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讲解

合集下载

渤海湾埕岛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渤海湾埕岛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渤海湾埕岛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渤海湾埕岛位于中国辽宁省营口市东南部,地处黄海西岸,是一个典型的古近系层序地层。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古气候、古海洋和沉积环境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重点研究渤海湾埕岛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整个研究区域可以划分为三个地带:海岸带、潮间带和内陆浅海带。

其沉积物主要由海相沉积物和陆相沉积物构成。

海相沉积物主要为海砂、海泥岩、海洋硅质岩、海藻化石等;陆相沉积物则主要由泥岩、煤等构成。

根据岩性特征,该地区地层可分为下部黄土系、中部冲积系和上部海相岩系。

在下部黄土系中,主要为粗粒黄土,岩芯主要为沉积之初的黄土和黏土,因此其所含的矿物有非常好的排序性。

中部冲积系中,则是以砾石、卵石、砂砾为主。

在上部海相岩系中,则是以泥岩、灰岩、砂岩等为主。

其中,由于古近系海相岩石的发育,因此海相岩系的含水层的研究、开发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渤海湾埕岛东部地区的古近系层序具有明显的垂向层序发育。

同时,也表现出了极为复杂的垂向演化特征。

它的沉积特征是整个古近系的沉积特征。

在岛东部局部地区,古近系底部岩性为粗粒砂、灰砂岩和灰黏土、粘土岩夹杂黄色粘土、黄灰砂岩。

在上部,则表现为海砂状灰色泥沙岩和粘土碳酸盐岩夹砂泥粘岩,但海相相对较差,表现了陆相早相的特点。

总而言之,渤海湾埕岛东部地区的古近系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特
征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该地区地貌形态多样,地形起伏较大,岩层演化特征深受区域构造、海洋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对于对该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样式分布特征研究

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样式分布特征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P 3 6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9 3 2 0 ) 5 1 1 — 1 0 42 0 (0 70 —4 61
A t d f p e- r i r t u t r lc r c e i tc s u y o r - e ta y s r c u a ha a t r s i s t a v l to n t e Bo ib y r g o nd e o u i n i h ha a e i n
Z OU in s e g,YANG a g c u H Ja —h n Ch n —h n
( n t ue f Ge lg n o h sc , h n s a e f S in e ,B iig 1 0 2 ,C i a I si t o oo y a dGe p y is C iee t Ac d my o ce c s e n 0 0 9 h n ) j
r gin c n b i i d i o 6 s b—e on n w hih s r t a ie ton a t l sdif r ntf o a h ot r Thediti e o a e d vde nt u r gi s i c tuc ur ld r c i nd s y ei fe e r m e c he s r—
北 部 的西 伯 利 亚板 块 、 南部 的 扬 子 板 块 先 后 闭合 碰 撞 以及 燕 山 中、 期 滨 太 平 洋 构 造 域 影 响 作 用 不 断 增 强 和 深 部 岩 晚
石 圈 的 大规 模 减 薄 作 用 的 结 果.
关 键 词 渤 海 湾地 区 , 第 三 系 , 前 构造 样 式 , 制 因 素 控
维普资讯
第 22卷

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的开题报告

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的开题报告

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渤中凹陷北坡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发育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油气资源潜力。

古近系是渤中凹陷北坡的主要沉积层系,也是发育优质储层和圈闭的主要层位。

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主要瓶颈已经从勘探目标向勘探精度和效率转移。

因此,预测古近系层序地层和岩性圈闭成为渤中凹陷北坡油气勘探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内容(一)古近系层序地层分析利用大量的地震资料和岩心资料,分析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确定地震反射面和时域层位的对应关系,识别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并进行层序地层分析。

(二)岩性分析与评价对古近系储层岩性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地震属性分析、测井曲线分析、岩心分析等,对不同储层类型进行评价,从而达到优选储层的目的。

(三)岩性圈闭预测将古近系层序地层分析和岩性分析结果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储层和盖层性质,并针对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古地貌演变、沉积体系演化进行岩性圈闭预测,预测圈闭位置、形态、大小、类型等参数。

三、研究方法(一)地震反演技术通过地震反演技术,获取沉积意义明显的反射面及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和属性,对研究区进行地震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

(二)岩心描述与实验室分析通过现场取岩心和室内试验,获取岩性、物性等信息,识别储层、盖层、顶底界面,评价岩性特征,为圈闭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三)储层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测井曲线综合解释法、岩心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法等综合应用的方法,分析控制储层特征的重要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厚度等。

四、研究进展及成果预期(一)研究进展完成对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及岩性的细致分析和评价,对不同储层类型进行分类和描述,建立完整的古近系地层序列和岩性分析体系。

