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ppt
合集下载
《地球、太阳和月亮》PPT课件大班科学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公里,质量约 为地球的333,000倍,Fra bibliotek一个巨大的 恒星。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01
02
03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 太阳公转,一年完成一圈 ,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四季 变化。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太阳的引力对地球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使得地球保 持在一个稳定的轨道上运 行。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
天,称为一个恒星月。
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月亮对地球产生引力作用,引起 海洋的潮汐现象。此外,月亮还 对地球的自转速度产生微小影响 ,使得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减慢
。
月相变化
随着月亮绕地球公转,太阳照射 在月亮表面的部分会发生变化, 使得我们在地球上能够观察到月
相的变化。
太阳与月亮的相互作用
01
日食和月食
当月亮绕地球公转到一定位置时,如果太阳、月亮和地球恰好处于一直
故事。
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03
介绍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如黑洞、中子星、白矮星等,让孩子
对宇宙有更全面的认识。
培养孩子对天文科学的兴趣
观测星空
鼓励孩子晚上观测星空 ,认识不同的星座和亮 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和想象力。
阅读天文书籍
推荐适合孩子的天文书 籍和科普读物,让他们 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
识。
参加天文活动
昼夜交替还影响着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白天太阳照射地面使得地面温度升高,而夜晚地 面则会向空中散发热量使得温度降低。
探索宇宙之旅
06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1 2
古代天文观测
古代人们通过肉眼观测天空,记录星象,预测天 气和农时,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课件

度沿着地球赤 道走一圈,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走完一圈?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800天
如果地球 是平的,那么 船就不会消失, 如果地球是圆 的,那船身先 消失。
站得高看得远
A
B C
通过比较不同表面不同高 度处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你发现了什么?
A
B C
说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有:
1、看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 消失;看从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见桅杆,后见船 身 2、站得高看得远
zxxk
两极稍扁、
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 道半径小21千米左右, 仅差0.33%
比较熟鸡蛋和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核 地幔 地壳
地球内部的结构:
请你来谈谈地球具有哪些条件 使其成为生命的家园呢?
地球离太阳的距离适宜,温度适当,拥有 液态水,大气中有充足的氧气,这是地球 有生命的前提条件
1、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为什么在太空 中看起来是圆的?你的看法是? 2、在地球上你始终朝着同一方向前进,能走 到“天涯海角”吗?
3、月食发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
4、从不同的地方看太阳升起时间是不同的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
宇航员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学.科.网
地球的大小:
6378 千米 赤道半径: 赤道略鼓的球体 两极半径: 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 4万 千米
我
们
球
居
地 球 地 住 的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
近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
• 1、毕达哥拉斯:猜想地球的表面是个拱形曲面 • 2、亚里斯多德:月食的缺损部分总是呈弧形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30张PPT)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麦哲伦环球航行,又回到出发点;
6. 航天卫星拍的地球照片;
7. 人们总是到不了“天涯海角”;
地球有多大?
二、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大小
4万千米
6378千米
6357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略鼓
稍扁
6378
21
4万千米
古埃及人认为天被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来;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順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古巴比伦
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大地是一个圆盾
大地是个龟背式的空心山
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为什么桅杆最先出现?
你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你的结论么?
你发现了什么?
制定方案:把篮球和模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的位置的变化。
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的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2)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时,看到的铅笔 (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相当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 (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 的。
=4×107米÷1.5米=26666666(人)≈2677(万人)
=4×107米÷(5×104米)=800(天)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地核
内地核
(0-17千米)
(17-2900千米)
(2900-6371千米)
地球内部的结构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的
5. 麦哲伦环球航行,又回到出发点;
6. 航天卫星拍的地球照片;
7. 人们总是到不了“天涯海角”;
地球有多大?
二、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大小
4万千米
6378千米
6357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略鼓
稍扁
6378
21
4万千米
古埃及人认为天被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来;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順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古巴比伦
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大地是一个圆盾
大地是个龟背式的空心山
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为什么桅杆最先出现?
你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你的结论么?
你发现了什么?
制定方案:把篮球和模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的位置的变化。
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的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2)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时,看到的铅笔 (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相当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 (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 的。
=4×107米÷1.5米=26666666(人)≈2677(万人)
=4×107米÷(5×104米)=800(天)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地核
内地核
(0-17千米)
(17-2900千米)
(2900-6371千米)
地球内部的结构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的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全)PPT课件(初中科学)

1、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明一个漫长的 过程,下列观点或事实的形成按时间从早 到晚排序正确的是A→D→B→C
A. 天圆地方 B.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 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D. 天如斗笠,地如覆舟
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多 少天?
