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用过氧化铁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过氧化铁等。

3. 实验记录表。

4. 录音机、教学PPT等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实验:根据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物品,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让学生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方法。

4. 巩固:运用PPT、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5. 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探讨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化学思维。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化学领域勇于创新。

七、作业布置:
1. 回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扩大学习范围,做好预习工作。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备方法。

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理解氧气在实验中的生成过程。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燃烧器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氧化铁、酸等。

3. 教学PPT或实验演示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理论讲解: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过氧化氢分解、氧化铁燃烧等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氧气制备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氧气的生成和收集。

4. 学生探究:让学生自行进行氧气制备实验操作,指导他们观察实验过程和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延伸:1. 深化理解:引导学生探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拓展他们的化学知识。

2. 拓展实验:让学生设计新的氧气制备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馈: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氧气制备实验结果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 实验结果:评估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 知识应用:评估学生对氧气制备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学生学完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等奠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二、学情分析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和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巩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2)在实验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切身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四、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五、教学过程1、引入:复习默写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展示到黑板,相互纠错;2、推进:介绍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以及反应原理;3、提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划分?以及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回顾实验步骤,边回顾边演示实验操作并讲解注意事项;5、继续演示氧气性质的几个实验,将学生带入做实验的最兴奋时刻--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6、让学生思考和解答书上P46问题与交流,带学生收笼心思,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来。

7、小结,布置写好实验报告。

六、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相信所有老师都知道说课稿对于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2、讲练结合四、教学用具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棉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3篇)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理解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氯酸钾分解两种制备氧气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 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

-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氧气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 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难点:-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问: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从而引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主题。

2. 知识讲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 制备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分解法:2H₂O₂ → 2H₂O + O₂↑-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2KClO₃ → 2KCl + 3O₂↑3. 实验操作1. 实验装置:- 过氧化氢分解法:锥形瓶、导管、集气瓶、水槽。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

2. 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分解法:-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密封锥形瓶。

- 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

- 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固体。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3.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护目镜和手套,确保安全。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氧气的产生和收集,避免氧气泄漏。

-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三、预习感知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

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8、如何检验气体?四、教学过程(一)氧气的获得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方法步骤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方法:药品: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步骤:收集方法及原因:验满方法:检验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填写实验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五、轻松课堂1、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气的制取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第一次制取实验,它是建立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并对氧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有广泛的用途。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

为什么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以及双氧水来制备氧气?又如何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如何进行收集和验证?催化剂是什么?怎么起作用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
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五、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

2.学生复习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3.对氧气的性质和其他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

六、教学思路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1、情景导入: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
需要纯净的氧气应该如何制取的问题?
2、出示过氧化氢溶液,叙述性质。

出示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对二者
进行认识。

3、合作探究: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学
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A:在试管里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B:再取一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而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的探究:
把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反复进行。

从而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
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加热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完成高锰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分解反应的概念: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明确:
1.所使用的仪器:
2.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3.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4.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该放一小团棉花的原因:
5.装配顺序和铁夹位置。

6.操作先后:先预热后固定;先气泡均匀后收集;先撤导气管后灭酒精灯。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及原因: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