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词人。

D.下阕中描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词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阕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采桑子·重阳》2

《采桑子·重阳》2

《采桑子·重阳》一、说“重阳”重阳节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

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4赏菊:喝菊花酒。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写作背景请一学生读注释⑥。

教师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3、谈谈“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的表达效果。
“劲”字,力度最强,写出秋风摧古拉朽、驱陈除腐的威猛 之势,又刚健遒劲之美。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一年一度的秋风吹得猛 烈强劲,大地上的景物不像 春天的风光。
不似春光。
写出了中秋的壮丽景 色——用“寥廓”和“万里” 胜似春光, 来描绘秋景之壮,用“胜似 寥廓江天万里霜。春光”来描绘秋景之丽。热 情赞颂了“胜似春光”的秋 景。
字词点拨
• 人生易老天难老 • 天难老: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 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化用而来。 • 解1:天是无情的所以天难老,而人却不能如此, 面对眼前艰巨的革命工作,作者有种急迫感,发出 了“人生易老”的感慨。 • 解2:“天难老”指的是宇宙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无 穷无尽的,与之相比,人生就显得短促。而作者并 未因此感伤,而是认为正由于“人生易老”,就要 加紧时间从事革命事业,这样的人生才更充实,更 宝贵。
字词点拨
• 寥廓江天万里霜 • 此句有深刻的寓意 • 战争胜利之后,作者对革命前途更觉光 明,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所 以此句正是前程远大,如花似锦的具体 描写。
中心思想:
这首词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 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 途的乐观。
思 考 与 讨 论
1、“人生易老天难老”有怎样的哲理意味?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采桑子
重阳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丌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题解】:
重阳: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过 节时,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 1929年的重阳,是公历10月11日。 这一年秋,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 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当地军阀,攻兊了上 杭,发展了红军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当年6月下 旬,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后,作者离开了红四军 领导岗位,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10月22 日,红四军前委收到中央9月来信。11月26日,作 者又回到前委工作。

《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2、为什么诗人说“战地黄花分外香”?
词中“黄花”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在秋风寒霜中依然绽 黄吐芳,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是现实和象征的双重象征。“分外 香”写出了赏花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既歌颂了革命战争, 又显示诗人豪迈旷放的情怀。
3、谈谈“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的表达效果。
“劲”字,力度最强,写出秋风摧古拉朽、驱陈除腐的威猛之 势,又刚健遒劲之美。
采 桑 子 重 阳
·
词的有关知识: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隋唐,盛行于宋。它原是 配乐的诗。又叫诗余、长短句。
词有多种词调,又叫词牌,各种词牌规定了各种 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 押韵等。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 句都有。
小令(58字以内)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分为: 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 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
采桑子· 重阳
1925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写人生短促, 岁岁重阳。 点出重阳佳节的无限。 今又重阳, 写战地菊花的特点 战地黄花分外香。 及其意义。 一年一度秋风劲, 写秋风强劲的特点。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写仲秋壮丽的景色。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上片—— 写重阳菊花,鼓 励人们要努力奋 斗。
“秋风劲”,使人联想到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 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春光”,使人联想到如花似 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 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 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 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不得把诗的形象 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 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 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 美感享受,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鼓舞和智慧的理 性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1、原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注释(1)词语注释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赋诗、赏菊等习俗.天难老:源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此处指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长久不变的.黄花:指菊花。

我国古代菊花的主要品种是黄色的,且古人常于重阳赏菊,如《吕氏春秋・季秋纪》中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花)”.分外:格外,特别的意思.劲:强劲,形容秋风的力度很强,有刚健劲道之美.不似:不类似,不像.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为秋天的景色比春天更为壮美.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形容广阔高远的样子,展现出一种宏大、壮阔的意境.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描绘了一幅辽阔江面上天空的画面,给人以空旷、辽远之感.(2)句子释义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会老去,此句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与自然规律的永恒,引发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年年都有重阳佳节,如今又到了重阳。

强调了时间的循环往复,也暗示着在这不断循环的时间里,革命的形势等诸多情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地黄花分外香:在战地的菊花显得格外芬芳。

这里的“战地”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此地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菊花却绽放出别样的美丽与芬芳,体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能够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发现美好、欣赏美好.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一年又一年,秋风强劲地吹送,这景色虽然不像春天那样明媚,但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

作者通过对比秋天和春天,突出了秋天景色的独特魅力和自身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象征着对革命斗争中那种豪迈、壮丽的情怀的欣赏.寥廓江天万里霜:辽阔的江面上和天空中布满了寒霜,展现出一种广阔、壮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雄浑、豪迈的意境,体现出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对革命事业前景的坚定信心,也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3、译文人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年年都有重阳。

采桑子·重阳阅读答案附赏析

采桑子·重阳阅读答案附赏析

采桑子·重阳阅读答案附赏析采桑子·重阳阅读答案附赏析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

以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1.揣摩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

(3分)2.下片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5分)【答案】1.看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错一句,扣1分)2.不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的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

(2分)胜似春光是就秋季里满眼黄花,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特点说的。

(2分)又加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1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25)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25)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2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练习。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①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②江天万里霜。

注释:①黄花:菊花。

②寥廓:高原空旷。

(1)下面关于《采桑子•重阳》这首词,说法正确的是A.“采桑子”是词的题目,“重阳”点明创作的时间。

B.“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

C.“采桑子”是主标题,“重阳”是副标题。

(2)“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多选题)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比(3)对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B.作者通过对茫茫江天、无边秋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

C.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这些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战斗不息的情感。

22.阅读后回答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3.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岭/逶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2)“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中间四句上,其中和是“千山”的代表,和是“万水”的代表。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4.阅读训练。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既没有刻画酒席场面,也没有直接抒发离愁别绪,但我们可以根据诗句“,。

《采桑子 重阳》阅读附答案

《采桑子 重阳》阅读附答案

平凡而富有个性的形象,道出深藏于心的渴求。
b.诗的第一节,细致地描绘了“我”变成“树”的具体过程,意在强调“完整的
品格”。树扎根泥土暗喻我扎根于生活,显得脱俗而又不遁世。
c.最后一节,表现出只求平凡,不求超卓的“树品”。而“我是一棵上帝所不
喜欢的树”一句,实为展现“自我”的神来之笔。
d.第二节,写了“树”欲有益于人的共性和追求自我的个性。“小小的花”“红
_____
2.画线的两句诗中的“你”指的是谁?这两句诗运用了什幺表现手法?试分
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_____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参考答案:
1.这首诗选取了“弯弯的月亮”“小船”“香花”“暖夜”等物象,表达了诗人对故
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
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
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
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古木。
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
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
a.本诗是一篇追求独立人格的宣言。诗人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勾画出一个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
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幺?
我在你梦中靠岸。
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物象,表达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
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阅读训练】:
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根据“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

3.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4.这首词哪个字写出了秋天的景色特征?这个字使你联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怎样的景象?
5.诗中说“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颂扬秋天呢?
【参考答案】:
1.A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不矛盾。

“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

“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

又加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4.“霜”字写出了丰富多彩的秋景。

使人想到《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

5.从景物特点上看,劲厉猛烈的秋风、霜红烂漫的秋色、铿锵有力的秋声更能锤炼人的意志,更能催人进取。

从个人性格上看,毛泽东豪放旷达、积极乐观,“寒秋”的环境,更宜于构造雄深高远、阔大壮美的诗境,更宜于表现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显示词人兼战士慷慨悲壮、豪健旷达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