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滑坡遥感解释及三维可视化研究——以安县桑枣镇研究区为例

合集下载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殷跃平;成余粮;王军;王猛;刘彬;宋云;梁京涛【摘要】大光包滑坡位于四川省安县高川乡,是汶川Ms8.0级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本文采用震前和震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对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进行了4期遥感图像对比解译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地面测绘,对滑坡分区、滑面形态、剪出口位置及滑坡体体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滑坡划分为滑源区、滑坡洼地区、主滑体堆积区、下游堆积区、上游堆积区和前缘堆积区,其中,主滑坡堆积区基本保持了母岩原有结构形态,其岩层产状与基岩大体一致,未明显解体,出露长1100m,宽490m,平均厚215m,体积达4.64×109m3.对比了滑动前后的地形、地貌,以及原矿硐、矿渣、工棚等的位置变化,确定了滑坡边界、滑动方向,滑动距离达1.75km.本文建立了大光包滑坡区1:5000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得了滑坡堆积区平面分布面积及最大堆积厚度,采用AutoCAD软件分别建立了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及滑面的三维实体模型,计算出大光包滑坡最大纵长约4.3km,横宽约3.5km,最大厚度约550m,体积约为11.52~11.99×109m3,不仅是我国,也是全球近百年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滑坡之一.%The Daguangbao gigantic rockslide is located on the Gaochuan village, Anxia county. It is the hugest landslide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8. 0 earthquake on May 12 of 2008. This paper uses four perio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high resolution before/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grou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to analyz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Daguangbao rockslide. The basic features include the accumulation and movement zoning,the sliding surface and exiting, andthe volume. The Daguangbao gigantic rockslide is classified into sliding source, back depression, main bedrock accumulation, down-streamaccumulation, up - stream accumulation and front lobe. The main bedrock accumulation remained a structure of parent layered limestone rockmass with slight separation that is 1, 100m long, 490m wide, 215m average thick and 464millions m3 in the volume. The sliding direction and boundary are outlined according to the compared result before/aftertopography,geomorphology,and mining adit,waste ore material and sheds. The bedrock sliding distance is about 1750m.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ith the scale of 1 to 5000 before/after earthquake i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area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rockslide accumulation. With the AutoCAD,a 3D entity model of the sliding surface is also established. The result shows the whole Daguang-bao gigantic rockslide is 4300m long, 3500m wide and 550m thick in the maximum. The debris volume is about 1.15 - 1.2 billion m3. It is the hugest landslide not only in China,but also in the world in recent hundred years.【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1(019)005【总页数】11页(P674-684)【关键词】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分析;滑坡分区;三维实体模型【作者】殷跃平;成余粮;王军;王猛;刘彬;宋云;梁京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5·12”汶川特大地震触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等地质灾害[1],其中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上盘的大光包滑坡为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甚至全球最大规模的滑坡之一。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案例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案例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遥感与测绘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强化灾后救援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和火灾等多个灾害类型的角度,介绍遥感与测绘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其优势与挑战。

地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经常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地震预警、地震损失评估和地震后快速建立老百姓着重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科研人员可以监测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等,从而提前预警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区,使人们得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评估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等情况,并提供准确的地震损失评估结果,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测绘技术方面,可以通过高精确度的地质测绘数据,为地震后的快速重建提供有效的支持。

洪水是另一种常见的灾害类型,它的发生可能导致严重的淹没、泥石流和财产损失。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洪水预警、洪水灾情评估和洪水灾后恢复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成熟。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洪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及时预警可能受灾的区域,提高预警准确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测绘技术方面,则可以通过高精度的地形测绘数据,帮助人们了解洪水泛滥的范围和深度,为救援行动提供关键信息。

此外,测绘技术还可以帮助灾后重建工作,比如通过制作洪水影响分布图,制定合理的修建措施,尽快恢复洪水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

火灾是一种突发性较高的灾害,对人员安全和财产造成的威胁较大。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火灾监测、火灾风险评估和火灾后复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科研人员可以监测火灾的蔓延速度和范围,并为灾后的救援工作提供重要信息,减少搜救时间和救援成本。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多光谱图像的处理,为火灾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的空间分布图,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防火措施。

测绘技术方面,可以通过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制定最佳的火灾扑救路径和监测点位,提高灾后复原能力。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体几何特征信息遥感定量提取与分析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体几何特征信息遥感定量提取与分析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体几何特征信息遥感定量提取与分析范建容;李秀珍;张怀珍;郭芬芬;郭祥【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12(32)2【摘要】选取灾区107个崩塌滑坡样本,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崩塌滑坡面积,遥感影像结合DEM获取崩塌滑坡体坡高(前后缘高差)、滑移距离、视摩擦角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体积信息,对灾害评估中关注的两个关键因子崩塌滑坡体体积、滑移距离与各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积、滑移距离与相关性显著因子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崩塌滑坡体体积与崩塌滑坡面积、坡高相关性显著,且与崩塌滑坡面积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坡高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滑移距离、视摩擦角有一定关系,但不显著;崩塌滑坡滑移距离与坡高相关性显著,且呈线性关系,与崩塌滑坡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显著。