两极半径:6357 千米 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
【思考与讨论】
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1.5m, 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时,需要多少中学生?
40000000 m ÷ 1.5 m ≈ 26666667
活动一:视察熟鸡蛋的剖面 视察熟鸡蛋内部结构,请按适
当的厚度比例用彩笔画出它的三层 结构。
C —B —A
思考:
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和一些外国 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都得不出“地 球是圆的”的结论(假说)?
现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你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铅笔分别在篮球与木板上移动, 比较两者现象的不同 :
做一做
第一次
第二次
A
C
D
B
在此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__船__身___, 铅笔的“笔身”相当于__桅__杆____,”篮球“相当 于_地__球_____。
4×107米÷(5×104米)=800(天)
3、毛泽东有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 看一千河。”要真正日行八万里,应该坐在地
球的( B )
A、北极 B、赤道 C、湖南 D、延安
4、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是( A )
A、太阳东升西落 B、地球卫星照片 C、月全食形成过程 D、大海中帆船在远处逐渐消失的过程
200年后,亚里士多德注意到月食时大地投 射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圆弧的,由此估计大地是球 体。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情境导入
右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 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地球的形状 为球形,那么你知道,古人眼 中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吗?
地球的形状
古代中国人
古代印度人
古代巴比伦人
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
大地是一个圆盾, 由几只大象驼着, 站在乌龟背上。
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 的空心山。大地四面环 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 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②天圆地方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2.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地球的赤道半径是4万千米 C.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D.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
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球内部从内到外依次为地幔、地核、地壳 B.地核有固体物质组成 C.地壳和地幔组成了岩石圈 D.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课堂小结
{
地球的形状
地 球 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证实地球是球形的现象与方法
形 地球的大小
状 与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内
极半径:约6357千米
部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
结 地球内部的结构
构
由外至内 :地壳、地幔、地核
}
及时巩固
1.读下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B )
①地球卫星照片
课下作业
课后通过科普书籍、杂志或相关网站收集有关哥伦布、 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史话,了解人类认识地 球的艰巨历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亚里士多德多次视察月食时,发现大 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 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概述》PPT课件-完美版

•
1、学生自读。指名读。
•
2、理解重点词语:
•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来自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
趣味语文
•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 故事, 这节课 我们就 来读一 个鲁迅 巧对先 生的故 事。
•
2、学生自读。指名读。
•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 得好?
•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 搜集此 类故事 ,与同 学们交 流。
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远去的 帆船的船 身比桅杆 先消失
月食过程
3.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km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二、地球圈层
1.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 地幔 地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
你知道地球以外的世界吗?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概述》PPT课件
地球概述
《地球概述》PPT课件
学习目标: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大小 •地球圈层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古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猜想
盖 天 说
“ 天 圆
——
地
方
”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北京天坛
天圆地方
上海博物馆
古印度人的地球观
古代印度 人则认为大 地是一个圆 盾,由三头 大象驮着, 站在乌龟背 上,大龟跨 在眼镜蛇身 上。
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还有:
•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是一个闭合的箱子,大
地是这个箱子的底板。
• 古希伯莱人认为大地是一块平板。 • 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由一条大洋河环绕的圆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PPT教学课件

2.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 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
解析
A: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部分组成。 C、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厚度最小,地核厚度最大。
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解析
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麦哲伦。
地球内部的结构
莫霍面
地壳 厚度最小
地幔
莫
古
霍 洛
古登堡面
登
堡
维 奇
地核 厚度最大
地壳 下地幔 内地核
莫霍面 古登堡面
软流层
地壳 上地幔
0 17km
1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m
下地幔
2900km
外地核
5000km
内地核
6371km
1.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并能正确描述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课堂小结
地球的形状 和内部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6357km
大小 赤道半径:6378km
赤道周长:40000km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厚度最小) 上地幔
地幔 下地幔 外地核
地核(厚度最大) 内地核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岩石圈:由上地幔顶 部坚硬的部分和地壳 共同组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并能正确描述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 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
解析
A: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部分组成。 C、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厚度最小,地核厚度最大。
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解析
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麦哲伦。
地球内部的结构
莫霍面
地壳 厚度最小
地幔
莫
古
霍 洛
古登堡面
登
堡
维 奇
地核 厚度最大
地壳 下地幔 内地核
莫霍面 古登堡面
软流层
地壳 上地幔
0 17km
1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m
下地幔
2900km
外地核
5000km
内地核
6371km
1.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并能正确描述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课堂小结
地球的形状 和内部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6357km
大小 赤道半径:6378km
赤道周长:40000km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厚度最小) 上地幔
地幔 下地幔 外地核
地核(厚度最大) 内地核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岩石圈:由上地幔顶 部坚硬的部分和地壳 共同组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并能正确描述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PPT课件(初中科学)18张)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 从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 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 有科学与迷信的较量,也有 方法与科技的进步,更有人 类对真理的追求,这是人类 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
(7)、在陆地上行走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 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 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3
周代,就有“天 如斗笠、地如覆 盘”的盖天说
东汉时张衡的“浑天 说”,认为“天之包地, 犹壳之裹黄”。
中国人认为天是 圆的,地是方的, 提出“天圆地方” 说
(4)
4、思考与讨论:你还能列举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 1、草原上,从远处奔跑来的马群,先出现的是前面的马匹, 然后逐渐出现整个马群 2、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北半球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
第一节
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
1、天狗食月这是真的吗?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 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2、为什么产生这种月亮呢?