(二)成果预期研究结果将有效指导渤中凹陷北坡油气勘探和开发,提高资源发现和开采效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渤海海域区前古近纪构造对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岩的影响

渤海海域区前古近纪构造对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岩的影响

渤海海域区前古近纪构造对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岩的影响周静;吕大炜;陈龙;李增学;刘海燕;郑雪【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2【摘要】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区前古近系可划分为5个构造层,通过分析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地层分布,认为渤海海域区地层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演化有很大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

晚古生代受北部兴蒙洋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的影响(海西运动)以及多次的海侵作用,造成该区烃源岩发育从北向南逐渐变好;晚古生代末—三叠纪,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烃源岩不是很发育;中生代的燕山运动,该区形成了大量的内陆坳陷湖盆沉积,湖盆中心区形成了大量的优质烃源岩。

【总页数】6页(P146-150,156)【作者】周静;吕大炜;陈龙;李增学;刘海燕;郑雪【作者单位】山东省高校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山东省高校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 017300;山东省高校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山东省高校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山东省高校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5【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史分析 [J], 朱建辉;胡宗全;吕剑虹;王保华;周新科2.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控制 [J], 张津宁; 周建生; 肖敦清; 韩国猛; 赵敏; 付立新; 李宏军; 楼达3.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渤海海域C12和Q17构造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影响 [J], 卢欢; 徐长贵; 王清斌; 杜晓峰; 刘晓健4.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及生烃特征——以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为例 [J], 王娜;牟连刚;董雄英;白晶;林常梅;周静;何川;刘会纺;李昊东5.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烃源岩成烃特征及成藏意义 [J], 王学军;周勇水;李红磊;贾斌峰;张莹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
综上所述 " 我 国 古 地 理 学 研 究 历 史 悠 久" 虽然 不同时期不 同 学 者 以 不 同 的 理 论 & 观 点 和 方 法" 以 不同的目的 和 侧 重 点 " 以 不 同 的 资 料 依 据" 对不同 地区不同地质时期的古地理 进行 了 研 究 " 推动了我 国古地理研究的发展 " 但上 述诸方 法 仍 存 在 共 同 的 不足
万方数据 古地理格局 " 缺 乏 相 对 具 体 的 地 质 体" 因而其勘探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第 & ’卷
表6
万方数据
第 ! 期 !!!!!!!!!!!!!! 田景春 " 等( 层序 & 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第& ’卷 第!期 &%%# 年 ( 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B 3 > 2 . F8 2 3 A E9 D < ; > D ; @2 > C8 > P < 3 > = ; > A! !‘
, .4 & ’0 -4 ! 1 2 3 4& % % #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 & 田景春!, ,陈洪德!, ,覃建雄!,侯中健!,侯明才!,彭 ! 军!
# ! !$
’ 一是 怎 样 编 制 反 映 活 动 论 的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二是在二维平面图上怎 样反映 特 定 时 间 间 隔 内 某地区的 四 维 沉 积 发 育 史 % 前 者 涉 及 如 何 恢 复 古 海洋 & 古大陆 的 位 置 及 其 变 化 历 程 " 后者除涉及成 图单元的划 分 & 对 比 外" 尚存若干工作方法上的问 题" 其焦点是怎样选择等时 地质体 或 等 时 面 来 编 制 真正等 时 的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 即 层 序)岩 相 古 地 理 图 % 所谓层 序 )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就 是 以 层 序 地 层 学 理论为指导 "以体系域或相关界面为编 图 单 元 "所 编制的具等时性 & 成因连续性和 实 用 性 的 岩 相 古 地 理图 %

渤海湾盆地第三纪的岩浆旋回

渤海湾盆地第三纪的岩浆旋回

渤海湾盆地第三纪的岩浆旋回
肖尚斌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9(0)S1
【摘要】本文提出了岩浆旋回的概念,初步探索了岩浆旋回的划分方法,并以构造演化为基础,结合岩浆活动方式、岩石地球化学指标,对渤海湾盆地岩浆旋回进行了划分。

盆地中第三纪岩浆活动划分为两大旋回:早第三纪华北Ⅰ幕旋回和晚第三纪华
北Ⅱ幕旋回。

第一旋回(华北Ⅰ幕)划分为3期:孔店组(房身泡组)—沙河街组四段期、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期及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期。

