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2020)第16课《陋室铭》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2020)第16课《陋室铭》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2020)第16课《陋室铭》练习题与答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练习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案牍()陋室()德馨()鸿儒()调()素琴2、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

(3)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草色入帘青(6)谈笑有鸿儒..(7)往来无白丁(8)可以调素琴...(9)阅金经(10)无丝竹之乱耳....(11)无案牍之劳形(12)无案牍之劳形...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 1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2020)第16课《陋室铭》练习题与答案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阅读理解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何陋之有”中“之”的用法是()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3、开头前三句,实写的是和,虚写的是和。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同步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B.何陋之.有/邑人奇之.C.有龙则.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2)调素琴( )(3)谈笑有鸿儒( )3.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中开头肯定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是否前后矛盾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6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6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4)一.积累运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德馨.苔.痕案牍.。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的作者,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名:(2)有龙则灵.灵:(3)惟吾德馨.馨:(4)谈笑有鸿.儒鸿:(5)无案牍之劳形.形: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课内精读5.阅读文章《陋室铭》,回答问题。

(1)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2)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3)陋室具有哪些特点?(4)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三.拓展阅读6.拓展阅读【甲】见课文《陋室铭》【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

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龙则灵.灵:②无案牍之劳.形劳:③未尝有喜愠.之色愠:④亦雅咏不辍.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四.积累运用【课前预习】7.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甚.蕃淤.泥濯.清涟.亵.玩甚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8.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爱莲说》的作者,字,道州营道人,(朝代)哲学家。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陋室铭》同步检测一、单选题1.下面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棹,zhào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hóng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xiān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柝,tuò2.下列句子中,相同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吴广素爱人3.下面对古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B.“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拿“陋室”比古代贤人的居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像古代名贤一样具有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D.《爱莲说》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4.比较下列画线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天姿国色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歌可泣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莫名其妙D.臣不胜受恩感激引人入胜5.下面对选文《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同步练习

密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陋室铭》【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

作者 ,字 , 唐代诗人,哲学家。

被白居易称为“ ”。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 ”。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 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原文填空】4.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6.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7.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8.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9.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10.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11.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2.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 1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4.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 15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16.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7.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8.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 19.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 20.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字词复习】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5)草色入.帘青 (6)谈笑有鸿.儒 (7)往来无白丁.. (8)可以调.素琴 (9)阅.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11)无案牍..之劳形 (12)无案牍之劳.形 【问题探究】2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3分)(3)、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直击中考】【一】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1).弘( ) (2).颓( ) (3).鳞( ) (4).遂( )(5).寝( ) (6).藻( ) (7).荇( ) (8).吾(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选贤与.能。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综合练习】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先用“│”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两个层次,再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分层:第一层:第二层:(2).主要内容:第一层:第二层:2.有人说“夕阳欲颓”在常人看来,往往引发消沉的思绪,而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却描绘出“沉鳞竞跃”的生动图画,说说这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简答题:(1).写出作者记叙夜游的时间、地点及同游人。

(2).作者是怎样描写承天寺院中景色的?2.回答下列问题。

(1).夜游的原因是:(2).夜游的背景是:(3).夜游的心情是:(4).写景的一句是:(5).抒发的感慨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拓展练习】一.阅读于是项王乃欲东流乌江。

乌江亭长舣(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第16课《陋室铭》经典练习(原卷版+解析)

第16课《陋室铭》经典练习(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经典练习学习要点——名师高效引领【感知课文】《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表现了怡然自得的心情,还隐有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

文章多用对偶、押韵、排比,潇洒有致,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用孔子的话,表现出作者高尚的情趣。

【学法点拨】1.反复诵读,在吟咏背诵中感悟文章的主题。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与时代背景,把握文章寄托的感情。

3.与同学交流讨论自己喜爱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凝炼、句式整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的特点。

4.查找一些后人引用或评议文章的资料,加深理解。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1.苔.()痕2.德xīn()3.案牍.()4.鸿rú()5.西蜀.()1、描写陋室环境突出陋室之雅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以古代名贤自况):,。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全文画龙点睛):1.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答: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答: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问题探究】一、(鉴赏语言)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中“上”“入”二字有何表现力?答:二、(理解句子)1.“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答:2、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吗?答:三、(体会情感)《陋室铭》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为什么以“陋室”类比古贤的居室?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答:四、(综合探究)1.“惟吾德馨”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这些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如何?答:【品悟写法】一、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陋室铭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陋室铭测试

【测评练习】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
(3)惟吾德馨馨:(4)何陋之有何:
(5)谈笑有鸿儒鸿:儒:。

(6)往来无白丁白丁:
(7)可以调素琴调:(8)无案牍之劳形劳:形: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之:②何陋之有之:。

③辍耕之垄上之:④操蛇之神闻之之:。

(2)①无丝竹之乱耳乱:②无案牍之劳形劳: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9、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10、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1、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12、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同步练习
能力训练
一、加点字注音。

陋.室( ) 惟吾德馨.( ) 鸿.儒( ) 案牍.( )
二、填空。

(1)水不在深, 。

山不在高, 。

(2)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3)斯是陋室, 。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三、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
4.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 )
5.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
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

4.何陋之有?
译: 。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开放拓展
七、《陋室铭》“王欢字君厚”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①,不营产业,常丐②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注释】①耽学:专心研究学问。

耽:沉迷。

②丐:乞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朱买臣:西汉吴郡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

其妻嫌他贫穷落魄,离他改嫁。

朱买臣50岁时任老家的地方官会稽太守。

⑤哂:讥笑。

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词
(1)有仙则名.()(2)无案牍之劳.形()
(3)不营.产业()(4)欢守志弥.固()
2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答: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答:
《陋室铭》同步练习答案
一、lòu xīn hóng dú
二、(1)有龙则灵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
(3)惟吾德馨
三、1.出名,有名 2.大平民,指没学问的人 3.不加装饰的佛经
4.奏乐的声音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5.这只,只是德行美好
四、D
五、1.山不在它有多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2.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3.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来扰乱两耳,没有冗繁的官府公文来劳累身心。

4.有什么简陋呢?
六、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调素琴,阅金经 3.鸿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托物言志
七、1.(1)出名,有名(2)使……劳累(3)经营,谋求(4)更2.(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交往人物雅。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