【总页数】4页(P118-121)【关键词】汶川地震;崩塌滑坡;遥感;几何特征【作者】范建容;李秀珍;张怀珍;郭芬芬;郭祥【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相关文献】1.汶川县震后崩塌滑坡遥感信息提取 [J], 陈勇国;谢莲;彭述刚;张勇;陈宾;吴淼2.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区域崩塌与滑坡体空间分布研究 [J], 李智广;曾红娟3.汶川地震灾区崩塌山体微生境植被恢复技术 [J], 骆宗诗;王志明;陈永林;张利;何建社;何飞;潘文丽;龙汉利;刘兴良4.“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公路边坡崩塌滑移破坏特征初步分析 [J], 吉随旺;宋光润;5.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估 [J], 杨伟华;杨志强;赵建林;梁咏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地震驱动的滑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研究——以四川省安县为例

汶川地震驱动的滑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研究——以四川省安县为例

汶川地震驱动的滑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研究——以四川省安县为例陈浩;陈朝镇【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9)003【摘要】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汶川地震驱动的滑坡灾害在四川省安县的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逆冲断层发震时上下盘加速度峰值的差异导致上盘滑坡灾害点密度远大于下盘;2)由于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的双重影响及锁固段效应的作用,安县滑坡点高密度区位于距发震断层2 ~6 km 处,表现出与其他研究区域不同的特征;3)河流的侧蚀、下蚀作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破碎岩土体和有效临空面,滑坡灾害多沿水系呈带状分布;4)滑坡灾害点高密度区与地震高烈度区基本重合;5)滑坡点密度值随岩性硬度的减弱而增强.【总页数】5页(P427-431)【作者】陈浩;陈朝镇【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相关文献】1.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永安镇川祖庙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J], 崔国树;刘祖伟;王开位2.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 [J], 韩用顺;朱颖彦;孔亚平;韩军;薛蛟;曾思美3.汶川地震后小型浅层土质滑坡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浅谈——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中心校2号滑坡为例 [J], 谭彬建;罗发铭;李志强4.地质灾害区域“五度”评价理论体系及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评《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 [J], 羊家杏5.“5·12”汶川地震前后四川省主要地质灾害时空发育规律 [J], 文广超;苏林雪;谢洪波;陈红旗;徐招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的滑坡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滑坡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滑坡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作者:李小根、董联杰导师:***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GIS 的滑坡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李小根,董联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 郑州,450011)摘 要:将滑坡评价与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滑坡的评估建立一个三维可视化的平台,可以生动直观、综合地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可视化研究。

在系统分析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分别从数据采集和处理、三维立体模型的构建、滑坡发生过程预演、灾害各个阶段评估等方面对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为滑坡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依据。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可视化;滑坡作者简介李小根(1973—),男,河南焦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利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类,近年来由于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山体经常性开挖改变了地形地貌,使得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急剧增长。

由于滑坡地质灾害产生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等因素,导致预测比较困难,因此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减灾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等功能为滑坡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GIS 逐渐走向成熟,三维可视化技术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科学计算数据的处理速度和质量,而且将研究对象信息及计算结果用图形或图像方式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

可视化技术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将对滑坡学的许多研究领域(如滑坡制图学、滑坡防治等)产生积极地推进作用[1]。

1 基本原理滑坡灾害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环境因素和触发因素。

所以在开展滑坡预测研究时要以地质环境因素和触发因素为研究重点。

在进行区域滑坡影响因素信息提取时,由于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所以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滑坡影响因素的层次逐层划分。