第二旋回(华北Ⅱ幕)为晚第三纪。

旋回内部各期的早、晚岩浆活动形式有所不同。

【总页数】6页(P581-586)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第三纪;岩浆旋回;模糊聚类
【作者】肖尚斌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资源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1
【相关文献】
1.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第三纪同沉积构造控砂控油作用 [J], 朱桂林
2.拆离滑脱构造对含油气盆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第三纪断陷盆地和新疆焉耆侏罗纪断陷盆地为例 [J], 吴富强;胡雪;马强;张德超
3.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时期确定——以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为例 [J], 李文涛; 陈红汉
4.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时期确定——以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为例 [J], 李文涛; 陈红汉
5.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第三纪构造特征的自相似性及其沉积响应特征分析 [J], 夏存银;廖远涛;黄传炎;陈思;任培罡;廖计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的分布规律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的分布规律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的分布规律
姜在兴;肖尚斌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9(0)S1
【摘要】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的分布在平面上具有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点,时代分布上,具孔店组、沙三段、沙一段、馆陶组4个相对富集时期和层位。

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莫霍面隆起幅度和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的具走滑性质的深大断裂带控制了全区火成岩的分布概貌;坳陷内部与走滑断裂带相伴生的大断裂控制着火成岩的分布型式;凹陷内局部古应力场和古地貌决定着各期火成岩直接分布样式。

