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
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在古希腊,泰勒斯把水定义为万物的始基,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原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不可分、不可灭、至小无外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管子》一书中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古今中外涌现了众多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观点。
本文将归纳总结学的主要学派,不局限于特定的学科或领域,以展示人类学术思想的丰富多样性。
一、理性主义学派理性主义学派强调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在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方面的重要性。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笛卡尔、伽利略、康德等。
他们认为人类通过理性可以超越感官经验获得真理,强调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二、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所有的知识和思维都来源于感官经验,主张通过感觉、观察和实验来获取和验证知识。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休谟等。
他们强调个体的经验和感知在实现认识和真理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三、唯物主义学派唯物主义学派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一切现象和思维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和物质运动。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强调社会生产力和阶级矛盾对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主张解放劳动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四、唯心主义学派唯心主义学派认为意识或思维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柏拉图、笛卡尔等。
他们主张通过思考和观念来认识世界,强调人的灵魂和超越感官世界的精神层面。
五、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主张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建构科学理论。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康普、波普尔等。
他们强调科学研究的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强调实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六、批判理论学派批判理论学派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力结构,主张批判社会现实、揭示压迫机制,追求社会公正和解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福柯等。
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剖析,倡导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变革。
七、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是由结构和规律所决定的,重视社会结构和语言结构的研究。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杜尔凯姆、雷维斯特劳斯等。
他们通过对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的分析,揭示文化和社会的普遍规律和潜在结构。
唯物、唯心代表

唯物、唯心主义代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代表: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伽森秋:宇宙间只有两个本原,原子和空虚。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此外还有: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费尔巴哈霍尔巴赫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代表: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此外还有孟轲、王守仁、笛卡尔、康德、休谟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作为第一性。
)代表:子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此外还有:黑格尔、老子、庄子、朱熹、柏拉图等。
哲学中常见的经典语句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表明(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不是认识对象的客观情况)4.“画饼不能充饥,望梅却能止渴”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5.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表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中流过。
”这说明(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7.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说明(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8.“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9.“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及其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及其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分别是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
一、古代唯物主义
古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中国的墨家和道家学派,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
主要观点如下: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2.物质是永恒的:物质是永恒的不灭的,没有创造和毁灭的过程。
3.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世界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物质的属性。
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本原:物质存在是最初的本原,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的本原。
5.认为人可以通过反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掌握客观规律性,推动社会进步,起到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近代唯物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英国的汤姆逊和法国的伏尔泰。
主要观点如下:
1.反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
2.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
3.认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遵循着物质规律性而发生的。
4.人的思想和社会形态都是物质基础上的产物。
5.反对绝对神权和封建主义,主张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倡导民主和科学。
三、现代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马克思主义。
主要观点如下: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是有限度的,有创造和毁灭的过程。
3.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矛盾的斗争。
4.唯物主义是阶级斗争的哲学,与唯心主义形成了深刻对立。
5.主张实现人民对自身命运的掌握,并以此引领社会全面发展的向前推进,寻求人类幸福的实现。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唯心主义,又称心灵哲学,是哲学中一种关于思维和心灵的立场或观点。
相比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或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而物质是从意识中派生出来的。
在哲学史上,有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唯心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本文将介绍几位重要的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探讨他们的思想贡献及其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笛卡尔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代表唯心主义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基础论证,认为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思维存在于世界之前,是最基本的实在。
在他的著作《第一哲学沉思》中,笛卡尔探讨了心灵和物质的关系,强调了心灵对物质的主导地位。
他的唯心主义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伽利略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是意大利科学家,也被认为是唯心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伽利略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主张数学是揭示世界规律的最基本语言,倡导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科学。
他的观点挑战了当时的世界观,开创了近代科学方法的先河,影响了后世很长一段时间的科学研究。
康德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是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巅峰之作,也是唯心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唯心主义的批判哲学体系,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塑造世界的关键,强调了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康德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小结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如笛卡尔、伽利略和康德等,以其独特的思想贡献影响了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发展。
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引领了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为哲学思想的多样化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唯心主义的思想在当今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带给人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称为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史上矛盾对立但又紧密相连的两种哲学思想。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现象是物质的外在反映,唯心主义认为现象是精神的外化物。
一、唯物主义古典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王安石提出“不论篇章,只论事物”的要求,强调“观物而知天下”的思想。
戴顒在《太学》中说:“物先,使天下自出现也”,这说明了“物源”的认识。
到16世纪,古典唯物主义思想被德国哲学家康德完善,他认为“客体性”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变化来认识它的普遍性。
孟德斯鸠的唯物主义几乎成为唯物主义的标志性思想,他认为,世界上最终只存在两种主体,一种是“物质”,另一种是“精神”。
他归纳了古典唯物主义遗留下来的古典朴素物质论总结为“辩证唯物论”,即物质和精神本质上分开,但是又不断发展变化,从而促进了物质和精神的永恒更新。
此外,他还把知识视为客观事实的表象形式,即所谓的“实践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最早受到伽利略的影响,他认为zip大空之中的各种高低不同的物质都是以一团“光学”为基础的,从而肯定了精神性的导言。
同时,波拉德也提出“自然智慧”,是一种强调个体的自我、独立的精神存在,反对唯物主义一切从物质起源的观点。
18世纪,唯心主义进入哲学史上真正意义上高潮期,洛克提出最终结果都是精神,而且以精神为基础,从而推翻了唯物主义的“物先”认识。
如果用数学方法来检验,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从现象中推断出来的,那么最终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一切都是精神,物质只是精神的一种状态,精神本质是绝对的理性。
另外,康德也提出“理性主义”的观点,把人的活动视为一种把理性作为客观事实的表现,而不是在追求感官。
什么是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