滑坡三维立体模型是滑坡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

无人机遥感图像及其三维可视化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应用_何磊

无人机遥感图像及其三维可视化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应用_何磊
第 32 卷 第 2 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0年 3 月
文章编号 : 1001— 1749( 2010) 02 — 0206— 05
无人机遥感图像及其三维可视化在 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应用
何 磊 , 苗 放 , 唐姝娅 , 李玉霞
1 1 2 3
( 1.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59 ; 2. 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10041; 3. 电子科技大学 地表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10054) 摘 要: 在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几何变形原理 , 对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图像拼接与几何 校正 , 正射精校正等处理后与高精度 D E M融合 , 制作出了研究区景观的三维遥感虚拟动态模型 。 通过分析三维可视化图像 , 结合地形资料 , 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安县茶坪河流域由山体滑坡和崩塌 等地貌变化造成的堰塞湖和相关灾害 , 进行了高分辨率 、低空遥感的灾害信息获取和灾情评估 。 实践表明 , 在灾害应急和复杂地形条件下 , 使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及其三维可视化技术 , 进行实地 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 , 能够对震后各种实时情景进行精确描述 , 为决策者提供了准确 、 详细 、 及时 的第一手资料 ,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 关键词 : 无人机 ; 遥感 ; 三维可视化 ; 汶川地震 中图分类号 :T P7 文献标识码 :A 经过图像几何校正 、镶嵌 、 三维可视化 、 图像解译等
2期
何磊等 : 无人机遥感图像及其三维可视化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应用
209
行勘察路线部署 。 ( 4) 三维可视化系列 动画产品制作 。 首先进 行三维飞行的参数设置 , 如航高 、时速 、夸大系数 、 屏幕大小 、 视角设置及背景效果等 ; 然后再根据布 置的飞行路线完成三维动画制作 。 ( 5) 三维可视化产品 输出 。 根据 选择的飞行 路线 , 逐条生成遥感图像地质解译三维可视化及影 像动态分析系列动画 , 并把这些产品转化成了通用 动画所支持的格式打包 , 如 Q u i c k T i m eM o v i e 格式 等 , 刻盘并提交给有关的工作人员使用 。 ( 6) 信息提取 。 地震次生灾害 ( 滑坡 、堰塞湖 等) 、 地质构造 、 岩溶地貌解译和影像判读等 。 遥感图 像 三 维可 视 化 , 是 在高 程 表 面 模 型 ( D E M ) 上覆盖遥感图像 、地理要素和文字符号标 注等多种数据 , 生成的三维地形影像 。 不同类型数 据的集成套合 , 是以地理坐标为组织的 , 因此在套 合成三维影像时 , 必须 做到不同数据 间的坐标配 准 , 将同一地区不同来源的影像 、地理要素和文字 符号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中

基于CBERS-02卫星数据的地震滑坡识别——以青川县为例

基于CBERS-02卫星数据的地震滑坡识别——以青川县为例

基于CBERS-02卫星数据的地震滑坡识别——以青川县为例郝立贞;白世彪;徐红波;韦玉春【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4【摘要】以5·12地震后四川省青川县为研究区域,以该区域CBERS- 02 CCD 数据及DEM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国内外滑坡遥感识别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九个特征指标(CBERS- 02 CCD五个波段、亮度、绿度、湿度及坡度)组合对青川县进行滑坡识别.首先经过镶嵌裁剪得到研究区影像图,用1、2、3波段合成真彩色图像,对该区域遥感影像滤波增强处理,减少图像斑点,改善图像质量,同时应用穗帽变换生成研究区的亮度、绿度、湿度指标;然后结合地震滑坡分布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形状纹理特点,对九个特征指标进行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最后利用青川县的现场调查资料,对该滑坡识别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结合滑坡发生的机理对滑坡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域的滑坡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分布范围广泛,且河谷两岸较多;2)地震产生的滑坡大多发生在坡度40°~50°、海拔700~1 100 m的山坡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中巴卫星进行滑坡识别的分类精度为76.4676%,Kappa系数为0.7130,抽取初步识别的96个滑坡进行野外校验,正确率为89%.证明中巴卫星适应于山区地震滑坡的识别.【总页数】7页(P46-52)【作者】郝立贞;白世彪;徐红波;韦玉春【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基于GIS的信息熵理论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省青川县滑坡为例 [J], 朱吉祥;张礼中;梁国玲;周小元2.“高分二号”卫星数据遥感滑坡灾害识别研究--以云南东川为例 [J], 刘肖姬;梁树能;吴小娟;甘甫平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震电场卫星数据异常识别 [J], 安建琴;李忠;宋奕瑶;张丽娟;史鹏飞4.基于地震滑坡敏感性分析的同震滑坡分布格局\r——以2014年MS 6.5鲁甸地震诱发滑坡为例 [J], 陈晓利;张凌;王明明5.基于谱元法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以青川县斜坡为例 [J], 万子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论文:三门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研究论文:三门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118031 地理地质论文三门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前言本次遥感解译基础数据由省测绘资料档案馆提供,坐标系统为西安80坐标系。

本阶段结合基础地质资料对三门全域(1028.33km2)进行了初步遥感解译,并据此划分了重点调查区、一般调查区和重点调查区中的重点调查地段,用以指导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

1、解译的目的和任务遥感解译的目的是为减少不必要的外业工作,快速、高效地完成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而开展的,它不仅对常规地面调查工作提供指导,而且还可获取常规地面调查难以取得的某些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信息,对查清区域环境地质背景,提高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精度和质量都大有裨益。

遥感解译的任务是以遥感图像(或数据)为信息源,最大限度地获取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境要素信息,确定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类型、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形成和发育的环境地质背景条件,编制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遥感解译图件,为调查区划分和地质灾害调查提供遥感解译资料。