【总页数】9页(P618-626)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走滑断裂;莫霍面
【作者】姜在兴;肖尚斌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资源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
【相关文献】
1.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 [J], 操应长;姜在兴;邱隆伟;王居峰
2.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第三系火成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刘惠民;谢忠怀
3.渤海湾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与大中型气田分布 [J], 王洪亮;邓宏文
4.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与油气 [J], 安作相;马纪
5.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断陷湖盆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 [J], 信荃麟;朱筱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田景春;陈洪德;覃建雄;侯中健;侯明才;彭军【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04(026)001【摘要】在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历史简要回顾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就如何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讨论,首先是编图单元的选择,一是以层序内的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二是以相关界面为成图单元.具体方法是在对所研究的层位进行精细的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系统编制不同层序内的各体系域或有关界面沉积时的古地理图.以此方法所编制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更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在统一地质作用场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和综合效应;可以揭示出一些新的地质现象,对于覆盖区相带展布及变化具更合理的预测性.进而以中国南方二叠纪为例,在层序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系统编制了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旋回条件下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描述了其平面展布特点.【总页数】7页(P6-12)【作者】田景春;陈洪德;覃建雄;侯中健;侯明才;彭军【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相关文献】1.陆相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准则及其方法概述 [J], 陈戴生;蔡煜琦;宋继叶2.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J],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彭军3.陆相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研究和层序岩相古地理: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J], 朱如凯;白斌;刘柳红;苏玲;高志勇;罗忠4.几种岩相古地理图编制方法比较 [J], 康学武5.胶莱盆地中部李党家—马山古凸起白垩纪岩石地层序列及岩相古地理 [J], 徐伟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陆上暴露层序不整合界
辛集组
SQ12
凤山组
SQ8 SQ11 SQ9
张夏组 固山组
SB
长山组
SQ7
SQ6
徐庄组
SQ10
PT马鞍山组
河南登封剖面,寒武系辛集 组/马鞍山组剖面
张夏组
SQ7
徐庄组
SQ6
海 陆 过 渡 三 角 洲 沉 积 模 式
SQ5 SQ4 SQ3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SQ2 SQ1
此界面为海盆与 陆盆转换面
太原组
本溪组
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
三角洲沉积模式
海侵上超层序不整 合界面是以海侵面构筑 的层序不整合界面,形 成海侵上超不整合界面 的时期是盆地演化处于 海平面的主体上升时期, 其形成代表了盆地的构 造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同 步。
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
山西宁武剖面; 山东章丘 剖面;太原西山剖面 山西阳泉剖面;滨古 26 井 山东枣庄薛城袁家寨剖 面;滨古 26 井;庆古 2 桩古 28 井
生物灰岩 河口坝中的变形层理
潮上、潮间、潮下浅滩、泻湖
寒武系、奥陶系
海湾、泻湖
寒武系、奥陶系
北京西山剖面下花园组剖面结构
新乡煤矿剖面,石千峰组
J1
SB
济源侏罗系辫状河沉积序列
雨痕 河南渑池剖面,寒武系 交错层理
(3)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山西阳泉剖面毛庄组-徐庄组 台地潮坪沉积剖面结构 博山东黑山剖面,下石盒子组
水下分流河道平行层理
河南渑池剖面,朱砂洞组
大 陆 体 系 组
曲流河
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山西宁武陈家半沟剖面; 白垩系 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白垩系 二叠系、三叠系 辽宁瓦房店磨盘山剖面 北京平泉山弯子剖面 王斜 95 井;北京西山侏 罗系剖面; 河北峰峰剖面
冲积扇剖面结构山西北部下白垩统左云组
(2)河流沉积体系
斜层理
1.2 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
济阳坳陷桩古28井张夏组 济源三叠系剖面,上油房庄组
开阔台地上的水道沉积, 莱芜九龙山剖面,张夏组
曲 流 河
板状交错层理
2、环渤海湾地区寒武系-白垩系沉积模式
环渤海湾地区在寒武纪-白垩纪沉积演化过程中,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研究区内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特征 不同,总体可归纳为冲积扇、曲流河、辫状河、湖泊 三角洲-湖泊、海陆过渡三角洲、有障壁海岸和台地 潮坪、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等沉积模式。
河南鹤壁娄家沟障壁岛沉积垂向序列
(2)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
山西宁武陈家半沟二马营组辫状河剖面结构 七里店-三台山剖面,刘家沟组
①台地潮坪
人字形层理
J2
冲刷侵蚀面
济源庆华剖面,馒头组
水平层理
1、沉积体系特征研究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的详细观测与分析,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将寒武纪—白垩纪沉积划分 为大陆沉积体系组、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和海洋沉积 体系组3个沉积体系组和8个沉积体系,每一沉积体系 可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亚相和微相。
台地浅滩、滩间
寒武系、奥陶系
(4)湖泊沉积体系
局限台地沉积垂向序列 (a)复州湾三棱山王家屯灰岩; (b)太原西山半沟灰岩
1.1 大陆沉积体系组
(1)冲积扇沉积体系
扇中 扇根 扇中
滨湖泥坪沉积中的干裂,济源剖面
沁源南坪剖面,马家沟组
③开阔台地
扇根
济源下冶(平顶山砂岩)滨湖相垂向序列 砂泥坪中发育的波状层理 济源剖面,上油房庄组 鲕粒灰岩,唐山赵各庄张夏组 10×4(-)
体 系 组 冲积扇体系 河 流 体 系 辫状河 河道、心滩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滨湖、浅湖、次深湖、深湖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北京门头沟剖面; 古斜 30 二叠系山西组 辫状河 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井;庆古 2 井;山西阳泉 剖面 片泛沉积、河床充填、筛积物、 泥石流 河道、心滩、边滩、河泛平原、 岸后湖沼 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白垩系 山西北部白垩系剖面 沉积体系 主要沉积相或亚相 典型时代 代表性剖面及钻井
研究区区域位置图
1.3 海洋沉积体系组
泛滥平原
SB
决口扇 天然堤
(1)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河道
SB
河道
济源下冶二叠系上石盒子组曲流河剖面沉积序列
辫状河
王斜95井潮坪沉积垂向序列 斜层理 济源三叠系剖面,上油房庄组
障壁岛-泻湖沉积垂向序列
交错层理
七里店-三台山剖面,坊子组
交错层理
河南渑池观音堂障壁岛沉积垂向序列
山东章丘山西组曲流河三角洲剖面结构 山东淄川山西组辫状河三角洲剖面结构
宁武陈家半沟剖面,刘家沟组 河床滞留砾 岩沉积
宁武陈家半沟剖面,二马营组
②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
冲 积 扇 沉 积 模 式
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是由于构造隆升和海平 面下降所形成的盆地层序不整合界面,它是反映盆地新 生和盆-盆转换的时间界面。盆地的新生是指由于板块 扩张运动或板块运移机制转变导致下伏盆地消亡而形成 新的沉积盆地。
Hale Waihona Puke ②局限台地叠层石白云岩
湖泊三角洲
湖泊体系 海 陆 过 渡 体 系 组 有障壁海岸 海 洋 体 系 组 开阔台地 局限台地 台地潮坪 三 角 洲 体 系 曲流河 三角洲
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河南济源剖面; 山西北部 白垩系 白垩系剖面
济源三叠系剖面,上油房庄组 莱芜颜庄九龙山剖面,朱砂洞组
潮坪、泻湖、砂坝、潮道
环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
陈洪德 田景春 侯明才 石 和 刘 波 夏青松 李君文 张 翔 李国新 聂永生 倪新锋 王 峰 林小兵等
“环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 究及编图”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环渤海湾地区前新 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刘光鼎院士牵头)的专题 之一,由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承担完成。 本研究以板块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 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以构造演化—沉积演化—层序演 化—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为主线,通过系统编制具有 精确性、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勘探实用性的构造—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来揭示层序格架中生、储、盖特征 及其展布规律。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对环渤海湾地区 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渤海湾盆地位于华 北东部和东北南部,跨 辽宁、山东、河北、河 南及山西东部五省及渤 海海域。南北长1080公 里,东西宽度变化很大, 北部宽65公里,中部宽 530公里。盆地轮廓呈 菱形,面积20万平方公 里。区内广泛发育震旦 系、古生界、中生界和 新生界沉积地层,累计 厚度约330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