什么是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
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1684年一 1753年),德国的费希特(1762年一1814年),中国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80年代,中国称自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与思想观点

哲学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王夫之、范缜、张载等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
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义东、邓小平等主观唯心主义德国的费希特、英国的贝克莱:(1)中国明朝的王守仁,他大主教、中国的孟轲、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阳明全书》卷六)。
(2)欧洲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曾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等观点。
他认为事物只是颜色、滋味、气味、形象和硬度等等观念的“集合”而已,“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宇宙中所包含的一切物体,在人心灵以外都无独立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就在于其为人心灵所感知、所认识”(《人类知识原理》)。
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黑格尔、中国的老子:(1)中国南宋的朱熹,他主和庄子(道生万物)、朱熹张精神性的“理”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实体。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但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观点。
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蒂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形而上学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他们不知道社会基本矛盾,更没有找到社会发展最根本的经济原因。
他们往往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理性”看作社会历史。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的唯物主义认识的不彻底性。
比如,培根就提什么“二重真理论”,把人的知识分为神学和哲学两种:人的知识就如同水一样,有的是从天上降落的,有的是从地下涌起的;一种是来自人对自然物质世界的感觉经验,另一种则来自上帝或神的“启示”。
这就为神学信仰留下了一块地盘。
主要代表人物十七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者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有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十九世纪德国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拉美特里(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和的思想,在法国第一次提出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他认为统一的实体是唯一的存在,运动同广延一样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二、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反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1、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英国:贝克莱(1684年—1753年);“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德国:费希特(1762年—1814年);他认为我们应该抛弃物自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概念。
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禅宗五祖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唯有心动。
笛卡尔(实际上是个二元论):我思,故我在。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1770-1831)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门格尔认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较,并且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在门格尔等人思想的基础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无差异曲线。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
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
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精神症状。
可恨的是,希克斯、门格尔等人糟蹋了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效用和函数。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
效用本来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后,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观感觉,从而“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客观的能力”这一重要的内容就没有了合适的概念去表示。
希克斯等人还糟蹋了函数。
学过数学、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数都是指变量之间的固定的统一的关系。
一旦上升到了函数,必将是一个客观的、精确的规律。
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数却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已。
同样的2件棉衣和3个面包,张三的效用函数的取值今天为8、明天为10,李四的效用函数取值明天30、后天50。
这哪里还是函数?当然,严格而言这也可称为函数,不过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
人类创造函数这一概念,是专门用来解释规律的,而到了经济学家这里,函数却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