2、遥感数据源选择及解译的主要内容2.1 数据源选择本次工作采用由省?y绘资料档案馆提供的最新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其中包括:矢量数据1:1万(DWG)和1:5万(Mapgis)数字线划图,栅格数据1:1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和1:1万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以及2.5米卫星正射影像。

2.2 解译的主要内容(1)地质环境背景:主要解译城镇、村庄、主要居民点、农家乐,以及矿山和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分布范围、所处地貌部位、地形坡度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现象及其它地质环境条件;解译周围人工边坡的发育情况(长度、高度与坡度)和区内水系、道路交通分布情况等。

(2)地质灾害:可能影响农村山区村庄的地质灾害点类型、规模、形态特征及其位移情况。

2.3 遥感解译总流程地质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具体是指专业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研 究 中心 ,重庆 4 0 4 ) 00 2

摘要 : “ . ”汶川地震后 ,四川 灾区发生 了大量 的滑坡和 泥石 流。滑坡 不仅威胁 到人们 的生命财产 ,而且 51 2 为泥石 流的发 生提 供 了大量的物 源。以安县 桑枣镇研 究 区为例 ,进行 了滑坡遥感13 ,面积为168 , 6处 4 . x1 m2 6 0 并在eds ra 软件 的支持下 ,将解译 结果叠放 在遥感三 维影像 上 ,运用遥感三维 可视化 飞行技 术宏观分析研 究区地 形地貌 ,地质 灾害分布情况 ,为地方政府制定 决策 方案提供 一些信 息。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遥感解译 ;安县 桑枣镇 中图分类 号 :P 4 . 622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5( 0 )0 — 4 7 0 06 09 21 1 4 05— 3
2 1 年 1 月第 3 卷第 4 01 2 1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 1 1 o D c 2 1 o3 . e. 0 1 . N4 ,
地震 灾 区滑 坡I 感解释 及三维 可视化研 究 遥— —ຫໍສະໝຸດ 以安县桑枣镇研究 区为例
高 攀 ,罗真富
( . 生成矿 与矿 山环境 重庆 重点实验 室 重庆地 质矿产研究院 ,重庆 4 0 4 ;2煤炭 资源 与安全开采 国家重 点实验室重 1外 002 .
作者 简 介 :高攀 ( 9 2 ,男 , 四川 自贡人 ,工 程 师,从 事遥 感地 质 、地 理信 息研 究 工作 1 8一)
45 7
1 研究 区域概 况及数 据来源
11研 究 区域概 况 . 研究 区位于 四川 省安 县桑 枣 镇 ( 1。该 区属 于亚热 图 ) 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E照 t 充足 ,无 霜期 长 。年 均气 温 1.℃ ,年 均 降水量 1 6mm, 63 0 2 森林覆盖率达 6 %。 0 受地层岩性 、 地形地貌及构造 的控制 , 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根据地下水 的赋存条件 和水 力性 质 ,研究 区地下 水 主要 类型 为碳 酸 盐岩 裂 隙水 , 岩含水层主要包括泥盆系中上统 、二迭系、三迭系中、上 统 、奥陶系中统 、寒武系下统 、震旦系上统的石灰岩 、白 云岩 。 1 . 2数据 等高线数据 ( 制作 D M 的源数据 ):比例尺为 1 E : 5 00 hp 0 0 ,S ae格式 ;遥感数据 :分辨率为 0 m 的彩色航 . 5 片 ,i 格 式 。 mg
图 1 研 究 区 位 置 图
2 滑坡地 质灾害遥感解译
21遥感图像处理 . 处理的内容主要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 图像增强、正射校正 、图像裁剪等 ,提高其识别率 , 从而满 足遥感解译和识别地物 的需要 。由于原始遥感图像色调对比度不大 ,灰度级较集中,遥感层次较少 ,影
收稿 日期 :2 1 - - 7 0 0 1 2 2
DoI 03 6 /.s . 0 — 9 5 0 0 . 0 :1 . 9j s 1 6 0 9 . 1 . 0 9 in 0 2 14 2
2 0世纪 9 0年代 ,遥感技术就开始应用在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调查中,并在一些重点区域 、 水利水 电工程以及交通沿线的滑坡 、泥石流调查 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 , 随着计算机技术 、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 、图形图像技术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 ,使得通过 陕速获取 地表信息 ,并进行三维地表重建成为可能【 2 J 。在解译滑坡地质灾害的应有方面 , 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 , 提高图像识别率 , 用遥感影像作为三维地形可视化 中地形表面纹理图以提高其真实, 以三维地形数据和遥 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的地形三维可视化可以产生更逼真 的三维视景。由于遥感影像更新速度快 , 以基于 所 遥感影像 的三维地形可视化有着更广 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