3、月亮上的圆弧说明了什么?
地球是一个球体
1、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天圆地方
Hale Waihona Puke 为什么是这样呢?5000千米 熔融状态
内地核
5000千米到 6371千米
固态
D A
D A
C D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0000
为什么地球仪做成正球体而不是椭球体
地球的标准形状应该是一个椭球体,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个梨形.地 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 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肉眼无 法察觉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
一千河”中的“八万里”指的是(D ) A.地球半径 C.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周长 B.地球直径 D.地球赤道的周长
作业:作业本和全效学习的本节内容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地球的形状 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盖 天 说
盖天说最早在西周时期出现,当时认为天尊地卑,天圆地方,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意思是,蓝天就像是一个半球状 的圆盖,大地好像一块四方的棋盘。
(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 球形 的。 __
两者区别在哪?哪个更合理?
地球的形状——证据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
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判断地球是个球体。
日食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吗?
不能证明
地球的形状——证据3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路线图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 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越过大西洋, 然后西行至菲律宾。1522年9月从地 球的另一方向回到西班牙。第一次完
赤道半径__________. 6378千米
4万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 2.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 21千米左右。仅差 半径小______ ______ 0.33%。 3.结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思考1:
咸蛋超人住在赤道上,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 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 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咸蛋超人“遁地”穿
注意视线 2、铅笔在球面上运动的现象(篮球代表球体)
注意视线
实验小结:
在刚才的实验中: 铅笔头相当于: 船身 铅笔的笔身相当于: 桅杆
篮球相当于: 地球
( 1 )铅笔在水平桌面上由近及远移动 ,看到的铅笔长度 没有(有或没有)变化。 _____ ( 2 )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 笔尖 (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_______ 船身 _______
1、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2、月食
3、环球航行
4、卫星拍照
5、站得高看得远
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
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为什么住在上面
的人没有感觉?
因为地球很大,人很小,我们生活的距离对于 地球表面来说非常非常短,几乎感觉不到地球的弧 形。
二.地球的大小 1.地球半径:
极半径__________. 6357千米
5.利用现代科技从外太空拍到的照片。 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是离不开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而不断发展。
“站得高,看的远”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吗?
A
地球
B
证 实 了 地 球 是 个 球 体 。
C E
D
地球
F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吗?
航海家麦哲伦 成环绕地球的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西班牙 大西洋 南美洲南端 太平洋 印度洋
太平洋
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图:
西班牙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总结: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发展史 1.天圆地方等。
2.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3.亚里士多德从月食推断地球是球体。
4.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
探测方式: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横波与纵波
(纵波在固体、液体中都可以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软流层位于地表以下 60-400千米处,主 要由呈熔融态的岩浆 物质组成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 地幔顶部(软流层以 上)共同组成的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时候印度人认 为:大地是一个圆 盾,由三只大象驮
着,而这三只象又
站在一只大龟的背 上,大龟则站在一 条巨大的斑点蛇上。
远去的船只
提示: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
消失?为什么这样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呢?
活动:观察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运动
1、铅笔在平面上运动的现象(桌面代表平面)
行的距离为( D )
A.6378千米 B.6357千米 C.12714千米 D.12756千米
思考2:
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张开时长1.5米, 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需要多少个中学生?
40000000米÷1.5米/人=26666667人
地球的外部结构我们能够用卫堂练习: 1、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 ,赤道 略鼓 球体。周长是________. 4万千米 的
2、软流层位于 上地幔 ,岩石圈包括 地壳 和 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
3、下列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 A ) A、日食现象,日轮的缺损部分是弧形 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C、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出现桅杆 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