)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资料展示

(1)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 (2)氯酸钾(KClO3)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 (3)过氧化氢(H2O2)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低廉。 (4)CO2是一种气体,不易放出氧气。 (5)水(H2O)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速度太慢。(二)确定化学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2.某同学认为: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还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问:思考下列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 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碳(CO2) 5、水( H2O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对学生的回答都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A,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